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稚子(zhzhu) 水满陂(bip) 寒漪(qy)玉磬(qnqn) 绩麻(jz) 银钲(zhnzhn)提供(nn)供耕织(nn)二、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f xio()时分,村里的男子已经下地n yn(),采摘sn y()的女子们也三三两两地来到林中。村庄上下,不分zhu y(),一片繁忙。三、给以下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村庄儿女各当家()A儿子和女儿。 B泛指孩子。 C村庄中的成年男女。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B知道。 C早晨。3短笛无腔信口吹()A胡乱地说。 B随口。 C自信地说。4草满池塘水满陂()A池
2、塘。 B池岸。 C山坡。四、以下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村庄儿女/各当家B敲成/玉磬/穿林响C草/满池塘/水/满陂D短笛无腔/信口吹五、以下对本课三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都描写了古代的儿童生活:第一首写了童孙学种瓜,第二首写稚子弄冰玩耍,第三首写牧童横坐牛背吹短笛。B三首诗中儿童活动的环境各不相同,第一首是秋季农忙时的村庄,第二首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C通过学种瓜脱晓冰横牛背这些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可以体会到三首诗中儿童的共同之处纯真、可爱,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六、按照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1)欣
3、赏插图,把诗句补充完整。(2)前两句用_等字词,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了村庄上下,不分日夜、不分男女,做着_等农活的繁忙景象。(3)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从中我能感受到乡村孩童_的性格和_的品质,体会到诗人流露出的_之意。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钲磬是两种打击乐器,用在诗中分别比喻_和敲打冰块时发出的_;配合上_等表示颜色的字,绘声绘色地写出孩子玩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_之情。(2)用画出诗句中描写孩子玩冰的动词。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我能感受到孩子取出冰块时的_,穿彩丝时的_,敲击冰块发出清脆声响时的_,以及冰块突然碎了一地时的_。(填序号)A
4、懊恼B欣喜C得意D小心翼翼七、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穿。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_图。2前两句描写了近处的_、_和远处的_、_,色彩绚丽。诗人用衔字形象地展现了()的情景,用浸字描绘出()的景象,充满了动态之美。(填序号)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落日挂在山头3.判断下面对后两句诗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动地描写了牧童的神态,让人感受到牧童的淘气天真和悠闲自在。()(2)借助横牛背信口吹,可以想象出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的可爱样子及笛声的断断续续、不成调。()4(选做)以下各句诗中,()项描绘的景象与草满
5、池塘水满陂是相似的。 A青草池塘处处蛙B水满池塘花满枝C野池水满连秋堤八、课外阅读训练,知识拓展运用。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第一、二句给人以_(A听觉B视觉)和_(A听觉B视觉)上的感受。句中的_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平缓,_字写出了笛声的悠扬、飘逸,使人想象到牧童劳作一天后的_之情。2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描写了牧童回家后吃饭、_的情景,刻画了一个()的牧童形象。(多项选择)A以天为帐,以地为床,无牵无挂B饥来即食,困来即眠,自由自在3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九、根据稚子弄冰的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稚子以冰为钲
6、、尽兴玩耍的场景。(提示:注意稚子的神态、动作、心理)寒冬的清晨,满脸稚气的孩子_地将昨夜冻在盆中的冰块_,_地用彩丝_,就像一个银钲。他轻轻_,清脆的响声_,他_,_极了!突然彩丝断了,冰块落地,发出_的声音。望着一地的碎冰块,孩子_,心里_。参考答案一、zhu p y qn z zhn n n二、拂晓 耕耘 桑叶 昼夜三、1.C 2.C 3.B 4.B四、C五、B六、1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 夜 儿女 耘田 绩麻 天真可爱 热爱劳动 赞扬 2.冰块 清脆响声 金 彩 银 喜爱 B D C A七、1.牧童骑牛晚归 2.绿草 碧水 青山 落日 3. 4.A八、B A 铺 弄 轻松、愉悦休息 AB例如: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体会到牧童生活的恬淡、安闲、无忧无虑。九、高快乐兴 取出来 小心翼翼 穿过冰块 提在手中敲打着冰块 穿林而过 跑着,笑着 得意 如玻璃破碎一般 小嘴一噘 满是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