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文化阐释方法跨文化阐释方法所谓跨文化的文学阐释,包涵两个层面,一是用一国的文学理论、文化理论对异质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阐释,一是异质的诗学/文化体系相互启发和对话,以形成一种具有开放眼光的文学理论的新视野。跨文化阐释中,由于涉及不同的文化理论,以及文学与周边艺术门类之间理论上的互通,实际上,也导向了跨学科研究(科际整合)。1、“阐发研究”:其实阐发研究在其他文学,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都经常出现。外国的文学理论和本土的文学现象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因此,这种理论对文本的解释带有跨文化的性质,属于比较文学的范畴。2、“比较诗学”:阐发研究导向深层,必然是异质的诗学体系在理论上的
2、互相启发和对话。而比较诗学,显然是以阐发研究的基本手段为方法论据点的。(一)阐发研究的范式转型:1、理据:借别人的眼来看自己(他者立场对于自我定位的重要性)2、经典范式:根据某种他者的文学理论或文化理论对一国文学进行重新阐释3、当代文化理论的侵入:当代阐释学和各种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全面侵入,深刻地改变了阐发研究的内涵。当代阐发研究,早已跃出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者“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西学中用”时代,其目标也不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是转向以当代眼光重新发明历史乃至重新发明我们/他们的当下的双向范式,这即是学术自觉的标志,也是学术自信确立的表征。例例1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水浒传水
3、浒传所谓女性主义,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女性的所谓女性主义,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女性的视角说话,它可以是男人站在女性的角度为视角说话,它可以是男人站在女性的角度为女性说话,但主要是女性站在女性的角度主女性说话,但主要是女性站在女性的角度主为女性说话。为女性说话。女性主义批评诞生的大背景女性主义批评诞生的大背景:1男性对女性的压抑。压抑女性的自然本能。压抑女性的社会存在。压抑女性的精神存在。2女性的自我压抑。女性解放运动的内容、目标包括四个方面:1革命社会。2革命男性,包括全面否定男性的自然优势。全面否定男性的社会优势。全面否定男性的精神优势。3革命家庭。4革命自己。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运动密不
4、可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延伸和扩展。颠覆文学作品中的男权传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禀承的宗旨,包括分析男性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发掘女性被淹没的女性作家作品,撰写女性文学史;对著名女性作家写作风格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大量运用结/解构主义理论及其方法对于女性文本进行重新发明等等。当代女性主义由于米莱特的政治学启示,与后殖民话语形成了深度纠葛,女性与被殖民者、边缘群体、弱势族群的生存困窘的共通性,也使“女性主义批评”迅速转向更加理论化视野也更加宏阔的“性别研究”和“身份研究”的疆域。参考读物:张京媛选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凯特米莱特性的政治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借助
5、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水浒传水浒传显显示出了明显的男性作家和中国文学传统示出了明显的男性作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性别压迫:好女人少,坏女人多。的性别压迫:好女人少,坏女人多。女英雄令人生畏。侮辱女性之词甚女英雄令人生畏。侮辱女性之词甚多。视女性为祸水。多。视女性为祸水。众多诋毁拟制侮辱女性的著名言论,影众多诋毁拟制侮辱女性的著名言论,影射着男人对女性极为矛盾的态度。射着男人对女性极为矛盾的态度。例例2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后殖民:冷战以来新的侵占现象,即看不见的文化入侵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富裕的经济、强大的政治和发达的文化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文化渗透(主要是经济原因,
6、如果非洲经济发达的话,非洲文化也会变得很迷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词很形象,叫“和平演变”,相对于以前的武力殖民,我们把这种文化殖民称之为“后殖民”。“后post”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异,也是性质上的差异,“后”与“前”既有断裂的关系,也有继承的关系。对这种种后殖民现象进行系统反思和研究的学问我们称之为“后殖民批评”,后殖民批评的三大代表人物是:。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双重的身份:出身在第三世界,但成功在第一世界的美国。第三世界血液注定了他们无法真正融入第一世界的美国,对第一世界时刻保持着清醒的批判精神,同时,又保持着与实际存在的第三世界的批判性距离。萨伊德在东方学之后还写了西方学,从另一个方面深化
7、了对“东方主义”和东方的自我定位的认知。“后殖民批评”主要是站在第三世界的文化立场,来批判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文化殖民策略和运动。核心思想是对“东方主义”的批判。赛义德1978年的东方主义一书中,对“东方主义”的实质进行了揭示。所谓的东方主义就是西方人看待东方一贯的观念和视角,是西方人关于东方的“主义”,相对应的是东方人看待西方也有一个“西方主义”,所不同的是,东方人的“西方主义”仰视的成分多,而西方人的“东方主义”鄙视的成分多。参考读物:张京媛主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或译东方主义)后殖民批评与性别研究一样,在众多后现代文化理论中,依据的都是解构主义的基本理据,使用的术语
8、大都来自文化批评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中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福柯的新历史主义、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和交流理论、罗兰巴尔特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中国学界运用这种理论的时候,角度和出发点却出现了偏离。后殖民批评主要出发点是批判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文化殖民,中国的后殖民批评出发点却是反思和批判我们作为第三世界是如何自我殖民的,即反思我们是如何“崇洋媚外”的。一是针对社会生活领域的自我殖民现象;二是针对文艺领域中的“自我殖民”现象。例例3解构主义视野中的解构主义视野中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 解构主义分为三种形态,即意识形态解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和文学解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有三个标志性人物。即海德格尔、已经去世
9、的德里达和耶鲁学派的米勒。解构的英文为deconstruct(德里达生造的英文词)就是把已经存在的建筑给拉倒的意思。哲学解构主义把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看成是一个坚固的建筑,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努力地把这个建筑给摧毁。哲学解构主义的总体精神就是反权威、反成规、反理性、反传统。这些基本精神延伸、渗透到文学领域,就形成文学解构主义。解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理论上颇多相通之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被视为是解构主义的意识形态学。参考读物:后革命氛围(德里达)、解构之图(保罗德曼)、快感:文化与政治(詹明逊)、时间的种子(詹明逊)具体到文学解构主义,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第一种,是创作中的解构
10、主义。即指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有意识地颠覆传统的定见,这在美国后现代小说、拉美爆炸后小说、法国新小说和新新小说、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作品中等非常明显。第二种是批评中的解构主义。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那些明显表现解构主义思想的文学作品阅读、梳理和挖掘。另外一种,通俗地说,就是用批判的眼光重新阅读经典作品,解构先前的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解构主义认为,任何事件都没有一个中心的、权威的解释,这种观念反映到文学批评中,就是鼓吹解释的自由性和随意性。文学批评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定见,可以立足自己的需要,对作品作出全新的理解。代表作:以解构主义的方式重新诠释中国文学经典,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为其
11、划分语码单位,寻找其意义索隐,同样,也可以重新“发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参考读物:周英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古添洪记号诗学“历史的探寻和批判的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法貌似势不两立,实际上是互补的。如果能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比较文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比较诗学。勒内艾田伯(一)诗学与比较诗学1、诗学的概念:关于文学的概念、原理或系统,即一般文学理论及美学理论。乐黛云世界诗学大辞典2、诗学的发展与比较诗学的可能性:(1)诗学的发展史:西方:源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坚(贺拉斯)中世纪(重新发挥的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与圣奥古斯丁)文艺复兴(重新发明的亚里士多德,镜子说、反映论)古典主义(重现的贺拉斯、三一
12、律;黑格尔理性主义)现代(浪漫派:以想象力与天才的能动性为核心的“表现论”;现实主义:传统摹仿论的延伸,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代派:浪漫派的现代化及反传统的“表现论”的胜利,心理学转向和语言学转向:心理分析、新批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全面大解体)中国:源头(先秦尚书尧典与汉诗大序)中坚(魏晋南北朝:文体论和音韵学,文学自觉时代)流变(唐宋元明清:诗话、词话、片断式评点、书信体笔记体杂论)现代(引进西方理论术语重新阐发:王国维、马克思主义文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论、后现代文论)(2)比较诗学的可能性:文化开放与文化寻根的内在要求的体现比较诗学是一个以文学理
13、论为核心内容的比较研究领域,既包括不同国家、民族的诗学的影响研究,也包括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而后者,更为重要相隔越是遥远的体系间的对话,越是能体现出比较研究的魅力:唯其遥远,其相似之处才越能体现出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未来发展的隐约模型;同样,其相异之处,越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容让、彼此理解的心灵呼声。比较诗学提供了一个不同世界的声音交互作用的话语的公共空间,一个互动式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当下与历史的隔阂开掘新了一条新的通道:借由他者的眼睛去看我们的过去,或许会从历史中寻找到新的力量生发点。(二)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1、崛起:突破法国学派的樊篱,寻找跨越民族跨越语言界限的文学规律的探索
14、。比较文学会不可避免地被导向比较诗学。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1958)2、中国与东方诗学的重新发现中西比较诗学的展开俄罗斯汉学家瓦阿列克谢耶夫是最早在这个领域之内进行开拓的比较学者,中国诗论司空图诗品(1916)是他的第一篇成果,40年代,他先后推出译著文赋和论著罗马人贺拉斯和中国陆机论诗艺东西比较诗学里程碑:比较诗学(美)孟尔康,1990,Earl Meiner.Comparative poetics:An intercultural essay on theories of literature 3、海外及港台华裔学者的贡献:(1)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James.J.Y.liu,The
15、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1975)以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作者/世界/读者/作品)论为框架对中国文学理论进行梳理,中西比较文学的里程碑。(2)叶维廉:比较诗学(1983)引入大量的后现代理论,包括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进行理论整合,寻找中国与西方的共同的美学据点。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应用通过“文化模子”或“典模”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分析,指出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学的可行性原则:两个模子同时进行。观感偏向与传释设限(98,北大首届比较文学学术讲座):“我们只有不断在历史文化的争战协调的张力中才可以找出一种可以透视观感偏向的最根源的缘由,和
16、找出一些暂行但可以互相激发的话语。”解读现代、后现代(3)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1992)试图在东西方经典阐释学原理之间达成互识4、国内学人的比较诗学研究:基本上是一种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反馈,从采他山之石,到反求诸己,由梁启超始,中经王国维(大量采用克罗齐、叔本华理论分析古典经典如屈原)、鲁迅(借助西方小说理论梳理中国小说史脉络),至2030年代蔚为壮观,40年代朱光潜朱光潜诗论诗论、钱钟书钱钟书谈艺录谈艺录可称高品。经历动荡之后,79年,以钱钟书钱钟书管锥编管锥编出版标志着这一高水准的比较诗学中国派的重生,采用东西方术语,互相阐发的比较诗学实践。其后王元化后王元化文心
17、文心雕龙创作论雕龙创作论(79)、)、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散步美学散步与合集合集中中西比较美学论文集西比较美学论文集(80年代),形成国内比较诗学的高潮,并出现了丰碑式的专著曹顺庆曹顺庆中西比较诗中西比较诗学学(88)以及黄药眠、童庆炳黄药眠、童庆炳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中西比较诗学体系(91)。三、中西比较诗学方法:三、中西比较诗学方法:1、东西方诗学的基型与文化模子的差异性整体而言,西方原创性诗学就是一种明晰的诗学,其理论重视总体性的宏伟体制和立体性构思,体现出强烈的思辩性的哲学风格。语言表述明晰,体现出强烈的逻各斯中心论的格调。而后现代诗学标榜为对逻各斯中心论的反抗和瓦解,其理论表述也在力求寻找新
18、的模式,但思辩性依然强烈、逻辑性鲜明。而东方诗学,以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从其源头即表现为含蓄诗学或隐含诗学,阐述多半与政治、哲学、宗教等旨趣相混淆。中古时代的中国的明晰诗学,虽然有融化印度佛教文化因明学的思辩色彩的痕迹,但阐述方式仍基本趋于感性化、平面化和散漫化。兴象印象罗列式辅陈之后,结论就劈空而来,往往令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与禅宗哲学旨趣相通。2、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基点:(1)可比性与共同诗学的假想前提(2)文化差异与文化寻根的双向式:两行以观游目以骋:互动,求同存异 没有任何一种诗学可以包容一切每种诗学体系不可避免地只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任何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孟
19、尔康3、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基础:阐释与对话双向阐发:平等、互补、互相激发潜能,把对话作为双向阐发的逻辑基点和文学自身的生长点。双向阐发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哈贝马斯公共空间理论的结合,其目标是寻找文学的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跨学科研究(科际整合/超媒体研究)主要是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思想体系的相互关系,既可以比较文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相同和差异性,也可以探讨文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等)以及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刻等)的相互影响。一、文学与哲学1、哲学思想与文学主题的互动:哲学思想与文学主题的互动:文学主题常常是哲学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文学主题也常常启发某种哲学思想,甚
20、至构成其形象核心(如“浮士德主义”与黑格尔式的辩证思想,启蒙文学与启蒙哲学,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文学)2、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的互动: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的互动: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都是社会总体意识形态流动的产物,相互之间存在极深的动态关系,往往互相补充相互说明。3、哲学思维与文学手段之间的互动关系:哲学思维与文学手段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文学与宗教1、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如:“金庸小说中的宗教”、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对地域文学的不同影响、宗教对文学的艺术品性的影响2、文学对宗教的影响:文学对宗教的影响:文学作为宗教传播的媒介对宗教精神的另类传达文学意识与宗教意识之间的争斗与
21、抗衡三、文学与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与自然科学对于文学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也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发挥着它独特的影响力。1、文学与科学作为对世界的不同的认识文学与科学作为对世界的不同的认识方式与表述手段间的分与合:方式与表述手段间的分与合:2、文学与科学的合谋与互动:文学与科学的合谋与互动:(1)文学与科学的模糊地带:心理学和历史学文学与科学的模糊地带:心理学和历史学 (2)科幻文学的独特品性科幻文学的独特品性以文学想象力与社会批判力对科学的知性和思维逻辑进行整合和反思的结果,有时能起到刺激科学的发展和自我反省的作用;(3)文学借助科学的理性分析来为自己寻找合法文学借助科学的
22、理性分析来为自己寻找合法性性四、文学与艺术的其他门类:四、文学与艺术的其他门类:文学本属艺术的一种,所有艺术门类都与人类生活的文学本属艺术的一种,所有艺术门类都与人类生活的现实场境和人类知识的总合密不可分,因此,文学与现实场境和人类知识的总合密不可分,因此,文学与艺术互相影响,互相生发,文学理论与艺术理论旁通艺术互相影响,互相生发,文学理论与艺术理论旁通交响,将文学研究带向了一个超媒体的时代交响,将文学研究带向了一个超媒体的时代1、文学与艺术的互镜:文学与艺术的互镜:从诗画一体,到文艺不分家,文学与其他艺术种类之间一直在互通有无,互为借镜(1)互补与配合(2)相互孕育与启发(3)换位与交替2、
23、文学理论、艺术理论、文化理论的互相激发:文学理论、艺术理论、文化理论的互相激发:(1)思潮的互动(2)差异与争夺3、超媒体超媒体/出位之思:出位之思:艺术壁垒的打通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最重大的一项革命就是媒体的突破,一个作品要传达的是一种整体的美学经验,如果缺乏了其他,则“观赏眼光”便不得其全,而艺术的精义,正在于艺术本身对构成其自身的物质材料的不断超越,超媒体的构想正是在这一要求下的“出位之思”。前者出于叶维廉,后者出于钱钟书,二者同指文学艺术各领域都拥有跃出一种艺术载体在另一种载体中得到满足和表象的能力,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着互通、互融的关系,即此媒体可以表现彼媒体的境界,在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中,在不同艺术门类及其理论之间实现思维的“打通”,也是比较文学广义对话原则在跨学科研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参考读物: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曾艳兵东方后现代;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价传播;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思考与练习1.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阐释中外的一部经典文本或某个经典作家的文学主题。(题目自拟)。2、从解构主义视角出发阐释中外的某个文本或某种文学现象(题目自拟)。3、浅论文学与心理学(哲学或宗教)的关系(可自选一角度,题目自拟)。4、中西小说(诗歌或戏剧)对比研究(可自选一角度,题目自拟)。5、后殖民视野下华语电影/电视或电影批评的根性执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