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驱型淋巴细胞肿瘤(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主要为来源于B细胞系或T细胞系的淋巴母细胞肿瘤,发生部位在中心淋巴组织骨髓或胸腺;此型分为四种: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B-ALL/LB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指型(B-ALL/LBL,NOS);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自然杀伤性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手镜细胞:部分病例淋巴母细胞可见胞质伪足样突起,称为手镜细胞;多数病例骨髓涂片中涂抹细胞明显增多,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粒细胞系、红系增生受到抑制,幼红和幼粒明显减少或不见,巨核系多数受到抑制MPO染色原始细胞呈阴性,可存在部分阳性
2、细胞,一般3%,否则应该考虑其他系白血病或髓系-淋巴系混合白血病;PAS染色大部分病例呈颗粒或粗块状阳性,少数呈阴性;NAP活性增强,积分增高。表达B细胞标志性抗原如CD19,CyCD79a,CyCD22,还表达早期细胞的阶段性抗原如CD34、TdT、CD38、CD10等注意部分ALL细胞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如CD13,CD33等t(9;22)(q34;q11)称Ph染色体,见于25的儿童急淋和1533的成人急淋。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与慢粒的融合基因不同,临床特点为白细胞显著增高,初期诱导反应较好,但易复发,生存期短,是导致成人ALL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T(v;11q23);MLL
3、重排的B-ALL/LBL;t(12;21)(p13;q22)在30的儿童ALL 中能发现这种易位,成人少见。形成TEL-AML1(或EVT6-RUNX1,)融合基因,在儿童病例易晚期复发。伴超二倍体的B-ALL/LBL;伴亚二倍体的B-ALL/LBL;t(5;14)(q31;q32)的B-ALL/LBL;t(1;19)见于约25的前B-ALL,是儿童-ALL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易位造成E2A-PBXl融合基因,化疗效果差此型白血病细胞具有B细胞免疫表型,但是不具有重现性遗传学一场的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根据B细胞抗原表达情况,可以分为四类,有利于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血象和骨髓象特点与B
4、-ALL/LB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相似;免疫学表型分析表达B系抗原,不表达髓系标志性抗原MPO和T淋巴系抗原;细胞遗传学很分子生物学检验:有异常,但不能作为分型的标志,可以作为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指标。T-ALL/LBL属于前驱型T淋巴细胞肿瘤,当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20%则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当肿瘤损害仅涉及胸腺、淋巴结或节外组织,而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20%则一般考虑为淋巴细胞瘤;T-LBL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常伴有肝脾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其他组织包块,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依据免疫表型,T-ALL/LBL可以分为四种亚型。血象白细胞增高,部分病例可正常
5、或减低,分类可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涂抹细胞易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中度减少,血小板减低。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比值25%,并伴有形态学异常:原始淋巴细胞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有尾状突起,胞核大,染色质粗细不均,形态不规则可见凹陷、折叠、切迹和裂痕;胞质量少,期中核型不规则是部分T-ALL/LBL的形态学特点之一;髓系增生受到抑制。MPO染色原始细胞呈阴性;PAS染色约有20%-80%细胞呈粗颗粒或粗块状阳性,少数呈阴性;通常表达TdT,可不同程度表达T细胞的抗原;常交叉表达髓系抗原标志CD117、CD13、CD33。所有的T-ALL/LBL均有TCR基因的异常
6、克隆型重排,同时有20%具有IgH重排。CNSL是白血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之一。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血源性扩散:这是CNLS发生的主要途径;脑膜种植或白血病细胞直接从颅骨骨髓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L常见于ALL,髓系中以M4、M5多见;临床症状以脑膜刺激症和颅内高压表现最为常见。CSF细胞学检查:查见白血病细胞;常规和生化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有特异性异常的可检测;-MG:早期升高,但是特异性不高,可以作为疗效判断指标;可溶性CD27检测:可以作为ALL合并CNSL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指标,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溶性IL-2受体:CNSL时,CSF中的可溶性IL-2受体升高,而与血液中的可溶性IL-2受体无关,与CNSL发生、发展有关。结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