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态度的定义态度的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的结构态度学习应注重三方面态度学习应注重三方面人际交往的态度、对某些活动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2、品德的定义品德的定义: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就是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品德经历三个阶段品德经历三个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信奉。3、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对
2、道德行为标准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对人和对事做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小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并转化为道德需要的关键是道德认知的改变。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道
3、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方式。4、道德意志也要受道德认识的支配道德意志也要受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给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5、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没有掌握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就可能会“好心干坏事”6、德育模式的四种模式德育模式的四种模式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道德认知模式,认为道德认知道德认知在道德形成中占主导地位。彼得.麦克费尔提出体谅模式体谅模式,认为
4、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在道德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班杜拉的社会模仿模式社会模仿模式,认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这种道德行为是人类学习的重要行为。拉斯、哈明的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着眼于价值观的教育,强调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一种情感体验。小学低年级社会反应社会反应作为自己道德感体验的基础小学高年级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中学生以内化、抽象的道德观念内化、抽象的道德观念作为自己的依据,并且能以理解的道德来管理自己,使之符合社会准则。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行为包括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攻击性
5、行为。交往和活动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基础交往和活动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基础初中生道德动机:初中生道德动机:多变性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 多变性减少。初中生在活动中,随着理智性动机发展,兴趣趋向稳定,道德动机向稳定发展。道德动机向稳定发展。初中初中2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品
6、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2-5岁):缺乏用规则缺乏用规则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权威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7.8岁):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评价他人的行为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做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可逆性阶段可逆性阶段(初步道德自律阶段8-10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把规则看成是同伴间的相互约定把规则看成是同伴间的相互约定,如果所有人统一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准则对于他们来书已经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公正阶段公正
7、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和正义感获得发展,主持公正、平等公正、平等。他律道德他律道德: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的标准作出判断自律道德自律道德: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作出判断。皮亚杰认为他律和自律的分界点是皮亚杰认为他律和自律的分界点是10岁左右岁左右。班杜拉的研究重点班杜拉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强调人的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的产物个体和环境交互的产物,个体通过获得道德行为,提升道德品质的途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榜样示范、榜样示范、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道德发展有着明显道德发
8、展有着明显的阶段特点阶段特点和顺序性顺序性的过程,它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0-9岁,岁,儿童的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纯外在的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是为了避免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惩罚的就是坏的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求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15岁,岁,能够着眼于社
9、会的希望与要求,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知法懂法知法懂法,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考虑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命令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
10、,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命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而改变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是标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是标准,当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行动时就会感觉愉悦,反之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两难故事法两难故事法:让被试者在两难推论中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说明理由。海因玆偷药故事、汉斯偷药态度和社会道德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态度和社会道德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依从依从:包括从众、服从认同认同:主动
11、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 认同实质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模仿,试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具有自觉性自觉性、主动性主动性、稳定性稳定性认同的重要性表现认同的重要性表现在:认同是一种较高的接受水平认同是一种较高的接受水平,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认同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认同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内化内化(同化同化):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来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了。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内部条件内部
12、条件: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态度定势态度定势、道德认知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同伴群体偶像认同:处于对某人或某团体的崇拜、仰慕等趋童心理而产生的遵从现象。价值认同:个体处于对规范本身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的认识而发生的对规范的遵从现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平常的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平常的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要抓住时机要抓住时机,一是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的时候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