1、针灸治疗常见病针灸治疗常见病xx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内容提要内容提要n针灸治疗学总论针灸治疗学总论n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痛证n内科病证内科病证n妇科病证妇科病证n皮外伤科病证皮外伤科病证n五官科病证五官科病证n其他其他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原则n补虚泻实补虚泻实n清热温寒清热温寒n治病求本治病求本n三因制宜三因制宜补虚泻实补虚泻实n素问素问.通评虚实论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n灵枢灵枢.经脉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不虚,以经取之。”n灵枢灵枢.九针
2、十二原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则虚之。”补虚泻实补虚泻实n补法补法n“虚则补之虚则补之”n“虚则实之虚则实之”n“陷下则灸之陷下则灸之”n“寒则留之寒则留之”n平补平泻平补平泻n泻法泻法n“盛则泻之盛则泻之”n“邪盛则虚之邪盛则虚之”n“满则泄之满则泄之”n“热则疾之热则疾之”n“宛陈则除之宛陈则除之”补虚泻实补虚泻实n虚则补之:虚:正气虚;虚则补之:虚:正气虚; 补:补法。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补:补法。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 ,穴性穴性属补属补( (关元关元 、 足三里足三里) )补虚泻实补虚泻实n陷下则灸
3、之:陷下:阳气下陷。指脏腑、陷下则灸之:陷下:阳气下陷。指脏腑、 经络之气虚弱,失其固摄之权经络之气虚弱,失其固摄之权属补的范围属补的范围 “大肉陷下大肉陷下” 灸百会灸百会 内脏下垂内脏下垂 神阙神阙 阳气暴脱阳气暴脱 关元关元 足三里足三里补虚泻实补虚泻实n实则泻之:实则泻之:n单式泻法或复式泻法单式泻法或复式泻法,穴性属泻穴性属泻(十二十二井、井、 十宣十宣)。n宛陈则除之宛陈则除之(泻法泻法)经脉瘀阻的病证经脉瘀阻的病证,以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三棱针点刺出血. 如如:闪挫扭伤闪挫扭伤委中放血委中放血,刺络拔罐刺络拔罐; 腱鞘囊肿、小儿疳积腱鞘囊肿、小儿疳积点刺放液点刺放液平补平泻平补平泻n
4、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难经难经六十九难六十九难:“是正经自生病,不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 取本经穴取本经穴 或虚实兼有或虚实兼有 (原穴或五输穴原穴或五输穴) 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 清热温寒清热温寒n热则疾之:热-热证;n 疾:快针、浅刺、疾出;n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 (“刺热者,如手探汤”灵枢.经脉)。n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 n 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清热温寒清热温寒n寒则留之:寒:寒证(虚、实);寒则留之:寒:寒证(虚、实);
5、n 留:留针。留:留针。n深刺而久留针深刺而久留针 (“如人之不欲行如人之不欲行”)。n如:风寒湿痹如:风寒湿痹留针侯气或艾灸。留针侯气或艾灸。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n阳证阳证n表证表证浅刺。浅刺。n热证热证浅刺疾浅刺疾出,或刺出血。出,或刺出血。n实证实证泻法,泻法,多针,少灸。多针,少灸。n阴证阴证n里证里证深刺。深刺。n寒证寒证留针,留针, 多灸。多灸。n虚证虚证补法,补法,多灸。多灸。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n不盛不虚平补平泻。n瘀滞不通泻法,刺络出血。n陷下之证灸法,补法。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6、如如:头痛:外感头痛:外感-风池解表风池解表 血虚血瘀血虚血瘀-膈俞养血活血膈俞养血活血 痰阻痰阻-丰隆化痰丰隆化痰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太冲平肝太冲平肝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急则治标急则治标: 针对急重的标病进行治疗。针对急重的标病进行治疗。 如脑病如脑病: 昏迷昏迷人中醒脑人中醒脑 高热高热十宣泻热十宣泻热 抽搐抽搐阳陵舒筋阳陵舒筋治病求本治病求本.缓则治本缓则治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支气管哮喘如支气管哮喘补肺补肺 健脾健脾 益肾益肾 肺俞肺俞 脾俞脾俞 肾俞肾俞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标本同治标本同治: 针对疾病表现、本质同时治疗。针对疾病表现、本质同时治疗。 如高血
7、压如高血压: 标标-百会治头痛百会治头痛 本本-太冲平肝熄风太冲平肝熄风 太溪滋阴潜阳太溪滋阴潜阳三因制宜三因制宜n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 惯制定治疗方法。惯制定治疗方法。 北方北方多用火针、温灸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南方微针微针(毫针、皮肤针毫针、皮肤针) 三因制宜三因制宜n因时制宜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 制定治疗方法。制定治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春夏病邪浅表浅刺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秋冬病邪深在深刺深刺 择时选穴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 ) 三因制宜三因制宜n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
8、制定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肥人肥人长针长针 瘦人瘦人短针短针 体虚、老人、小孩体虚、老人、小孩刺激宜轻刺激宜轻 孕妇、产后孕妇、产后刺激宜轻,穴位选择刺激宜轻,穴位选择针灸治疗选穴原则针灸治疗选穴原则n近部取穴近部取穴: 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近部位的腧穴。“腧穴所在腧穴所在, ,主治所及主治所及”。 如:鼻病如:鼻病素缭、迎香素缭、迎香 眼病眼病睛明、太阳睛明、太阳 痔疮痔疮长强、次缭长强、次缭选穴原则选穴原则n远部选穴远部选穴: 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 “ “经脉所通经脉所通, ,主治所
9、及主治所及”。 灵枢灵枢终始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病在下者高取之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头者取之足, ,病在足者取之腘。病在足者取之腘。” 四总穴歌四总穴歌: :头项寻列缺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肚腹三里留留, ,腰背委中求腰背委中求. . 远部选穴远部选穴如如: 高血压头痛高血压头痛涌泉贴蒜泥涌泉贴蒜泥 脱肛、子宫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灸百会穴灸百会穴 腰骶疼痛腰骶疼痛刺龈交刺龈交 急性腰肌扭伤急性腰肌扭伤腰痛点腰痛点 肩周炎肩周炎条口透承山条口透承山辨证对症选穴辨证对症选穴n辨证取穴辨证取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指针对某些全
10、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选取腧穴。的病因病机选取腧穴。如:发热如:发热大椎、外关、曲池大椎、外关、曲池 痰多痰多丰隆丰隆 昏迷昏迷人中、十宣人中、十宣 贫血、出血贫血、出血膈俞膈俞辨证对症选穴辨证对症选穴对症选穴:指针对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对症选穴:指针对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 取穴位的原则。取穴位的原则。 如:哮喘如:哮喘定喘定喘 虫证虫证百虫窝百虫窝 腰痛腰痛腰痛点腰痛点 崩漏崩漏断红穴断红穴配穴方法配穴方法n按经脉配穴法: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n按部位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左
11、右配穴法按经脉配穴法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脏腑经络病变, ,取该经穴位取该经穴位配合使用。配合使用。“不盛不虚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以经取之”。 如如: 耳鸣耳聋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中府、尺泽、列缺按经脉配穴法按经脉配穴法表里配穴法表里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脏腑经络病变, , 取本经配合取本经配合相表里经穴位。相表里经穴位。“从阴引阳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从阳引阴”。 如如: 胃痛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心绞痛内关透外关内关透外关按经脉配穴法按经脉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腧穴相互配同
12、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腧穴相互配 合使用。合使用。 如:阳明头痛如:阳明头痛合谷、内庭合谷、内庭 落枕落枕后溪、昆仑后溪、昆仑按部位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n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 将腰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将腰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 如:如: 风火牙痛风火牙痛合谷、内庭合谷、内庭 胃痛呕吐胃痛呕吐内关、足三里内关、足三里 子宫脱垂子宫脱垂百会、关元百会、关元 头项强痛头项强痛大椎、昆仑大椎、昆仑按部位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n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 (腹背阴阳的配穴法,(腹背阴阳的配穴法,内经内经称称“偶偶刺刺”) 如
13、:中风失语如:中风失语廉泉、哑门、风府廉泉、哑门、风府 眼病眼病睛明、风池睛明、风池 气喘气喘膻中、定喘膻中、定喘 胃脘痛胃脘痛中脘、胃俞中脘、胃俞按部位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n左右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将身体左右穴位配合使用。:将身体左右穴位配合使用。 左右对称取穴左右对称取穴: 如:如: 胃肠病胃肠病足三里足三里双双、内关内关双双 左右交叉取穴左右交叉取穴: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以右治左以右治左, , 以左治以左治右右”,属:,属:“巨刺巨刺”、“缪刺缪刺” ” 。 如:胃脘痛(肝胃不和)如:胃脘痛(肝胃不和)足三里足三里左左、太冲、太冲右右 左右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左右循经取穴:左右循
14、经取穴: 偏头痛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谷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谷 面瘫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谷 肩周炎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取健侧穴头面躯体痛证头面躯体痛证n头痛头痛n面痛面痛n落枕落枕n颈椎病颈椎病n漏肩风漏肩风n腰痛腰痛n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n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头痛头痛35 定义:又称定义:又称“头风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的病症。 头痛头痛是指以眉毛以上向后到枕骨粗隆范围的疼痛,面部疼是指以眉毛以上向后到枕骨
15、粗隆范围的疼痛,面部疼痛不包括在内。痛不包括在内。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5050的神经的神经科就诊病人都主诉头痛,约科就诊病人都主诉头痛,约9090的健康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的健康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头痛症状。头痛症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了更好的治疗,需:为了更好的治疗,需:辨经和辨证。辨经和辨证。辨经:辨经:1.1.阳明头痛:阳明头痛:前额痛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鼻、上牙病引起,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鼻、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的疼痛在内。2.2.少阳头痛少阳头痛: : 偏头痛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16、3.3.太阳头痛太阳头痛: : 后枕痛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包括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4.4.厥阴头痛厥阴头痛: : 巅顶痛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5.5.全全 头头 痛痛: : 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别出具体的疼痛部位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别出具体的疼痛部位。辨证:辨证: 外感头痛:外感头痛:一般发病急,痛势较剧。一般发病急,痛势较剧。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外感头痛:外感头痛: 1.1.风寒:风寒: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
17、口不 渴,苔薄白,脉浮。渴,苔薄白,脉浮。 2.2.风热:风热: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 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3.3.风湿:风湿: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或溏,苔白腻,脉濡。内伤头痛:内伤头痛:1.1.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头痛而胀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面红目赤,耳鸣发面红目赤,耳鸣发蝉蝉,心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心烦口干,舌红,苔
18、薄黄,脉弦。2.2.痰浊上扰痰浊上扰: :头痛胀重头痛胀重,或兼目眩,或兼目眩,胸闷脘胀胸闷脘胀,恶心食少,痰多,苔白腻,恶心食少,痰多,苔白腻,脉弦滑。脉弦滑。3.3.瘀阻脑络瘀阻脑络: :头痛反复,经久不愈,头痛反复,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或细涩。斑,苔薄白,脉细弦或细涩。4.4.气血亏虚气血亏虚: :头痛绵绵头痛绵绵,两目畏光,午后更甚,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心,两目畏光,午后更甚,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心悸寐少,舌淡,苔薄,脉弱。悸寐少,舌淡,苔薄,脉弱。5.5.肝肾阴虚肝肾阴虚: :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头痛眩
19、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五心烦热五心烦热,口干,腰酸腿,口干,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脉。软,舌红少苔,脉细脉。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治则:治则: 疏经活络、通行气血,疏经活络、通行气血, 以针为主,虚补实泻。以针为主,虚补实泻。处方:处方: 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 辨证取穴辨证取穴 经验取穴经验取穴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 辨证取穴辨证取穴 经验取穴经验取穴 阳明头痛阳明头痛: :少阳头痛少阳头痛: :太阳头痛太阳头痛: :厥阴头痛厥阴头痛: :全头痛全头痛: :印堂、上星、阳白、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太阳、丝竹空、角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
20、风池;孙、率谷、风池;天柱、脑户、风池天柱、脑户、风池百会、通天百会、通天百会、印堂、太阳、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风池头维、阳白、风池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 辨证取穴辨证取穴 经验取穴经验取穴 阳明头痛阳明头痛: :少阳头痛少阳头痛: :太阳头痛太阳头痛: :厥阴头痛厥阴头痛: :偏正头痛:偏正头痛:全头痛全头痛: :合谷、内庭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后溪、申脉;太冲(太冲(行间行间)、内关;)、内关;太溪、涌泉太溪、涌泉合谷、外关合谷、外关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 辨证取穴辨证取穴 经验取穴
21、经验取穴 外感头痛:外感头痛:1.1.风寒风寒: : 2. 2.风热风热: : 3. 3.风湿风湿: :风池风池、风门、风门曲池、曲池、外关外关;三阴交、三阴交、阴陵泉阴陵泉;内伤头痛:内伤头痛:1.1.痰浊上扰痰浊上扰: : 2. 2.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 3. 3.气血不足气血不足: : 4. 4.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 5. 5.肝肾阴虚肝肾阴虚: :丰隆、足三里丰隆、足三里合谷、太冲、血海、膈俞合谷、太冲、血海、膈俞气海、足三里气海、足三里太冲、太溪太冲、太溪肝俞、肾俞、太溪肝俞、肾俞、太溪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 辨证取穴辨证取穴 经验取穴经验取穴 经前期头痛经前期头痛头
22、维头维偏头痛偏头痛- -悬钟悬钟头痛反复发作头痛反复发作- -膈俞膈俞眉棱骨痛:眉棱骨痛:胃经浊热上攻胃经浊热上攻解溪解溪 外邪侵袭膀胱经外邪侵袭膀胱经昆昆仑仑 操作操作n1.1.头部腧穴大多应平刺,少数腧穴如太阳、天柱、风头部腧穴大多应平刺,少数腧穴如太阳、天柱、风池可直刺,但风池穴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和深浅,池可直刺,但风池穴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和深浅,防止伤及延髓。防止伤及延髓。n2.2.急性头痛每日治疗急性头痛每日治疗1-21-2次,每次留针次,每次留针3030分钟至分钟至1 1小时;小时;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1 1次。次。面痛面痛46定义定义:是指一侧面部剧痛或伴痉挛
23、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指一侧面部剧痛或伴痉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面颊抽掣疼痛)。西医相关病症西医相关病症:相当于:相当于“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剧烈的神经痛,是神经外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剧烈的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科常见病之一。 面痛面痛47第二支:支配鼻粘膜、第二支:支配鼻粘膜、下眼睑、鼻外侧、上下眼睑、鼻外侧、上唇、上颌牙齿、牙龈唇、上颌牙齿、牙龈第一支:第一支:支配泪腺、支配泪腺、眼球、上睑、额部皮眼球、上睑、额部皮肤肤第三支:支配下颌牙第三支:支配下颌牙齿、下唇、牙龈、面齿、下唇、牙龈、面颊外侧、舌、耳前、
24、颊外侧、舌、耳前、颏部颏部口裂以下面部皮肤口裂以下面部皮肤面痛面痛 临床上以第二、三支临床上以第二、三支受累最为常见。疼痛以受累最为常见。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最面颊,上、下颌及舌最明显。触及这些敏感部明显。触及这些敏感部位可诱发疼痛发作,此位可诱发疼痛发作,此部位称之为部位称之为“板机点板机点”。本病特点本病特点1 1、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发作突然,无、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发作突然,无先兆)先兆)2 2、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 电灼样、撕烈样跳痛。电灼样、撕烈样跳痛。(持续时间仅数秒至(持续时间仅数秒至1 12 2分钟分
25、钟/ /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3 3、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4 4、好发年龄:、好发年龄:40604060岁,女性男性。岁,女性男性。本病特点本病特点5 5、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牙、打呵欠、吹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牙、打呵欠、吹风风而诱发疼痛的发作而诱发疼痛的发作等。等。6 6、多有板机点(多有板机点(触发点)触发点),常在上述诱因刺激下发作。,常在上述诱因刺激下发作。7 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长短不
26、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8 8、原发性者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者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继发性者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病理改变。均无异常发现。继发性者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特点: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特点:1 1、(性质)(性质)突发性剧痛。(阵发性、闪电、刀割、针刺、烧突发性剧痛。(阵发性、闪电、刀割、针刺、烧灼样剧痛)灼样剧痛)2 2、(时间)(时间)每次发作数秒或每次发作数秒或12分钟,每天可发作数次。分钟,每天可发作数次。3 3、(诱因)(诱因)常因洗脸、刷牙、进食、说话诱发。常因洗脸、刷牙
27、、进食、说话诱发。4 4、(兼症)(兼症)病侧面肌抽搐、流泪、流涕、流涎。病侧面肌抽搐、流泪、流涕、流涎。5 5、(体征)(体征)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皮肤或有潮红,局部压痛。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皮肤或有潮红,局部压痛。6 6、(间歇期)(间歇期)无临床症状。无临床症状。本病特点本病特点5 5、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牙、打呵欠、吹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牙、打呵欠、吹风风而诱发疼痛的发作而诱发疼痛的发作等。等。6 6、多有板机点(多有板机点(触发点)触发点),常在上述诱因刺激下发作。,常在上述诱因刺激下发作。7 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病
28、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8 8、原发性者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者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继发性者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病理改变。均无异常发现。继发性者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病理改变。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外邪侵袭:- 袭于面部经脉,不通则痛袭于面部经脉,不通则痛 风寒:风寒: 寒邪凝滞,闭阻经脉寒邪凝滞,闭阻经脉 风热:风热: 热灼津液,阻滞气血热灼津液,阻滞气血 2、阳明火盛:、阳明火盛:- 筋脉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气血阻滞不通 胃肠炽热,阳明火邪上冲面
29、部,浸淫筋脉胃肠炽热,阳明火邪上冲面部,浸淫筋脉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3、虚火上炎、虚火上炎: 年老体衰,肝肾阴虚年老体衰,肝肾阴虚 阴虚阳亢,虚火上升阴虚阳亢,虚火上升 上犯面部筋脉上犯面部筋脉 气血阻滞气血阻滞4、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久病不愈久病不愈,或内生肿物或内生肿物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经脉闭经脉闭阻不通阻不通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面 痛外邪侵袭阳明火盛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辨证分型辨证分型1 1、风寒证:、风寒证:多有吹风受寒史,痛处遇寒则甚,得热则减,舌多有吹风受寒史,痛处遇寒则甚,得热则减,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淡,苔薄白,脉浮紧。2 2、风热证:风热证:多在感冒发烧之后,痛处有灼热感,
30、目赤,苔薄多在感冒发烧之后,痛处有灼热感,目赤,苔薄黄,脉浮数。黄,脉浮数。3 3、阳明火盛:、阳明火盛:伴口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伴口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4 4、虚火上炎:、虚火上炎:隐隐作痛,颧面潮红,口干,手足心热,舌红,隐隐作痛,颧面潮红,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少苔,脉细数。5 5、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痛处不移,拒按,缠绵难痛处不移,拒按,缠绵难 愈,舌暗,脉弦涩。愈,舌暗,脉弦涩。 治疗治疗1 1、针刺法、针刺法 局部取穴局部取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 四白、下关、四白、下关、 地仓地仓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气,疏
31、通面部经络。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气,疏通面部经络。 治疗治疗1 1、针刺法、针刺法 局部取穴局部取穴远端取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 合谷、内廷、太冲合谷、内廷、太冲 合谷、内廷均属阳明经;合谷、太冲两穴相配名为合谷、内廷均属阳明经;合谷、太冲两穴相配名为“开四关开四关” 治疗治疗1 1、针刺法、针刺法 局部取穴远端取穴局部取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经验取穴 风寒型风寒型列缺、风池、翳风列缺、风池、翳风 风热型风热型曲池、尺泽曲池、尺泽 肝胃火盛肝胃火盛解溪、太冲解溪、太冲 阴虚阴虚三阴交三阴交 瘀血内阻瘀血内阻太冲、膈俞太冲、膈俞 治疗治疗施术法:施术法: 泻法,寒
32、证加灸。泻法,寒证加灸。(1) 先取远端,后取局部;先取远端,后取局部;(2) 远端强刺激,局部弱刺激。远端强刺激,局部弱刺激。治疗治疗2 2、刺络拔罐、刺络拔罐: 同体针,用三棱针点刺后行闪罐法。同体针,用三棱针点刺后行闪罐法。3 3、揿针法:、揿针法: 在扳机点上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一周二次。在扳机点上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一周二次。4 4、耳针、耳针: 面颊、颌、额、神门面颊、颌、额、神门落枕落枕62定义定义:颈部突然发生疼痛、活动障碍的一种病证,主要指急:颈部突然发生疼痛、活动障碍的一种病证,主要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系颈部伤筋范畴。性单纯性颈项强痛,系颈部伤筋范畴。诱因:诱
33、因:睡眠姿势不正,枕头高低不适睡眠姿势不正,枕头高低不适 负重颈部过度扭转负重颈部过度扭转 寒邪侵袭颈项背部等寒邪侵袭颈项背部等 落枕落枕 相关经脉相关经脉 督脉督脉 膀胱经膀胱经 胆经胆经项背部强痛,低头时加项背部强痛,低头时加重,项背部压痛明显。重,项背部压痛明显。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治疗治疗641 1、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基本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基本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主穴:阿是穴主穴:阿是穴 天柱天柱局部取穴局部取穴 后溪后溪 悬钟悬钟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 外劳宫外劳宫 经验取穴经验取穴 辨经取穴:大椎、束骨辨经取穴:
34、大椎、束骨 督脉、太阳经型督脉、太阳经型 风池、肩井风池、肩井 少阳经型少阳经型治疗治疗65操作:操作:毫针泻法。先刺远端外劳宫、后溪、悬钟,持续捻转,毫针泻法。先刺远端外劳宫、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部,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刺局部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部,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刺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放血。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放血。 治疗治疗66其他方法其他方法1 1、拔罐拔罐:在患部先进行闪罐法,再在阿是穴留罐。在患部先进行闪罐法,再在阿是穴留罐。2 2、耳针、耳针:取颈、颈椎、神门。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取颈、颈椎、神门。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注患者徐徐活动
35、颈项部。注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颈椎病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等组织受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见于中医学的见于中医学的“项强项强”、“颈筋急颈筋急”、“颈肩痛颈肩痛”、“头痛头痛”、“眩晕眩晕”等病症中。等病症中。颈椎病分型及临床表现颈椎病分型及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头枕
36、、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辨证:辨证:风寒痹阻:风寒痹阻:劳伤血瘀:劳伤血瘀:肝肾亏虚:肝肾亏虚:久卧湿地或夜寐露肩而致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久卧湿地或夜寐露肩而致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多在外伤后出现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多在外伤后出现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楚有压痛,舌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
37、上下窝及肩峰楚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质紫暗有瘀点,脉涩。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病因病机病因病机n古籍中属古籍中属“痹证痹证”、“痿证痿证”、“瘫证瘫证”、“痉证痉证”和和“眩晕眩晕”等证。等证。n其病位主要在脊背和督脉,并可窜及四肢经其病位主要在脊背和督脉,并可窜及四肢经络,导致项背和四肢痹痛,或麻木,或无力。络,导致项背和四肢痹痛,或麻木,或无力。n(1)(1)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肝肾亏损 n(2)(2)外邪入侵外邪入侵 n(3
38、)(3)外伤及劳损外伤及劳损治疗治疗1 1、针刺法:、针刺法: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处方:颈项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处方:颈项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主穴:主穴:颈夹脊、天柱颈夹脊、天柱- -疏筋骨,通经络,疏导颈项气血疏筋骨,通经络,疏导颈项气血 后溪、申脉后溪、申脉- -疏导颈项、肩胛部气血疏导颈项、肩胛部气血 悬钟悬钟- -滋肾壮骨(治病求本)滋肾壮骨(治病求本) 治疗治疗n辨证取穴:辨证取穴:n风寒痹阻,加风门、风府风寒痹阻,加风门、风府n劳伤血瘀,加膈俞、合谷、太冲劳伤血瘀,加膈俞、合谷、太冲n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足三里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足三里n上肢
39、及手指麻痹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等上肢及手指麻痹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等n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等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等n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等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等治疗治疗n日常调摄:日常调摄:n调整枕头与床铺,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n避免或减少低头工作与劳动;n注意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体位;n适当局部功能锻炼;漏肩风漏肩风n(一)定义定义n漏肩风是指肩周围酸重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疾病。n(二)特点与别称特点与别称n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患者而称五十肩;n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且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故称“冻结肩”“肩凝症”。正气不足,感受风寒风寒阻滞风寒阻滞素体虚
40、弱,劳作过度气血虚弱肩部外伤,劳作过度气滞血瘀漏肩风漏肩风肩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诊断要点n1.以肩关节周围酸重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症。n2.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n3.初时单侧或双侧肩部痛,并可向颈部或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上举、外展、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局部畏寒怕冷,劳累及遇寒后症状加重。n4. 病情迁延日久,肩关节障碍愈重,患部肌肉可见萎缩,疼痛反而减轻。病因辨证病因辨证证型风寒侵袭气血虚弱气滞血瘀主证肩周疼痛,活动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周疼痛,活动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肩周疼痛,活动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兼证兼
41、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舌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气血虚弱舌苔风寒侵袭气滞血瘀经络辨证经络辨证n太阴经证太阴经证 疼痛以肩前中府穴区为主,疼痛以肩前中府穴区为主,后伸时加剧;后伸时加剧;n阳明、阳明、少阳经证少阳经证 疼痛以肩外侧肩髃、疼痛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时肩髎穴处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时疼痛加剧疼痛加剧;n太阳经证太阳经证 疼痛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疼痛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处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
42、。 肩后部肩后部肩前部肩前部肩外侧肩外侧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治疗治疗n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行气活血。n主穴:主穴:阿是穴、肩髃、肩前(肩髎)、肩贞-近端取穴n阳陵泉-筋会n条口透承山-经验选穴辨证加减辨证加减n太阴经证者,加尺泽、列缺;太阴经证者,加尺泽、列缺;n阳明、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合谷;阳明、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合谷;n太阳经证者,加后溪、小海;太阳经证者,加后溪、小海;n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n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n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操作操作 毫针刺,用虚补实泻,或平补平泻,寒证可
43、加灸。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其他疗法其他疗法1、穴位注射: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芎、红花等注射液,每次选用2-3穴,每次注射0.5毫升,隔日一次;2、刺血拔罐;3、理疗:红外线照射。预防调摄预防调摄 1、避免长期过疲劳; 2、损伤后及时、规范治疗; 3、避免感冒、受凉等诱因; 4、对于50岁左右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腰痛腰痛1、定义 腰痛,中医病证名。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又称“腰脊痛”。 黄帝内经:“腰为肾之府,肾为脑之根”。与肾有关。 损伤性 腰骶部疾患所致的腰痛 退行性 炎症与肿瘤 非腰骶部疾患所致的腰痛 精神和心理性因素所致的腰痛 腰痛 常见的腰痛疾病常见的腰痛疾病n腰肌劳
44、损;(腰背肌筋膜炎,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包括急性腰扭伤)n腰三横突综合症;腰三横突综合症;n腰椎小关节紊乱;(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小关节紊乱;(小关节滑膜嵌顿)n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n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n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n骶髌关节损伤;骶髌关节损伤;n其他疾病合并症(慢性盆腔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疾病合并症(慢性盆腔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阻滞经络 外邪 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跌仆损伤瘀血阻络 外伤 不荣则痛不荣则痛劳欲肾虚腰府失养 肾虚 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虚,经络失于温煦,濡
45、养。 腰痛腰痛辨经络辨经络 腰痛部位归经常见疾病腰脊正中疼痛督脉腰肌劳损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肾经腰脊两侧疼痛、伴大腿后面疼痛膀胱经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两侧连及臀部胆经腰痛向小腹、会阴部放散 肝经盆腔疾患辨证辨证病史症状特点病邪性质受寒史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舌苔白腻,脉沉寒湿腰痛扭挫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舌暗,脉细涩瘀血腰痛绵延日久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肾虚腰痛治疗治疗(1)治法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2)主穴 肾俞 大肠俞 委中 阿是穴 方义:腰为肾之
46、府,肾俞可益肾壮腰;大肠俞、阿是穴属于近部取穴,可疏调局部筋脉气血,通经止痛;“腰背委中求”,取委中可疏利膀胱经气,祛除经络之瘀滞。辨位归经配穴腰痛部位归经选穴腰脊正中疼痛督脉后溪、命门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肾经太溪、腰眼腰脊两侧疼痛、伴大腿后面疼痛膀胱经昆仑、次髎腰部两侧连及臀部胆经悬钟、环跳腰痛向小腹、会阴部放散肝经太冲、关元随证配穴随证配穴寒湿腰痛 腰阳关 可加灸法瘀血腰痛 膈俞 局部加拔火罐肾虚腰痛 志室、太溪 其他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方法(1)皮肤针法 腰部疼痛部位。皮肤针叩刺初学,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2)针刀疗法 腰部痛点。 行针刀治疗,每周1次,适用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
47、征。(3)穴位注射法 腰部痛点。地塞米松,利多卡因2ml混合液。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疼痛。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为多种疼痛引起的一种疼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为多种疼痛引起的一种疼痛症状。痛症状。 中医学中的中医学中的“痹证痹证”、“腰腿痛腰腿痛”、“伤筋伤筋”等等病症包括了坐骨神经痛。病症包括了坐骨神经痛。现代医学分类现代医学分类n原发性:原发性:n由感染、受寒、中毒等原因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由感染、受寒、中毒等原因直接损
48、害坐骨神经引起,临床较为少见;起,临床较为少见;n继发性:继发性:n由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由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粘连或破坏所引起。如腰椎间盘突出激、压迫、粘连或破坏所引起。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肿瘤、结核及椎间关节症、脊椎肿瘤、结核及椎间关节 、骶髂关节、骨、骶髂关节、骨盆内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等病症。盆内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等病症。n根性:根性:n病位在椎管内脊神经根处,常继发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病位在椎管内脊神经根处,常继发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炎、脊柱裂等。症、脊柱炎、脊柱裂等。n主要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
49、腿后外侧直至足背主要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外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咳嗽或打喷嚏等导侧、足背感觉减退,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咳嗽或打喷嚏等导致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致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n干性:干性:n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髋关节炎、骶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物、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髂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物、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n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
50、分布区疼痛,在坐骨孔上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在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腘窝中央、腓骨小头下、外踝缘、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腘窝中央、腓骨小头下、外踝后等处有压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后等处有压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腹压增加时无影响。失,腹压增加时无影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本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本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呈钝痛、刺痛或烧灼感,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从臀呈钝痛、刺痛或烧灼感,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从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弯腰或活动下肢部沿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