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作风”的是()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2.下图是唐朝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葵花形银盘”盘底的大鱼化龙图案。图案为摩羯纹,大鱼作翻腾状,口大张,鼻上卷。
2、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唐朝丝绸之路畅通B.唐朝陶瓷成为主要出口商品C.唐朝的对外贸易繁荣D.唐朝手工业品呈现中外融合的特征3.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界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字“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C.中原文化在边界广泛传播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的面貌4.清朝时期,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包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少数民族文字。此举旨在()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D.顺应民族交融的潮流5.在中国历史上,哪两
3、个少数民族曾建立起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A.藏族、回族B.蒙古族、女真族C.党项族、契丹族D.壮族、维吾尔族6.16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欧洲所有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所说的方言。这反映了()A.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B.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加剧C.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D.启蒙运动的影响范围比较狭窄7.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
4、当时欧洲()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8.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1648年,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而结束。这场战争的积极影响是()A.结束了欧洲以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局面B.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D.天主教会通过战争发展了其在欧洲的势力9.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
5、。这些做法意在()A.突出国家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10.当代历史学者田昆在论述维也纳体系时指出:“(维也纳体系下)国际和平是一种诸多力量或因素相互博弈的结果,大国博弈下的多极均势更有利于国际和平的产生。”田昆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欧洲各国的均势是和平的基础B.国际和平只是政治家的谎言C.规范的外交制度促进了欧洲和平D.欧洲大国的均势维护了欧洲和平11.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
6、、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趋势为()A.国际司法制度不断发展B.国际法主体多样化C.国际法实施已经成熟D.国际法的领域日益扩展12.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做出的安排”。这说明“它”()A.缺乏时代创新性B.尊重民族特色C.延续了封建体制D.不利于制度统一13.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
7、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14.1990年,我国同沙特阿拉伯建交。至此,我国已经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我国()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B.开展睦邻外交改善周边环境C.延续“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互信、互利、平等、
8、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得到更大发展。”这反映了当代中国()A.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1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
9、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
10、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积极作用。(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 14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 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
11、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二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
12、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期(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摘编自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3、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
14、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摘编自张来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
15、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的朝贡体制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强加的条约体制取代,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
16、9;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20世纪中后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日内瓦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欧共体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实行“一大片”“两个拳头出击”外交策略
17、(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奉行“无敌国外交”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1分)1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项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唐朝越窑
18、青瓷“喀喇沁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葵花形银盘”含有印度文化因素,这说明唐朝手工业品具有中外融合的特征,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文字材料和图片无法看出这种瓷器是否运到海外,故A、B、C三项均可排除。3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商贸往来,以及西夏和金货币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少数民族商业发展的面貌,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市场的活跃,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关系的缓和,故排除B项;中原文化在边界广泛传播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清政府的行政文书之所以用诸多民族的文字,是在利用政治大一统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19、A项正确。清政府此举以政治目的为主,与民族平等、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C、D三项。5答案:B解析:蒙古族曾经建立元朝,女真族曾经建立清朝,这两个封建王朝都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6答案:A解析:民族国家的特征之一是人民有共同的语言。根据题干材料“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所说的方言”,可知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故选A项。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促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推动了民
20、族国家的形成,促进欧洲大学逐渐摆脱宗教色彩,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故选A项。8答案:C解析: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具有积极意义,C项正确。这场战争之后,欧洲仍然战乱不断,A项错误。奠定国际法基础的是战争与和平法,B项错误。这场战争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势力,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法国将马赛曲定为国歌,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这说明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封建专制思想和教育问题,故B、C两项错误;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
21、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大国协调与欧洲均势,大部分弱小的国家并不在“均势”的范畴之内,但是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D项正确。11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国际法已经越出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领域,开始涉及人权问题,这说明国际法的领域日益扩展,D项正确。12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它”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合历史、现实的国情而创制的民族政策,这一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障了民族团结,又尊重了各民族的特色,B项正确。13答案:D解析: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
22、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项错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正确。14答案:A解析:阿拉伯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国家,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A项正确。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并非近邻,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组成部分,与“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方针不同,C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D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根
23、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结伴而不结盟,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断努力,D项正确。16参考答案:(1)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管理机构。影响:推动了唐朝政府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2)作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宣传了天赋人权、平等、分权、自由思想。17参考答案:(1)原因:战争唤醒人民的民族感情;使用民族语言的浪潮出现;宗教改
24、革运动的影响。影响:中央王权兴起,君主专制加强,打破了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教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削弱;公民利益和权利(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利)受到关注。(2)特点:建立民族教会;确立王权至尊;政教一体化。作用:促进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18参考答案:(1)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重视。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2)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
25、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19参考答案:(1)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欺凌弱小国家和民族、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2)影响:推动了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20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冷战环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一边倒”外交方针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一边倒”外交方针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 13 页 共 13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