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产生和和发展发展林希玲林希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及内涵点及内涵v(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包括邓小平理论、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v这一理论体系并不包含毛泽东思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不包含毛泽东思想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起点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而不是从毛泽东在1956年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开始。两次
2、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v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v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称为毛泽东思想。这次飞跃是一种完成时,已经得到实践的充分检验。v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称为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十七大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正处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当中。相互关系v1)并列关系并列关系v两大理论体系是两个历史飞
3、跃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是并列关系。v2)渊源关系渊源关系v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个是第二个的渊源理论。v两大理论成果在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根据两大理论成果在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根据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在社会主义观的具体内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在社会主义观的具体内容方面,都有所不同。容方面,都有所不同。v1)时代背景方面,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就是说,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发生的。v2)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既相通又相异。v毛泽东
4、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尽管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但由于在总体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因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系统、不完整。v相对毛泽东思想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体系,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创新性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v历史起点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v逻辑起点逻辑起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v关键是毛泽东时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v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法不恰当。v为什么改变八大的
5、正确路线?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国内反右斗争。(二)基本内涵v基本线索: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迫在眉睫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基。v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v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内涵的概括和论述从未间断,直到十五大将这个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v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江泽民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系统探讨了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由此形
6、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v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怎样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一问题凸现出来。胡锦涛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由此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基本内涵v从纵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
7、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v从横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理论体系。v基本内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平
8、发展理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二、毛泽东的先行探索先行探索v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v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v苏共二十大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v毛泽东的探索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一)理论方面的成果v主要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两文一会”。v论十大关系确立的基本方针:要把国内外一
9、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v首先,要着重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v其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积极性);v第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降低军费,增加经济建设费用);v 第四,国家、生产单位、个人之间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v第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中共“八大”的成就:v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主要是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剥削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0、的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方针,即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方针和政治方针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v毛泽东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政策。(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果v 经济方面:v1 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实现步骤。v2 毛泽东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v3 社会主义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的思想。v4 提出新经济政策。v5 制订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
11、方针,提出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思想。v政治方面:确立了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v文化方面:“双百方针”v外交方面:v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v和平共处五项原则;v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等(三)探索的意义及局限性v探索的意义:v1、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v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探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创造,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而探索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和严重挫折,也是留给后来者不可缺少的宝贵启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起了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v2、探索的积极成果,为毛泽
12、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v3、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探索的局限性v1经济体制上,从总体上看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v2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v3“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文革这场历史性灾难。v毛泽东所开始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而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v视频:走近毛泽东二、邓小平开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1、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以文革为契机,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是重要导向。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平理
13、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现实条件: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邓小平文选v2、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v 共同的理论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v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v同有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v共同推进一个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v完成同一个历
14、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时俱进”v在改革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v邓小平理论,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v“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v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围绕上述问题,它们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理论。3、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意义还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
15、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4、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v首先,这个理论体系是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做出了重要贡献。v其次,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v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还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二)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v1、强调解放思想,走、强调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v(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v(2)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贡献:v一是
16、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v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v(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v从“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原则”到社会主义本质v(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v(3)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贡献v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v(1)经典作家的论述及实践中的曲折历程(马恩、列宁、“五论”)v(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间、内容、特点)v(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心、两点”及关系;纲领)v4、制定了改革开
17、放的总方针,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5、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v计划多一点和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v“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v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v第二,在分配关系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v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的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作用。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贡献v一是恢复了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原则v二是允许一部分
18、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诚实劳动,勤劳致富v三是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v四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v6、强调民主和法治,形成邓小平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义我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我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综合国力上一个大的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了一个大的台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
19、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设取得辉煌成就四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中央领导领导集体,集体,提出提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重要思想继承、发展发展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v(一)(一)“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v(二)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v(三)(三)“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
20、导意义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1)世情的发展:)世情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是是“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 2)国情的变化: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是)国情的变化: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 3)党情的挑战: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是)党情的挑战: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是“三个三个代表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江泽民曾在不同场合严肃指出江泽民曾
21、在不同场合严肃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归结为三个归结为三个“相当不少相当不少”。(4 4)品格的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品格的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称之为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不顾时世,安于安于现状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22、的决斗中被打垮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年版第1卷,第卷,第716页。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 1)提出阶段(2000年2月2001年7月前)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党建工作时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 2)体系形成阶段()体系形成阶段(20012001年年7 7月月20022002年年1111月前)月前)20012001年年7 7月月1 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三个代表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3、。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 3)深化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20022002年年1111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20022002年年11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方向,始终代表
24、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动力,依靠力量依靠力量,国际战略国际战略,党的领导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党的领导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内政外交国防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25、,提出了一系列紧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观点,新论断新论断,是由党的基本理论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系统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系统 的科学理论的科学理论.3“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实
26、现最广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 4、立党之本、执政
27、之基、力量之源、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五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理论成果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 2003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全会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来的。这一来
28、的。这一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观作为党和国家新的发作为党和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是展战略和执政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重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作出的系统大实践问题作出的系统回应,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回应,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果。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发展。科学发展观
29、进一步回答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2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1 1)我国已经在总体上建成小康社会,并确立了2020 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2)依据国外现代化)依据国外现代化 进程的历史经验,我国进程的历史经验,我国已进入了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黄金发展期”和和“矛盾凸显期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并存的发展段。发展段。(3)
3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积累瞩目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4)我国在不断对世界经济、政治等的发展做出越来越)我国在不断对世界经济、政治等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贡献的同时,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大贡献的同时,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指导中国特科学
31、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紧紧抓住色社会主义建设,紧紧抓住“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发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揭示了社会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主义的本质,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 会主义发展规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求。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共享。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起来。(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2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