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2.83MB ,
文档编号:316465      下载积分: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1646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 核心考点知识点归纳精编.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 核心考点知识点归纳精编.doc

1、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 核心考点知识点归纳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第1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考纲要求1.1840至1900年间列强来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新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2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

2、晚期,危机四伏。两次鸦片战争使列强逐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也相应发生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4外来侵略使中国思想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基础知识梳理】巧记:一个形态 两次战争 三大条约 三次抗争 三种新思想 四大政局变动 五个经济生活变动 考点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84

3、01894)1.鸦片战争(1)背景: 战前中英国情对比(2)经过:(3)结果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南京条约(1842.8 )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议定关税。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3年)(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清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人民负担;开口通商,便利英国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主权,有利于西方倾销商品,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关税保障.中美望厦条约(1844) 内容:美国享有英国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

4、贸易”;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中法黄埔条约(1844.冬) 内容:享有望厦条约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地方政府要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4)影响社会性质变化: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社会矛盾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变化:人民反封建统治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社会经济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姚莹等知识拓展1.19世纪中期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5、(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 “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作用: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将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

6、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国际惯例;再次,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西方科技、政权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2.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口岸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3.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从它本身的性质和

7、含义来看,这是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主权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不能理解为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两者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要素。2.第二次鸦片战争(1)概况:(2)影响:(政治)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经济)侵略势力扩张到各省

8、并伸向内地,加紧经济侵略。知识拓展1.天津条约(1858):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的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2.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10):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目的相似打开和扩大市场; 性质相同侵略战争; 过程相仿武力胁迫签订条约; 结果相近割地赔款主权沦丧。(2)扩大: 过程扩大:国多.时长.规模大.签约多。

9、危害扩大:领土沦丧多;开口岸多且深;赔款增加;特权增加;开始控制清政府和海关。 结论: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则进一步加深。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趁火打劫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2)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3)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4)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我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0、经济势力入侵(1)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目的:便于对中国经济侵略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协议关税开始丧失自主权 ;1853年夺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各口岸,聘英国人“总司其事”;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的原则;1863年,清政府任命赫德为海关税务总司。影响:关税最低;利于西方倾销商品掠夺资源。(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商品输出)。(原因)打开中国大门、操纵中国海关(表现)输入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奴隶贸易,掠夺中国劳动资源(3)早期的资本输出。(特点)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入为辅。如办洋行、银行、轮船公司、工厂知识拓展 洋行

11、: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5.中国军民的反抗 (1)三元里抗英斗争。(背景)鸦片战争侵华英军到三元里抢掠,清政府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清政府态度)广州知府强行解散抗英队伍。(影响)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2)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二鸦后,俄、英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甚至直接侵略新疆。(清政府态度)任命和支持左宗棠收复和控制新疆,在军事上支持曾纪泽入俄谈判,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影响)通过军事和

12、外交行动收复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的控制。 (3)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统治腐朽,矛盾尖锐;外国侵略,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经过:评价:(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作用)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灭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革命纲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局限)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知识补充1.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革命纲领(1)目的: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13、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内容:土地分配,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3)评价: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从客观方面来看,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方面来看,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根本无法实施。2.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成就及原因(1)成就:18511853年,顺利进军,定都天京,建立政权。18531855年北伐,打乱

14、清战略部署,为西征和东征创造有利条件。18531855年西征,巩固天京。1856年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进入全盛时期。(2)原因:领导集团的团结是根本保证。太平军的英勇作战及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根本原因。清朝统治的腐败及其军队的涣散。3农民阶级的新思想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内容:政治: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保险事业。文教: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评价:革命;先进;空想4.

15、太平天国运动的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新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4)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产生:19C40、50S外商企业;19C60、70S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特点:a.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斗争;b.多数来源破产农民,便于组成工农联盟;c.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d.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状况:a.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b.工资很低,生活极端贫困,劳动时间长,条件恶劣;c.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d.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早期以自发斗争为主。考点二

16、清朝政局的变动1.中央机构变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1861年)2.最高统治中心变动: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61年)3.对外政策变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借师助剿”(1862年) 4.统治集团成分变动: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同光年间)知识拓展湘军的建立与晚清政局的变动(1)曾国藩和湘军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2)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倚重满族官员是清朝的既定方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战斗力,被

17、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从此,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另外,曾国藩等汉族官僚管辖的地区,不仅是太平天国活动的重要地区,也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的地区。在共同对付人民革命的基础上,曾国藩等汉族官僚和外国侵略者迅速勾结起来。这些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撑腰,慈禧太后自然不敢轻视。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逐渐扩大。(3)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危机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

18、解和承诺。1900年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拒不执行,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均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该协议保全了西方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也避免了南方社会经济遭到战争破坏。地方督抚势力扩大,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考点三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外商企业的出现(1)原因:西:工业革命,对外开拓市场和殖民地;中:鸦战战败,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19、开放五口通商 (2)特点:资本雄厚,技术先进,有优惠政策,有侵略性 (3)影响: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的科技和企业管理方法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中国产业工人诞生 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表现:织与纺、织与耕分离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快(原料);部分农民破产(劳动力和市场)。(3)影响: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市场、劳动力、原料等);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3.洋务运动(19C6090S)(1)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二鸦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

20、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3)代表: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4)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安庆内军机械所; 李江南制造总局;左福州船政局; 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李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建近代海军: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办近代教育:办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5)评价:(进步性)进步性: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提高清军战斗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冲击了传统的伦理

21、价值观,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过渡。(局限性)失败。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60、70S)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刺激(2)代表:发昌机器厂(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南海); 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3)特点: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分布沿海、集中轻工业、资金少;革命性(优点);妥协性(缺点)体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4)影响:一定程度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无产阶级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5.近代社会变迁东西方文化

22、交汇碰撞(1)变迁原因:(外因)工业革命及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西方文化的传入。(内因)社会的重大变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的变化 (2)表现:社会生活:洋布”“洋装”流行;西餐传入;中西合璧的豪宅。交通和通讯:淞沪铁路、唐胥铁路;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打破列强垄断; 19C80S,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大众传媒:19C70S,陆续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考点四 新思想的萌发、实践与发展1.新思想的萌发(1)原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知识分子注目世界,关心时局,探索新知。(2)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表现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

23、西方战船,主张建新式海军。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介绍西方史地最详实的专著。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 洪仁玕: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拯救太平天国的新方案。2.新思想的实践“中体西用” (1)含义:二鸦后,洋务派提出。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2)作用:在此思想指导下,创办近代企业,开设新式学堂,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3.新思想的发展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冯桂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3)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24、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实行君主立宪制。(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第2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0)考纲要求1.1840至1900年间列强来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新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殖民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由占领市场进而转向掀起瓜分狂潮,独占投资场所。2.19世纪6

25、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出现暂时“和好”局面,70年代后,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在对抗中失败,半殖民地秩序最终确立。3.外国经济侵略的扩大,导致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新的力量。4.面临亡国灭种的大祸,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虽然都失败,但却粉碎列强瓜分、灭亡中国的梦想。【基础知识梳理】巧记:七个一,一个八 中:一场甲午战争 一个经济发展 一个思想改变 一次政治变革 一次农民反抗 西:一个变局(垄断) 一个新

26、阶段(资本输出) 一个八(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 (1)日:制定“大陆政策”( 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国内市场狭窄的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进一步吞并朝鲜及掠夺中国。)(2)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美、德、法希望借助日本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俄国因准备不足,采取不干涉政策。(3)清:腐败无能刺激日本侵略野心2.经过:3.中国败因:清妥协退让、李鸿章“避战自保”方针;清军腐败,将领临阵脱逃4.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新阶段(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政治)领土、贸易、航运主权进一步丧

27、失;(经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各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加大对华资本输出。(3)中国的探索:洋务运动破产;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人民自发反帝斗争高涨。(4)远东格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上升。知识补充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严重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清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经济(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免收内地税便利资本输出,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2.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比较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

28、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相同,都是为实现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不同点: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外,还通过奴役性的贷款、在华开矿修路、投资建厂,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考点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及社会习俗的变迁(1895年后)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外因:列强资本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

29、解体;内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表现:数量增多、资本总额增加、轻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分布区域扩大(由沿海到内地)(3)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社会习俗的变迁(1)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2)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09;(3)报刊业迅速发展; (4)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5 。考点三 维新思想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核心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3.代表人物(1)康有为:西方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变

30、法理论基础。(2)梁启超:变法通义论证变法必要性。(3)谭翤同: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4)严复:翻译天演论,借进化论宣传维新图强; 提高国民素质,唤醒民智。 4.影响:促进国民的觉醒;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考点四 戊戌变法1.背景(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两种身份的仁人志士,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4)政治基础:争取光绪帝支持。(5)思想基础:康、梁维新思想产生发展。(6)组织基础:保国会的成立。(宗旨)保国、保种、保教;(性质)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作用)变法

31、浪潮激荡全国2.戊戌变法(1898.6.111898.9.21)(1)标志: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变法主要内容:政治: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保举人才,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经济:设铁路矿务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的预算决算;设邮政局。文教:建京师大学堂,普设中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设立译书局,派人出国留学。军事:裁汰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增设海军。(3)戊戌政变1898.9.21变法失败3.评价: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维新派的行动比其宣言退步4.败因:(1)封建顽固势力强大、阻扰破坏;(2)袁

32、世凯出卖;(3)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5.意义、教训:(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考点五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概况补充1.义和团运动(1)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历史意义: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性质)。显示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灭亡。2.辛丑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影响(1)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清政府的税收,几乎全被帝国主义控制。清政

33、府的税收机构实际上成了替帝国主义收款的代办机关。巨额赔款,加剧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3)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在北京设立“使馆界”。“使馆界”成“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反帝的官吏,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这是帝国主义要清政府更加唯命是从,使清政府成为他们的帮凶,进一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4、(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帝国主义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硬要提高外务部的地位,以便操纵中国的对外机构。(6)修订商约。危害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影响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又有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的条款。这表明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以华制华)和帝国主义掠夺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19011919)考纲要求1.辛亥革命;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新文化运动。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

35、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清朝、北洋军阀的矛盾。2基本特征: 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近代化进程加快。(1)政治方面,实现从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巨变。 (2)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3)思想文化方面: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到文化层次。【基础知识梳理】巧记:“三个一” 一个目标(民主) 一场政治革命(辛亥革命) 一场文化运动(

36、新文化运动)考点一 辛亥革命1.背景2.经过:3.功绩和教训(1)性质: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推翻清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起推动作用。(3)教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知识拓展 1.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的探索历程2.正确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1.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独立,即

37、推翻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反帝的意愿(反满是指反清朝统治者,并非所有满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2)“创立民国”:1.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防止封建君主复辟.(3)“平均地权”: 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注意解决农民问题,这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3.三民主义及其评价(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论述(2)三民主义的内部关系:民族主义(前提) 民权主

38、义(核心) 民生主义(补充发展)(3)为什么要提出民生主义?孙中山“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为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开始注意联合农民阶级。)(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改革的纲领。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4. 孙中山思想的概述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把奋斗目标定位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上。孙中山试图在华夏大地

39、上建立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方面: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2)经济方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为防止少数人垄断土地,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并写入同盟会的纲领之中。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又提出“节制资本”与“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目的是防止资本家垄断国计民生,维护工人、农民等基层民众的利益。(3)文化方面: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集中外文化之精华孙中山描绘的中国文化发展蓝图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纪年方面,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采用公元纪年与国际接轨。又如,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中山装,

40、其基础形制来自国外服装,但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文化元素,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服饰、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等。(4)对外关系:益增睦谊,和平主义中国近代遭受资本主义列强蹂躏的苦难历程,使孙中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形成了痛恨侵略反对奴役的思想,提出了“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大同”的和平主义主张。(5)实现道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不仅构想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道路设计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孙中山“将种族(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主张,希望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中国。5. 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军政、训

41、政、宪政”三部曲(1)提出和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再次提出:由“军法之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党总章中正式提出实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2)内容: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即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派员训练、协助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并直接选

42、举县级官员;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即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有一半的省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3)特点: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渐进(量变)与激进(质变)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融贯中西的超越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建设内容和评估标准等。(4)评价:孙中山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思想,是实践“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理论以实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宪政民主的根本方略,也是针对近代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渐进式(量变)与激进式(

43、质变)相结合的宪政建设模式,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6.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7.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结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但它不是三种政权的混合体,领导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为了防止和限制袁世凯专权,它还将原先的总统制改为内

44、阁制。8.民国纪元法: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1911(基数不变)+民国某年=公元某年。考点二 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1.概况2.性质: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3.特点:主要社会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 拥有自己的军队、武装、地盘、政权; 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影响(1)消极: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积极:政治:是不完整的封建统治,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的性质;经济:经济政策

45、较宽松,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外交:曾争得部分主权,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放宽对民间结社与言论自由;考点三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原因:辛亥革命扫除障碍 ;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2.表现:新增资本多、新增厂数多;轻工业发展快3.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4.特征: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分布:沿海沿江;速度:快;体系:轻、重工业失衡;力量:比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自然经济弱小;时间:短暂。5.意义: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共成立提供阶级基础。知识拓展 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中得到的启示1.新的生产方式,生命力强,有机会就发展。2.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是发展的最大障碍。3.在半殖半封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不可能充分发展。4.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巧记:一个中心 两大口号 三大内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