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774.97KB ,
文档编号:3125771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12577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山西省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素养形成期末调研试卷教师用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素养形成期末调研试卷教师用卷.pdf

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素养形成期末调研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素养形成期末调研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山西省陶寺城遗址复原的古观象台,它由 13 根观测柱组成,呈半圆形,从观测点通过观测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山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观测柱的高度大约为( ) A1m B5m C10m D15m 【答案】B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观测柱的高度大约是旁边成年人身高的 3 倍左右,一般成年人身高约 1.7m 左右,那么观测柱的高度约 1.7m3=5.1m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间关系,估

2、测长度。 22020 年,新冠爆发期间,全国共有 19800 名左右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护士约 14000 人。春去夏来,她们依旧坚守在战“疫”的第一线,用娇弱的身躯为我们筑起生命的城墙。下列有关央视综艺频道 5.12 慰问医护工作者特别节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观众能依据音调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答案】C 【解析】【解答】A所有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表演者声带振动产生的,A 不符合题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B 不符合题意; C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相同的情况下,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C 符合题意; D与发声体有关的声音特性是音色,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因此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根据音色的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 3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显微镜;穿衣镜;潜望镜;老花镜;汽车观后镜;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4、】【解答】穿衣镜是平面镜,潜望镜是用平面镜制成的、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它们都是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工作的。 显微镜、老花镜是由凸透镜制成的,近视镜是凹透镜制成的,它们都是透镜,都利用了光的折射。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线遇到障碍物会发声反射,如平面镜成像、汽车后视镜、潜望镜等。 4城市环保建设控制噪声是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答案】B 【解析】【解答】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A 不符合题意;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

5、质量,不能减弱噪声,B 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控制噪声。 5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为赛区工作人员正在开展人工造雪作业,其过程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波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就是人们看到的人造雪花。在“人工造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凝华放热 B凝

6、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吸热 【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过程是将水通过喷嘴或喷枪分割成微波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即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小冰粒,是凝固现象,凝固现象是放热的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6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 ) A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 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 【答案】A 【解析】【解答】A.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

7、的直线传播引起的。A 合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B 不符合题意;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C 不符合题意;D.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

8、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7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故本选项正确 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平行于主光轴,故本选项错误 C、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发散出去,而图中是会聚,故本选项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

9、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A 8如图所示是太原地铁的刷脸乘车系统,在乘客进站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就能完成开闸进站。为了兼顾疫情防控需要,使用了更加强大的“刷脸”功能,即便戴着口罩也能快速识别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人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会变小 C乘客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D“刷脸”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CD.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照相机,利用物体位于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A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B.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B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 【分析】摄像机、照相机、人脸识别系统,镜头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 s-t 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 05 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 10 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 5 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乙车在 6.25s 开始保持静止状态,所以 720s 乙车静止,A 错误; BD.s-t 图像中,05s 时间内,时间相同时,乙车的路程大,所以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B 正确,D错误; C.第 10s 时,甲乙路程相等,C 错误; 故选 B

11、。 【分析】准确分析图像含义是关键,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判断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 10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用该碳纤维材料制造航空器部件,可以减小航空器体积 C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4 D该种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钢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四倍 【答案】C 【解析】【解答】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由物质种类决定,与质量和体积无关A 不符合题意; B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同一个航空器

12、部件,即部件的体积一定,因为碳纤维材料的密度小,所以可以减小航空器质量,B 不符合题意; C由题知: ,根据 得,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C 符合题意; D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为该物质的密度。由题知碳纤维材料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即该种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钢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四分之一,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体积相同时,密度不同,质量不同。 二、实验题二、实验题 1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烧杯上加纸盖,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所

13、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3)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由此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4)某小组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观察水量也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减少热量散失 (2)乙甲丁丙 (3)98;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解析】【解答】 (1)实验时,烧杯要加适量的温水,并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使实验进行得更顺利。 (2)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先是观察到杯底逐渐的出现气泡,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气泡越来越多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气泡向上运动时是逐渐变

14、小的。当水沸腾时,汽化现象更加剧烈,此时烧杯中的水温度是一致的,气泡向上运动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减小而变大,所以顺序是乙、甲、丁、丙。 (3)由图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 98不变,所以沸点为 98。 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加热时,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但是烧杯中的水量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温度计玻璃泡触烧杯底部。 【分析】 (1)探究水沸腾现象时,烧杯加盖可以减少热损失; (2)水沸腾前,水底的气泡上升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3)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5、此时的温度是沸点; (4)使用温度计时,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1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A 和 B,还缺少的器材是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英只将玻璃板向右移,则蜡烛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 (4)小英第一次将蜡烛 A 置于玻璃板前 4cm,第二次将蜡烛 A 向远离玻

16、璃板的方向移动 3cm,再次放置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 A 与蜡烛 B 的间距为 cm; (5)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 B 实际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 【答案】(1)刻度尺 (2)未点燃 (3)不变 (4)14 (5)折射 【解析】【解答】 (1)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故还需要刻度尺。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以确定蜡烛 A 的像的位置,若蜡烛 B 也点燃,它的火焰会影响我们观察蜡烛 A 的像,故不点燃蜡烛 B。 (3)只将玻璃板向右移,蜡烛 A 的像不会移动,因为像与物的连线始终与镜面垂直,物体不动,

17、像的位置就不动。 (4)此时蜡烛 A 离玻璃板 7cm,则像到玻璃板也是 7cm,再次放置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 A 与蜡烛 B 的间距为 14cm。 (5)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 B,是来自蜡烛 B 的光透过玻璃进入人眼被看到的,故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 (2)利用玻璃板后面不点燃的蜡烛代替前面蜡烛的像; (3)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的位置不变;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光线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 13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8、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2)当蜡烛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 适当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 眼镜; (3)小华在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答案】(1)同一高度;等大 (2)左;近视 (3)C 【解析】【解答】 (1)探

19、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要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从图中的刻度可以看到,烛焰到凸透镜的物距大小为 20.0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像距大小也为20.0cm,物距大小等于像距大小,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即这个像一定是等大的。 (2)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向左移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左适当移动。 由解析可知,物远像近像变小,清晰的像靠近凸透镜了,说明穿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程度加深,成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

20、方,光屏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那么需要光线发散,凸透镜的光线是会聚的,凹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可以用凹透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则可以把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放置在凸透镜前。 (3)若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较模糊,说明凸透镜与光屏没有平行,即中间部分的物距此时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两侧部分的物距大于或小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所以,适当扭转凸透镜,使凸透镜与光屏平行,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C。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远

21、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利用凹透镜使像远离凸透镜; (3)烛焰的光线垂直进入凸透镜时,所成的像更清晰。 14某中学环保小组在汾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并在实验室对河水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当横梁还没有静止时,他们就判断横梁已经平衡了,他们的判断方法是 。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所示为 g。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河水的体积如图所示,则河水的密度为 kg/m3。 (3)他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偏 。 (4)实验完成后

22、,小微同学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又一次对河水密度进行了测量,请你将相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 m1,并 ; 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 的质量为 m2; 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和河水的总质量为m3; 河水的密度表达式 = (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指针在中线处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2)69.6;1.1103 (3)大 (4)在水面处作标记;空瓶;标记; 【解析】【解答】 (1)判断天平平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等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二是指针在中央

23、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2)在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 0.2g,故此时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是 m=50g+10g+5g+4.6g=69.6g 故河水的质量是 =69.6g-30g=39.6g 故河水的密度是 (3)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河水的质量是准确的,但是测量河水的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河水的体积偏小,故根据 可知,测得密度偏大。 (4)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河水的体积,即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 m1,并用笔在水面位置做标记。 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 m2,则此时的水的质量是m=m1-m2 故水的体积

24、是 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标记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 m3;故此时河水的质量是 m=m3-m2 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 【分析】 (1)当天平的指针在分度盘的左右摆动相同时,天平是平衡的; (2)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根据量筒中液面的位置测量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电表在, 计算密度; (3)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偏小,计算的密度偏大; (4)根据液面的位置相同时,使体积相同,测量体积;根据有、无液体的质量差,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质量和已知的密度的比值计算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15小丽发现,橡皮在桌子上掉下时速度很快,而纸在桌子上掉下时速度很慢,于是她

25、猜想物体下落时的速度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她的猜想是否正确。 (1)你所选的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 。 【答案】(1)两张相同的纸、秒表 (2)实验时,将一张纸捏成紧实的纸团,另一张纸捏成蓬松的纸团,在同一高度把它们由静止释放并记录它们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3)若两个纸团所用时间相同,则物体下落时的速度跟物体的形状无关;若两个纸团所用时间不同,则物体下落时的速度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解析】【解答】 (1)由于比较下时速度的快慢,所以,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又因为猜想物体下落时的速度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所以,需要两张相

26、同的纸。 (2)实验时,将一张纸捏成紧实的纸团,另一张纸捏成蓬松的纸团,在同一高度把它们由静止释放并记录它们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3)若两个纸团所用时间相同,则物体下落时的速度跟物体的形状无关;若两个纸团所用时间不同,则物体下落时的速度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分析】 (1)探究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形状的关系,形状纸张、秒表; (2)使物体的形状不同,由相同高度竖直下落,记录下落的时间; (3)根据比较物体下落的时间关系,判断速度和物体形状的关系。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16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11 月 7 日 20 时 28 分,航天员崔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

27、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如图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在出舱后,用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栏杆,将腰上的配件扣在了栏杆上,身子浮在空中,此时以节点舱为参照物,王亚平是 的。出舱时,王亚平身穿宇航服的质量将 。 【答案】静止;不变 【解析】【解答】 以节点舱为参照物, 王亚平相对节点舱位置未发生改变,故王亚平是静止的。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是由所含物质量的多少决定,与所处的位置,形状等因素无关。故王亚平身穿宇航服的质量将不变。 【分析】相当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质量和空间位置无关。 17如图所示,在寒冷的锡林郭勒草原,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

28、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 形成的。 【答案】凝华;折射 【解析】【解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发生凝华现象;当太阳光从空气射向小冰晶时,在冰晶的表面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形成幻日的奇观。 【分析】气体变为固体状态,是凝华现象;光线经过不同的介质发生折射现象。 18如图所示,小刚家新买的城市越野车安装了倒车防撞超声波雷达。小刚说:“只要在车内听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越急促,说明车的尾部离障碍物就越近”。你认为小刚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的依据是 。 【答案】错误;人耳听不到

29、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 【解析】【解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 之间,而超声波为大于 20000Hz 的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我们在车内听到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小刚的说法错误。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人不能听到超声波。 四、科普阅读题四、科普阅读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导 超导材料,又称为超导体,指在一定温度下电阻降为零的导体,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两个基本性质。当电流流经超导体时,不发生热损耗,还可形成强磁场,因此人们对超导体的研究从未停歇。1911 年,荷兰科学家卡末林昂内斯用液氨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约

30、 4K 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属于低温超导现象。为了使超导材料有实用性,人们开始了探索高温超导的历程。高温超导是指温度为 77K 以上的超导材料。我国科学家赵忠贤曾在钇一钡一铜一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约 90K 以上。2018 年,物理学者发现,氢化镧在大约 170 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约为-23时转变成高温超导体。目前,已有科学家投入到 15室温环境下的常温超导的研究。未来,超导将主要用于远距离输电、磁悬浮等电子科技领域。 (注:热力学温标 T(K)与摄氏温标 t()的换算关系为 T=t+273K) (1)水银的凝固点是-39,则标准大气压下-39的水银为_。 A液态 B固态 C

31、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2)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 1.1的微妙角度,冷却到 1.7K,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种现象属于 (选填“低温”“高温”或“常温”)超导现象,1.7K= 。 (3)我国科学家赵忠贤在超导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是 。 【答案】(1)D (2)低温;-271.3 (3)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约 90K 以上 【解析】【解答】 (1)晶体在凝固点时,可能刚开始凝固,可能正处于凝固过程中,也可能已经完全凝固,所以水银在凝固点-39时的状态可能为液体、固体和固液共存状态。 (2)当温度降到 4K 以下时的超导现象为低温超导现象,所以石墨烯冷却到 1.7K 时的超导现象

32、为低温超导现象。 因为 T=t+273K 所以 t=T-273K=1.7K-273K=-271.13 (3)由材料内容可知,我国科学家赵忠贤曾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约 90K 以上。 【分析】 (1)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的; (2)温度降低时产生的电阻为零的现象,是超导现象;根据温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计算温度; (3)根据材料内容解答超导温度特点。 五、作图题五、作图题 20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 E 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 A、B 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 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33、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 EB 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A 的光路图; 【分析】由“潜水员在水下 E 处看到了路灯的像为 B”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确定入射点,然后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可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A 的光路图作图时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用实线画,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另外光线箭头很容易画错 六、简答题六、简答题 21春节期间,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途径,打好防治工作的阻击战、人民战,小芳的妈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每次总是买很多蔬菜,以减少外

34、出买菜的次数。但是怎样才能让蔬菜多存放几天呢?请你向小芳的妈妈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将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将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所以能让蔬菜多存放几天。 【解析】【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七、计算题七、计算题 22小红同学步行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510m,她从家出发 5min 时到达书店,在书店买书用时 1min,然后再经过 2min 到达学校。求: (1)她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

35、度是多少? (2)若小红在某岔路口横穿宽为 12m 的道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 100m 处以 72km/h的速度驶过来,则小红步行的速度至少为多少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路口? 【答案】(1)解:小红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为 根据得,她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答:她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0625m/s (2)解:,根据得,汽车到岔路口所用的时间为 根据得,小红的步行速度至少为 答:小红步行的速度至少为 2.4m/s 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路口。 【解析】【分析】 (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路程和时间

36、的比值,计算速度。 23质量为 4kg 的水桶,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桶与冰的总质量为 22kg。已知冰的密度 冰0.9103kg/m3求: (1)桶的容积是多大? (2)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多少 kg 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 【答案】(1)解:桶中冰的质量 桶的容积 答:桶的容积是 ; (2)解:冰全部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则冰化成水的质量 由 可得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则还需要加水的质量 答: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 2kg 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 【解析】【分析】 (1)利用总质量减去空桶的质量即为冰的质量,利用冰的质量除以冰的密度即为冰的体积; (2)冰的体积等于水桶的容积,冰熔化后质量不变,结合水的质量和密度求解水的体积,利用桶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缺少的水的体积,结合水的密度求解缺少的质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