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74KB ,
文档编号:3199977      下载积分:2.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19997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语言风格题型专项练习(共27题附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语言风格题型专项练习(共27题附参考答案).doc

1、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语言风格题型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蝶 恋 花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

2、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攲:古通“倚”,斜,倾。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迫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籍,雅俗兼备。阅读下面这

3、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感遇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注】丁零: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唐时称回纥。亭堠:边境守望的城堡。摧:险峻貌。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4.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浑将军出塞(节选)高适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注】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

4、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5.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6.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

5、宋词,完成小题。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7.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请从“豪放”的角度赏析这首词。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折桂令 卢沟晓月(元)鲜于必仁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

6、人,如步蟾宫。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马鞭,驱马驶出京都城门,山色迷茫,景色秀丽,心情愉悦轻松。B.上片后三句勾勒卢沟桥的特点,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句式整齐,层次分明,极为准确生动。C.作品绘难写之景于笔端,多次点出“月”,传神地勾画出“卢沟晓月”的特点,意象已足,意境撩人。D.作者紧紧抓住“晓”、“桥”来写,并使用了合璧对、鼎足对等巧体,摹景状物颇尽描写形容之妙。9.后人评价此曲,称其“飘逸”,请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

7、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释: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10.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11.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

8、集”。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12.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注】此词作于元丰四年,作者在黄州。朱寿昌,时为鄂州(今湖北

9、武汉)太守,有爱民美誉。使君,太守旧称。蒲萄:即“葡萄”,喻水色。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才高而傲,触犯曹操,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葬于汉阳鹦鹉洲。底事:何事。13.对这首词的风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豪迈雄放 C.含蓄深沉 D.古朴雅致14.下面对作品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开篇紧扣鄂州的地理特点,描绘黄鹤楼下的江汉和岷江、锦江、峨眉山的景色。B.“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承上启下,由风景人物引发下片的议论抒情。C.“狂处士”四句,追怀古人,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有悼惜之情。D.结句借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崔颗黄鹤楼那样的大作,名垂后世。15.结合全

10、篇分析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B.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的“青衫”含意相近。C.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D.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17.这首诗

11、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秋风辞刘彻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1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出季节特点,状物描景,色彩鲜明,富有动感,自然平易,清旷幽远。B.五、六、七、八句借助动词正面铺写宴游场景,刻画了“中流饮燕”的欢快场面。C.最后一句以哀怨心绪抒发时光难再之情,表达了一代帝王也有着生命易逝的悲慨。D.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系景,

12、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而深沉。19.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回顾来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

13、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对意象的选择,对意境的处理,都注意到了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本诗律诗的特点。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21.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落鲍照南北朝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梅花落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

14、学家,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此诗创作于其仕宦期间。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直抒己见,表达了对梅的赞美。“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B.第三句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问的主语是诗人,所问之“独”甚为精妙,紧扣上文“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C.四五句中,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D.尾句霜质一词,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23.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鲍照“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

15、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适成对照,所以说“春容恼病翁”。“恼”是本诗的诗眼。B.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紧扣题目“早春”。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将早春的暖日和风与衰翁居室及出游的活动结合起来写,传出了融洽的春意。C.尾联表达作者的欣喜,作者用“更入新年”,再次回应早春的主题,也表达出诗人关切民生的感情。D.人到晚年,体衰多病,精神上也会消沉、颓唐。特别是见到春花秋月、花开花落,更容易感伤

16、。本诗作者虽也慨叹自己是“病翁”,但对春到人间,却充满喜悦之情。25.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落叶送陈羽 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暂”字表明了两人偶然相遇但马上又要分别的境况。B.“悄悄深夜语”写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交谈的热烈。C.“悠悠寒月辉”寓情于景,以月之寒冷村托出情之深切。D.尾联描写了两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的场景,给人以画面感。27.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

17、请简要分析。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解析1.“花褪残红青杏小”,这是说,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花儿凋零而青杏又小,令人伤感。看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

18、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敞,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末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写到处可见茂盛的芳草,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的意思是指文章、歌唱、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此指苏轼的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问的是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他的词自然流畅,不受拘束。考生要能找到表达技巧。诗词一般忌词语重

19、复,但“墙里秋千佳人笑”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然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3.D解析D.“语言典雅,感情奔放”错,由“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梦又不成灯又烬”等句可知,语言浅白,感情质朴。故选D。4.本诗语言质朴劲健、沉郁悲壮。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用“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

20、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陈子昂参与边境平叛,而有此诗。他目睹了西北边塞政治与军事的危急形势,激发了忧时报国之心。诗句多采用赋的手法,如“暴骨无全躯”“谁怜塞上孤”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慷慨沉郁之情,语言质朴强劲有力,并且沉郁悲壮。一、二句写到边塞的情景,其中“苍苍”“荒途”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都是描写战争的情景,没有过多修饰性语言,却质朴有力。五、六两句描绘了一幅阴沉凄凉的景象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渲染了古战场的悲凉气氛,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

21、见”“谁怜”相呼应,用质朴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蕴含悲壮之气。5.同:豪迈奔放(或雄壮豪放,或粗犷雄浑)。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色彩瑰丽,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送浑将军出塞语言浑朴自然,现实主义色彩浓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首先分析两首诗歌语言的相同点。这两首诗歌都是边塞诗,写景阔大,情感豪迈,比如本诗,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使其诗歌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

22、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所以相同点是豪迈雄壮。然后分析不同点。如本诗,诗中写敌人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语言自然,呈现出的是现实主义色彩。再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使用比喻、夸张等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的是浪漫主义色彩。6.“平实”指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词,均无任何修饰语。“有韵味”指写景、叙事,意蕴丰富。开篇两句

23、,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另外,“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描写、“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题干中的“写景叙事”明确了答题的范围,“平实而富有韵味”,指诗歌的语言风格,限定了答题的角度。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一句写景,“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一句叙事。其中“捧盘出户”“市楼东西”均没有修饰之语,明白如话,体现了平实的语言风格。开篇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画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这又体现了诗歌语言中的韵味。注意:鉴赏诗歌的“韵味”一般要体

24、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7.想象神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借用天问体式,构思奇妙,探究月亮由圆到缺的原因。巧妙选择宏大意象并从时空上加以组合,境界宏阔。综合运用神话典故、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用词、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手法、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借助本词中的小序和一连串的问号,可知作者借用了天问的体式,层层设问,步步探求,探究月亮从哪来、到哪去、为何“渐渐如钩”,构思巧妙新颖,读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内容上,“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意思是说“月亮没有根,是谁把它系在天空?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在月宫?”“怕万

25、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意思是“担心那巨大的万里长鲸在海底横冲直撞,撞坏了那玉殿琼楼”,想象奇特、浪漫。意象和意境上,“长风”“海底”“万里长鲸”“玉殿琼楼”等宏大意象,营造出壮阔宏伟的意境。“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意思是“可爱的月亮,要去向何方?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看到的月亮才刚刚从东边升起?”诗人想象月亮西落时,另外一个空间正看到月亮东升,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看到的月亮却相同,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进行组合。手法上,“姮娥”“玉兔”“虾蟆”等是引用神话典故,“万里长鲸”是夸张,“渐渐如钩”是比喻,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想象瑰丽,笔触清新空灵,

26、表现了词人探究天宇奥妙的乐趣。8.C9.内容方面:(1)意象“飘逸”:空濛的山色、玲珑美好的林中景色,仿佛世外仙境。(2)意境“飘逸”:都门外景色空濛、幽静、秀丽;卢沟桥横跨两岸,水波汹涌,晓月迷蒙,雄浑壮阔。(3)情感“飘逸”:通过对卢沟晓月的描写,突出了景色的美妙迷蒙、雄浑壮阔,表达了热爱、赞美之情。(4)人物形象“飘逸”:诗人从都城出来,马鞭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刻画了策马扬鞭悠然行于秀丽美好的景色之中的轻松愉悦的人物形象;欣赏卢沟桥,诗人俯视、远观、仰视,立足点不断变化,思绪飘飞灵动,塑造的是欣喜雀跃的人物形象。手法方面:艺术手法“飘逸”,是指运用多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1)排比,前三

27、句运用排比句:“俯危波”言其险,“通远塞”喻其阔,“倚长空”显其高,寥寥数语,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层次分明,且极为准确、生动,语势贯通,表意丰富。(2)“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和夸张的写法写卢沟桥像是从雾霭中腾起的千寻卧龙,又像连着天上流云的万丈垂虹,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极为形象、传神。(3)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晓行”,运用比喻,展开丰富的想象,静中添动,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邃高远的境界。疏钟和行人把画面点染的鲜活生动,从桥下向上看,桥上的行人小得像蚂蚁一样,好像可以登上月宫。最后一句切合题

28、中之晓月(点题),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解析8.C.“多次点出月”错。只在结尾句点出“蟾宫”,即“月”。故选C。9.题干要求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分析诗歌的“飘逸”,学生可以从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山色空濛,林景玲珑。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前两句通过“空濛的山色”“优美的山景”两个意象描写卢沟晓月的美景,将林中美景描写的如同仙境,给人飘逸之感。“空濛的山色”“优美的山景”“横跨的长桥”“高高的栏杆”营造了都门外幽静、秀丽的意境,给人以“飘逸”之感。这首曲的上片描写卢沟晓月的美景,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

29、,表达了作者对卢沟晓月景象的赞美之情。而诗人马鞭摇影,悠然而行,轻松愉悦,又表现了诗人的飘逸。此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运用排比手法,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和夸张的写法,将卢沟桥比作从雾霭中腾起的千寻卧龙,连着天上流云的万丈垂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恢弘的气势,极为形象、传神。“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运用比喻修辞,将“行人”比作“蚂蚁”,将“眼前之景”比作“蟾宫”,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切合题中之晓月(点题),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

30、。10.C11.D12.(1)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2)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10.C.“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错。“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风格流派的能力。花间集是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

31、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词人。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是花间词派词人,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出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

32、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故选D。12.(1)“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意思是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2)“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

33、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此二句借陆游、李广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3)“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意思是自己现在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显然,词人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13.B14.A15.(1)词人即景怀古。(2)上片“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既赞美了朱寿昌为人颂扬的政绩,又表达了自己眼前寂寞的处境以及浓郁的思

34、归情绪。(3)下片由豪放转入旷达,在超脱及旷达中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判断诗词风格的能力。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坦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故选B。14.A.“描绘黄鹤楼下的江汉和岷江、锦江、峨眉山的景色”理解错误,岷江、锦江、峨眉山不是黄鹤楼下的景色,

35、是诗人的想象,词人将黄鹤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全篇分析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要从词文中找出表达词人思想情感的内容。词文开篇由写景引入。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江汉西来”二句,描绘了江水奔腾的胜景。长江、汉水滚滚西来,汇合于武汉,那波涛的颜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浓绿。接下来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写对方,一句写自己。朱寿昌在陕西任通守期间留有爱民之美誉,政绩突出。而苏轼蜀人自称“剑外思归客”,映带有情。如

36、今思乡而归不得,两厢对比,既赞美了朱寿昌为人颂扬的政绩,又表达了自己眼前寂寞的处境以及浓郁的思归情绪。上片“殷勤说”三字带出整个下片,开始向友人开怀倾诉,慷慨评论。“江表传”二句,引出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词人用感触颇深的三国人物祢衡的事迹引以为戒,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如今贤士不在,只能空对那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苇花萧瑟,一片凋零凄凉。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此句流露出苏轼豁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

37、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16.C17.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意思对即可。)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说法错误。“羽翼高”比喻王录事的志向高远,“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借指王录事官职低微

38、,“发硎刀”比喻高超的才干。可见,诗歌中多用比喻,含义委婉,并非“全诗”的语言都直白浅显。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是诗人坦率地称赞王录事的文才出众,志向高远;表达了对王录事的赞美之情。颔联“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中,“俄”是指时间短促,诗人说王录事虽有才华,可惜时光匆匆飞逝,王录事年华老去,不知不觉间就满头白发;“尚”字写出了王录事几经宦海沉浮,还是官职低微,没能实现当年的志向。表达了对王录事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和安慰。颈联“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中,“须”和“莫”都是诗人用劝诫的口吻在对王录事赠言。“器”指才能,诗人劝告王录

39、事在机会还没有到来之前要储藏才能,不露锋芒;“卑”是指低微的官位,这是诗人劝告王录事要安于低微,不要抱怨自己的劳苦。表达了对王录事的劝诫之意。尾联“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中,“盘根”是指盘曲的木根,比喻难办之事;“硎”指磨刀石,“发硎刀”指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锋利的刀,这里比喻杰出的才干。诗人希望王录事如果遇到难办的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地干一番事业。表达了诗人对王录事的鼓励之情。18.B19.从艺术手法上看,诗歌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秀、菊香起兴,引发对佳人的思慕。(或者诗歌沿袭了离骚由物到人的移情手法,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对佳人的怀念)从情感抒发上看,诗歌沿袭了

40、离骚以“香草美人”喻理想和美政的表述方式,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与思慕。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沿用了离骚的常有调式,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意思对即可。)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刻画了中流饮燕的欢快场面”错误,原诗第八句是“欢乐极兮哀情多”,意思是: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是作者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五、六、七三句是极写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题目中说“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作答时可借助“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结合离骚的特点,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

41、佳人兮不能忘”两句,意思是“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另外,“兮”字同离骚一样,在形式上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20.C21.山中美景令人神怡:诗人白天游,山中有茂盛的清苍、翠绿之色;朋友家的恬静环境令人称羡:日暮投宿,幽深的小径两旁,绿竹浓密,青萝依依;与朋友欢欣畅谈令人沉醉:主客畅饮,饮酒高歌,忘掉世俗机心的欢快令人沉醉。20.C.“充分体现了本诗律诗的特点”分析错误,这首诗为五言古体诗,而不是律诗

42、。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陶然”肯定与“景情”有关,所以从文中找出怡人之景和怡人之情即可。“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该句是说游玩时看到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这里的主客欢愉,忘记一切世俗烦恼,也是作者“陶然”的原因。22.B23.本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

43、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可见诗人“才力标举”。本诗多用托讽之辞。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可见诗人“凌厉当年”。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问的主语是诗人”分析理解错误,依据“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意思是“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问君何独然?”意思是“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由此可知,问的主语应是“杂树”而非诗人。故

44、选B。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的含义,说“才力标举”是因为鲍照的诗歌在语言及表达技巧上在当时标举独出,无人能及;说“凌厉当年”是因为鲍照的诗在内容上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才力标举: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

45、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凌厉当年: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批判了那些只有外在而没有实质、无节操的士大夫,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寒士的坚贞品格,控诉了高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同时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随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作者把这种感情托于杂言,气势充沛,语言明快,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24.A25.颔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描写细致

46、入微,“下来”“上去”将“高柳”“小桃”人性化,分别写了柳条桃枝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之情。24.A.“恼是本诗的诗眼”错。“春容恼病翁”是在叹老中隐藏着不服老的情绪。这正是诗人此时虽年已衰暮,却仍然热爱早春景色的原因。以下两联,即写衰翁眼中的春容。“春容恼病翁”为下文抒发热爱早春景色、憧憬丰收年景埋下伏笔。由此可见“恼”不是本诗的诗眼。故选A。25.本题首先在整首诗歌中找出“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特点的诗句,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该诗句“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体现在何处即可。通读诗歌,可发现本诗的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最能体现“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的特点。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小桃花初绽时,也总是首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这“垂处绿”“末梢红”充分体现了诗人观察细致的特点。“下来”“上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高柳和小桃以人的情态。“下来”写出柳条低垂的特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