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23 ,大小:1.57MB ,
文档编号:3157185      下载积分:3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15718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组织行为学实用培训讲义3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组织行为学实用培训讲义3课件.ppt

1、PART I 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章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organization)是什么?组织的概念资源作业活动组织目标管理活动外部环境组织行为(Behavior)是什么?行为的概念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型*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因素p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p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等一些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2、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P5)组织行为学的概念*p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规律p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四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组织层次、组织的外部环境 五大内容:个体行为与管理、群体行为与管理、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激励理论及应用、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P16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图)p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p研究目的: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为何要学习组织行为学?*p学习个体行为与管理理论,可

3、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用人的水平p学习群体行为与管理理论,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的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学习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理论,可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p学习激励理论,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p学习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适时进行组织变革,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组织绩效第二章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THE END 感谢您的聆听!PART IIPART II 个体行为与管理个体行为与管理预备知识:心理学及其

4、研究对象预备知识: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心理特征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动力兴趣、态度、信念需要、动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气质性格能力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第三章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个体差异与管理p3.1 认知差异与管理*p3.2 情感差异与管理(补充)p3.3 意志差异与管理(补充)p3.4 个性差异与管理*3.1 3.1 认知差异与管理认知差异与管理感觉感觉知觉知觉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知觉的过程知觉的过程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造成错觉的思想方法造成错觉的思想方法*补充知识:错觉补充知识:错觉

5、知觉差异与管理知觉差异与管理*归因理论归因理论p 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原因的过程。p个体对于工作成败的不同归因会直接影响他今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行为和工作绩效。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 pHeider的观点 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因素,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对别人的成功则归因于情境因素,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维勒的归因理论维勒的归因理论 n 四种主要归因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n 三个归因因素分析维度:来源(内、外)、稳定性(稳、不稳)、可控性(可控、不可控)n 八类归因:例如:能力归因是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归因pWein

6、er的观点p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低),会对行为者今后的行为造成消极影响p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可控因素(如不够努力),则可能增强行为主体今后行为的坚持性p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环境的巨变),则行为者不一定会降低行为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坚持努力行为p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则很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坚持性凯利的归因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 例子: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一致性 一贯性 差异性 归因情境1 (低)其他人没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低)该学生在别人课上也睡 学生懒惰情境2 (高)学生们都睡觉 (

7、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教学没劲情境3 (低)其他人没睡觉 (低)该学生以前没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情境原因归因理论的管理启示归因理论的管理启示*3.2 3.2 情感差异与管理情感差异与管理喜,小布什上班第一天喜,小布什上班第一天哀,哀,“库尔克斯库尔克斯”号核潜艇沉没号核潜艇沉没后后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与情感的构成成分情绪与情感的构成成分p想象如下场景:你现在正站在100米短跑的起跑线上,看台上无数的同学注视着你,旁边的选手也活动着身体,跃跃欲试,裁判员已经就位,准备举起发令枪p心理认知:“万一起跑落后怎么办

8、?万一对手很强怎么办?我可不想丢丑。”p生理反应:心率呼吸加快、嘴发干、肌肉紧张、出汗p主观体验:紧张、焦虑p行为反应:表情僵硬、动作不安情绪与情感的构成成分情绪与情感的构成成分像有小兔子在心里扑腾(害怕、忐忑不安);犹如咽下了苍蝇(厌恶);嗓子里像堵了一块东西(悲伤)等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害怕、紧张、焦虑、快乐、悲伤等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喜形于色(高兴);泪流满面、双肩颤抖、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悲伤);两眼瞳孔放大、全身肌肉紧张(惊恐)生理唤醒生理唤醒1、高兴,每分钟17次2、悲伤,每分钟9次3、思考,每分钟20次4、恐惧,每分钟64次5、愤怒,每分钟40次外部表现(表情)外部表现(表情)

9、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即人与动物的表情均系演化而来的遗传性行为。达尔文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情情绪和情感的特点情绪和情感的特点p社会阶级性:(阶级社会中表现出阶级性)例子p外部显现性:(在身体上显现出来)p对立统一性:(两极性、统一性)p强度差异性:(情绪体验的强度千差万别)p扩散感染性:(内扩散+外扩散/感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身受得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鲁迅全集第四卷)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

10、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影响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影响p影响个体行为的动机、忍耐力、活动效率p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p干扰个体的价值判断 (情 VS.理 情 VS.法)p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情绪、情感与管理情绪、情感与管理*p要善于利用感情的特点和规律,来对下属进行情感号召、情感联络、情感感化p要培养自己及员工对工作、对顾客的肯定性情感,形成敬业爱岗、顾客至上的观念p要培养自己及员工对同事、对组织的肯定性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改进组织绩效p要重视非正式组织对员工的情感影响p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情商EQ)3.3 3.3 意志差异与管理意志差异与管理意志意志意志过程意志过程

11、意志与认知的关系意志与认知的关系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意志与管理意志与管理*3.4 3.4 个性差异与管理个性差异与管理个性个性个性个性需要需要动机动机兴趣兴趣 是人们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该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反应,并且有较高的情绪和积极性。它属于个性的动力系统。理想理想 是与追求的目标相联系的想象,是一个人在思想上向往、行动上追求的目标,它与个体的未来的生活、工作道路联系在一起。理想可分为:政治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等。讲理想,就是要解决为什么活着和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信念信念 是激励人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

12、思想倾向。它是人在长期实践中根据生活内容和所积累的知识深思熟虑决定的。它不仅是个体所所理解的,而且是他深刻体验并力求实行的东西,所以它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世界观世界观 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它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斗气知道和调节作用。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等。价值观与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与价值观体系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人们对于各个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p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地位(起决定性影响)p社会舆论、大众传媒、父母、老师

13、、朋友、英雄人物的观点与行为等(不可忽视的影响)p社会文化(包含着一些基本价值观,人一出生就受其洗礼)价值观的分类价值观的分类p理性价值观p唯美价值观p政治性价值观p社会性价值观p经济性价值观p宗教性价值观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西方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变迁西方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变迁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变迁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变迁价值观与管理价值观与管理p树立和培养健康明确的组织价值观p了解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如,根据价值取向设置奖励诱因)p作为招聘选拔时的标准之一p作为跨国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考虑差异、建立适应性的管理制度和领导方

14、式)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p认知成分p情感成分p意向成分态度的特点态度的特点态度的特点:p指向性(针对性)p社会性p相对稳定p协调性p两极性p间接性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工作态度的功能:p影响个体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p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p影响个体的工作忍耐力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p组织认同感(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包括三部分:n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n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n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p离职率低p表现出色p坚决支持与自觉贯彻政

15、策p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充分工作投入度工作投入度p工作投入度(Job Involvement)是指员工对其工作的认同和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它强调一种信念:工作是一个人生命的中心部分。怎样提高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怎样提高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气质气质气质气质 1.人的神经活动分为两个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两种过程表现为三个特点,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2.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是通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因此神经过程的特性必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并成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点。即体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和倾向性。3.人的行

16、为活动是受心理活动驱动、支配和调节的,因此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又会在人的行为上表现出来,并成为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精力的充沛性、行为反应的灵敏性、行为的倾向性等气质的分类气质的分类高级神经活动强度高强度低不平衡平衡不灵活灵活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能力能力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种类智商智商phttp:/ :观点:观点1 1情绪智力的构成:观点情绪智力的构成:观点2 2情绪智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情绪智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p Goleman(1995)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p 卡耐基明确提出:15的专业技能加上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等于个人成功性格性格 是从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

17、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们在认知和实践中对现实产生态度体系,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社会本质的集中表现。性格的分类性格的分类 p机能类型说(占优势的心理机能)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p向性说(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外向型、内向型、中间型 p独立顺从说(个体思想行为的独立性)独立型、顺从型p行为模式说*A型、B型、C型、D型、E型补充: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补充: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个性差异与管理个性差异与管理*p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p个性差异与健康p个性差异与管理n知人善任n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n选择

18、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控制方位论(控制点理论)控制方位论(控制点理论)n内因控制论:目标的达成受控于个人努力和能动性的发挥内控者自信、积极、主动、喜欢民主的领导更出色、更值得信任、更易忘掉失败、更易适应变革、更易转行n外因控制论:目标的达成受控于客观环境外控者易丧失自信、沮丧,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控制方位论的管理意义控制方位论的管理意义 p实行技能为本报酬制(内控者看中按绩效行赏)p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内控者愿意,能使员工明确责任)p尽力消除可能使内控者沮丧的因素第四章第四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创造性行为

19、创造性行为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的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的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创造性行为是人的内在创造性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创造性能力主要源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开发提高的。创造性行为创造性行为 的特点的特点p首创性p有用性p适应性p主动性创造性行为创造性行为 的类型的类型p技术发明型p科学发现型p艺术塑造型p组织管理型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p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p善于发现问题p勤于思考p富于灵活性p善于应用p怀有好奇心p充满自信p坚持独立思考p勇于坚持到底有利于创造性行为有

20、利于创造性行为的客观环境的客观环境p家庭环境(家教方式、家庭氛围、人际关系)p学校环境(教学方式的转变)p组织环境(激励创新的机制和氛围、支持创新的领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的群体结构、良好的信息沟通、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p社会环境(允许人才自由流动、民主的学术空气、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正确评价和奖励、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第五章第五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事业生涯(职业生涯)事业生涯(职业生涯)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和岗位的发展道路。即一个人一生中工作活动的连续经历。事业生涯管理事业生涯管理 指组织和职

21、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职工个人和组织的计划、目标的协调统一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p自我管理(事业生涯规划设计;事业生涯开发;事业生涯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反馈和调整)p组织对职工事业生涯的管理(鼓励并指导规划设计;监督执行规划;提供条件帮助实现规划提供培训开发、招聘选拔时考虑双方目标和条件、人员配备与规划统一、定期绩效考核和评价反馈)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p双方共同完成p高质量的信息管理p动态管理1 1、事业生涯设计事业生涯设计 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单位、要承担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

22、程。其实质是一个根据内外部条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道路做出选择的过程。事业生涯选择的影响因素事业生涯选择的影响因素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方法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方法 霍兰德的霍兰德的“个性定向个性定向”理论理论*薛恩的薛恩的“职业锚职业锚”理论理论2 2、事业、事业生涯开发生涯开发 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的各阶段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原则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原则 p在事业生涯设计时,个人既要考虑自身条件,也要考虑组织的条件;组织应主动帮助员工科学规划其职业生涯p在事业生涯开发时,个人应紧密结合组织的需要开发自己的职业能力;组织应积极

23、鼓励和大力支持个人的事业生涯开发原则:个人和组织相结合。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p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p有利于双方目标的协调,减少人才流失损失p有利于组织选拔使用人才p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合作p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p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3 3、事业生涯选择的调整事业生涯选择的调整 个体必须随着社会客观环境、组织环境和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自己的事业生涯做出相应的调整。个人对事业生涯的选择、适应、调整等活动是终生性的。事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事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事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划分事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划分

24、事业生涯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事业生涯管理应注意的问题PART IIIPART III 群体行为与管理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群体及其类型群体及其类型人为何加入群体?人为何加入群体?群体发展的阶段群体发展的阶段*五阶段模型五阶段模型*前阶段阶段2震荡阶段3规范化阶段4执行阶段5 解体阶段1形成FormingStormingNormingPerformingAdjourning间断间断-平衡模型平衡模型*AB(A+B)/2时间绩效阶段一阶段二飞跃结束高低首次会议两个模型的比较两个模型的比较群体行为模型群体行为模型*制约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制约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因素

25、群体规范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 群体规范的形成群体规范的形成*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角色角色角色知觉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期待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同一性角色同一性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cohesioncohesion)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成员在一起的时间长短p成员之间的物理距离p群体的规模p性别构成(个性差异)p外部威胁p群体以前的绩效p群体领导者的领导风格p奖酬制度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p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p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高

26、凝聚力高绩效标准组生产率参照组时间低凝聚力高绩效标准组低凝聚力低绩效标准组高凝聚力低绩效标准组第七章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群体内部互动行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P150)p正的协同效应:如群体促进效应p负的协同效应:如社会堕化效应群体实际绩效=群体潜在绩效+群体互动过程所得-群体互动过程所失。群体促进效应群体促进效应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P148)一点结论:别人在场时,从事简单常规任务效率更高;而从事复杂非常规任务时,效率则会受到消极影响。管理应用:集体训练员工完成简单常规任务;单独培训员工完成复杂非常

27、规任务。社会堕化效应社会堕化效应是指一种倾向,即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P149)可能原因:p成员认为他人没尽责(关乎人性假设)p群体责任扩散管理应用:管理者必须提供能够衡量个人努力的手段。群体内互动群体内互动11群体压力与从众群体压力与从众群体压力是个体在自己的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能迫使成员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便与群体保持一致(即迫使个体从众conform)。阿希实验群体压力的强度差异群体压力的强度差异p不同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感受到的压力不同p不同群体给予同一个体的压力也不同(个体只遵从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群体参照性群体的规范)影响从众行为的因

28、素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个人因素(智力因素、情绪稳定性、自信心、个性特点、人际关系)p环境因素(群体氛围、群体的竞争性、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群体目标、群体规模)群体内互动群体内互动22群体沟通群体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解码编码信道噪声反馈信宿信源沟通的类型沟通的类型p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性沟通p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p正式沟通(5种网络)、非正式沟通(4种网络)小道消息小道消息p小道消息的三个特点:P160p小道消息的四个目标:P160-161p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四点建议:P161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障碍p失真源p沟通焦虑p过滤p

29、选择性知觉p情绪p语言有效倾听的八项行动指南有效倾听的八项行动指南p使用目光接触p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p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p提问p复述p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p不要多说p使听者和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群体内互动群体内互动33群体决策群体决策p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p增加观点的多样性p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p增强了决策合法性(民主)p耗费时间p群体压力与从众p少数人控制p责任不清群体决策的利与弊: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它是指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现象的四种表现:p把反对意见合理化p对怀疑者施加直接压力p异议者沉

30、默或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以避免不一致p无疑议错觉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并非所有决策群体都受群体思维之害。p群体凝聚力p领导风格(鼓励其他意见、讨论初期不表态)p与外界的关系(隔离 or 开放)群体转移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结果是变得更加保守还是更加激进,取决于在群体讨论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讨论规范。群体转移的原因群体转移的原因p熟悉导致更勇敢大胆p社会文化崇尚冒险(社会比较的作用)p责任稀释群体决策技术群体决策技术11脑力激荡法脑力激荡法p

31、也称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p决策准则:不许评论他人观点p优点:能产生更多方案(主要用于创造观念)群体决策技术群体决策技术22命名小组技术命名小组技术p过程:提出问题个体决策(有限制条件)群体讨论方案排序p优点:聚在一起的同时不受互动群体(传统面对面)对个体思维的限制 群体决策技术群体决策技术33电子会议电子会议是命名小组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p决策过程:大致同命名小组技术p优点:匿名、可靠、迅速 p缺点:个体决策速度差异(少数人控制)、无奖赏(没动力)、信息量有限群体决策技术群体决策技术44德尔斐技术德尔斐技术p决策过程:问题发给专家专家独立决策整理第一轮意见 整理意见发

32、给专家专家独立决策整理第二轮意见p优点:匿名(不见面免受他人不利影响)、克服空间约束p缺点:费时、不能提出丰富的方案第八章第八章 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p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pOB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其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人们的直接的感情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产生和形成的。p人们之间的感情大致分两类:相亲相近的感情相互吸引的关系;相互疏远的感情相互排斥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作用p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p影响员工身心健康p影响员工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p由霍曼斯提出,认为人们之间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

33、种商品交换。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都是经过无形的、潜在的仔细衡量,讨价还价形成的交换关系。p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和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人际反应特质理论人际反应特质理论p人际反应特质: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独特的反应倾向。p舒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分三类,每类需要又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各种人际反映特质。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个人因素(容貌、个性特点:热情、自信乐观、聪明能干“犯错误效应”)p交往因素(临近、相似、互惠人们喜欢那些也喜欢自己的人)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测量p社会测量*(以一些问题

34、作为测量标准分析统计绘出人际关系图)p关系分析(对社会测量的内容加以扩充,加上主观判断项目)四点研究结果P189p参照测量(能揭示出被试者的参照群体)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有分工、互助两种形式。竞争: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合作与竞争的形成合作与竞争的形成合作和竞争都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都是社会化的结果。人们之间合作或竞争主要由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性质决定的。p利害一致或共同利益关系p冲突或利益矛盾关系p利害共存或混合利害关系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影响合作与竞争

35、的因素p动机p威胁p信息沟通p个性特征(性格和能力的影响最明显)p组织文化第九章第九章 群体间互动行为群体间互动行为 群体间的互动行为群体间的互动行为p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p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是连接两个不同群体的桥梁。群体间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会显著影响一方或双方的群体工作绩效以及成员的满意度。p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p相互依赖性(联营式依赖、顺序式依赖、互惠式依赖)p任务不确定性p时间和目标取向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规则与程序p层次等级(救助于更高层

36、次的主管解决问题)p计划p联络员角色p特别工作组(临时性的)p工作团队(永久性的交叉功能团队)p综合部门(永久性的部门)冲突冲突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p功能正常的冲突p功能失调的冲突区分的指标是群体的工作绩效冲突的过程冲突的过程*前提条件沟通变量、结构变量、个人因素冲突处理意图竞争、协作、迁就、回避、折衷公开冲突p一方行为p对方行为处理冲突的主要行为意向处理冲突的主要行为意向肯定的自我肯定性不肯定的合作性不合作的合作的折中竞争合作回避迁就冲突强度连续体冲突强度连续体冲突行为是公开地试图实现冲突双方各自的愿望。但这些行为带有

37、刺激的性质,这种刺激常常与愿望无关。处理冲突的策略处理冲突的策略p竞争策略(4种情况下有效)p合作策略(4种情况下有效)p回避策略(6种情况下有效)p迁就策略(4种情况下有效)p折中策略(5种情况下有效)冲突管理的技术冲突管理的技术*p激发冲突的技术P216:奖励持异议者而惩罚回避者+P218:运用沟通、引进新人、重构组织、任命挑刺者p解决冲突的技术P218:PART IV PART IV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领导的概念领导的概念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情

38、景因素)领导者领导者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个人或集体。它是组织的关键角色,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是组织中各种关系的中心。领导者的核心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环境条件,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最终达成组织的目标。具体作用体现为:激励、引导;协调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p非正式领导:领导者不是靠组织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组织中某些局部的、特殊的需要。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p正式领导:领导者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同时将工作领袖和情绪领袖两种角色

39、集于一身。领导的功能领导的功能p组织p激励p沟通协调(消除差异、构建良好的组织心理环境)p服务(工作、心理、信息)p创新(组织和领导方式创新、引导和支持成员创新)领导的过程模式领导的过程模式权力权力威信威信p领导威信的特点:内在性、持久性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p着力培养提高自身品质p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专业特长p做出良好工作实绩p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补充:关于领导权力构成的补充:关于领导权力构成的另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p法定权p奖励权p强制权p专家权p典范权有效的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行为有效领导的结果有效领导的结果(满意度: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间的差距)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领

40、导理论领导理论领导理论领导理论p素质理论(Trait Theory)研究成功领导者所具备的基本特质p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y)研究成功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方式风格(作风)p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研究领导方式与情景因素的匹配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p我国的观点1、孙武:智、信、仁、勇、严2、孙彤: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激励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p外国的观点1、传统素质理论(先天论、天才观)2、现代素质理论(后天论、实践观)3、美国学者的领导素质观(德鲁克、斯多吉尔)4、日本企业界对领导素质的认识(十项品

41、德、十项能力)不同层次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结构不同层次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结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Top ManagerMiddleManagerFirst-lineManager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p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年轻化)p智能结构(战略家、组织家、实干家)p专业结构p知识结构p个性性格结构(多样性、互补性)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p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工作导向、人员导向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低高关 心工作低高领导行为方格图领导行为方格图关心生产p1.1贫乏型p9.1任务型p1.9乡村俱乐部型p5.5中庸型p9.9团队型低高高低1.11.95.59.99.

42、1领导作风论领导作风论放任型集权型民主型(下级自决风格)(家长式风格)(多数裁定风格)领导权变论领导权变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领导有效性由领导者行为风格和领导情景共同决定,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不同的领导风格。p两种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p三种情景因素: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p8种情景3类情景:有利、不利、适中(一般)p结论:在有利和不利情景下选用任务导向型领导风格效果较好;在一般情景下则采用关系导向型领导风格效果较好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要获得好的领导效能,领导者应考虑下属的成熟度从而选择相应的领导风格任务

43、行为高低关系行为低高授权式 指令型 说服式参与式途径途径-目标理论目标理论有效的领导者通过指明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路径中的各种障碍以使下属的完成目标的过程更顺利。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结果绩效满意度下属的个性特点控制点经验认知能力领导行为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导向型领导有效性的评价领导有效性的评价 评价的理论依据:p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核心p从素质理论出发评价领导的能力、个性特征和基本素质p应用领导行为理论对领导的类型、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方面:p工作绩效p组织评价(领导者个人在组织中的成长和发展评价、领导帮助组织达成目标以及在组织中的作用评价、领

44、导的工作目标评价等)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领导决策行为领导决策行为决策决策 决策: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决策的特点:目标性、选择性、关键性、创新性、层次性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278-279领导决策的原则领导决策的原则p信息健全原则p可行性原则p系统分析原则p对比择优原则p时效原则p集体决策原则 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p决策对象的特点和规律p未来的发展趋势 p社会发展的需要p政策、法律、法规领导决策的程序领导决策的程序p发现问题p确定目标p核定价值准则p拟定方案p方案评估(可行性分析)p方案选择p实验实证p组织实施领导决策的民主化

45、领导决策的民主化p原因:调动积极性、趋势p特征:观念民主化、体制合理化、研究公开化、法制化领导决策的科学化领导决策的科学化p必要性:规模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多变性的需要、社会活动联系广泛性和影响后果严重性的需要p特征:思想科学化、程序科学化、方法科学化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p民主化是科学化的重要保证p民主化是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p都是决策有效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p选准决策目标p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p发挥外脑的作用p善用逆反意见 PART V PART V 激励理论与运用激励理论与运用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

46、的研究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人类行为的基本过程模式人类行为的基本过程模式1 1人类行为的基本人类行为的基本过程模式过程模式2 2人类行为的基本过程模式人类行为的基本过程模式3 3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p需要p动机p行为p目标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11需要需要需要是缺乏某种东西的主观状态。p需要有程度上的差异(P305:意向愿望)p需要有内容上的差异(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生理需要、心理需要;自然需要、社会需要)p需要具有如下特征:指向性、再现性、交替性、转移性、发展性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22动机动机p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原始动

47、机(生理性动机、先天性的)、习得动机(衍生性动机、后天学习得来且可改变)、一般动机(既非先天的、也非习得的)p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力量(动机的三种机能:始发、选择导向、强化)p个体身上同时并存的多种动机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其中最强烈的一种动机称为优势动机。爱好和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准是影响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主要因素。动机的产生条件动机的产生条件*p内部条件:需要(NEED)身内缺乏程度p外部条件:刺激(STIMULUS)身外诱因需要向动机、行为的转化过程需要向动机、行为的转化过程意向愿望动机行为一定的外界条件(能够满足需要的刺激物诱因)人类行为过

48、程的基本要素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33行为行为p自发性(行为是自动自发的)p因果性(行为的产生都有其起因)p目的性(行为是有目标的)p持久性(目标未达到之前行为不会终止)p可变性(为追求目标的达成常改变手段手法)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动机与行为的复杂关系动机与行为的复杂关系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行为过程的基本要素44目标目标p在组织环境中,目标又是一种外在对象,是一种刺激或“诱因”。激励激励达到获得满足奖酬绩效目标需要结果动机行为引发驱动产生激励的机理激励的机理激励的作用激励的作用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激励理论研究激励理论研究激励理论激励理论(Maslow的需要层次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

49、论、Alderfer 的ERG理论、M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综合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爱、归属)安全需要尊重需要需要层次论的管理启示需要层次论的管理启示p了解员工的主导需要,通过设置诱因来调动工作积极性p诱因的设置应因人因时而异,具有针对性奥德弗的奥德弗的ERGERG理论理论p生存需要(生存需要(E Existencexistence)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条件等利、安全条件等p关系需要(关系需要(R Relatednesselatedness)指

50、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p成长的需要(成长的需要(GGrowthrowth)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pERGERG理论的创新点:理论的创新点:可越级上升、挫折可越级上升、挫折倒退倒退ERGERG理论的管理启示理论的管理启示p应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适当诱因p应特别注意员工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以防止受挫回归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p保健因素公司的政策和制度、监督、人际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