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3Angela Lo第1页,共16页。質性研究報告書寫 n在台灣的學術社群一提到論文,最直接的聯想就是緒論、文獻探討、方法、研究發現、結論與建議這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格式。n另類書寫在格式上打破這套制式的規格,例如以故事、戲劇、小說、詩、或以對話的方式來撰寫,甚至選擇文字以外的媒材如影像,或者只是小幅度的偏離制式論文的規範,例如彰顯主體,以第一人稱的我出現,而不是以貌似客觀的第三人稱出現;或者在章節的安排上稍微不同於制式論文,但論文的重要要素依然齊備。第2页,共16页。書寫風格(Writing style)n談論書寫的時候,經常還會出現另一個用語風格(style),什麼是風格呢?風格指的
2、是使用文字來表達想法的特殊方式(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5)。n在相同的文章類下可以展現很不同的風格。傳統社會科學式的論文被譏評為沒有風格的書寫,但沒有風格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風格。就書寫來看,個人以為文類(genre)是最上位、也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概念,而後是風格,接著是格式。第3页,共16页。n例如Munhall(轉引自Padgett,1998/2000)歸納出大部分質性研究的報告依然含有下面四個要素:研究的目標和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發現、結論和建議。n因此看質性研究報告和一般量化論文所包含的要素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差異可能在於
3、排列的次序,這是格式上的不同,而這種重新排序後的格式,可能近似於一般量化論文,也可能風貌很不同,易言之,就格式這個面向來看,從很傳統到很另類可以構成一個漸變的連續體(continuum)。第4页,共16页。質性研究的另類書寫n什麼是另類書寫n另類(alternative)非傳統的可替代的方法;在中文的語境中經常意味著不同於主流、有別於傳統的作法,例如我們使用另類評量、另類學校等字眼。在英文的脈絡下alternative有三層意思,第一,它是不同於原有的另一種選擇;第二,相較於舊有的存在,另類是一種殺傷力、破壞性比較小,而且比較有效的一種選擇,例如另類醫療;第三,另類意味著對於既有的社會及道德標
4、準的離棄,例如另類的生活形態、另類電影院(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5)。而本文採用另類書寫這個語彙,在英文語境中比較接近第一層涵義,易言之,就是不同於傳統已有的論文書寫之選擇。n高敬文,(1996)。質性研究被批評為印象的、主觀的、新聞報導式的報告,甚至被認為不科學、軟性與直覺報導而比較不像研究等等,早已經是學界耳熟能詳的論述。第5页,共16页。敘事性探究(narrative inquiry)n敘事性探究的風行更見證此種趨勢。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值得深思的是:質性研究的另類書寫只是一種流行嗎?無可否認學術界也會有流行的現象,除了流
5、行之外有沒有更正當、更嚴肅的理由來支持它呢?這也是我進一步去了解這一個議題的動機之一。奠基在個人專業旅程上的這些掙扎與困惑,我進行了這一趟教育質性研究報告書寫的探索之旅,啟程是為了解惑。因此,這是一趟從我個人主體出發的意義追尋之旅。第6页,共16页。nWolcott(1998)在質性研究寫作乙書的序言中說:如果你打算以質性的取向來完成你的研究,你就得準備與其他研究步驟相同的時間與精力在寫作之上,用比較抽離的角度來看質性研究,nWolcott(1998)論述指有經驗的質性研究者都能了然於心的忠告。質性研究的書寫的確是研究歷程中不能小視輕忽的一個要素。n人類學Geertz(1986)也認為,對於人
6、類學家而言,不管在田野中或者已經結束田野工作,撰寫都位居中心位置而非邊陲或隱藏的面向,撰寫不能被矮化成為方法。換言之,報告的撰寫與研究的思考、分析等等是無法分離的。第7页,共16页。nMiles&Huberman(1994):曾指出研究者通常是直到看見自己所寫的東西,才知道自己所思所想。他們更進一步主張,透過書寫我們才能去了解行動、解說意義、以及分析、歸納。書寫是質性研究之研究歷程中主要而且費時的一項工程,它是分析與理論發現的本質(Miles&Huberman,1994,p.299)第8页,共16页。nWolcott認為把嚴肅、正規而又無趣的學術寫作,做一些潤飾、調整是件好事。惟撰寫這一件事卻
7、很少被拿出來認真的討論,以致於當某一件研究被指認為寫得很好的時候,人們經常會懷疑只是寫的技巧很好而已嗎?甚至因為文字上的好而讓人懷疑起該研究在學術上的嚴謹性(Wolcott,1995)。第9页,共16页。n後現代氛圍之後,社會科學家已經注意到,相同的故事可以藉由不同的寫作方式,來成就不同的故事版本。這個強調把質性研究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寫作這一個重要的任務之上(Bogdan&Biklen,1998/2001,p.298)。研究的書寫是值得關懷與耕耘的一片田野,可惜的是,第10页,共16页。n人類學的領域中,Maanen早在1988年就已經提出寫實的故事(realist tales)、告解的故事(c
8、onfessional tales)、和印象式的故事(impressionist tales)等三種不同的撰寫文類(Maanen,1988)。而後兩種文類,即告解與印象式,截至目前為止對教育研究社群而言,依然是頗另類的行徑。此外,n個人的敘述(personal narrative)在民族誌的寫作中,雖然被視為一種軼事,而其承載知識的工具性價值也不受重視,惟科學並未完全地置該文類於死地,個人性的敘述扮演著中介的角色,它展現在人類學權威與個人權威的張力之間,在涉入與自我隱身之際,同時也在主觀事實與客觀事實的矛盾之間。第11页,共16页。Ezzy,(2002)n好的書寫不僅是對於事務的描摩,還要激發
9、讀者的感覺.第12页,共16页。n。研究者必須深入人類靈魂的深處,必須仰賴開放的分享、親密、情意上的敏銳等等。而目前在科學的探索領域仍沒有適當的方法可以運用,因為情緒的探索是人文的、是存在(existential)的面向,也因此傳統的報告格式與情緒相遇會顯得捉襟見肘,詩、戲劇、內省的田野筆記乃相應紛紛出籠(Gubrium&Holstein,1997,p.8)。再現的議題(representation2)再度被關注與解剖,真實性的表達(authentic representation)在後現代的氛圍下受到極度的挑戰與圍剿(Kridel,1998,p.17),再現被改寫為再行動(Gubrium&H
10、olstein,1997)。撰寫不只是傳統社會科學式的描述或解釋,也不僅是田野行動的延續或例子。以後現代的解構觀點來看,民族誌的撰寫是文本的召喚(evocations)、是表現(performances)、也是治療(therapy)(Webster,1990)。n2 representation這個字在本文視脈絡或譯為再現,或譯為表達。第13页,共16页。nMiles and Huberman(1994)則進一步指出:質性研究的報告沒有一定的組織,每一份研究必須因應研究的知性(intellectual)背景與地方脈絡來雕琢出相契合的架構(p.302)。此外,Miles and Huberman也回顧了Bogdan and Biklen等七組人馬對於此一問題的見解,沒有意外地,他們都只有概略性的建議,Miles and Huberman(1994)雖然透過回顧,整理出一些質性研究的報告必須照顧到的面向,但是組織、剪裁之妙依然擁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此外,Miles and Huberman(1994)認為,質性研究的報告呈現可以選擇不同的聲音,它們分別是:實在主義者的聲音、告解者的聲音和印象主義的聲音。第14页,共16页。第15页,共16页。第16页,共16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