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200.83KB ,
文档编号:3266468      下载积分:15.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26646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会考点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会考点提纲.docx

1、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会考点提纲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考点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思维的内涵(1)最初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3)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思维形式的存在。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2、也叫具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2思维的特征内涵例证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间接性可以推测现在,也可以推测未来下午回到家,看见房间特别干净,推测妈妈上午帮忙打扫过房间;号脉、化验、量血压、B超等都是借助仪器对现在内脏器官的推测;履霜而坚冰至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杯弓蛇影;知己知彼;举一反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灯用来照明,水杯用来盛水,笔用来书写;根据“月晕”和

3、“刮风”之间的联系、地板“潮湿”和要“下雨”之间的联系,就能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3.思维的种类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批判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求证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递进思维想象思维分解思维推理思维对比思维交叉思维转化思维跳跃思维直觉思维渗透思维统摄思维幻想思维灵感思维平行思维组合思维辩证思维综合思维核心思维虚拟思维4.思维与实践(1)思维来自实践: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象思维阶段、普通思维阶段和辩证思维阶段。(2)思维反作用于实践:让人慎重思考和有目的地行动。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思维具有系统预见的可能性。思维让物

4、质因素更加丰富。考点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1)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这种思路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沿径向向外辐射。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2)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之一,又叫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思维者聚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进行重新组织和推理,以求得唯一正确答案的收敛式思维方式。例如,学生从

5、书本的各种定论中筛选一种方法,或寻找问题的一种答案;理论工作者依据许多现成的资料归纳出一种结论。(3)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统一的。由于创造性思维中创造性产物不可能在原有的经验和办法中产生,所以它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聚合思维。只有通过发散思维,才能开阔思路,拓展视野,从而提出多种新设想、新办法,因此,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但是创造性活动并非只有发散思维才能完成,要找到正确的新答案、最佳的新方案、最新的结论等,必须运用聚合思维才能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基础,而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2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1)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

6、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人生命活动、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2)分析思维是以一次前进一步为特征,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证明等逻辑思维。3创新思维与经验思维(1)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

7、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2)经验思维是人运用生活的亲身感受、活动的直接体验以及传统观念等进行的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思维活动。4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区别含义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基本单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感觉、知觉和表象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适用情形科学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以形象思

8、维为辅文学艺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联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根据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的不同而区分的两种不同思维形态,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在实践中产生。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易错警示思维形态思维形式(1)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思维可分为不同的形态,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抽象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形象思维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5思维的作用(1)行为是外在表现,思维是真正内核,外部的行为是可观察的,内部运作的思维模式却不容易

9、被察觉到。(2)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甚至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考点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与逻辑学(1)逻辑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2)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2狭义逻辑(1)就是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2)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3广义逻辑(1)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2)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4推理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

10、间接推理等。5论证(1)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实。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论证的形式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6论辩(1)论辩指议论辩驳,亦指辩论。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

11、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2)批判性思维中的“论辩”,采用理由来支持一个观点,以说服已知或未知的受众。论辩可能包括反对,但是言之有据的论辩比单纯的反对含义更丰富。考点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1)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2)内容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概念的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

12、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而言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3)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不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和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判断,而用另外的判断代替它,或者在论证某个论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就会犯“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2矛盾律(1)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

13、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3矛盾律对人们的思维的逻辑要求(1)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A”与“非A”指称同一对象。例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指称同一对象,它们不能同时是真的。另外,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指称同一对象。因为“反马克思

14、主义者”真包含于“非马克思主义者”,即“反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互相反对的概念蕴涵着互相矛盾的概念,它们不能同真。因此,具体地说,矛盾律对概念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2)在判断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不能既断定某对象是什么,又断定它不是什么,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都是真的,必须确认其中有一个是假的。4排中律(1)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

15、必有一真。(2)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就词项而言,当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指称同一对象时,其中必有一种情况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必定被同一论域中的某对矛盾概念中的一个所反映。例如,“这个杯子是金属的”和“这个杯子是非金属的”不可能都假,如果对两者都加以否定,就会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命题而言,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一种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的关系,命题之间的下反对关系是一种可以同真但不可同假的关系,因此,对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加以否定。(3)排中律禁止同时否定两

16、个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因为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如果也认为不能同时予以否定,就属于对排中律的误用。这种错误可以称为“非黑即白”的谬误。显然,在黑与白这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之外还存在其他选择。(4)对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作选择、不表态,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仅仅要求对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并没有要求确定其中哪个真哪个假。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还无法断定孰真孰假,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不愿意表态(如在会议上对某提案进行表决时,出于某种考虑,既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而表示弃权),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5)对复杂问句拒绝回答,也不违反排中律的

17、要求。复杂问句是指包含着预设并要求对方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预设是指交际中话语的已知部分,或者说双方共知的东西。5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性质不同逻辑矛盾是由于思维过程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所造成的逻辑错误,是思维在反映现实过程中陷入混乱的表现。辩证矛盾是指存在于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思维对客观事物内在矛盾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反映在人的思维中就形成思维中的辩证矛盾。例如,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原子的化合与分解、生物有机体内部的同化与异化等内在关系不同构成逻辑矛盾的两个思想是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两个思想不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两个思想不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关系。构成辩证矛盾的

18、两个思想是相容的、并存的,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因此,两个思想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逻辑值不同构成逻辑矛盾的两个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也可能同假。构成辩证矛盾的两个思想可以同真客观条件不同逻辑矛盾存在是有条件的,辩证矛盾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普遍的。逻辑矛盾存在的条件性就在于它不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矛盾,也不是思维过程中固有的必然存在的矛盾,只有当人们在思维中有意或是无意地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才会犯的错误。辩证矛盾的无条件性就在于它是事物及其过程中固有的客观存在着的,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解决方法不同逻辑矛盾是违反了矛盾律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可以避

19、免和排除的。矛盾律的重要作用就是排除思维中不应该有的逻辑矛盾,帮助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只要根据矛盾律去检查人们的思维,就完全可以避免和排除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实实在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法回避,也不可能人为地排除。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辩证矛盾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是根本不可能排除的。人们只有利用对这两对矛盾运动规律的知识,很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会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标准(1)逻辑标准: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2)经验标准:一个

20、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3)社会标准:必须是切实可行的。(4)历史标准: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利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自己不利的数据。2科学思维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1)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2)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3)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科学思维的基础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事实(1)科学思维必须在保证客观性的前提下构建理性意义,不能受情绪、价值观和需求的影响,否则就会造成谬误。(2)正因为科学思维

21、客观性的要求,所以科学思维是有限度的。4科学思维遵从科学的方法和辩证的逻辑(1)科学方法是“观察构想假说实验确证”的过程,总体来说是一种归纳思维,这在实验科学范围内的确如此。(2)科学家在构想一种几乎不可能用实验验证的科学假说时,用演绎思维的方法。(3)科学思维以归纳为主,是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5科学思维谨慎得出结论(1)科学研究根据事实数据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表明了该结论有较大的可能性(或概率),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反复检验。即便是同样客观的数据,不同的科学家在用其建构理论时,也会有不同的解释。(2)科学家得出结论是谨慎的,很多结论本身就是暂时性的或探索性的,有待新的研究去修正、完善甚至推翻。考

22、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科学思维要求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辩证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科学思维作为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一方面,我们可以自觉地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等错误;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运用辩证方法,去反对形而上学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动态地把握世界。

23、(2)科学思维能够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3科学思维能促进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1)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有助于形成科学理论。科学思维能够使我们判断事实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2)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在科学思维的推动下造成的。4科学思维有助于人们的交流和提升人的素质(1)人和人的交流离不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就像融合剂,能使不同的民族和宗教派别在同一个世界中和谐共存。科学思维是精确的、可以检验的,有普遍的适用性,能帮助我们增

24、强辨别能力。科学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对待“思维定势”:一方面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被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左右。(2)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思维的学习和训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考点一概念的概述1属性(1)属性是人类对于一个对象的抽象方面的刻画。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与关系,事物的性质与关系统称为属性。(2)对象(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3)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如能思维、会说话、

25、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的其他特有属性,如无毛、两足、直立行走等则是非本质属性,它仅有区别性而无质的规定性。可见,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但是,有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是由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如人的直立行走,大拇指与四指分开,就是由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派生出来的。2概念(1)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是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2)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3)概

26、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4)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有含义和适用范围。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5)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3内涵(1)内涵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二是指内在的涵养。(2)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一定是广义的,也可能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它的形式有很多,但从广泛上来讲,它是一种可以给人内在美感的概念。

27、人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且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故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4外延(1)外延是一个逻辑学名词。当一个共相不对应任何对象时,称作该共相的外延是空白的;若一个共相的外延不是空白的,则该共相对应的一切对象称作该共相的外延。(2)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所有的人。(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1定义(1)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通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2)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8、是种差加属概念。(3)定义项是由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种差加属概念所组成的定义。它的公式是: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用种差加属概念方法下定义时,首先应找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即确定它属于哪一个类,然后把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同该属概念下的其他并列种概念进行比较,找出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不同于其他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即种差,最后把属概念和种差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当我们对一个概念比如,给“人”下定义时,首先要找到与这一概念最近的属概念动物,然后我们就可以说“人是一种动物”了。这样,相对大一点的属,就是“动物”,亦称母项,相对小一点的种,就是要下定义的“人”,亦称子项。所谓种差,在这里与属

29、概念“动物”之下的其他并列(注意属种关系是不能构成并列的)的种概念(如狼虫虎豹,鸡鸭牛羊等)所反映的对象的差别,即种差。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而狼虫虎豹,鸡鸭牛羊等却“不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找到了种差,人的定义也就容易了。人的定义就可表述为:“人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2定义的规则(1)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外延要相应相称。比如,不能定义为“人是一种能制造生产工具的生物”,这就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因为生物还包括植物。(2)并列的概念一般不应是否定的判断。比如,定义为“狼不是虫”“狗不是猫”,这样定义毫无意义。(3)构成属种关系的概念,如动物和人、家具和椅子,把属说成是种,如

30、“动物是人”“家具是椅子”必然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但可以倒过来把种说成是属,如“人是动物”“椅子是家具”肯定符合逻辑。(4)“种差”应尽可能详细确切。比如,关于人的定义最好定义为“人是能制造复杂生产工具的动物”,关于椅子的定义最好定义为“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3发生定义(1)这种定义方法实际上是对发生过程的一种描述。(2)当定义者受认知水平和范围的限制,难以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定义认识对象时,往往就会用到发生定义。比如,“燃烧”,我们知道“燃烧”是一种同时产生光和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而古代的人就可能说它是“用两块干木头长时间使劲摩擦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31、这就是原始的、关于“燃烧”的发生定义。4外延(1)词项的外延是词项所指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如“人”的外延就是古往今来一切人所组成的那个类。(2)传统逻辑的外延关系:传统逻辑由于不考虑空类,因而对于任意两个可作直言命题主项、谓项的词项S和P的外延类S和类P而言,有且只有5种可能的关系:S与P有全同(重合)关系,即凡S是 P并且凡P是S;S真包含于P,或P真包含S,即凡S是P并且有P不是S;S真包含P,或P真包含于S,即有S不是 P并且凡P是S;S与P有交叉(部分重合)关系,即有S是P,有S不是P并且有 P不是S;S与 P有全异关系,即没有S是P。5划分(1)含义: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

32、辑方法。它与枚举的区别在于后者是把属于一个种的个体一一列举出来。在划分中,被划分的类叫作划分的母项,划分得到的各子类叫作划分的子项。把母项划分为各子项,是依照某一或某组属性进行的,这种或这组属性叫作划分的根据、标准或原则。例如,依照生产方式的不同(划分的根据),把社会(划分的母项)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包括它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划分的各子项),这就是一个划分。对于同一个类,可以依照不同的根据进行不同的划分。划分也可以连续进行多次。(2)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应该逐级进行。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考点一

33、判断的概述1判断的含义(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一个逻辑学名词,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2)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许多概念,并用这些概念去断定事物的趋向和内在联系,判断这种思维方式通常表现为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联系,当人们以判断形式确定概念之间的特定关系时,就是在进行断定。2判断的特征(1)判断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必须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如果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只是表示疑问,那就不是判断,而只能是问题。(2)判断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它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

34、就是假的。检验判断真假的标准是社会实践。3判断与语句之间的关系(1)有些语句表达判断,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的询问句不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3)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知识拓展判断和词语是密不可分的(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2)语句中的主语是判断所指的事物,谓语是判断所确定的事物的情况或关系。4判断的种类(1)性质判断。它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也叫关系判断。(2)联言判断。它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3)选言

35、判断。它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又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4)假言判断。它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在假言判断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后件。假言判断又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5)负判断。它是通过否定某个判断所得的判断。例如,“并非一切产品都是商品”就是负判断。(6)模态判断。它是指一切包含有模态词的判断。考点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1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1)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与“量”要准确,凡“质”与“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主谓失合。

36、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种错误叫作“主谓失合”。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时,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例如,当一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时,用了“

37、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每一种金属都是导体,但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误用多重否定。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就应当慎重。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2)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和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情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2性质判断的分类及其逻辑结构类型构成量项主项联

38、项谓项全称肯定判断所有(一切)商品是有价值的全称否定判断所有(一切) 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特称肯定判断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特称否定判断有些中学生不是球迷单称肯定判断许海峰是运动员单称否定判断这个人不是小学生易错警示并非所有的判断都需要量项(1)全称判断、特称判断需要量项。(2)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而是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3关系判断的内涵(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2)特点:它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4关系判断的组成(1)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也就是关系判断的主项。(2)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也就是关系判断的谓项。

39、存在于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二元关系,存在于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称为三元关系,存在于n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n元关系。(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如“所有的”“某些”。如果关系者项是单独概念,就不使用量项,如小张和小李是同学。5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异同(1)都是简单判断,二者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点。(2)区别性质判断的主项是一项,而关系判断的主项是多项,而且经常分布在判断中的不同位置。性质判断中的谓项是主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而关系判断中的关系项不是某一主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它是存在于几个主项之中的关系。性质判断的量项只能有一个,而关系判断中的量项可以有多个。性质判断中往往有明显的联项,如“

40、是”“不是”之类,而且表示“具有或者不具有性质”的意思。而关系判断表达肯定内容时往往不用联项,表达否定内容时往往用“不”“没有”之类的联项;尽管有时也用“是”或者“不是”充当肯定联项或者否定联项,但它们表示“具有或者不具有关系”的意思。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概念、判断与推理(1)在抽象思维中,对某一事物或某类事物及事物的性质、关系等,人们是运用概念来反映的。(2)概念只有结合起来构成判断,才能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从而形成确定的思想。(3)人们要从若干已知的事物情况认识未知的事物情况,或者说明事物情况出现的原因,就必须运用推理。2推理的类型(1)划分依据:按推理过程的思

41、维方向划分,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2)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有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联言推理、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3)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4)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种属性。3演绎推理的含义(1)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与归纳推理相对。(2)推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是一种确实性推理。4演绎推理的要求(1)首先,要正确掌握作为指导思想或依据的一般原理、原则。(2)其次,要全面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特

42、殊性。(3)然后,推导出一般原理用于特定事物的结论。5演绎推理的特点(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2)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3)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4)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6演绎推理的意义(1)它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2)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演绎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1)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指的是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在判断中被判定的情况。如果一个

43、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全部被判定,那么它就是周延的;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没有全部被断定,那么它就不是周延的。(2)A、E、I、O四类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分析如下:SAP,即“所有S是P”,判断了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是周延的;断定所有S是P,并不等于说所有S是所有的P,因而谓项P的外延没有全部被判定,谓项P是不周延的。SEP,即“所有S不是P”,判定了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是周延的;“所有S不是P”,是说所有的S的外延与P的外延没有重叠,也就等于说S的外延与P的全部外延没有重叠,因而谓项P也是周延的。SIP,即“有S是P”,没有断定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

44、是不周延的;有S是P,并没有说这些S是全部P,也就是说没有断定谓项P的全部外延,因而谓项P是不周延的。SOP,即“有S不是P”,并没有断定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S是不周延的;有S不是P,是说这些S的外延与P的外延没有重叠,也就等于断定了P的全部外延,因而谓项P是周延的。(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可以列表如下:SPSAP周延不周延SEP周延周延SIP不周延不周延SOP不周延周延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的规律如下:主项看量项,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2比较换质法与换位法的区别(1)含义不同。换质法是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如肯定判

45、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或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而换位法是将性质判断的断定对象进行变换,即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2)目的不同。换质法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使我们的表达更为适当和灵活,换位法是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对象的认识。(3)遵守的规则不同。3三段论推理(1)组成: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2)实质: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3)作用:三段论是人们进

46、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等思维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正确的思维形式。(4)规则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比如,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这个三段论中,看上去有三个概念“人、几百万年、你”,但因为前后两个“人”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其实一共出现了四个概念“人类、几百万年、你、人体”。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比如,“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人”就是中项。例如,“所有中国人”指全部,是周延的概念;“一部分中国人”是不周延的概念。下面这个三段论:一部分中国人很有钱,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国人,所以北京人很有钱。在这个三段论里面,“一部分中国人”是联系大前提、小前提的中项,但是不周延,所以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因为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国人,但北京人不一定是有钱的那一部分中国人。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比如,“玉米是高产农作物,玉米是杂粮,所以杂粮是高产农作物。”显然不对。因为这句话的小前提其实是:玉米是“一种”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