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上第二单元单元导语解读单元导语原文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一、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意义、价值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之爱”。课文有2篇现代散文,2篇散文诗(其中1篇外国作品),2篇(段)文言文。内容均与亲情有关,秋天的怀念通过写母亲对患病儿子的关照表现母爱的无私与深沉,表
2、达儿子对母亲的歉疚与感谢;散步通过写解决一家人散步时出现的分歧表现母子之爱、父子之爱、夫妻之爱、婆媳之爱,表达中国人其乐融融的家庭伦理;金色花通过写调皮的孩子的游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表达母爱;荷叶母亲由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感悟到母亲对女儿的荫蔽,表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以此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咏雪通过家庭中长辈与晚辈间闲谈,表现我国古时少年的聪慧,从中可以感受魏晋士族家庭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写元方应对父友对父亲的指责一事,表现元方的方正守礼,透过儿子对父亲正义之举的维护,从中可以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尊敬。这样的篇章,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形成对人类文化的认同。从语
3、文素养方面说,本单元是第一单元的继续和发展。“继续”是教科书单元之间的联系的表现,表明此单元是教科书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的一部分;“发展”是此单元独有的教学任务,是“本单元在教材中的意义、价值”所在。在阅读单元导语时,找到单元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确定教学的起点、重点和终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法,有效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重视朗读”的“继续”一词,鲜明的体现了朗读教学的继续;“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体现了朗读教学由第一单元“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的发展。“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是第一单元“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延续和发展。同属品味语言,对象各异:一是深沉含蓄的语言,一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目的不同,作用有异:一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为了“揣摩和品味语言”自身。二、本单元的内在逻辑结构及指向的核心素养1.本单元内在逻辑结构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感情地朗读”,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就是说,朗读既是学习阅读的目标,又是学习
5、阅读的手段。作为学习阅读的目标,要求实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方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懂得与4种句式对应的不同语气语调,熟练掌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包括本册第一单元提到的重音和停连以及本单元要求的语气和节奏的变化作为学习阅读的手段,要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进而理解语言,再经由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循环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具体到本单元的朗读教学,同样有两个方面的追求和价值,“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二者也是相互促进的。 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原因是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基
6、本方法,因此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教师用书所言,“朗读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贴切、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情感,而对文章情感的深层次解读、理解,又能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声情并茂。”“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两句话之间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前一句是被解释的,后一句话是用来解释前一句话的。前一句话既告诉了我们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告诉了我们教学的起点。后一句话说的是达成教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路径:情感显豁直露的,基于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直接把握;深沉含蓄的,则要通过语
7、言分析的方式细细品味。本单元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朗读的形式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而这种“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的方式就是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在逻辑结构如下图。 2.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直觉思维(“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培养逻辑思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审美鉴赏与创造:增进对语言文
8、字的美感体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华文化(孝,礼,信),理解多样文化(金色花)。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以案说理,提出教学方法的建议、
9、指导弄清几个概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正”则需先“正名”。本单元教学需要明确的概念有:(朗读的)语气和节奏,整体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1.(朗读的)语气和节奏详见教师用书第66页朗读的进阶技巧。2.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整体感知”的提出,针对教
10、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把握”;针对教师在讲解中字词句篇、语法修辞常常面面俱到,主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针对“肢解式的模式分析”,主张阅读教学采纳“整体感知”的方式。也就是说,“整体感知”不只是追求感知文本的整体这个阅读结果,而是从阅读方法上反对分析,尤其是反对“肢解式的模式分析”,追求基于语感凭直觉快速领悟文本。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发展语感。“整体感知”是“整体把握”的初级阶段,是获得“整体把握”能力的必经阶段。整体感知的基本训练方式是反复阅读。3.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情基调基于文本自身即可获得,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则除
11、了文本自身还必须阅读与之相关的其他文本以寻求其他的证据。这样看来,为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进行的阅读是有一篇到多篇(本)的阅读,本质上属于“主题”阅读,其文本阅读量要大得多,阅读方法要从披文入情到知人论世,因而难度也大得多。这不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所能做到的。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所谓“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4.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指思想和情感,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要将思想感情窄化为感情。如果阅读秋天的怀念,理解到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这是作者(文本)表达的感情;理解到对生命意义的感悟,这是作者(文本)表达的思想。如果阅读散步,读出母子之爱、父子之爱、夫妻之爱、婆媳之爱,这是作者(文本)表达的感情,如果读出生命轮回和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选择,读出中年人的责任,这是作者(文本)表达的思想。阅读咏雪,读出古人家庭的生活情趣,这是理解的感情;读出两个咏雪的比喻哪个更高明,这是理解古人的思想。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读出元方对父亲的敬爱,这是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元方方正体现在哪里,探讨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是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