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饮酒(其五)导学案饮酒(其五)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背诵全诗。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来把握意境。2.“见”字能否替换成“望”。学习过程学习过程1.走进作者制作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2.作品介绍饮酒(其五)是一组五言古诗,共 20 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这 20 首诗,借酒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熟读。饮 酒(其五
2、)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读通,读懂诗意,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跟老师一起翻译。5.品读,读出诗人形象每一位同学心里是不是已经住下了一个陶渊明?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什么形象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从 (形容词、动词、意象等)中,我看到了 的陶渊明”这一句式分析,交流。补充知识:分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学生交流,其他同学点评,老师进行总结。学科网(北京
3、)股份有限公司6.读透,读出诗人志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是如何理解“真意”的?从“真意”,可以看出陶渊明的什么志向?7、再读,尝试背诵这首古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饮酒(其五)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背诵全诗。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来把握意境。2.“见”字能否替换成“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看短视频,介绍李子柒(当今时代过着田园生活的网红),引出田
4、园生活的鼻祖陶渊明。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进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2.作品介绍饮酒(其五)是一组五言古诗,共 20 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这 20 首诗,借酒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三、读顺,读出韵味1.学生齐读,正字音,划节奏。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示范朗读。背景:陶氏的三仕三隐太元十八年(393 年)陶渊明由江州祭酒任上辞归;隆安四年(400 年)赴桓玄州府任事;五年冬,因母卒辞归奔丧;元兴三年(404 年)赴京口作镇军军府参军;义熙元年(405 年)由彭泽令任上弃职归里,不复出。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熟读。四、读通,读懂诗
5、意1.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跟老师一起翻译。五、品读,读出诗人形象1.每一位同学心里是不是已经住下了一个陶渊明?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什么形象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从 (形容词、动词、意象等)中,我看到了 的陶渊明”这一句式分析,交流。补充知识:分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2.学生交流,其他同学点评,老师进行总结。六、读透,读出诗人志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是如何理解“真意”的?从“真意”,可以看出陶渊明的什么志向?七、总结下课:再读,尝试背诵这首古诗八、课后作业
6、:推荐阅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饮酒(其五)陶渊明山水田园之美悠然闲适之境隐居山林之决饮酒(其五)陶渊明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辞官归隐,绝意仕途。解题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这20首诗,借酒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一、读顺,读出韵味1.学生齐读,正字音,划节奏。饮饮 酒(其五)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结庐结庐/在在/人境,而无人境,而无/车马车马/喧。喧。问君问君/何何/能尔,心远能尔,心远/地地/自偏。自偏。采菊采菊/东篱东篱/下,悠然下,
7、悠然/见见/南山南山。山气山气/日夕日夕/佳,飞鸟佳,飞鸟/相与相与/还。还。此中此中/有有/真意,欲辨真意,欲辨/已已/忘言。忘言。一、读顺,读出韵味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示范朗读。陶氏的三仕三隐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由江州祭酒任上辞归辞归;隆安四年(400年)赴桓玄州府任事任事;五年冬,因母卒辞归奔丧辞归奔丧;元兴三年(404年)赴京口作镇军军府参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由彭泽令任上弃职归里,不复出不复出。一、读顺,读出韵味饮饮 酒(其五)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结庐结庐/在在/人境,而无人境,而无/车马车马/喧。喧。问君问君/何何/能尔能尔?心远心远/地地/自偏。自偏。采菊采
8、菊/东篱东篱/下,悠然下,悠然/见见/南山南山。山气山气/日夕日夕/佳,飞鸟佳,飞鸟/相与相与/还。还。此中此中/有有/真意,欲辨真意,欲辨/已已/忘言。忘言。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示范朗读。一、读顺,读出韵味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熟读。饮饮 酒(其五)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结庐结庐/在在/人境,而无人境,而无/车马车马/喧。喧。问君问君/何何/能尔能尔?心远心远/地地/自偏。自偏。采菊采菊/东篱东篱/下,悠然下,悠然/见见/南山南山。山气山气/日夕日夕/佳,飞鸟佳,飞鸟/相与相与/还。还。此中此中/有有/真意,欲辨真意,欲辨/已已/忘言。忘言。二、读通,读懂诗意根据课下注
9、释,翻译。饮饮 酒(其五)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结庐结庐/在在/人境,而无人境,而无/车马车马/喧。喧。问君问君/何何/能尔能尔?心远心远/地地/自偏。自偏。采菊采菊/东篱东篱/下,悠然下,悠然/见见/南山南山。山气山气/日夕日夕/佳,飞鸟佳,飞鸟/相与相与/还。还。此中此中/有有/真意,欲辨真意,欲辨/已已/忘言。忘言。(1)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3)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4)尔:如此,这样。(5)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6)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7)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表达。三、品读,读出诗人形象小组合
10、作,交流。用“从 (形容词、动词、意象等)中,我看到了 的陶渊明”这一句式交流。补充知识: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三、品读,读出诗人形象2.从“见”这动词中,看到了悠然忘我、闲适自得的陶渊明。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见”字,写出了陶渊明当时的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符合的。我们小组有同学提出换成“望”字,但是被否定了。“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这首诗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1.从“悠然”这个形容词中,看到了一个闲适的陶渊明。悠然
11、是”闲适淡薄的样子。陶渊明此时正在隐居,他在居处悠然地采菊,悠然地看南山。可以看出陶渊明此时的状态是闲适的。3.从“庐”、“篱”、“车马”这三个意象中,看到了不慕名利、内心恬淡的陶渊明。庐,是简陋的房屋。篱,是篱笆。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代指官场上的繁琐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庐”“篱”和“车马”形成对比,更突出强调了陶渊明的不慕名利、内心恬淡,对尔虞我诈的世俗生活的厌弃。陶渊明隐居的物质生活很艰难,可是即使是这样,他身处闹市、身处繁华喧嚣中,依然不觉得喧闹,仍然不为所动。不慕名利、内心恬淡,正是他“心远”的表现。4.从“山气”、“飞鸟”这两个意象中,看到了热爱自然、享受田园山水的陶渊明。这两个意象所在的诗句,是陶渊明对自己隐居处的环境描写。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结伴而归的飞鸟,在诗人看来,都是很美好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美好恬静的景色,正是诗人恬淡内心的反映。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大自然,才能欣赏到自然的这些微妙的美好。四、读透,读出诗人志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何理解“真意”?真实的意境:山水田园之美真正的心境:淡泊名利、悠然闲适心境真实的心志:隐居山林的决心推荐阅读饮酒另外十九首归去来兮辞等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