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竖弯钩教材分析:竖弯钩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用书三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竖弯钩的特点、写法及在例字中的应用。本课中的四个栏目贯穿了观察、分析、练习、评价依次推进教学环节。“我来读帖”以观察为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竖弯钩的特点,以此养成细微、深入观察的读帖习惯。“我来分析”偏重理性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分析竖弯钩的书写方法,怎样用笔表现出来。“我来临摹”重点强调摹,先描红例字,再双勾填墨,使学生对例字有了深入感受之后再进行对临。“我来评价”重在对学生书写能力和习惯的评价。这是一节很好的书写练习课,对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教育价值:1、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的情况下,学会人字头的书写及相关例字的练习。2、在书写过程中逐步掌握运笔方法,体验毛笔的使用技巧,感受笔画之间的气韵相连,提高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由于是刚接触软笔书法课,他们在读帖方法还不够了解,对字形的把握也不够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准确比较,认真练习,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坚定他们的信心,激发动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演示法、展示评价法。教学目标:1.掌握竖弯钩的写法。练习书写竖弯钩时弯转和出钩的写法。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观察竖弯钩的形态,分析写法,并
3、用毛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掌握书写竖弯钩时弯转和出钩的写法。教学准备:毛笔、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读碑赏帖,介绍颜真卿和他的碑帖。2.介绍多宝塔碑,请学生说说对字帖的感受。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的作品,这时还没有形成他后期作品那样强烈的个人风格。(明代安世凤墨林快事中说:“此书最严谨,虽少似拘束,而天全神活自得之趣盎然欲流,固是平原之杰作。”)3.请学生看颜勤礼碑,比较两个碑帖的区别。(出示图片)(可从笔画、粗细、方圆、曲直及外轮廓的形状分析。)颜勤礼碑:点画浑厚、苍劲有力,横画细、竖画粗。是颜真卿71岁时书写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书风。4.分别找出两
4、个碑帖中的“也”字,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区别。颜勤礼碑:“也”字笔画粗细变化明显,较饱满,钩如鸟嘴,外形似鹅头。(钩画多较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多宝塔碑:“也”字方笔多,笔笔有力,竖弯钩弯度较小。(向里侧转笔出钩)5. 在欧体九成宫醴泉铭中也有这个字,请同学们说说它的特点。思考与其它两个“也”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思考:竖弯钩的写法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写?”是由隶书的“也”字演变而来的。引出课题:竖弯钩(出示幻灯片2、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碑赏帖。了解颜真卿及他的碑帖,学会分析、比较同一例字在不同书体中的笔画,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观察能力。二、讲授新课观察图片,思考“竖弯钩”像哪种
5、姿态的动物?(它的外形像浮在水面的鹅,又称“浮鹅钩”。)(出示图片)教师先示范书写“竖弯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的特点及写法。(1.竖弯钩由较短的竖和较长的弯钩组成。2.它的竖先粗后细,转弯后逐渐变粗,钩指向右上方。)(要领:1.竖略倾斜 2.竖弯曲劲 3.用捺写钩)写法:藏锋起、横按笔、回中、中锋先下行、再右行、衄挫、向上(或右上)出锋。(思考“也”字中的两处转笔。)教师再次书写示范,并让学生跟随书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竖弯钩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帖水平。三、课堂练习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原碑的“也”字,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米字格中的“也
6、”字特点,学生尝试书写。(“也”字竖弯钩较为端正,与明显左低右高的其他部件有着正斜的关系,使“也”字既充满动态,又重心平稳。)教师指导,找出不足,进行书写示范。学生继续练习。教师出示其它两个例字“充”和“元”,请学生分析三个例字“竖弯钩”的区别。(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设计意图:通过临摹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四、展示评价请学生将写好的字摆到黑板前,进行展示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以欣赏的样看待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帮助自己书写能力的提升。五、课后拓展欣赏不同书体“也”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学生的书法知识,提升内涵。6、 板书设计3 竖弯钩浮鹅钩 (多媒体课件) 竖弯钩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