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3 ,大小:4.99MB ,
文档编号:3164835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16483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课件.ppt

1、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郑莉君郑莉君 主编主编感 谢编写健康心理学一书PPT的人员:张锦琳 马青 向叶敏 江洁 程奕芸 朱丽娜 王剑葆 王瑞春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健康心理与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体系发展学习目标现代身心健康观是如何认识健康的 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方法 健康人的心理行为活动方式有哪些特点 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概述 一一健康与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系一一二二(一)古代的健康观(一)古代的健康观古

2、代的健康观包括两个方古代的健康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面的内容:第一,健康的生命观;第一,健康的生命观;第二,健康的疾病观;第二,健康的疾病观;一一(一)古代的健康观1健康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观健康即等同于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健康,健康即等同于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健康,“生死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富贵在天”这是最早的健康的生命观的体现。这是最早的健康的生命观的体现。一一(一)古代的健康观2健康的疾病观健康的疾病观人们用人们用是否有疾病来看待健康与否,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很长来看待健康与否,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用这种健康的疾病观来看待健康的。对健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用这种健康的疾病观来看待

3、健康的。对健康疾病观的认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康疾病观的认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神灵医学疾病观神灵医学疾病观自然哲学疾病观自然哲学疾病观自然科学疾病观自然科学疾病观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1身心健康观的发展身心健康观的发展本世纪初我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本世纪初我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在在1915年就曾指出:就曾指出:“就健就健康言之,则有身体和精神的两种康言之,则有身体和精神的两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现代社现代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普遍面临压力和竞争,社会、心理刺激与

4、疾病的关系开会中的人们普遍面临压力和竞争,社会、心理刺激与疾病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及其相始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互转化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杭州市科委(1998年)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961 名学名学生中,有生中,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过度的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过度的考试焦虑状态,也有部分学生产生神经衰弱的状态。考试焦虑状态,也有部分学生产生神经衰弱的状态。郑日昌教授(1996年)等对全国等对

5、全国3000名大、中专学生的调查发现,名大、中专学生的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的学生“对一些事情过分对一些事情过分担忧担忧”,41.7%的学生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的学生“对考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郑莉君(1998年)在一项国家课题在一项国家课题“蒙汉大学生心理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健康状况研究”中对内蒙古中对内蒙古3200名大学

6、生心理健康状况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一一图图1-1 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图图1-1显示:显示: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状况总体良好,其中有中有29.15%的人有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碍。(二)现代的健康观早在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和和霍尔(Bauer,W.W.&Hull,H.G)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康定义:康定义:“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健康是人

7、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活的科学规律。活的科学规律。一一(二)现代的健康观2现代身心健康观现代身心健康观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 一一1948年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一1989年 增加了增加了“健康

8、的道德”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 从这个健康概念可以看出,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以及从这个健康概念可以看出,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以及道德的完美。可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他身体道德的完美。可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他身体上是否有生理缺陷和疾病,而且要看他的精神发育是否健全,上是否有生理缺陷和疾病,而且要看他的精神发育是否健全,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社会适应是否良好。(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一1998年 从人的从人的生理心理和

9、和行为活动的特点的角度,又提的特点的角度,又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个标准,即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个标准,即“五快”和和“三良”。五快五快吃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吃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三良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二二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身心健康一一二二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概述(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据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之研究,推测距今25000年年至至50000年前的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年前的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当时由于科学知

10、识的贫乏,人们不懂继续生活之观念。当时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人们不懂得人体的构造和做梦的原因,因而产生了灵魂的观念,得人体的构造和做梦的原因,因而产生了灵魂的观念,灵魂被设想成独立于身体的某种东西,以为心理现象和灵魂被设想成独立于身体的某种东西,以为心理现象和做梦都是灵魂活动的结果,认为灵魂是不死的。当人降做梦都是灵魂活动的结果,认为灵魂是不死的。当人降生的时候,灵魂就来到人体。等人睡着时,灵魂外出游生的时候,灵魂就来到人体。等人睡着时,灵魂外出游荡,人就做梦。灵魂一旦永远离去,人就死亡。荡,人就做梦。灵魂一旦永远离去,人就死亡。二二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宗教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

11、体之内并对之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对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对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中国佛教认为: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之说就是建立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之上的,之说就是建立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之上的,所以人死后要诵经超度亡灵。中国道教所以人死后要诵经超度亡灵。中国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称之为有意识的特殊物质,称之为“元神元神”、又、又叫作叫作“内

12、丹内丹”。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经。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肉体,称之为魂进出肉体,称之为“元神出窍元神出窍”。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基督教认为:灵(灵(spirit)是神)是神赐予人的生命本能赐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魂是在个人里面的魂是在个人里面的生命表现生命表现(resulting life),而体而体是灵与魂所活动的物质生物或是灵与魂所活动的物质生物或机体机体(material organism)。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伊斯兰教根据根据古兰经古兰经认为,认为,灵魂的意义与灵魂的

13、意义与“呼吸呼吸”、“风风”相相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重新复合。二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生活于生活于10世纪末、11世纪上半叶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Avicnna)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注意的注意的6点内容:点内容:阳光和空气阳光和空气食物和饮料食物和饮料运动和安静运动和安静睡眠和兴奋睡眠和兴奋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情感情感二

14、二(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早在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形神合一形神合一”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人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在情绪与疾。在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以情胜情以情胜情”,“怒伤怒伤肝,悲胜怒,喜

15、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等。等。古代人们的这些论述说明人们当时就意识到了健全的精神宿古代人们的这些论述说明人们当时就意识到了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康之身体。初步形成了心、身、物相统一的健康观于健康之身体。初步形成了心、身、物相统一的健康观。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在古代关于身心关系的基础上,现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研究在古代关于身心关系的基础上,现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探讨心身关系的学科,主要有以下八个:形成了许多探讨心身关系的学科,主要有以下八个: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咨询学情绪心理学情绪心

16、理学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心身卫生学心身卫生学变态咨询学变态咨询学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医学心理学是是研究心理活动与是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学科。各种疾病的心理原因各种疾病的心理原因不同疾病的心理反应不同疾病的心理反应主要的心身疾病等主要的心身疾病等 医学心理学泰斗龚耀先教授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研究行为的动和生物基础的科学。研究行为的动机和情绪、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机和情绪、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语言和思维的心理过程、学习和记语言和思维的心理过程、学习和记忆

17、的信息加工过程、以及心理障碍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生理机制。等问题的生理机制。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心理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维护身心健康是研究人类维护身心健康的途径、方法、措施的一门学科的途径、方法、措施的一门学科 探讨探讨如何使人达到心身健康、人格健全和如何使人达到心身健康、人格健全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护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预防精神保护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心理咨询学

18、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提供可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正常人和轻度心理行性建议,针对正常人和轻度心理障碍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帮障碍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帮助来访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助来访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情绪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人的活动主要探讨伴随人的活动出现的各种情绪情感体验。出现的各种情绪情感体验。研究情绪情感体验的发生机制及这研

19、究情绪情感体验的发生机制及这种情绪情感体验对人心理活动的影种情绪情感体验对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响。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环境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与自主要探讨心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自然环境、然环境的关系,如自然环境、气候、景观城市发展等对人心气候、景观城市发展等对人心理的影响。理的影响。心理与社会环境:心理与社会环境: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心理与文化环境:心理与文化环境: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与习惯等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心身医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广义广义的心身医学主要研究包括复杂的社会环的心身医学主要研究包括复杂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与社会、心

20、理密切境、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因素相关因素,以心理为中介所引发的以躯体症状以心理为中介所引发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失调。狭义狭义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疾病、身心障碍等心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疾病、身心障碍等心理应激、个体易患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人理应激、个体易患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人体内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和器质性疾病。体内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和器质性疾病。二二(二)现代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变态心理学是从人的心理行为异常是从人的心理行为异常入手,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入手,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形成的原因。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形成的原因。第二节 中国

21、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 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一一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 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二二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对现代心理保健的启示三三 从从发展过程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大致可以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1先秦时期为准备阶段先秦时期为准备阶段2秦汉至隋唐时期为形成阶段秦汉至隋唐时期为形成阶段3宋元时期为完善阶段宋元时期为完善阶段4明清时期为普及阶段明清时期为普及阶段一一从从思想内容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基本上是沿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基本上是沿着这样三条路径发展的:着这样三条路径发

22、展的:一条是古代哲学思想家一条是古代哲学思想家的健康心理思想,其以先秦诸的健康心理思想,其以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为发端,以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为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为发端,以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为代表,而后历代哲学思想家或继承或延伸儒道两家思代表,而后历代哲学思想家或继承或延伸儒道两家思想,并在其著作中论述了丰富的健康心理思想。想,并在其著作中论述了丰富的健康心理思想。一一另一条是医学思想家和养生学家的健康心理思想另一条是医学思想家和养生学家的健康心理思想,其以黄帝内经为发端,此后历代医学家、养生其以黄帝内经为发端,此后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在其著作中系统阐释了宏富并颇具价值的健康心家在其著作中系统阐释

23、了宏富并颇具价值的健康心理思想。理思想。再一条是古代教育思想家再一条是古代教育思想家的教育观念中蕴含的心理的教育观念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健康教育思想。一一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一一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二二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对现代心理保健的启示三三在在“形神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在心理保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在心理保健方面主张做到方面主张做到形神共养,即既要保养身体,以促进心,即既要保养身体,以促进心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一)形神共养二二形形,即人的形体,包括构

24、,即人的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五官九窍、肢体气、血、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以及筋脉、肉、皮、骨等。神神,即精神、意识和思维,即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形神兼形神兼顾顾”的共养观,但古代先哲们的共养观,但古代先哲们同时也指出同时也指出“以养神为主以养神为主”,认为认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庄子(庄子在宥)在宥)(二)以养神为主二二庄子庄子古人强调养神,并且指出古人强调养神,并且指出兴趣爱好对于养

25、神尤对于养神尤为重要,继而古人提出为重要,继而古人提出“陶情冶性法陶情冶性法”,即主,即主张通过兴趣爱好来陶冶身心,增进身心健康。张通过兴趣爱好来陶冶身心,增进身心健康。如管子如管子内业中说:内业中说:“去忧莫若乐去忧莫若乐”。(二)以养神为主二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中提到:“弹琴瑟,调心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神,和性情,节嗜欲”。(二)以养神为主二二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也指出也指出:“诗书悦心,山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林逸兴,可以延年”。(二)以养神为主二二中国古人提倡中国古人提倡“养神重德养神重德”,儒家、道家、中医学家普遍如普遍如此。

26、如孔子曾提到:此。如孔子曾提到:“大德必将大寿大德必将大寿”(中庸),在(中庸),在他看来,良好的道德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那些道德他看来,良好的道德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因为不会患得患失,所以反而可以避开许多不必高尚的人因为不会患得患失,所以反而可以避开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长久地维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所要的焦虑和烦恼,长久地维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所谓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三)养神重德二二老子则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圣人则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圣人,是得道之人。同时,老子说:,是得道之人。同时,老子说:“孔孔德之客,唯道是从德之客

27、,唯道是从”,意即,意即“德德”是是“道道”在人世间的体现,在人世间的体现,“道道”与与“孔德孔德”的精神一脉相承。于此,养神的精神一脉相承。于此,养神必须重德。必须重德。(三)养神重德二二 老子老子吕坤在呻吟语在呻吟语.养生中说:养生中说:“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嵇康善保健,而其死也,却在。嵇康善保健,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保健第一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保健第一要也。要也。”(三)养神重德二二古人进行心理保健重视动静结合,主张既要注重保持清静、平和的心古人进行心理保健重视动静结合,主张既要注

28、重保持清静、平和的心态,又要适当运动,达到态,又要适当运动,达到以动养形,以静养神。道家主静说,强调,强调“静为躁君”(老子(老子.二十六章),同时倡导人二十六章),同时倡导人们做到们做到“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老子.十六章)。庄子进一步发展了十六章)。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提出老子的观点,提出“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力,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力,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意即一

29、个人若能保持恬淡的意即一个人若能保持恬淡的心态,积极顺应自然,那么就能避开疾病的侵袭,保证心理健康。心态,积极顺应自然,那么就能避开疾病的侵袭,保证心理健康。(四)动静结合二二中国传统医学深受道家深受道家“以静制躁”思想的影响,黄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帝内经中明确提出“清静养神清静养神”乃健康之道,素问乃健康之道,素问.痹论也认为痹论也认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儒家重视重视清静养神,论语,论语雍也中说:雍也中说:“知者动,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四)动静结合二二中和适度即不偏不倚,折衷正常。在心理健康标准上,可中和适度即不偏不倚,

30、折衷正常。在心理健康标准上,可以理解为保持适中,不能以理解为保持适中,不能“过过”,也不能,也不能“不及不及”。反映在反映在个人内心,表现为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 反映在反映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恰当适度上,表现为情绪恰当适度反映在反映在个人性格层面,表现为既不过于内倾,也不过于,表现为既不过于内倾,也不过于外倾外倾 反映在反映在与人关系上,表现为与人和睦相处,讲究和谐上,表现为与人和睦相处,讲究和谐(五)中和适度二二儒家提倡中和适度,讲究儒家提倡中和适度,讲究中庸。根据该原则,人们要保持心。根据该原则,人们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应行中庸之道,即人理健康就应行中庸之道,即人们要时

31、常保持一颗平常心,行们要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行为适中,心态平和。为适中,心态平和。(五)中和适度二二孔子孔子中国古代先哲认为养形调神要中国古代先哲认为养形调神要顺应自然,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顺应自然,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含义:一是指一是指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即,即“顺四时而适寒温顺四时而适寒温”以以调摄形神。人们保养身心,维调摄形神。人们保养身心,维护健康,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护健康,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节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调节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六)顺应自然二二二是指二是指顺应自然规律来保养心身。来保养心身。老子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地法

32、天,天发道,道法自然”,主,主张效法自然是一条贯穿于天、地、张效法自然是一条贯穿于天、地、人之间的大法则,人们在进行保人之间的大法则,人们在进行保健时要遵守这条法则,重视节制健时要遵守这条法则,重视节制自己的情欲,同时防止过分保健。自己的情欲,同时防止过分保健。(六)顺应自然二二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与现代健康心理学 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一一 中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二二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对现代心理保健的启示三三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带有明显的整体观,强调形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带有明显的整体观,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根据这种主张,保健不仅要形神合一、天人合一。根据这

33、种主张,保健不仅要形神兼顾、神形共养,还要力争取得人与自然、人与神兼顾、神形共养,还要力争取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即保健养生应重视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即保健养生应重视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四个方面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四个方面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协同作用。(一)推崇整体保健观念三三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尤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尤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主张“德全者神全德全者神全”、“大德必大寿大德必大寿”。虽然在今。虽然在今天看来天看来“大德必大寿大德必大寿”的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在影的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在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诸多因素间,品德无疑是最为重响个体身

34、心健康的诸多因素间,品德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要的因素之一。(二)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三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君子”长寿,长寿,“小人小人”难长寿。这点在美国也得到了证实,难长寿。这点在美国也得到了证实,美国密执根大学调调查研究中心,曾经对查研究中心,曾经对2700人进行了长达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跟踪调查,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结果发现:善者长寿,恶者早亡。美国耶鲁大学和和加州大学也共同就这一结论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的也共同就这一结论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的7000名居民,也得到同样结论。名居民,也得到同样结论。(二)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三三我国古代心理

35、健康思想提出了诸多心理保健原则和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提出了诸多心理保健原则和方法,如形神共养、清净养神、修德养神、陶情冶方法,如形神共养、清净养神、修德养神、陶情冶性、运动怡神等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在今天看来仍性、运动怡神等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代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尤其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代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应注重从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应注重从观念、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上检验这些原则和方法,三个层面上检验这些原则和方法,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吸收。(三)多种保健方法并用三三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中注重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中注重“天人和谐天人和谐”的观念。

36、强调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一,是指人身心的和谐,如中国古代文人自身的和谐其一,是指人身心的和谐,如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化中的“形神合一形神合一”思想强调,既要保养身体,以促进思想强调,既要保养身体,以促进心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人自身的心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以促进身体健康。人自身的和谐其二,强调和谐其二,强调认知、情感、个性的和谐统一。的和谐统一。(四)提倡和谐,促进心理健康三三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体系发展一一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概述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一一二二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

37、内容、方法及体系发展三三 健康心理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与发展四四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疾病与心理的关系早期的健康心理学主要讨论健康与疾病的心理学早期的健康心理学主要讨论健康与疾病的心理学基础。基础。探讨心理因素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和在疾病探讨心理因素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和在疾病的治疗中心理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的治疗中心理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一(二)社会生态文化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第一,第一,从文化与地域特点的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我国一些地区的甲状腺疾病,地域性痴呆患者的增多等。如我国一些地区的甲状腺疾病,地域性痴呆患者的增多等。第二,第二,

38、心身疾病的跨文化探索。主要是通过医学社会学家、。主要是通过医学社会学家、医学人类学家和医学流行病学家的工作来实现的。医学社医学人类学家和医学流行病学家的工作来实现的。医学社会学家研究如何用社会学知识来促进健康和控制疾病。会学家研究如何用社会学知识来促进健康和控制疾病。一一(三)应激、压力与健康应激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应激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比如出乎预料的紧迫情的。比如出乎预料的紧迫情况会迅速引起高度紧张的情况会迅速引起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使人做出不寻常的绪状态,使人做出不寻常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如如1976年发生在年发生在唐山的大地震唐山的大地震一一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三)应激、压力与

39、健康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均使灾区人民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均使灾区人民经受了强大的应激和生活困难。经受了强大的应激和生活困难。一一洪水洪水(三)应激、压力与健康应激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应激源的应激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应激源的性质、强度对个体的对个体的影响,如各种生物的、物理化学的、心理的、社会的刺影响,如各种生物的、物理化学的、心理的、社会的刺激,如何使个体产生应激反应。霍姆斯与拉赫激,如何使个体产生应激反应。霍姆斯与拉赫(Holmes&Rahe)1967年最早将对人体产生应激刺激的年最早将对人体产生应激刺激的43种因素进行了量化研究,进行了量化研究,开创了应激对个体身心健康

40、影响程度的量化分析,为人们避免和控制外界应激刺激,为人们避免和控制外界应激刺激对健康的损害,提供了可控依据。对健康的损害,提供了可控依据。一一(四)情绪情感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因所引起的有明显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因所引起的有明显躯体症状的疾病。躯体症状的疾病。坎农1932年首先分析了首先分析了不同情绪状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他。他认为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并区分了有利于和不利认为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并区分了有利于和不利于胃肠道分泌和收缩的各种情绪。他的研究还证明,情绪不于胃肠道分泌和收缩的各种情绪。他的研究还证明,情绪不仅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

41、,而且对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仅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而且对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也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也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一一(四)情绪情感与心身疾病一一 人在人在失望、恐怖、悲哀情绪下,胃的全部功能降低。下,胃的全部功能降低。人在人在抑郁寡欢,灰心或激烈运动比赛时,肠蠕动受抑制,时,肠蠕动受抑制,出现便秘。出现便秘。人在人在紧张状态下,可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时引起下,可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同时引起一系列生理的变化。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的变化。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还可以引起新陈代谢率以及血糖、血质含量的增高。新陈代

42、谢率以及血糖、血质含量的增高。(五)性格与心身关系一一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由于性格不同,反应出对现实态度的了的行为倾向。由于性格不同,反应出对现实态度的多样性,决定了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性格的复杂性。(五)性格与心身关系一一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性格进行了分类: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性格进行了分类:艾森克(EysencK,1970年)以以生活适应划分性格划分性格内倾型:个性沉静不善于社会交往的人个性沉静不善于社会交往的人外倾性:个性好动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个性好动善于与人交往的人认为这两种神经类型在人际

43、关系和人际适应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外多项研认为这两种神经类型在人际关系和人际适应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了究证明了性格内向者比性格外向者更易出现心理困惑。内倾型内倾型外倾性外倾性性格性格(五)性格与心身关系一一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年)以以认知方式划分性格划分性格场独立型者往往往往是是非社会定向的,对社会线索不敏感,比较喜欢独处,比较的,对社会线索不敏感,比较喜欢独处,比较关心概念和抽象原则,社交能力差。概念和抽象原则,社交能力差。场依存型者往往更多地利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他们往往更多地利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44、,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的行为往往是社会定向的,比较注意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优先注意他所参的,比较注意别人提供的社会线索,优先注意他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的情况,对其他人有较大的兴趣,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与的人际关系的情况,对其他人有较大的兴趣,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场独立型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场依存型性格性格(五)性格与心身关系一一1959年美国心脏病专家美国心脏病专家M.弗里德曼(Friedman)和和R.罗森曼(Rosenmman)从从行为模式划分性格划分性格对多例心脏病患者的回溯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对多例心脏病患者的回溯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A A型人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此后在,此后在199

45、7年国际心根据、肺及血液病学会上得到公认。年国际心根据、肺及血液病学会上得到公认。确定A A型人格是引发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性格性格A型性格C型性格B型性格(五)性格与心身关系一一我国心理学家张伯源等(1985年、1988年)用用A型行为问卷对型行为问卷对714名冠心病人和名冠心病人和425名正常人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名正常人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病人组问卷得分病人组问卷得分TH+CH为为31.9+8.5分,正常人得分分,正常人得分27.2+8.1分;分;冠心病人中冠心病人中A型性格分布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型性格分布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组,相差2.2倍。杨菊贤等(1988年)曾

46、对曾对3361人进行了行为类型与心病的调查。人进行了行为类型与心病的调查。3361人中人中A型行为类型者型行为类型者1853人,人,B型者型者1508人。人。A型与型与B型之比为型之比为1.23:1。发现在。发现在3361人中有人中有239人患冠心病,患病者中人患冠心病,患病者中A型性格和型性格和B型性格之比为型性格之比为3.12:1,A A型性格中患冠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B B型。(六)认知、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一一认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人们在认为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有认识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几种:以下几种:任意推断任意推断 夸大或缩小夸大或缩小 选择性概括选择性概括

47、过度引申过度引申 极端思维极端思维二二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概述一一二二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体系发展健康心理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与发展三三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四心理健康从心理健康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受到学者们的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关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价值观念的变化,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健康问题。价值观念的变化,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健康问题。二二(一)国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观点社会学家波孟(W.W.Boehm)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48、:这种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为:这种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精神病学家梅尼格尔(KarL 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相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敏锐的智能、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学家英格利士(H.B.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状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

49、具有生命活力,不仅能免于心理,当事者在那种状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活力,不仅能免于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二二(一)国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观点二二对现实知觉良好对现实知觉良好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自发、坦率、真实自发、坦率、真实以自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以自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 有自理和独处的需要有自理和独处的需要在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能保持相在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对的独立性马斯洛马斯洛(一)国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观点二二马斯洛马斯洛欣赏力常新欣赏力常新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对社会道德予以关注对社

50、会道德予以关注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具备民主的性格结构具备民主的性格结构富于创造性富于创造性处事幽默、风趣处事幽默、风趣反对盲目遵从反对盲目遵从(二)我国学者提出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二二台湾学者钱萍(1980年)认为年)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人有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完整个人与社会协调,情绪稳定。张承芬教授(1997)认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能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