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练习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某遗址“距今7 0005 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2.下列遗址最能体现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转折的是()A.姜寨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秦兵马俑坑3.(2020浙江东阳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目前,对这一记述最早的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见下图)()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何尊D.毛公鼎4.(20211月浙江学考)有宋代学者云:“周之子孙,苟不至狂
2、惑者,皆剖土分域,为南面之君。”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三省六部制D.皇帝制度5.(2021广东佛山顺德)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人口大幅增加,并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人就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由此可知,战国时期()A.汉族已形成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族群矛盾基本解决D.亲疏贵贱等级减弱6.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的发展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7.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
3、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8.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B.有利于早期国家形成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出现D.导致诸侯争霸9.(20211月浙江学考)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4、轻”10.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的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度B.建立皇帝制度C.统一文字货币D.开创统一格局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嬴政为保证这个新生帝国的长久,实施的政策有()A.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C.内阁制度、行省制D.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12.右图是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银币之一,纪念币正面有“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字样。该纪念币反映的
5、历史事件是()A.灭六国统一全国B.秦朝的农民起义C.开通了丝绸之路D.实行南北面官制1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训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D.“大定之治”14.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废井田,开阡陌”A.B.C.D.15.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二、非选
6、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摘编自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从事工商)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1)
7、结合材料一,以二里头遗址的文明成果作为证据,说说你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认识。(2)概括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1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春秋牛尊(山西浑源出土)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材料二七国乃是因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
8、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为“新型国家”。材料三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材料四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孟子:提
9、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项目春秋及以前战国治理国家分权治理官员产生贵族世袭地方管理分封诸侯设置郡县(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学派观点史实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选择题答题栏123456789101112131415专题练习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
10、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是位于长江下游距今约7 0005 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与材料信息相符合,故选C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排除B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排除D项。2.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转变的开始是夏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所以夏朝的二里头遗址最能体现这一转折,故选B项;姜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殷墟遗址是商朝时期的遗址,排除C项;秦兵马俑坑是
11、秦朝时期的遗址,排除D项。3.C解析 根据所学,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故选C项;根据所学,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精品,与材料中“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不符,排除A项;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毛公鼎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铸的青铜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周王室子弟“剖土分域,为南面之君”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不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僚制度,不存在剖土分域,实行于隋唐
12、时期,不是周代的政治制度,C项错误;皇帝制度直到秦朝时期才得以建立,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并逐渐融入华夏族”“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说明随着战国时期民族交往频繁,周边部族逐渐认同华夏文化,故选B项;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并融合其他民族形成的一个庞大族群,战国时期汉族还未形成,排除A项;认同华夏文明并不等同于族群之间没有矛盾,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不同族群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亲疏贵贱的等级无关,排除D项。6.D解析 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各诸侯国货币不统一,不利于商业交流,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货币多是农业生产工具的形状,表明
13、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可知,货币多数是金属货币,可推断当时冶铸业的发展,故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货币的出现本身就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根据图片可推断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7.B解析 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故选B项;这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的措施是“废井田,开阡陌”,排除A项;有利于革除陈规陋习的是整顿社会风俗的相关措施,与材料中奖励军功的措施无关,排除C项;有利于强化社会控制的是编
14、制户口等措施,与材料措施无关,排除D项。8.A解析 根据材料“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士就大为活跃起来”可知,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条件,有利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出现,故选A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促进了旧的阶层发生变化,导致士阶层的兴起,排除C项;诸侯争霸中各国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促使士这一阶层逐渐崛起,排除D项。9.D解析 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指的是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指的是孟子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15、为轻”,故D项正确;A项是道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天行有常”没有突出人的地位,排除B项;C项是法家与墨家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10.D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的帝国”可知,汤因比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统一中国,故选D项;废除分封制属于秦始皇的功绩之一,但并非“最大”贡献,排除A项;建立皇帝制度属于秦始皇的功绩之一,但并非“最大”贡献,排除B项;统一文字货币属于秦始皇的功绩之一,但并非“最大”贡献,排除C项。11.B解析 秦统一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选B项;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内阁制度
16、是明代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中外朝和刺史制度,排除D项。12.B解析 根据所学,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故选B项;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是秦始皇,排除A项;根据所学,开通丝绸之路的是汉朝的张骞,与陈胜、吴广无关,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的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3.C解析 根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可知,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统治者勤俭爱民,建汉五六十年后经济得到发展,民风淳正,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这是汉初的“文景之治”,故选C项。14.A解析 汉武帝为加
17、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采取统一铸币的措施,故正确;汉武帝将煮盐冶铁等行业收归国有,故正确;汉武帝采取均输平准等插手并经营商贸的经济措施,故正确;“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故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1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的史记主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刘秀建立东汉是在25年,也就是说刘秀建立东汉是在司马迁著述史记之后,该史实在史记中不会被查到,故选A项。16.参考答案 (1)言之成理即可。提示:注意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紧扣“早期国家”的特点,注意证据运用与自己结论的逻辑关联。如有兴趣进一步探讨,可以查找相关考古材料进
18、行拓展阅读。(2)措施:按军功授予爵位;以农业为本,鼓励农业生产。影响: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 第(1)问,首先明确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分析二里头文化遗址具备了哪些标志,最后得出结论。如根据所学,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形成标志有政权、军队、系统的组织、宫殿、礼乐仪式等。根据材料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可知,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礼乐器群
19、、兵器群,绿松石器作坊等,证明了二里头是我国最早的都城遗址,故二里头遗址反映了早期国家的形成。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得按军功授予爵位;根据材料二“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可得以农业为本,鼓励农业生产。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按军功授予爵位,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强兵的目的,而以农业为本,鼓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这些都为后来秦完成统一奠定基础,可总结这些措施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7.参考答案 (1)农业上使用铁农具,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
20、到提高。(2)实行集权统治;任命官员。(3)示例学派:儒家。观点: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史实:孔子提出“仁”,即“仁者爱人”;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知,这一时期农业上使用铁农具,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第(2)问,依据材料二表格内容并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可知,在治理国家上,我国从实行分封制的分权治理发展成为郡县制、行省制等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在官员产生方式上由以前的贵族世袭的方式发展成为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方式。第(3)问,依据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
21、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可知,儒家、道家、法家都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儒、法两家任选一个,然后结合材料四的内容加以说明即可。专题练习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列朝代更替中依次应是()A.吴、西晋、东晋、五代、十国、北宋B.曹、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元朝C.曹、西汉、东汉、北宋、南宋、隋唐D.吴、西晋、东晋、北朝、南朝、隋唐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将陈庆之评论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A.使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B.使边疆地
22、区得到开发C.使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D.为汉族补充新鲜血液3.司马睿(晋元帝)从南渡到登基,主要依赖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士族成为政权支柱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四分五裂4.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年)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
23、移5.(2020浙江“七彩阳光”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的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该材料感叹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玄宗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提倡节俭A.B.C.D.7.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
24、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8.“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9.(20217月浙江学考)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作诗以表达其欣喜之情(下图)。这可以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下列有关隋
25、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BCD11.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B.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12.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令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B
26、.中日文化交流频繁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13.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D.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二、非选择题1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北史魏本纪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二年,“初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北魏汉化运动进入高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汉语、迁都城
27、他曾以冯氏丧事破鲜卑旧规,为其服丧三年,大兴儒家丧服之礼。摘编自田照军、肖岚魏晋南北朝儒学刍议材料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摘编自资治通鉴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晋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摘编自白居易集材料三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
28、之息。摘编自司马光司马光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目的和弊端的相同之处。15.选官制度的演变影响着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兴起。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
29、形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均田制”和“门阀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摘编自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1)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有何设计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实际弊端。(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经济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选择题答题栏12345678910111213专题练习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包括魏、蜀、吴,后被西晋统一;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建立东晋政权;此后又进入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最终隋唐完成了国家统一,故选D项。2.
30、C解析 根据材料“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可知,题干大意为南方汉人觉得北方少数民族都是蛮夷,但到了北方洛阳才发现人才辈出,都是知书达理之人,说明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程度比较高,了解汉文化的人才多,即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故C项正确。3.B解析 王导、王敦是东晋时期非常有名的门阀士族,“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反映出其对政权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B项正确。4.B解析 根据材料“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可知,没有正式户籍则不向国家交纳赋役,
31、故东晋时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是为了使其负担国家调役,故选B项。5.C解析 由材料信息“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的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肝胆分”“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可知,该材料感叹的帝王是隋炀帝,故C项正确。6.D解析 根据所学,汉朝吸收秦亡教训是“文景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唐朝吸收隋亡教训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故正确;根据所学,汉文帝、景帝和唐太宗都注重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故正确;汉朝“文景之治”时没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错误;根据所学,提倡节俭也是两者出现的重要原因,故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7.A解析 题干反映了在7世纪的中国,
32、无论是宫廷还是城市居民,都追求外来奢侈商品,说明唐朝政府奉行开明开放的政策,对外贸易频繁,故选A项。8.D解析 根据材料“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可知,藩镇势力具有强大独立的军事实力,官吏任免不受中央节制,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9.D解析 根据“唐代”“考中进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选官实行科举制,科举制中设进士科,由此可知材料描述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选D项;世袭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中没有考试做官的做法,与“考中进士”不符,故排除A、B、C三项。10.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皇帝之下设置中书省、门下省
33、和尚书省三省,其中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核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为具体的执行机构,故选B项。11.C解析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混乱,这一时期的文坛既有渴望建功立业、抒发雄心壮志的建安文学,又有逃避污浊世态、钟情于山水的田园诗,故选C项;京剧形成于清代,排除A项;书法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在两宋时期较为明显,排除B项;D项所述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特点,排除。12.A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八世纪初日本所制定的大宝律令中,“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并且“将十恶改为八虐”,这反映出唐朝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比较大,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唐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不涉及中日之间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日本
34、法律借鉴和吸收唐朝的法律,说明二者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不是差别较大,排除C项;日本法律吸收借鉴唐朝法律是法律内容的更新,与内部稳定无关,排除D项。13.B解析 唐代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技术,材料中的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B项正确。14.参考答案 (1)特点:具有一定继承性;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汉化、封建化);顺应民族交融趋势;涉及范围广。(2)特点: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历史意义: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3)目的:解决财政困难。弊端:官员在执行改革法令时执行不力,腐败贪婪,增加了农民负担。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
35、“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北魏汉化运动进入高潮”可知,具有一定继承性;根据材料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汉语、迁都城”可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汉化、封建化);顺应民族交融趋势;涉及范围广。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根据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可知,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第二小问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是解决财政困难。第二小问弊端,根据材料并结
36、合所学可从官员在执行改革法令时执行不力、腐败贪婪、增加了农民负担等角度回答。15.参考答案 (l)制度:九品中正制。初衷:中正与政府长官相互牵制,防范私人集团。弊端:过于重视门第,不利于选拔真正人才。(2)动力:均田制。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兴起。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得出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初衷,根据材料一“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得出中正与政府长官相互牵制,防止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第三小
37、问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注重门第,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对选拔真正的人才不利。第(2)问,第一小问动力,从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经济动力是均田制。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专题练习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2.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
38、参知政事B.设枢密院C.设三司使D.由文臣出任知州3.(2020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近京师大姓多止(停止)开质库(放高利贷的商行),市易据兼并之效,似可见方”A.B.C.D.4.对下面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
39、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5.金朝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平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B.推动地方官制的统一C.解除了“冗官”问题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6.辽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但各民族人民互迁、杂居现象也更为普遍,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选项是其重要见证的有()元朝把黄河流域的女真族
40、和契丹族也称为“汉人”回族的形成汉语成为各族人民通用的交流工具民族矛盾的消失A.B.C.D.7.下图所示的瓷器出现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8.(20211月浙江学考)作为一个疆域非常辽阔的政权,元朝将全国划分成十个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下列各项中,与“腹里”毗邻的是()A.云南行省B.江浙行省C.河南江北行省D.四川行省9.(20217月浙江学考)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全国的59.1%,以北为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有3处;5万户到10万户的州,北方有5处,南方有17处。南多北少的户口分布格局至此定型。据此判断,太平寰宇记
41、成书于()A.秦代B.汉代C.隋代D.宋代1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是()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11.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D.社会变动促成文学形式变化12.与前代相比,宋朝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A.小说在
42、社会上流行B.造纸术的发明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进步13.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下列属于其历史贡献的是()A.形成畏兀体蒙古文B.促成八思巴字形成C.编纂元朝秘史D.推动蒙古科举制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
43、、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
44、点的史实。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的航道。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摘编自杨希义中华人文自然百科历史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选择题答题栏12345678910111213专题练习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D解析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115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建立金朝;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故选D项。2.D解析 根据材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