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 西蒙生平简介西蒙生平简介 1 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 2 决策与意识决策与意识 3 西蒙生平简介西蒙生平简介 1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1916-2001),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堪称社会学科的通才。1933-1936年,西蒙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期间,西蒙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相当熟练地掌握了高等数学、符号逻辑和数理统计等主要技能。大学毕业后,西蒙担任了加利福里亚
2、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主任,从事地方政府研究工作,并完成了关于管理决策制定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后来成为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1945)的基础。1943年西蒙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1949年西蒙应邀来到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先是任行政管理学与心理学教授,后来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终生。西蒙作为该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的创办之一,开创了组织行为和管理科学两大学术领域的研究,他指导并帮助该研究生院成为美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西蒙不仅执教于著名大学,也活跃于企业界、行政机构及多种顾问公司。一生获得过9个博士头衔。西蒙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管理学界
3、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西蒙在管理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和完善了社会系统论。瑞典皇家科学院总结性地指出:“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相当新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其代表作为管理行为(1945)、组织(1958,与马奇合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等,在该书中对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这种决策理论也称为科学决策理论。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因为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已提出经济行为的最大化原则,即追求最大利润,在决
4、策中选择最优方案。这种决策理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 2理性决策理论 一、决策时要求遵循严格的程序:1、发现问题;2、提出目标;3、设计方案;4、预测后果;5、分析比较;6、选择最优方案。v二是决策时要用科学方法。决策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决策分析方法上出现了数学化和模型化,在决策分析手段上出现了计算机化。v三是把决策过程看成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理性决策理论者认为,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一种理性活动,不存在非理性的成份,整个决策过程都是一种理性化的过程。v四是认为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理性决策理论者认为,决策者是理性人,可以通过对决策问题的
5、理性分析,将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经过评估比较,排列出它们的优势顺序,从而选择出最佳方案作为决策方案。v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决策人。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决策者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v西蒙指出,真实世界中决策环境下,计算能力和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必然意味着人类理性是有限的,即人类的注意力、感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有限、记忆系统是有限的,因此,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
6、及由此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所探讨的应当是有限的理性,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理性;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所考虑的人类选择机制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决策者在决策之前没有全部备选方案和全部信息,而必须进行方案搜索和信息收集。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 v(1)由于决策者存在着不同的偏好,因而导致选择决策方案的标准存在差异;v(2)大多数决策问题都存在众多备选求解方案。决策者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既不可能探查所有方案,也无法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v(3)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随机因素,它们会干扰决策者的执行过程,并导致结果的
7、不确定性。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v(4)决策者都带有一种对问题先入为主的印象行动,过去的知识经验、习惯等往往会影响到决策者,一些决策可能是凭直觉做出的。v(5)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本身也在不断摸索、实践和学习。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是他借助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作为决策外部环境的组织和主观因素的理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他对决策科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在。v1、决策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搜集信息阶段,即搜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以及组织内部的有关信息。(2)拟定计划阶段,即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所采集到的信息,编制可能采取的
8、行动方案。(3)选定计划和实施阶段,即从可供选用的方案中选定一个行动方案。(4)评价计划阶段,即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对过去所做的抉择进行评估。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一般而言,决策是要遵守这样的程序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机械地用上面的过程来一步步地做。西蒙的决策理论 v2、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所谓程序化决策,就是那些带有常规性,反复性的例行决策,可以制定出一套列行程序来处理的决策。所谓非程序化决策,则是指那些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属非常规的事情而需要处理的决策。但是,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并没有
9、截然的不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这两者很多的时候是很难绝对分清楚的,像是一个光谱的连续体,一端是非常高度的程序化决策,另一端是非常高度的非程序化决策,这中间是慢慢的过渡阶段。v3、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不同的决策技术。现在作程序化决策主要是应用运筹学和电子数据处理等技术,而作非程序化决策的方式包括人工判断、洞察和直觉观察,目前还没有什么技术上的突破。不过近几年来非程序决策的技术正在经历变化,主要包括决策者的培训和探索式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而且已经达到了模似人的判断和直觉的现实程序。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与传统的决策理论以及与其他学派相比,有以下基本的特征:1、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10、2、在决策准则上,用满意性准则代替最优化原则。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人类行为的机理。半个多世纪以前,萨缪尔森就说,人的决策行为机制过于复杂,我们在技术上可以通过人类选择的结果,间接地推测人的内心效用,比如当我看到你面对一只苹果和一只香蕉的选择时,选择前者,那么我就有理由推测你喜爱苹果甚于香蕉。至于你为什么会如此想,经济学家可以悬而不论。几十年过去,很多经济学家在研究证券市场等问题的时候,发觉人类选择行为异常复杂多变,传统的关于人的偏好等假设在真实世界中并不适用。于是,经济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被萨缪尔森悬置的问题,研究人的基础选择机制,实验经济学应运而生,实验的好处就是可以控制环境,控制条件,研究人们
11、比较“纯粹”的选择行为。决策与意识决策与意识 3v但实验经济学终究是在外部做研究。比如说,受试者在面对一只苹果和一只香蕉作选择时,是先选苹果,再选香蕉呢?还是反之,徘徊犹豫,举棋不定,再三比划以后才决定选苹果,那么实验经济学家仍然无法把这个选择过程揭示出来。v最近10多年来,脑成像技术取得极大的进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可以在无损的情况下显示脑部血液流动情况,反映脑区激活的过程,这就给我们研究微观决策行为提供了可能,一直落实到神经元的层面上。这场“神经学运动”已经开展好几年了,先后涌现出“神经元法学”,“神经元政治学”等大量交叉学科,“神经元经济学”是其中最热的一科。v探讨大脑和
12、意识之间的关系,这是科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意识与我们认为的内在自我以及精神存在密切关系,历史上许多最伟大的头脑所认为的现实规律是与自然的,物质的世界规律全然不同的。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柏拉图,他把灵魂,或精神,与身体区分开来,提出人类的理性是不朽的观点。柏拉图的理论在基督教信仰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对意识的解释当你看到一条狗、听到一个声音、突然感到悲伤或有了其他主观体验时,大脑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连接着大脑皮层前后部的锥体神经元群以独特的方式兴奋、放电。不同神经元群的激活代表不同的感官刺激(左)。在小老鼠的大脑皮层中(右侧),锥体神经元(绿色)存在于第五层,他们的周围是非神经细胞(蓝色发光部
13、分)。科赫:例一遍布大脑的神经元同步激活(绿色部分),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第二个刺激激活另一个神经元群(橙色部分)。任何时候都有各种神经元群在形成和解散。在小鼠的大脑中(底部图),丘脑受到电刺激后的0.35秒内,大脑皮层上的一个神经元群会经历形成(图a,b)、抵达峰点(c)、消退(d)的过程。苏珊:对意识的解释 例一 对意识的解释为什么闹钟可以激发一个睡着的(无意识的)人的意识位于脑干某个区域的神经元会对听觉神经传入的、突然而强烈的信号作出反应。它们被激活后,会向丘脑和大脑皮层传递一种化学信号,使其他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紧接着,大脑皮层和它的附属结构被“唤醒”。然后,广泛分
14、布在听觉皮层、大脑前部以及内侧颞叶的神经元就会通过循环反馈机制,形成一个稳定的神经元群。整个过程只需几分之一秒,却可以使你意识到闹钟响了。科赫:例二任何强烈的感官刺激,例如一道明亮的光,都会引发意识,所以把你唤醒的并非哪个特定脑区。闹钟唤起意识不是因为刺激的性质(这里是指听觉),而是因为它的强度(响度)。瞬间的神经元群,即大量神经元同步活动,才与各种不同程度的意识有关:任何时刻,一个神经元群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神经元能在瞬间参与进来,并同步激活。一个关键因素是感官刺激的强度,就像投石入水一样,石头越大,在水面上激起的波纹越广。所以闹铃越响(或光线强度),就越有可能在大脑内形成一个较大的神经元群
15、。神经元群的“成员”越多,你被唤醒的可能性就越大。苏珊:对意识的解释 例二闹钟激发一个睡着人的意识 17世纪兴起的实验科学挑战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许多假设,包括地球中心说。事实上,科学世界观的创立者中最为杰出的是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留卡尔。他对于现代思想最不朽的贡献在于,他认现实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成份构成的,一是物质,一是思维。但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成份是如何产生相动呢?根据笛卡尔的理论,身体的器官将感知传递到位于大脑中心松果体的意识中心,而其他的信息则是通过大脑传导到那里的。意识中心根据得到的数据作出决定,指挥身体作出语言的或肢体的反应。身体意识的二元关系后来遭到攻击,被斥责为“机器中的幽灵”。
16、之后,意识的研究被人们所忽略。v20世纪40年代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发明带来了人工智能,这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以制造可完成智能活动的机器。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努力也激发了心理学的一个全新领域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旨在发现不同心理过程中的普遍性原则。意识研究的科学又得以复兴。v意识研究的科学得以复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早期神经学科学研究得不到有效技术的支撑,如一个人在看到红色或背电话号时,没有有效的技术去揭示大脑的具体活动。而现在随着大量新的大脑成像和扫描技术,包括CT和PET扫描,MRI和FMRI,还有MEG都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这些仪器使研究者得以在对大脑不实施开颅手术的情况下,观察到大脑
17、的构造和活动。v目前,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已经组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其中包括若干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在其他专业取得了成绩后又转向意识研究这一领域。其中就有吉拉德埃德尔曼(Gerald Edelmen),他因在免疫学上的贡献获得1972年诺贝尔奖。埃德尔曼关于意识的许多著作都是探索神经元回路是如何形成的。他认为人类存在两种意识,他说:“我们进化了发明语言的那些结构,然而,一旦人类掌握了句法之后的发展就难心预测了”。他似乎是在暗示,生物学只能让我们了解符号使用那一层面的意识。另一位转向意识研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1953年他与詹姆斯沃斯(James Wat
18、son)一起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那之后大约20年里,克里克致力地前沿分子和发展生物学。但是在1976年,他从剑桥来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学院,开始研究一项自20世纪50年代早期起就令他着迷的课题:意识的生物学基础。克里克1994年出版的新书惊人的假说,对灵魂的科学研究,其标题和开篇第一句就显示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惊人的假说就是“你”,你的信息和悲伤,你的回忆和抱负,你对自我以及自由意识的认识,这些都不过是神经细胞和相关分子的各种活动。”近几年来,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虽然不是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但却总是保持激进的态势,向理解整体性体验和人类精神的总体性的方向努力。对意识的解释 例三麻醉剂是怎样
19、起作用的麻醉师使用的多种化学药品均能消除意识。科学家曾认为,麻醉剂的作用机制是影响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脂质成分,但我们现在知道,麻醉剂其实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来影响各种神经生理过程。导致意识丧失的原因不止一个,但最可能的原因是,麻醉剂在多个大脑区域增强了突触抑制,或者说降低了突触兴奋。虽然不是所有的神经活动都被抑制,但神经元形成稳定群体的能力被严重削弱。当大脑皮层前后部的神经元无法同步建立神经连接时,意识就不可能产生。科赫:麻醉剂并没有“关闭”任何一个脑区,它们只是削弱了大脑各个区域的神经活动。因此,麻醉剂是通过抑制神经元群的形成来发挥作用的。当麻醉剂缩小了神经元群的规模,也就减弱了意识
20、的程度,甚至让意识完全消失。这一设想也可以解释在麻醉过程中,意识经历的各个阶段,如过度兴奋和精神错乱。我曾提出过,大脑内神经连接功能的下降,会导致正常的神经元群无法形成。此时,病人往往情绪激动、缺乏理智。这种表现一般会在麻醉剂开始作用,神经元群不断缩小的时候出现。苏珊:对意识的解释 例三麻醉剂是怎样起作用的 对意识的解释 例四为什么梦和觉醒之间存在主观差异尽管在睡眠的快速眼动阶段(最容易做梦的时候),大脑是高度兴奋的,但大脑活动的模式与觉醒时完全不同,尤其边缘系统(与情绪和记忆有关的系统)高度兴奋,而参与理性思维的额叶等结构却被抑制。相反,在觉醒状态,神经元群的大部分成员分布在前额叶皮层。在这里,理性思考和五官感觉将会变成知觉,而在做梦时,我们就没有理性思考。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梦境内容常常是奇异的,甚至带有强烈的情绪。科赫:与觉醒状态相比,做梦时形成的神经元群很小。这是因为大量神经元没有受到外界刺激,处于非激活状态。梦境中,神经元的瞬时性完全是由自发的、内在的大脑活动引起的。因为这些神经元群的形成并非由连续事件引发,带有偶然性、特殊性,所以梦境一般都是随意的图像或事件。缺乏大而有效的神经元群,也导致我们在做梦时,会丧失觉醒状态下的认知能力,比如权衡利弊。苏珊:对意识的解释 例四为什么梦和觉醒之间存在主观差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