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6 ,大小:5.05MB ,
文档编号:3177091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17709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章-区域分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章-区域分析课件.ppt

1、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分析区域分析 .1 1 区域分析概述区域分析概述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概念、概念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性质、性质区域分析是一种区域分析是一种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是为有关学科(涉及到区域研究的学科)科学,它是为有关学科(

2、涉及到区域研究的学科)研究区域问题提供基本研究方法的。研究区域问题提供基本研究方法的。3、区域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区域分析与经济学)区域分析与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是区域分析的基础(经济原则是经济学原理是区域分析的基础(经济原则是区域分析的核心原则)区域分析的核心原则)合理地利用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合理地利用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区域的经济分析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区域的经济分析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区域经济学提供方法论区域经济学提供方法论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区域分析的结合点。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区域分析的结合点。区域

3、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生产、流通、分配、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地理分布规律,地区优势的发挥、区域消费)的地理分布规律,地区优势的发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劳动地域分工的组织、区域经产业结构的优化、劳动地域分工的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济发展等问题。区域的经济分析在其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的经济分析在其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区域分析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地理学 区域地理背景条件是区域分析的基础内容,区域地理背景条件是区域分析的基础内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和发展演化规律是区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和发展演化规律是区域分析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分析的基本理论依据之

4、一;区域分析可以为地理学提供研究方法。区域分析可以为地理学提供研究方法。3)区域分析与数学)区域分析与数学数学分析、模拟及数学模型的构建分析是区数学分析、模拟及数学模型的构建分析是区域分析的主要数量手段。域分析的主要数量手段。4)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区域分析也会涉及到社会、政治、心理等多区域分析也会涉及到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要素,从而与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联系。要素,从而与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联系。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一)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1、主要目的:明确区

5、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主要目的: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即在解决区域问题时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即在解决区域问题时能够做到因地制宜)2、具体内容、具体内容1)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析;2)区域人口和劳动力分析;)区域人口和劳动力分析;3)区域科学技术条件分析)区域科学技术条件分析;4)区域基础设施分析)区域基础设施分析;5)区域社会因素分析)区域社会因素分析.重点评价区域基础重点评价区域基础设施的种类、规模、设施的种类

6、、规模、水平、配套等对区水平、配套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域发展的影响。以区域发展政策、制度、办事效率、以区域发展政策、制度、办事效率、法制等的分析为重点。法制等的分析为重点。(二)区域结构分析(二)区域结构分析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区域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区域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未来的空间格局,未来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途经等。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途经等。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三)区域发展分析(三)区域发展分析区域发展是综合性的问题,

7、包括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是综合性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为追求的最终目标。实践中,追求区域发展的某种效益的最大化过程实践中,追求区域发展的某种效益的最大化过程中,其它两项效益的追求则成为该种效益最大化中,其它两项效益的追求则成为该种效益最大化目标的约束条件,这就意味着三个效益之间存在目标的约束条件,这就意味着三个效益之间存在着冲突。现实中面临着三效益的协调问题。着冲突。现实中面临着三效益的协调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重点内容: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重点内容: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的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

8、所处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阶段;(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发展不可逾(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区域发展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越的阶段,区域发展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三、区域分析的方法三、区域分析的方法1、要素的比较法、要素的比较法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要素的特征及优劣势都是通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要素的特征及优劣势都是通过比较来描述(定性、定量)的,因此,比较法过比较来描述(定性、定量)的,因此,比较法是区域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区域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两个区域的差异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如两个区域的差异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9、比较时,应注意区域间的可比性。包括地域范比较时,应注意区域间的可比性。包括地域范围的可比性,统计指标的可比性,币值的可比围的可比性,统计指标的可比性,币值的可比性,结构或者水平的可比性。性,结构或者水平的可比性。通常的方法有实际考察法、统计图表法、地通常的方法有实际考察法、统计图表法、地图分析法(包括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获取信图分析法(包括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获取信息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分析信息)息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分析信息)2、经济分析法、经济分析法涉及到的具体方法有:均衡分析、动态分析、涉及到的具体方法有: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边静态分析、比较静态

10、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边际分析、实物分析、价值分析、结构分析等。际分析、实物分析、价值分析、结构分析等。3、数学模拟法、数学模拟法基本方法:基本方法:1)收集有关量化指标或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收集有关量化指标或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2)根据事物的特征及运动规律进行数学建模模拟;)根据事物的特征及运动规律进行数学建模模拟;3)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运用模型对区)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运用模型对区域事物进行预测分析。域事物进行预测分析。涉及到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学科的方法涉及到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学科的方法 .2 2 区域发展的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析分析内容:明确其数量、质量和组合特

11、征,优势、潜内容:明确其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技术经济力和限制因素,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技术经济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技术条件下,、概念: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是一个自然资源是一个相对相对的概念。的概念。(相对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相对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2、类型及开发利用原则、类型及开

12、发利用原则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开发的原则,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利用;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利用;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按照节约和尽可能按照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3、基本特性、基本特性1)有限性(稀缺性)有限性(稀缺性)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得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绝对地租使得自然资源的

13、所有者可以获得绝对地租等经济利益。等经济利益。地租是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利,土地使用者每年和地租是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利,土地使用者每年和定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价格(货币或补偿物)。定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价格(货币或补偿物)。马克思马克思的的地租理论包括地租理论包括级差地租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和和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理理论两部分论两部分: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绝对垄断而产生的,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绝对垄断而产生的,即使最劣等地也必须支付绝对地租。即使最劣等地也必须支付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使用者耕种较优等土地而产是由于土地使用者耕种较优等土地而产生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应归土地所有者所

14、有。生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应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级差地租有两种表现形式: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有两种表现形式:级差地租和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立地(土地肥力的高低)由于土地的立地(土地肥力的高低)和地利(距离市场的远近)条件的差别所产生的;和地利(距离市场的远近)条件的差别所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在土地上进行追加投资而引起是由于在土地上进行追加投资而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而产生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而产生的。关于土地价格,马克思指出:土地价格就是资本关于土地价格,马克思指出:土地价格就是资本化的地租。化的地租。2)区域性)区域性取决于资源数量、质量及品种组合上的差异;取决于资源数量、质量

15、及品种组合上的差异;区域性导致的自然资源在丰度上的差异,区域性导致的自然资源在丰度上的差异,使自然资源的占有者可以获得级差地租等使自然资源的占有者可以获得级差地租等经济利益。经济利益。3)整体性)整体性要求在开发利用时坚持全面研究、综合开要求在开发利用时坚持全面研究、综合开发的原则发的原则二、自然资源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二、自然资源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

16、质基础。三、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 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四、自然资源的评价四、自然资源的评价(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1、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

17、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从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 度评价资源度评价资源.(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量的评价、量的评价1)评价目的: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资)评价目的: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资源数量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源数量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即对资源的现有经济价值和利用的保证程度。即对资源的现有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做出估量。潜力做出估量。2)指标)指标绝对指标,反映区域

18、自然资源的实际规模;绝对指标,反映区域自然资源的实际规模;相对指标,反映区域资源资源的地位和满足需相对指标,反映区域资源资源的地位和满足需求的潜力。(通过比较得出)求的潜力。(通过比较得出)3)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具体内容第一,摸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在第一,摸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自然资源,研究其可能的开此基础上确定主要自然资源,研究其可能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区发规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域发展的作用;第二,根据资源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来研究第二,根据资源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来研究其优势和潜力;其优势和潜力;

19、第三,根据区内外对资源的需求潜力,结合第三,根据区内外对资源的需求潜力,结合资源的相对量来分析资源对未来需求的保证资源的相对量来分析资源对未来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资源的数量比例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资源的数量比例关系,明确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关系,明确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的保证程度。2、质的评价、质的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开发技术的可能性,利用时主要考虑的内容:开发技术的可能性,利用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利用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为人经济上的合理性(利用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为人们接受的程度),需求上的迫切性。们接受的程度),需求上

20、的迫切性。3、评价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地理组合特征、评价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地理组合特征自然资源地理分布受距离消费中心(或经济自然资源地理分布受距离消费中心(或经济中心)远近、当地经济基础、基础设施网络中心)远近、当地经济基础、基础设施网络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自然资源的地理组合特征对区域生产力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地理组合特征对区域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评价其相互联产业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评价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相互制约的关系。4、

21、评价资源的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评价资源的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向,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5、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应(正负效应)、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应(正负效应)例例1:陕甘宁接壤区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陕甘宁接壤区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1、能矿资源丰富、能矿资源丰富本区是国内重要的煤炭资源区,又有全国最本区是国内重要的煤炭资源区,又有全国最大的整装大气田,石油资源较为丰富。黄河大的整装大气田,石油资源较为丰富。黄河干流流经接壤区东西边缘,水能开发也有一干流流经接壤区东西边缘,水能开发也有一定的潜力。煤、气、油单项能源资源丰度大,定的潜力。煤、气、

22、油单项能源资源丰度大,组合优势更为突出。组合优势更为突出。铝土矿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铝土矿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储量(探明)储量(探明)占全国比重占全国比重%资源丰度资源丰度煤(亿煤(亿t)205920.4512.8619.11天然气(亿天然气(亿m3)504521.7413.6720.34石油(亿石油(亿t)9.574.662.934.35水力(万水力(万km)3501.000.630.93资源丰度:下限资源丰度:下限=资源占全国比重资源占全国比重/国土占全国比重国土占全国比重 上限上限=资源占全国比重资源占全国比重/人口占全国比重人口占全国比重接壤区能源资源储量

23、及丰度接壤区能源资源储量及丰度矿种矿种铝土铝土水泥水泥 石膏石膏粘土粘土盐矿盐矿石灰石灰石英石英 高岭土高岭土预测预测储量储量t2913万万122亿亿2000亿亿5.3亿亿6000万万53亿亿2389万万8亿亿接壤区铝土矿及主要非金属矿储量接壤区铝土矿及主要非金属矿储量2、外部环境、外部环境1)地域环境: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带东缘,与)地域环境: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带东缘,与发达地区进行能源和产业联系的空间位置优于发达地区进行能源和产业联系的空间位置优于西部地带多数省区,大大提高了本区能矿资源西部地带多数省区,大大提高了本区能矿资源开发的地位和价值;开发的地位和价值;2)能源市场分析:)能源市场分

24、析: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为:年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为:煤煤67.2%,原油,原油21.4%,水电,水电8%,天然气,天然气3.4%.国家计委基础国家计委基础 产业发展司预测,到产业发展司预测,到2005年能源结构:年能源结构:煤煤57.6%,原油,原油26.4%,水核电,水核电10.4%,天然气,天然气5.6%.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供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成为主要问题。求关系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成为主要问题。未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是未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努力增加油气和优质二次能源的生产供应。努力增

25、加油气和优质二次能源的生产供应。陕甘宁气田是陕甘宁气田是国家国家“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工程的第二工程的第二气源气源,接壤区内部,接壤区内部石化工业的发展对天然气石化工业的发展对天然气原料的需求也很大原料的需求也很大,另外,另外天然气作为民用燃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业在逐渐普及料业在逐渐普及,因此,本区天然气资源开,因此,本区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发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西电东送西电东送”和西北自身电力消费对煤炭向和西北自身电力消费对煤炭向电力转换的需求十分巨大。今后国家将进一步电力转换的需求十分巨大。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西部电力发展速度,严格控制东布特别是加快西部电力发展速度,严格控制东

26、布特别是华北、华东、广东等地的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华北、华东、广东等地的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实施实施“西电东送西电东送”为接壤区的煤电转化提供了为接壤区的煤电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西北地区自身的电力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西北地区自身的电力供应市场也不能忽视。应市场也不能忽视。例例2: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粗放型利用现象严重、水危机趋势渐增;、粗放型利用现象严重、水危机趋势渐增;用水由于黄河水资源的易获得性,导致了地区水资用水由于黄河水资源的易获得性,导致了地区水资源的消耗量大、节水激励弱,水资源的利用粗放。源的消耗量大、节水激励弱,水资源的利

27、用粗放。用水指标用水指标省份省份全国平均全国平均人均用水(人均用水(m3)15001500600600300400040001000400宁夏甘肃、内蒙、青海山西68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1999 1998年黄河上游四省区水资源效益比较年黄河上游四省区水资源效益比较3、水环境恶化、水环境恶化 本区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干流穿行于峡谷与本区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干流穿行于峡谷与宽谷相见地区,受干旱宽谷相见地区,受干旱大风大风沙漠化灾害沙漠化灾害链、干旱链、干旱水土流失灾害链、自然环境退化和水土流失灾害链、自然环境退化和人为因素破坏等系统损耗因子的共同作用,流域人为因素破坏等系统损耗因子的共同作用

28、,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使黄河源头地区的水资源涵生态环境的恶化,使黄河源头地区的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养功能急剧下降。青海湖青海湖20世纪初最大水深世纪初最大水深37.5m1997年年 26.4m;水面由一个整体分解为一大多小的状态。水面由一个整体分解为一大多小的状态。水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工业城市排放的污水是流域主要的污染源。工业城市排放的污水是流域主要的污染源。4、流域系统内用水矛盾尖锐、流域系统内用水矛盾尖锐虽然从上游兰州虽然从上游兰州河口段径流量看,河口段径流量看,区间区间变化量不大。但上游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变化量不大。但上游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

29、而中下游水资源严重短缺(从大,而中下游水资源严重短缺(从1972年起年起发生断流),形成流域内的恶性循环,加剧发生断流),形成流域内的恶性循环,加剧了黄河流域的水危机。了黄河流域的水危机。流域内用水矛盾突出,流域内用水矛盾突出,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年国务院颁布了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将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将350亿亿m3的总水量分配的总水量分配给流域所在的给流域所在的8省区。但是流域内的用水矛盾省区。但是流域内的用水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部分缺水省份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部分缺水省份年实际用水量超过所应采水量。实际用水量超过所应采水量。黄河水量调度要综合协调解决防洪、防凌、发黄河水量调度

30、要综合协调解决防洪、防凌、发电、灌溉、上下游用水、汛期下游引水与防洪、电、灌溉、上下游用水、汛期下游引水与防洪、汛期水库蓄水与河道冲淤、工农业用水与生态汛期水库蓄水与河道冲淤、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方面的矛盾,由于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方面的矛盾,由于流域内缺乏权威性的统一管理机构与相应的法流域内缺乏权威性的统一管理机构与相应的法规法律,在地区利益驱动及指令性配置模式影规法律,在地区利益驱动及指令性配置模式影响下,导致流域内水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水质、响下,导致流域内水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水质、水环境趋于恶化。水环境趋于恶化。.3 3 区域发展的人口与劳动力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人

31、口与劳动力条件分析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自习、了解)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自习、了解)人口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共同人口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区域作用于区域二、分析的主要内容二、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人口数量分析(人口的总量及构成、区域人口数量分析(人口的总量及构成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构成)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构成)重点要注意区域的年龄结构,如老龄结构对重点要注意区域的年龄结构,如老龄结构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什么样的需求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什么样的需求和影响;要预测未来某时段内人口总量及各种要预测未来某时段内人口总量及各种构成特征的

32、变化情况,这是分析未来构成特征的变化情况,这是分析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的依据之一。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的依据之一。2、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预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预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预测自然增长要基于区域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的类预测自然增长要基于区域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的类型来分析(型来分析(p.26)。)。机械增长必须要考虑人口迁移的所有可能的动因机械增长必须要考虑人口迁移的所有可能的动因(如从经济角度包括个人需求、区域经济不平衡、(如从经济角度包括个人需求、区域经济不平衡、新的开发建设活动对人口的需求、新的开发建设活动对

33、人口的需求、城市化城市化等)。等)。城市化的预测要实事求是城市化的预测要实事求是3、人口质量分析(身体、文化技术和思想素质)、人口质量分析(身体、文化技术和思想素质)4、劳动力供应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供应的质和量的分析)(供应的质和量的分析)涉及到如何提高区域人口质量的对策的问题涉及到如何提高区域人口质量的对策的问题关系到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关系到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状况5、人口的分布分析、人口的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1)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一,在一定的消费水平下,一个地区的经第一,在一定的消费水平下,

34、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可以决定当地可能达到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可以决定当地可能达到的人口密度和容纳量;的人口密度和容纳量;第二,生产布局的延伸和扩大,新的经济区第二,生产布局的延伸和扩大,新的经济区域的开拓,可以决定人口分布的延伸和扩展,域的开拓,可以决定人口分布的延伸和扩展,形成新的聚居区。形成新的聚居区。2)分析人口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衡量)对)分析人口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衡量)对区域发展影响区域发展影响主要分析区域资源和经济的人口承载力,主要分析区域资源和经济的人口承载力,即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即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资

35、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人口数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人口数量的增长还必须与质量的提高相适应。量的增长还必须与质量的提高相适应。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图 (作图)(作图)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的协调性。(作图)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的协调性。(作图)人口分布与产业分布的协调性。(作图)人口分布与产业分布的协调性。(作图)区域的人口分布密度图与资源分布密度、区域的人口分布密度图与资源分布密度、产业分布密度相比较。产业分布密度相比较。4 4 区域发展的技术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技术条件分析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技

36、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来自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来自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范畴的东西,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范畴的东西,是技术的软件,为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二是知识、是技术的软件,为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二是知识、经验的物化成果,即生产工具、装备等物质方面经验的物化成果,即生产工具、装备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是技术的硬件。的东西,是技术的硬件。区域发展对科学技术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对科学技术分析的主要内容:1、分析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37、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区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区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评价各种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适用性或、评价各种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适用性或经济和理性,为区域发展选择适用技术,采用经济和理性,为区域发展选择适用技术,采用最优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最优技术方案提供依据;4、从区域资源合理开发的角度出发,提供确、从区域资源合理开发的角度出发,提供确定科技攻关和长远发展的方向及战略依据。定科技攻关和长远发展的方向及战略依据。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技术改变(提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改变(提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加强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

38、加强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2、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区域发展对资源的依、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区域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赖程度(技术进步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同(技术进步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同样产出量下,意味着对投入要素的节约)样产出量下,意味着对投入要素的节约)涉及到两个概念:涉及到两个概念: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生产):完全靠增加要素投入来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完全靠增加要素投入来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节约型生产)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节约型生产):靠提高要素的效能,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靠提高要素的效能,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或用同量的投

39、入获取更多的产出出,或用同量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产出3、技术进步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1)新产品不断产生,催生了新的需求,)新产品不断产生,催生了新的需求,导致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导致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2)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原有产品的功能)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延伸与和效用不断延伸与“裂变裂变”,独立发展为,独立发展为新的产业部门。新的产业部门。4、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技术进步产生的技术进步产生的产业关联效应,会扩大社会整体产业关联效应,会扩大社会整体的劳动需求:

40、的劳动需求:一者,是由于产业结构多样化而引起的劳动需求;一者,是由于产业结构多样化而引起的劳动需求;二者,是社会发展到新的水平上(技术进步,社二者,是社会发展到新的水平上(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总量增加,需求总量也增加)而引起的劳会经济总量增加,需求总量也增加)而引起的劳动投入的增加动投入的增加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区域对技术的需求一者依靠自己的发展能力;区域对技术的需求一者依靠自己的发展能力;二者依靠从区外技术引进(或转移)的能力。二者依靠从区外技术引进(或转移)的能力。区域技术条件分析,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区域技术条件分析,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1、分析区域当前技术状态和自主培

41、育技术创新、分析区域当前技术状态和自主培育技术创新的能力的能力区域自主的技术培育能力受到区域生产要区域自主的技术培育能力受到区域生产要素、总体经济水平、市场规模、文化社会素、总体经济水平、市场规模、文化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分析区域实施技术引进的有利条件及障碍、分析区域实施技术引进的有利条件及障碍这二者都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技术及市场需这二者都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技术及市场需求、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就业、技术人力求、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就业、技术人力资源、经济规模、基础设施、文化社会环境、资源、经济规模、基础设施、文化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生态环境、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因素 5 5 区域结构及发展分析区域结构及发展分析区域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课本第三、四、五章的内容,在经济地理(课本第三、四、五章的内容,在经济地理学中讲解)学中讲解)区域空间结构及空间发展(专门安排一章)区域空间结构及空间发展(专门安排一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