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9 ,大小:2.99MB ,
文档编号:3218644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21864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课件之四跨学科研究法.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件之四跨学科研究法.ppt

1、第十三讲 文学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文学批评的模式 传统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还有,朴学方法、实证主义、考证方法、文献研究方法(间接)、义理阐释方法(诠释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心理学方法 现代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学科互涉是现代学术话语的特征之一,研究方法多元化是这一特征的表现。“跨学科性”是文学批评的当代特征之一。一、文学跨学科研究概述 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又称跨类研究、

2、超文学学科研究、科际整合等,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由美国学派提出而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理论。它从文学的外围入手,以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视域,通过系统的、整体的汇通性研究,来显现文学的美学特征和独特风貌,探寻和把握文学自身的价值和本质规律。作为一种平行研究的理论形态,它不仅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也为比较文学的实践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文学与艺术自原始时代起就已存在天然的姻缘关系。在文学与艺术的差异性中去寻找共同的“诗心”和“文心”,向来是人们热衷的话题。如此说来,文学研究中的学科“跨界”意识并非是一道新菜,我们的祖上已经提出“诗画相融”、“诗

3、禅相通”、“稗剧同源而殊途”、“小说亦画”等命题,并围绕这些命题做过不少文章,发表过不少高论。历来,同为近邻的文史哲话语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文学批评话语与哲学话语、历史话语等都有同生共长的关系。传统文史哲学科与现代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也有着难分难解的缠绵,文学研究常常借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之风而展翅腾飞。清代章学诚曾指出:“古人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无定之中,有一定焉法度难以空言,则往往取譬以示蒙学,拟于房室,则有所谓间架结构;拟于身体,则有所谓眉目筋节;拟于绘画,则有所谓点睛添毫;拟于形家,则有所谓来龙结穴。随时取譬,然为初学示法,亦自

4、不得不然。”(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09页。)此所谓“拟于房屋”即为与建筑学之跨界,“拟于身体”也就是与生理学或医学之跨界,“拟于绘画”自然是与绘画之跨界,而“拟于形家”则是与堪舆学之跨界。关于这一问题,我曾撰写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跨界取譬”传统鸟瞰一文(求是学刊2013年1期)进行探讨。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人们常常跨界性地攀附或援引史传、古文、绘画与戏剧等诸文类的专门性术语,以裨补难以自足言说的缺憾,从而形成拟于史传、拟于古文、拟于绘画、拟于戏剧等跨界取譬的修辞批评传统。然而,作为一种较为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的时间不能算久远。在西方,

5、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方提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思路。在中国,新时期以后才得到大力提倡。民国初年以来,学术研究受西方思潮影响趋向细部分工,所谓文、法、理、工、农、商、医、及社会科学,楚河汉界间区划太过分明,缺乏会通与交流。突破学科樊篱 与传统辞章、义理、考据、经济“四分法”不同,20世纪初刘师培周末学术史序开列的学科,计有心理学、伦理学、论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政法学、计学、兵学、教育学、理科学、哲理学、术数学、文字学、工艺学、法律学、文章学等。其后,学科分类体系不断调整变化,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共设5大学术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

6、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在学科分化过细、壁垒趋于森严的背景下,“异场域碰撞”的跨学科研究在所必然。关于其学理性,钱锺书早已指出:“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钱锺书:七缀集,三联书店,2002年,第129页。)然而,具体到文学研究而言,究竟如何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跨越和对接,又该从哪里实现突破呢?我国学界在1985年曾召开过“交叉科学大会”。从此,“科学交叉研究”或“跨学科研究”意识在学界得到提倡,并逐渐推广开来。这场跨界研究首先在文学与宗教跨越上获得突破,如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郑志明中国文学与宗教(台湾学

7、生书局1992)、陈洪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等;继而在中国文学与民俗学和宗教学、中国文学与文化学、中国文学与文艺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郑志明文学民俗与民俗文学(南华管理学院1999)、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朱恒夫主编文学文化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冯川文学与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等。童庆炳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纬度将人们运用于文艺研究的方法作了如下划分:哲学型、社会科学性、自然科学型三类。哲学型:认识论、美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结构主义、类型学、符号学、比较方法、价值论。社会科学型: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心

8、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神话学(原形)、形态学、风格学、解释学、接受美学、传播学、市场学、禅学、人类学。自然科学:模糊数字、热力学、生态学、量子力学、场论、统计学、工程学。近年,郑杰文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一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与考古学、文化学、文体学、佛学以及文艺心理学、文学传播学、文学接受学之间的关系。何云波、张旭等著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重点讨论了诗与画,弈与艺、文,文学与哲学,文学与伦理的话题。跨学科研究概说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学意旨:探讨复杂交互关系 中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可

9、以考察与其相涉的文献学、考古学、宗教民俗学、文体学、文学表现学、文艺心理学、文化传播学、文化接受学、文化功用学等学科,探讨它们对于古代文学之材料来源、创作生成、流传接受等流衍过程的影响,探讨古代文学研究与这些学科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立足本学科多向探索 在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应以中国文学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材料来源与文献资料诸学科的关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传播、接受诸学科的关系。其二,应以社会、作者、读者三者互动关系为线索,寻求古代文学在取材、创作、流传过程中与其他相关学科之内

10、容、规律、理念的交互动态影响,以及此影响对于文学不同体裁发展流变的能动作用。将理论探讨与文学跨学科研究实例相结合,通过许多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例子,解决诸多文学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质疑一:宽泛,界限确定 质疑二:属于外部研究,缺乏文学性。质疑三:方法仅以文学为中心换一个学科作为对象二、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 文学与其他姊妹艺术在起源、思维方式、情感因素乃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共同点。各门艺术之间彼此又拥有各自的媒介手段和发展历史,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功能。这种研究以全部艺术为领域,从单个艺术品之间的偶然联系直到整个文化时期文学艺术作品互相渗透的极为复杂的情形,可以有无数

11、值得研究的题目。Literature&Music 文学与音乐的分离是一种必然,这种分离促使了各自发展的完善。两者的互相渗透和互相倾慕又表现出各自对自身的超越。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钱钟书:诗、词、曲三者,始皆与乐一体。而由浑之划,初合终离。凡事率然,安容独外。文字弦歌,各擅其绝。即使折衷共济,乃是别具新格,并非包综前美。1、对音乐技巧的吸收 音律、记谱法、调式、音程、和弦、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和旋律.文学对音乐结构和节奏的借鉴在叙事文学上也有体现。

12、昆德拉的小说2、文学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 现代以来,文学的这种追求已不是一般性的要求诗歌应该具有“音乐美”,也不仅仅是通过借鉴音乐方法来丰富和扩展文学创作领域,而是对音乐本体的追求。音乐成为文学的“理想自我”。首先表现为音响的运用 瓦雷里海滨墓园被称为“诗之乐”,语义和音响的融合 现代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月派”提出并实践“三美”主张;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均具有“音乐美”。文学对音乐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对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的仰慕 丹纳艺术哲学:音乐比别的艺术更宜于表现漂浮不定的思想,没有定型的梦,无目标无止境的欲望,表现人的惶惶不安,又痛苦又壮烈的混乱的心情,样样想

13、要而又觉得一切无聊。文学对音乐本体的这种追求是在类似的层次上,而不是说要最终取消语言。现代人对音乐本体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折射,音乐化的语言似乎比具有明确所指的文字陈述更能传达出对现代生活的特殊感受。3、文学理论批评与音乐 用听音乐的方式感受作品,形成阅读文学的新模式。列维施特劳斯主张用阅读乐谱的方式阅读神话,从和声中把握神话的深层结构。文学理论批评对音乐理念和方法的吸收“复调”与“复调小说”所谓“复调”(poliphony)也叫多声部,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

14、,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借鉴音乐的时间性,探讨小说的叙事节奏,初见成效。张弛相间,抑扬顿挫 参见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之时间论、节奏论。Literature&Art1、从绘画中获取技法 文学家经常从绘画中借鉴一些基本技法,包括色彩、线条、光线和构图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绘画中的空白和简洁 对题材的选择 何谓“有包孕的片刻”呢?“有包孕的片刻”

15、亦译作“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是有“近代美学的真正道路的开路先锋”美誉的德国美学家莱辛1766年在其美学著作拉奥孔中提出的著名的美学观点。所谓“有包孕”,就是最富内涵的意思。2、借鉴绘画的空间意识 由TS艾略特、庞德、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为代表作家的现代文学,正在向空间形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说,读者大多在一个时间片刻里从空间观念去理解他们的作品,而不是把作品视为一个序列。约瑟夫弗朗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 对时间和顺序的拒绝和对空间和结构的偏爱。文学创作和理论上的“视角主义”和“场景描绘”“留白”理论 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如果过满过实

16、,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给予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接受美学家伊瑟尔认为,文本的“召唤结构”是由许多“意义空白”点形成的;接受活动中,读者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填充这些空白,使之变成读者头脑中的一幅真实画面;填充空白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主要形式。3、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 中国古代文论与古代绘画理论“神似”&“风骨”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背面傅粉法”、“横云断岭法”、“重作轻抹法”关于小说与绘画的理论关联,我曾经发表“以画拟稗”意识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载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尽管绘画与小说没有像绘画与诗歌那样如胶似漆地打成一片,但

17、二者也已基本达到彼此难舍难分的联姻境地。其中,小说配图传播成为二者联姻的重要方式,尤其小说与绘画在写人方面的共谋使得小说“拟画”批评蔚然成风。这里所谓的“拟画”批评主要是指人们习以为常地援引或化用绘画专业术语来评说小说的写人技巧和写人效果。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尽管绘画与小说没有像绘画与诗歌那样如胶似漆地打成一片,但二者也已基本达到彼此难舍难分的联姻境地。其中,小说配图传播成为二者联姻的重要方式,尤其小说与绘画在写人方面的共谋使得小说“拟画”批评蔚然成风。这里所谓的“拟画”批评主要是指人们习以为常地援引或化用绘画专业术语来评说小说的写人技巧和写人效果。从概括形神兼备的“写真”妙诀,到运

18、用简明而直观的“如画”术语加以比附,再到如生若活的“画似真”美感拟说,无不显示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对画论术语和话语的兼容和吸纳。可以说,作为古代小说评批中的突出现象,“拟画”批评援引或化用之广博几乎覆盖了传统画论的“形似”与“神似”诸范畴。在西方,以莱辛为代表的文论家谈文论艺,倾向于对以书画、雕塑为主的空间艺术和以诗文、戏剧和小说等为主的时间艺术作较为严格的区分;而在中国,文论家们谈文论艺,则常常将时空艺术打通,甚至互相比附。且不说“诗画一律”、“诗画同体”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1就是“稗画相通”观念也根深蒂固。1如五代郭熙林泉高致画意引前人之言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苏轼东坡题跋卷五

19、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代李贽焚书卷五诗画说:“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明代杨慎撰升庵集卷六十六画似真,真似画记载,杨慎年轻时,其先太师与瑞虹、龙崖二叔父看画,涉及到这样一个话题:“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杨慎在龙崖叔父的鼓励下,用下列诗句作了应答:“会心山水真如画,巧手丹青画似真。”这两句诗揭示了生活之“真”与艺术之“画”之间的天理与画理,因而深得两位叔父赞许。自古以来,由于小说主要借助语言描写向读者传达人物“幻象”,绘画则主要通过人物造型表现人情物态、传达人物性格等“实感”,因而二

20、者常常相得益彰,互助性地匹配传播。这一方面取决于,现实社会的确存在小说家及评点者本身也就是画家的情况,如红楼梦的作者擅长绘画写生,而其评点者黄小田以及蒙族哈斯宝也都非常熟稔绘画术语;另一方面取决于小说家和评点家在某种程度上深悟画理,自觉不自觉地将“稗”“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在中国,分属时间艺术的小说和空间艺术的绘画不仅早已缔结了不解之缘,而且世世代代联姻。这种割舍不断的姻缘不仅滋生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拟画”批评,而且还会助长今后继续对小说进行“拟画”批评。“稗”“画”联姻的突出表现是小说常常配图出版。长期以来,由于小说属于语言艺术,其人物形神被隐藏于字里行间,因此,为了使读者阅读和理解的便

21、捷,人们常借助属于造型艺术的绘画对小说人物形神作直观呈现。于是,大量小说以配绣像图的方式面世。鲁迅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指出:“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明清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八十六幻术收有出自闻奇录的一则“画工”故事(亦见杜荀鹤松窗杂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不止。乃应曰:“喏。”急以百家彩灰酒灌,

22、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召妾,妾愿事箕帚。”终岁,生一儿。儿年两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讫,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画焉。故事中,在赵彦的千呼万唤下,这个画工神画中的美女“真真”不仅从画里走到人间,而且还与赵彦生了一子。可惜,后来赵彦听信了友人之言,以剑威胁,致使她不得已重新回到画屏,并带去了小儿。作者给这个浪漫而凄婉故事的女主角取名为“真真”,恐怕不是没有讲究的,至少它容易让人想到“画似真”这

23、一审美期许。总之,“如画”、“似真”、“逼真”是一套审美修辞话语。加拉蒂亚 真真 画壁: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褡其中。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殿中塑志公像,两壁画绘精妙,人物如生。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朱自清有如下高论:“逼真”与“如画”这两个语借用到文学批评上,意义又有些变化。“如画”的意义,却简直和“逼真”是一样,想像的“逼真”和想像的“如画”在想像里合而为一了,这种“逼真”和“如画”都只是分明、具体、可感觉的意思。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借

24、用此语指小说人物塑造中的通过描写性格相反的彼类性格来映衬、激射此类性格并举例说:“有背面铺粉法,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真率;要衬石秀尖利,不觉写作杨雄糊涂是也。”另外,其第六十三回回评说:“写雪天擒索超,略写索超而勤写雪天者,写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此画家所谓衬染之法,不可不一用也。”清康熙年间,刘廷玑在在园杂志卷二谈到“历朝小说”时也有言:如水浒本施耐庵所著,一百八人,人各一传,性情面貌,装束举止,俨有一人跳跃纸上。天下最难写者英雄,而各传则各色英雄也。天下更难写者英雄美人,而其中二三传则别样英雄、别样美人也。串插连贯,各具机杼,真是写生妙手。清代,人们已形成较为清晰的“小说亦画”

25、意识。如吴航野客编著的言情小说驻春园小史“开宗明义”地说:“传奇虽属小道,不异画工,金圣叹论烘云托月,周栎园论皴叶渲花,极意描天尊。若于陪辇人物草草,那能衬壁得起天表亭亭!”现代文论家瞿世英明确说:“小说是人生的一部或一片段的图画。人生原是不断之流,不能强为分割。小说家任取一片段以文字表现之。最要紧的有一件事,便是精细的观察。观察不精细,则所绘之图画必不真。不真即不能为好小说。”周瘦鹃小说名画大观序 小说亦名画也:凡写风景,无不历历如绘,或为山林,或为闺阁,或风或雨,或春或夏,但十数字,即能引人入胜,仿佛置身其间;写人物则声容笑貌,各各不同,或美或丑,或善良或奸慝,无不跃跃纸面,如活动写真,而

26、描写心曲,一言一语,不啻若自其口出,则又为名画家所不能者。然名画亦可作小说观也。故吾以为小说有胜于名画之处,而名画亦有胜于小说之处。小说家必具画家心理,始能握管着笔,写之逼真;画家必具小说家心理,乃能布景构局,含蓄无尽。小说与名画,其成绩虽各不同,而其用心则一也。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吾谓小说亦然。西方文论家也有过如此共识。如美国小说家兼小说理论家亨利詹姆斯曾经指出:“一部小说之所以存在,其唯一的理由就是它确实试图表现生活。当它一旦放弃了这个意图这也就是我们在画家的画布上看到的那个意图它就会陷入一种奇怪的困境之中。人们并不指望图画为了得到谅解而贬抑自己;而画家的艺术和小说家的艺术,就我所能

27、够看到的情况而论,两者之间,具有全面的相似之处。它们的灵感相同,它们的创作过程(除了各自的媒介不同以外)相同,它们的成功相同。它们可以互相学习,它们可以互相解释,互相支持。它们的事业相同,一方的荣誉也就是另一方的荣誉。”值得深入并拓展的研究 图像叙事:龙迪勇致力于“推进图像叙事与文本叙事关系史研究”。图像不仅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一种古老的、重要的叙事媒介。古今中外许多重要的图像艺术其实都是叙事性作品。诸如,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关系史及其关系的主要类型、图像叙事对文字叙事的模仿、文字叙事对图像叙事的模仿、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互文性”叙事”等。通过分析“语图互文”这种特殊的叙事形态,发现还可

28、以将其细分为三种情况:一为图像与图像中的“题跋”类文字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整体。即文字往往是图像的有机组成部分。二为图像及其图像下面(或旁边)的说明文字一起组成一个叙事整体。在这种情况中,文字仅仅是对图像的说明或解释,它们既可能是对图像的准确说明,也可能是对图像的错误解释。三是叙事文本中的插图现象。此时,图像是依赖于文本存在的,离开了相应的文本,这种图像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而在文本中,它们往往可以起到强化叙事效果的作用。乔光辉课题:“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批评研究”Literature&Movie 影视艺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综合运用光、影、声结合的技术,逼真形象地表现文本,

29、并以极为直观、方便的欣赏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由于影视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学形式逐渐走向萧条,人们日益疏远书写文字。这一状况既造成了文学的危机,同时也促使了文学的反思和革新。1、文学和影视的联姻 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日,小说与影视、作家与影视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视与作为“母本”的文学 影视使文学作品得以广泛传播2、影视冲击下文学的革新 影视的要求也正在改变着书写文学的语言和结构。创作中尽可能地去掉概述和评论,推崇省略和空白 影视中灵活的镜头转换对小说叙述技巧的推动 现在是“浅阅读”时代,人们工作又都很忙,影视作品多媒体的直接展现肯定比纯文学更受欢迎。“也不能简单归结于这个

30、社会的浮躁,相反,说明大家过得很充实,没有时间去慢慢读那些厚书。”然而,“亲自读书”又是必须的。韩元老师的课题:“中国当代文学影视改编的民族性问题研究”3、文学的魅力 文学文字的间接性和歧义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广阔性和暗示性为读者营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经典的纸质文学作品却代代相传,常读常新。文学语言所具有的隐喻、修辞乃至评论等手段也是其他媒介难以企及之处。视觉美学与文学研究 世纪之交的社会发生了文化的“转向”,文化的转向中最为抢眼的景观是视觉图像的“转向”。今日的视觉影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它已经“帝国主义式”地占领了文化的大片领地。常芳博士论文中国古典小说的视觉化再生产从语言本位到影像本位 商

31、伟教授主张在红楼梦的视觉描述与当时满清贵族的视觉艺术、室内绘画、装饰之间建立起历史的关联。在他看来,雍正、乾隆时期对“假”的兴趣,对真/假之间的悖论关系的视觉呈现,为红楼梦中的真/假主题提供了灵感。小说四十一回,我们通过刘姥姥的陌生视角来进入和体验大观园的虚实情境,这一幕读来特别有趣 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

32、头叹了两声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在这个场景里,刘姥姥仿佛陷

33、入了迷魂阵,她先是撞上了一幅立体画,画中人利用门框制造出三维的视觉假象,好似在邀请她入画,接着她又在镜子里误认了另一个自己,最后她发现自己被困在镜子所组成的封闭空间中,还好意外发现了一个机关,总算逃了出来,曹雪芹在这里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展现出了人物与视觉空间的互动游戏。Literature&Social Science文学与文学自身 研究文学创作与文体学(含文学体裁学、文学风格学、历代各体文学特征等)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学表现学(如文学表现目的、文学表现主观目的与客观目的之间的关系、社会对文学表现的要求;文学表现形式及文学表现与文体生成间的互促互动关系;文学表现方式及表现方法与文学作品形

34、式的关系;文学表现方式方法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不同风格的作家对文学表现方式方法的选择;文学表现与思维类型和思维方法间的关系、不同文化类型影响下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与文学表现方式方法的关系等等)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创作与文学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杨义:大文学观和文学研究的古今融通 将文学划分“为四库之学”和“四野之学”,四库之学是王朝的文学代表,而四野之学来自民间,带着地方风俗的气息。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五四是中国文学的断代,但他认为五四不是文学的断代,而是那些像鲁迅的先驱们引用四野之学,瓦解四库之学的文学转变期,仅仅只是“结构的转变”,根本称不上“文学的断代”。文学与文献学 研究文学与历代积累而来的众

35、多非文学文献(如文书、账册、科技文献、传统图像等)的关系,以及文学研究与文献学(特别是文学目录、校勘)的关系;研究文学与历代出土资料特别是20世纪的出土文献(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4万余件文书和文物、长沙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睡虎地秦简、郭店楚简、上博简等)的关系,研究出土资料特别是出土文献对文学作品理解和阐释的影响;研究文学与古文献所承载的宗教民俗现象以及当代遗存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的关系,研究历代宗教民俗现象对文学内容、表现形式和风格形成的影响。文学与传播学等 研究文学与社会文化传播学(传播主体、传播受体、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传播目的、传播规律等)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与社会文化接受学(

36、接受目的、接受方式、接受规律、接受中的再阐释等)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的历代评论、著述、选编与文化阐释学(阐释目的、阐释方式、阐释条例、阐释功用、阐释与创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的历代接受、欣赏和再创造与社会文化功用学(社会文化存续形式、社会文化政治作用、社会文化心理功用、社会文化历史功用等)之间的关系。传播学源于西方,具有完整的理论架构和独立的研究方法,包括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效果等几个部分。文学传播学是研究作家的宴集、唱和、结社、流派和文学作品的产生、流传、影响的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文学传播学是传播学的分支,主要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出发,对文学作品的传播现象和

37、传播过程勾勒,归纳出颇具规律性的传播模式,这无疑是传播学中国化的一种积极探索。文学作品的阅读、传抄、刊刻、改编等各个环节均属于传播活动。以传播的观念、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全新的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地勾勒其发演变的转迹,发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作品的传播机制,必然会使人们对文学活动的把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张炯在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撰文加强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性指出:“利用符号学、传播学的成果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传播的途径与历史”。陈伯海唐诗学史稿余论走向更新之路中谈到:“在现代史学规范的主导下,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新鲜视角,如借鉴心理分析的理论以探索诗人的心灵世界,运用意

38、象批评、形式批评、结构主义的法式以观照诗歌意象选择、组合的特点及表达技巧,吸取解释学的观念以解释不同文学文本间的互文关系,乃至采纳计量史学的方法就有关资料作出统计和应用语言学原理对诗篇文辞句法予以剖析等,都能使我们在领会唐诗意蕴上更进一层。而若能将这些新方法与固有的社会历史学研究视角融为一体,使历史文化精神的演变透过诗人审美心灵的折射而落实于诗歌文本范式及其接受方式的推陈出新上,则一部唐诗史就不仅仅是以文学形态反映时代生活的历史,却同时也是民族审美心理的变迁史和诗歌文体范式的流变史。历史与审美的一体化,这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曹萌教授从2002年发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到2006年出版

39、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传播研究和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资料汇编,可以明确地见出,曹萌的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工作正由启动嬗变为巩固和发展。王平明清小说传播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发表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蒲松龄研究2003年第4期聊斋志异在清代的传播,文史哲2003年第6期论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金瓶梅的早期传播及其成书时间与作者问题。陈大康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上田望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发表三国志演义毛评本的传播,包礼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发

40、表近代小说观的产生与传播观念的转变,潘建国复旦学报2001年第1期发表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刘永文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1期发表晚清报刊小说的传播与发展,欧阳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聊斋志异仿作益智录的传播和接受,宋莉华致力于明清小说的研究,1999年第4期明清小说研究有方言与明清小说及其传播,2000年第2期北方论丛发表明清小说评点的广告意识及其传播功能,2000年第4期文学遗产发表插图与明清小说的阅读及传播,2001年第2期学术月刊发表近代石印术的普及与通俗小说的传播等;其博士论文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传播以及博士后报告明清时期文言小说的传播,于2004年由中国社会

41、科学出版社以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为书名出版。博士论文还有武汉大学2004年阎东平的水浒传的现代传播。中国文学的传播学研究要求研究者既要有系统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文学、文献学功底。中国文学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广泛,大有可为。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研究文学的传播历程、从文学体裁的类型来研究一种文学形式的传播,还是从作家作品的接受与反馈以及跨文化传播等角度进行研究,中国文学的传播学研究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研究者不断地为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为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索。文学的心理学批评 约翰马勒心理学和文学:心理学批评“它们都主张对真实内容进行分析。这种真实内容往往隐藏在本文的后面,

42、因而心理学家并非只从表面上去看本文,而是要看透它。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学只是一组符号,如果阅读正确的话,它可以显示出第二组符号;而第二组符号可以依次展示出控制文学制造的心理活动。”格式塔心理学派图形和背景、邻近原则、类似原则、良好完形原则和闭合原则等 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心理结构;本能冲动凭借艺术创造达到“升华”八十年代,勃兰兑斯的话很风行: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从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Brandes George)提出了文学史是一种心理学,是灵魂的历史这样一个论题后,人们对文学的注意力开始由文本逐渐转向作家的心灵世界,

43、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研究作者的心态,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性。文学,心学也。鲁枢元先后开设“文学基础理论”、“文艺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文学跨界研究”等课程。著有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生态学(学林出版社2011.1版)举例:“红学”的跨学科研究 红楼梦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跨学科”的。王国维的研究角度是叔本华的悲剧哲学;“索隐派”采取实证主义与社会学方法的相统一的方法,将文学视为个人生命经验的表现,以证据和资料为研究的起点。)毛泽东等人用的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现在更有人从宗教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与佛教、道教的关系;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红

44、楼梦之“梦”及人物的变态心理;从性学角度研究男女两性关系,从医学角度研究林黛玉等人的病情和药方,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与宫廷政治,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其经济问题,从语言学角度使用计算机统计其用字用词规律。文学的语言学批评 语境:“语言学转向”(lingusticturn)、索绪尔 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罗曼雅各布森 语言学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对文本的语言分析。文学社会学 韦勒克在谈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曾指出:“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它以语言这一社会创造物作为自己的媒介,诸如象

45、征和格律等传统的文学手段,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社会性的”,“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或效用,它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因此,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瓦特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的名作小说的兴起汲取了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观点,并接受了Q.D.利维斯夫人的小说与读者大众中的社会学调查方法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小说领域运用了这一带有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方法。瓦特认为正是在18世纪,处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小说这一文类开始具有“形式现实主义”的特征。性别批评概述 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作为文化要素 社会性别作为关系体系 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作为研

46、究领域 政治倾向性 政治性与学科化:努力实现妇女研究的“学科化”、“规范化”,避免带有纯然主观倾向的“政治性”。中立立场如何可能?不存在规范以外的规范。否定的悖论 性别研究是一个遍布悖论的领域,是一系列悖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将无立场作为一种立场“否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肯定”“策略”也是方法 否定的悖论 性别研究是一个遍布悖论的领域,是一系列悖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将无立场作为一种立场“否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肯定”“策略”也是方法 意识形态背景的差异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科界限的判定,遭遇话语霸权。实践上的尴尬:“女性立场”、“女性意识”的界定。文学与拟剧论

47、角色理论与人格面具 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

48、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这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剧本似乎就是规矩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即预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即情况更加复杂或发生变化)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角色循规与角色犯规(不称职的)在戈夫曼看来,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也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社会中生活。假面具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角色面孔。戈夫曼认为,“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两者是有区

49、别的。在这方面,我等发表了这样一篇论文:“拟剧”批评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之“态”追摄(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主要观点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善于运用戏剧语言进行思维,基于这种“拟剧”思维,中国小说批评大量借用戏剧专业术语,形成一种“拟剧”批评传统。尔今,我们应当在继承这种“拟剧”批评传统基础上,借鉴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论”学说,将中国小说写人图景纳入到“拟剧”批评系统来重新审视。从伦常角色扮演看,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小说追摄了许多“假父、假子、假兄、假弟之辈”扮态图景,张竹坡等人提出的“真假”说已触及了人物的“真假”扮态问题。小说评点涉及的人物“真态”大致包涵到位的身份扮演和坦诚的任性表演

50、两重含义。而人物的“伪态”印象则基本上是由人格面具和后台缺失造成的。刘备、宋江、薛宝钗等德性人物之所以常常给人以“虚伪”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始终戴着伦理面具,且其表演镜头多被集中于“前台”。尽管“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最先是由20世纪美国实力派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的,但作为一种理解方式和人生观念,中国古已有之。从“拟剧”视角研究小说,即为“拟剧”批评。中国古代戏台不乏这样的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几辈角色;云霞彩,日月灯,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戏台。”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