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新时期文学思潮【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新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艺思潮,学习本章要全面科学地评价这一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明确新时期文学产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第二节 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第三节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艺观念的拨乱反正的过程;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评介;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关于重写文学史。【思考题】思考题:(1)新时期初期文学的特点(2)新时期在文坛发生了哪些文学论争(3)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方向第一节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的复苏新时期文学的复苏 一、文艺界的拨
2、乱反正。一、文艺界的拨乱反正。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革”,标志新时期文学的开始。1977年11月,教育界率先批判“教育黑线专政”论,给文艺界以极大的鼓舞。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的错误方针。强调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不要割裂和歪曲毛泽东思想。5.1979年5月,解放军总政部撤销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艺黑线专政”被彻底推翻
3、。6.1979年10月-11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二、社会变革与文学的发展情况二、社会变革与文学的发展情况紧跟改革开放,传递人民心声,文学成为变革时代的真实写照。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文学真正成为“人学”。大胆探索,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经验,文学真正成为审美的文学。4.创作潮流的多元化。创作潮流的多元化。现实主义的深化。浪漫主义思潮将现实环境虚拟化,人物性格精神化,艺术细节象征化。现代主义的崛起争论。80年代以来通俗文学的勃兴。网络文学的建立。如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二节第二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活跃文学理论批评的活跃一、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
4、、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起因:一些批评家提出“为文艺正名”的主张,揭开讨论,主要针对“从属论”“工具论”的批判。材料:陈丹晨、吴泰昌评“文艺创作都要写阶级斗争”(上海文艺1978年6月)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1979年第4期上海文学)2、关于现实主义问题。、关于现实主义问题。讨论中心问题是对真实性的理解,对“写本质、倾向性、典型性”(中心、英雄、主观先验)的重新认识。对文艺的政治性,社会主义倾向的探讨。3、关于文学本体论问题。、关于文学本体论问题。对本体论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人本主义的文学本体论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本体论。(1)人本主义的文学本体论有
5、三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自我表现论的文学本体论。鲁枢元用心理学的眼光看文学 主体论的文学本体论。李泽厚“主体性论纲”;刘再复文学研究应以人为思维中心论文学的主体性。存在或生命论的本体论。(2)形式主义的文学本体论:由作品本体论或形式本体论向语言本体论汇聚而成。作品本体论的核心:把文学作品视为“独立的自足体”,文学研究回到作品本身。形式本体论的核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对文学所具有的本体论的意味。语言本体论的核心:语言(符号)构造人类世界,它是索绪尔语言学、卡西尔文化符号学、海德格尔诗学以及诸多形式主义文论的混合体。它主要针对传统文学批评对语言的轻视。4、关于、关于“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问题问
6、题 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主持。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后期文艺观念深刻变革的结果。也是引进西方文艺批评观念的结果。主要是文学回归自身的呼声,“使之从从属于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又以此引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历史反思,促使文学进一步脱离主流话语、向社会的边缘位移,引发了文学观念上的变革。5、关于、关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讨论(时间(时间1993-2019)触发点:触发点:在市场化、商品化冲击下,文学是否存在危机问题。主题:主题: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价值取向和精神立场问题。两种理解:两
7、种理解:从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角度,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和探索。对价值的迷失,理想的放弃,批判立场的回避等现象进行抨击。代表人物有:张炜、张承志、王晓明、史铁生等。从世俗立场出发,认为中国从来就没有人文精神,没有什么失落、危机,是因为某些人不受重视、崇拜才有这种感觉和说法。代表人物有:王蒙、王朔、刘心武。二、文学批评方法的变革二、文学批评方法的变革80年代兴起“方法热”,以吸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为标志,影响最大的是“三论”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代表作: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心理学批评或文艺心理学批评方法。最早著作是金开诚文
8、艺心理学论稿;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文艺心理阐释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形式批评。由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构成。1981年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1984年黄子平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前者对文学形式的理论和演变作动态描述;后者对具体的文学形式构成因素研究,如文体、意象、反讽、叙事方式等。文化批评。理论依据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各种人类文化学理论,主要针对文学作品的民俗学研究和地域文化特征分析。社会历史批评。对历史深度和时代精神,运用美学给予艺术剖析。它是马克思主义批判基本方法。三、文学理论批评队伍壮大。三、文学理论批评队伍壮大。老一辈批评家老一辈批评家:周扬、陈荒煤、冯牧、张光年、朱寨。中年批评家中年批评家:阎纲、何西来、张镇邦、陈骏涛、谢冕、雷达、刘锡庆、张炯等。青年批评家青年批评家:曾镇南、季红真、黄子平、李洁非、陈思和、王晓明、南帆、周政保、朱向前、王干、吴亮、程德培、李庆西等。更年轻一代批评家更年轻一代批评家:王一川、陈晓明、张颐武、陶东风、王彬彬、孟繁华、唐晓渡、谢有顺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