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神概说概说一、关于哲学与中医学精、精气和气:一、关于哲学与中医学精、精气和气:中医学中,关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理中医学中,关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理论,与古代哲学的精、精气和气有密论,与古代哲学的精、精气和气有密切关系;但哲学多标示世界本原的物切关系;但哲学多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中医学中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中医学中的精气血津液多指具体的物质概念。的精气血津液多指具体的物质概念。限于当时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也必限于当时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也必然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然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质概念混称。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二
2、、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的关系:的关系: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质基础;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关于神的概念:三、关于神的概念: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总体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总体
3、表现。神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表现。神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精气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础,是脏腑精气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的结果。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而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而且又能主宰调节脏腑精气及其生理且又能主宰调节脏腑精气及其生理活动。活动。精、气、神,称为人之三宝。精、气、神,称为人之三宝。第一节第一节 精精 中医学关于精的理论,主要是研中医学关于精的理论,主要是研究精的基本概念、代谢、功能及其究精的基本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的学说。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的学说。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精是由稟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精
4、是由稟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一般以液态物质贮藏于脏腑中或精一般以液态物质贮藏于脏腑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流动于脏腑之间。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说:说:“夫精者,夫精者,身之本也。身之本也。”精包括有:精包括有:1、广义之精:指藏于体内的一切液、广义之精:指藏于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后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血、津液等。天之精、血、津液等。2、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
5、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的生殖之精。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看,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看,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的核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酸是携带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酸是携带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激素则是人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激素则是人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类似中医学中的类似中医学中的“天癸天癸”。中医学的后天之精,目前研究认为:中医学的后天之精,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是体内各种激素,如肾上腺素、主要是体内各种激素,如
6、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同时还包括蛋白质、糖、脂肪、各种维生还包括蛋白质、糖、脂肪、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素、微量元素等。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一)精的生成:1、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是构成、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胚胎的原始物质。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是人出生以后赖以维持生谷之精,是人出生以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精的贮藏与施泄:(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主要藏、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主要藏
7、于肾中。于肾中。化生化生 肾精肾精 肾气肾气 封藏封藏2、精的施泄:、精的施泄:(1)精华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精华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后天之精,经脾的转输后天之精,经脾的转输,布散至脏,布散至脏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与各脏的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与各脏的血、津液相互化生,促进脏腑功能正常血、津液相互化生,促进脏腑功能正常发挥。发挥。先天之精,化生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先天之精,化生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推动和激发各脏腑功能活动,布散全身,推动和激发各脏腑功能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生殖之精,施泄有度,繁衍生)生殖之精,施泄有度,繁
8、衍生命。命。生殖之精的化生:生殖之精,由生殖之精的化生:生殖之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在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在天癸的促发作用下而化生。天癸的促发作用下而化生。生殖之精的施泄:生殖之精的施泄:与肾气封藏、与肾气封藏、肝气疏泄、脾气运化有关。肝气疏泄、脾气运化有关。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三、人体之精的功能:1、繁衍生命:、繁衍生命:生殖之精是生命的本原。生殖之精是生命的本原。2、濡养:、濡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滋润濡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滋润濡养各脏腑形体官窍。养各脏腑形体官窍。3、化血:、化血:精可转化为血,为血生成来精可转化为血,为血生成来源之一。源之一。4、化气:、化气:精可化气
9、,先天之精化生先精可化气,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化为谷气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化为谷气与肺吸入清气结合化为宗气。与肺吸入清气结合化为宗气。5、化神:、化神:精能化神,为神的物质基础。精能化神,为神的物质基础。四、人体之精的分类:四、人体之精的分类:(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1、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为人体的、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为人体的基础,又赖后天之精以充养。基础,又赖后天之精以充养。2、后天之精:源于水谷,为人体的、后天之精:源于水谷,为人体的补充,在先天之精的促成下化生。补充,在先天之精的促成下化生。(二)脏腑之精:分藏于脏腑,以(二)脏腑之精:
10、分藏于脏腑,以先天之精为最基本物质,以脾气转先天之精为最基本物质,以脾气转输的后天之精为主要成分。化生脏输的后天之精为主要成分。化生脏腑之气,具有推动脏腑功能的作用。腑之气,具有推动脏腑功能的作用。(三)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三)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化生,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化生,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具有繁衍后代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气气 中医学中的气,与古代哲学中的气,中医学中的气,与古代哲学中的气,有明显的区别。有明显的区别。中医学气的理论重在研究人身之气中医学气的理论重在研究人身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
11、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脏腑、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涵义:(一)气的涵义: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功能性和运动性。功能性和运动性。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质。用质。用“最最”表达。表达。如庄子所说: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人之生,气之聚也之聚也”。淮南子淮南子天文训天文训:“精气精气为人为人”
12、。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本物质。2、功能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最基本物质。如如素问素问六节脏象论六节脏象论:“天食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自生”。任何物质都有功能,有一定的表达任何物质都有功能,有一定的表达方式,这也叫做信息。方式,这也叫做信息。3、运动性: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
13、、运动性: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医门法律医门法律:“气聚则形成,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散则形亡”。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人之生、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二)气与精的区别:(二)气与精的区别:1、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2、气是由精化生的极微细的物质,、气是由精化生的极微细的物质,是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来源:(一)生成来源:1、先天之气:源于父母
14、先天之精气所、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人身之气的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人身之气的根本。根本。2、后天之气:包括源于脾胃化望的水、后天之气:包括源于脾胃化望的水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如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命之曰人。”(二)相关脏腑功能:(二)相关脏腑功能:1、肾为生气之根: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肾藏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为气之根本。若肾失封藏,则精耗气衰。为气之根本。若肾失封藏,则
15、精耗气衰。2、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为生气之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由脾的运化和胃的受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由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共同完成。脾气散精,将水谷之精微化生纳共同完成。脾气散精,将水谷之精微化生为水谷之气。为水谷之气。3、肺为气之主:肺为气之主: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清气参与宗气的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清气参与宗气的生成。生成。三、人身之气的运动三、人身之气的运动(一)气机的概念:(一)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谓之气机。气的运动,谓之气机。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通过不息的运动发挥各种功能活气通过不息的运动发挥各种功能活动,维持人的生命。气的运动一旦动,维持人的
16、生命。气的运动一旦停止,意味着生命活动也将终止。停止,意味着生命活动也将终止。(二)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二)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升:气自下而上。升:气自下而上。降:气自上而下。降:气自上而下。出:气由内向外。出:气由内向外。入:气由外向内。入:气由外向内。读医随笔读医随笔:“无升降,则无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具体表现:具体表现:(1)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升其清阳,降其浊阴升其清阳,降其浊阴 肺的吸清呼浊肺的吸清呼浊 摄其所需,排其所弃摄其所需,排其所弃(2)
17、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 血能载气血能载气 津液能载气津液能载气(三)气运动的意义:(三)气运动的意义:1、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运行精、血、津液濡养全身。运行精、血、津液濡养全身。2、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3、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津液的新陈代谢等。津液的新陈代谢等。(四)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四)脏腑之气的运
18、动规律:1、脏腑之气运动趋势:、脏腑之气运动趋势:心肺在上,上者宜降。心肺在上,上者宜降。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六腑以降为顺,宜降。六腑以降为顺,宜降。六腑:六腑: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一:、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一:(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肝气主升,肺气主降。(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气主降。(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心火宜降,肾水宜升。3、气机调畅:、气机调畅: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之气机调畅。之
19、气机调畅。(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1、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2、气机失调的表现:、气机失调的表现:(1)气机不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气机不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阻而不畅通。阻而不畅通。(2)气滞:气运动受阻较甚,局部阻)气滞:气运动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局部表现:闷、胀、痛。滞不通。局部表现:闷、胀、痛。(3)气逆:不顺为逆。气的上升太)气逆:不顺为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横逆或脏腑之气逆乱。过或下降不及横逆或脏腑之气逆乱。肺肺 气气 上上 逆逆常以常以 胃胃 气气 上上
20、逆逆 为多见。为多见。肝气上逆或横逆肝气上逆或横逆(4)气陷:气虚不能上升或下降太)气陷:气虚不能上升或下降太过。以脾气下陷常见。过。以脾气下陷常见。(5)气脱:气不能内守,大量外逸,)气脱:气不能内守,大量外逸,致全身功能突然衰竭。如大汗亡阳致全身功能突然衰竭。如大汗亡阳引起的气脱;大出血引起的气随血引起的气脱;大出血引起的气随血脱。脱。(6)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又称于内。又称“气结气结”。如浊邪所导。如浊邪所导致的闭厥。致的闭厥。四、人身之气的生理功能四、人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一)推动作用:1、含义:气具有激发、含义:气具有激发 和推动
21、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生命活动的作用。推动:动力、激发。推动:动力、激发。气以自身气以自身的活力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的活力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2、生理表现:、生理表现:(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生殖。(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官的功能活动。(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布。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长发育迟缓、早衰。(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2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3)血行迟缓)血行迟缓-血瘀。血瘀。(4)津液停滞)津液停滞-痰饮、水肿。痰饮、水肿。(二)温养作用:(二)温养作用: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暖机体,营养全身。温暖机体,营养全身。温,指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温,指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难经难经二十二难二十二难:“气主煦之气主煦之”。气是机体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因气是机体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因动而生阳为热,气是机体热量的来动而生阳为热,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源。养,指气有营养全身的作用。如养,指气有营养全身的作用。如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作用表现:作
23、用表现:()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恆定。()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恆定。如张景岳所说:如张景岳所说:“人之所以通人之所以通体皆温,充满活力,都赖于阳气的体皆温,充满活力,都赖于阳气的功能;人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功能;人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是由乎阳气消亡之故是由乎阳气消亡之故”。()温煦并营养脏腑、经络形体()温煦并营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官窍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生理活动。()有助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有助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质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如如素问素问调经论调经论:“血气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者,喜温而恶寒,
24、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温则消而去之”。病理表现:病理表现:(1)气不足则寒,脏腑功能减退。)气不足则寒,脏腑功能减退。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夫脏气虚内生夫脏气虚内生寒也寒也”。(2)气郁则发热,脏腑功能失调。)气郁则发热,脏腑功能失调。如肝郁化火,横逆犯脾,木火刑金。如肝郁化火,横逆犯脾,木火刑金。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便是火”。(3)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功能活动)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功能活动减退。减退。(三)(三)防御作用防御作用1.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2.作用表现:作用表现
25、:(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如如素问素问遗篇剌法论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3病理表现:病理表现:(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所凑其气必虚”。(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四)(四)固摄作用固摄作用1含义:含义: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和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体
26、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2作用表现:作用表现:(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于脉外。行,防止溢出于脉外。(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故流失。故流失。(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3.病理表现:气失固摄病理表现:气失固摄(1)各种出血证。)各种出血证。(2)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如如景岳全书景岳
27、全书:“人以卫气固其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为之发泄也”。(3)遗精、滑精、早泄。)遗精、滑精、早泄。“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此外,妇女带下过多,滑胎,都此外,妇女带下过多,滑胎,都与气的固摄作用失常有关。与气的固摄作用失常有关。(六)气化作用:(六)气化作用:1含义:含义: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种变化。狭义:指精、气、血、津液狭义:指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的化生和相互转化。2、表现:、表现:(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能量转化,以及
28、废物排泄。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饮食物饮食物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糟粕糟粕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津液津液汗汗尿尿气化气化(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所动所 产生的变化。产生的变化。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膀胱者,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矣”。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有生命。3病理表现病理表现(1)精、气、血、津液代谢的)精、气、血、津液代谢的失常。失常。(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
29、功能能 活动异常。活动异常。气的五大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气的五大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缺一不可,相互间密切配合,共同缺一不可,相互间密切配合,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气的推动作用来自气的温煦振气的推动作用来自气的温煦振奋,气化作用又离不开气的温煦、奋,气化作用又离不开气的温煦、推动。气的温煦、推动、气化三者推动。气的温煦、推动、气化三者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量来源。推动与固摄作用相反相成。共推动与固摄作用相反相成。共同维持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同维持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
30、输布与排泄,气的营养,防御作用既是与排泄,气的营养,防御作用既是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的结果,又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的结果,又能抵御外邪侵犯,确保气的生理功能抵御外邪侵犯,确保气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能正常发挥。如如类经类经摄生类摄生类:“人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有生,全赖此气”,“气者,人气者,人之根本也之根本也”。五五.人体之气的分类人体之气的分类 总体上说体内的气是在肺、脾总体上说体内的气是在肺、脾胃、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由先胃、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由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抟而成。因此,本质上说人身只有抟而成。因此,本质上说人身只有一种气。一种气。由
31、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位,由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位,常表现不同的功用特点。所以,历常表现不同的功用特点。所以,历代医家曾对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代医家曾对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但因分类时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但因分类时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不同名称的不同名称的“气气”有时出现相互交有时出现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叉重复的情况。如如灵枢灵枢口问篇口问篇所说:所说:“故上气不故上气不足,足,中气不足,中气不足,下气不足,下气不足,”则是依上、中、下三焦分,则有:则是依上、中、下三焦分,则有:上气(宗气)上气(宗气)中气(脾胃之气)中气(脾胃之气)下气(元气)下气(元气)如如灵枢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生会篇:“营在脉
32、中,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在脉外”。则是依脉内脉外分,则为:。则是依脉内脉外分,则为:行于脉中行于脉中营气营气 行于脉外行于脉外卫气卫气 五脏之气五脏之气 经脉之气经脉之气依脏腑分依脏腑分 依经络分依经络分 六腑之气六腑之气 络脉之气络脉之气 其中,脏腑之气与三焦的上、中、其中,脏腑之气与三焦的上、中、下之气就有所交叉重复;下之气就有所交叉重复;“中气中气”又又可化生营气、卫气。可化生营气、卫气。本节重点介绍概括性较强的本节重点介绍概括性较强的元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和经络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之气。(一)元气、宗气、卫气、营气(一)元气、宗气、卫气、营气1、元气:
33、、元气:(1)涵义:指先天之气,又称原气、)涵义:指先天之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考考“元元”与与“原原”古代相通。故元古代相通。故元气又名气又名“原气原气”。以。以“真气真气”,“原原气气”为元气之异名。为元气之异名。(2)生成:)生成:来源于先天来源于先天由肾中之精气所化生由肾中之精气所化生.充养于后天充养于后天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补充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补充.通过通过 分布分布(3)分布:藏于肾中)分布:藏于肾中 三焦三焦 全身全身 内而五脏六腑内而五脏六腑 外而肌肤腠理外而肌肤腠理 (
34、4)主要功能:)主要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生殖机能在肾之元气(为肾气)在肾之元气(为肾气)b、对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对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有激发和调节作用能活动有激发和调节作用循行循行全身之元气。全身之元气。(5)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元气充肺元气充肺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力旺盛,体健少病。官活力旺盛,体健少病。元气虚弱元气虚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生长发育迟缓,脏腑功能减退,体弱多病。功能减退,体弱多病。2、宗气、宗气(1)涵义:由谷气和自然界清气结)涵义:由谷气和自然界清气结合而积聚于胸中之气,为人体后天合而积
35、聚于胸中之气,为人体后天之气。又称之气。又称 大气、动气。大气、动气。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人体之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人体之气的盛衰。气的盛衰。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之为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之为“气海气海”,又名,又名“膻中膻中”。广雅释诂广雅释诂:“宗宗,聚也聚也”。医旨绪余医旨绪余:“宗气者,言气之宗主宗气者,言气之宗主也也”。灵枢灵枢五味篇五味篇:“其大气之抟而不行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日气海者,积于胸中,名日气海”。医门法律医门法律:“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大气,即宗气之别名”。读医随笔读医随笔:“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骨强弱吸言
36、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骨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者,宗气之功用也”。(2)生成:)生成:肺肺 吸吸 入入 之之 清清 气气 结合结合 而成而成 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3)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心肺,)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心肺,向上出于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向上出于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灵枢灵枢邪客邪客曰:曰:“宗气积于胸中,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4)生理功能:)生理功能:a、走息道,而司呼吸:与呼吸、语、走息道,而司呼吸:与呼吸、语言、声音有关。言、声音有关。
37、生理:宗气充沛生理:宗气充沛呼吸徐緩均匀、呼吸徐緩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清晰、声音洪亮。病理:宗气不足病理:宗气不足呼吸短促微弱、呼吸短促微弱、语语 言不清、发音低微。言不清、发音低微。b、贯心脉,以行气血:与心搏的力、贯心脉,以行气血:与心搏的力量,气血运行,及肢体运动有关。量,气血运行,及肢体运动有关。临床上常以临床上常以“虚里虚里”处(心尖处(心尖搏动处)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搏动处)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宗气的盛衰。生理:宗气充盛生理:宗气充盛脉搏徐缓,节脉搏徐缓,节律一致,肢体温暖,活动灵活。律一致,肢体温暖,活动灵活。病理:宗气不足病理:宗气不足脉来躁急,节脉来
38、躁急,节律不齐,或微弱无力,四肢不温,律不齐,或微弱无力,四肢不温,活动不利。活动不利。c、资助先天之气:宗气为后天生成、资助先天之气:宗气为后天生成之气,具有资助先天之气的重要作之气,具有资助先天之气的重要作用。用。先天责之于肾先天责之于肾 气虚气虚 后天责之于脾肺后天责之于脾肺3,营气(荣气、营阴、营血),营气(荣气、营阴、营血)(1)含义:指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含义:指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气。因其行于脉中,与卫气相对而言属因其行于脉中,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于阴,故又称为“营阴营阴”。因其富有营。因其富有营养作用养作用,故又故又 称之荣气称之荣气”。因其与血可分。因其与
39、血可分却不可离,故又称却不可离,故又称“营血营血”。“营营”与与“荣荣”古今通用,古今通用,说文通说文通训声训声:“荣,假借为营荣,假借为营”。(2)生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生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柔和精粹部分。的柔和精粹部分。如如素问素问痹论痹论:“营者,水谷营者,水谷之精气之精气 也也”。(3)分布:)分布:分布于脉中分布于脉中,循脉运行循脉运行于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于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而复始,营周不休。素间素间痹论痹论说:说:“循脉上下,贯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五脏、络六腑也”。(4)功能:)功能:a、化生血液。、化生血液。灵枢灵枢邪客邪客
40、:“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化以为血”。b、营养全身。、营养全身。素问素问痹论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洒陈于六腑”。c、营运血液。营气乃血中之气,、营运血液。营气乃血中之气,有运血之功。有运血之功。灵枢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生会篇:“营在脉中营在脉中营周不休营周不休”。4、卫气(卫阳)、卫气(卫阳)(1)含义:行于脉外,具有护卫作)含义:行于脉外,具有护卫作用之气。用之气。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作用,故称之为卫气。卫气行脉侵作用,故称之为卫气。卫气行脉外,与营气相对而言
41、,故又称外,与营气相对而言,故又称“卫卫阳阳”。(2)生成: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生成: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慓疾滑利部分。中的慓疾滑利部分。如如素问素问痹论痹论:“卫者,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3)分布:卫气运行于脉外,不)分布:卫气运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约束,外而皮肤肌腠,内而受脉道约束,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胸腹脏腑,布散全身。素问素问痹论痹论曰:曰:“卫者,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悍疾滑利,不能谷之悍气也。其气悍
42、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薰于盲膜,散于胸腹。间,薰于盲膜,散于胸腹。”(4)功能:)功能:a、防御作用、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入侵。入侵。明明孙一奎孙一奎医旨绪余医旨绪余“卫气者,为言护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不使外邪侵犯也”。B、温养作用、温养作用温养肌肤温养肌肤,腠理,脏腑。腠理,脏腑。C、调节作用、调节作用司腠理开合司腠理开合,控制汗液排泄控制汗液排泄,调调 节体温。节体温。张景岳:张景岳:“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津液则表虚自汗,津液 为之发泄也为之发泄也
43、”。如如灵枢灵枢本脏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5)营气与卫气的异同点:)营气与卫气的异同点:相同点: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相同点: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同点:不同点:分布:分布: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性质: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属阴;卫性质: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属阴;卫气性质慓疾滑利,易于流行,属阳。气性质慓疾滑利,易于流行,属阳。组成:营气水谷之精气,卫气水谷之悍气。组成:营气水谷之精气,卫气水谷之悍气。功能:营气有化生血液,营运血液,营养全功能:营气有化生血液,营运血液,营养全身的
44、功能;卫气有防御,温养,调节等作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御,温养,调节等作用。(二)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二)脏腑之气、经络之气1、生成:源于先天之气、水谷之气、生成:源于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清气。和自然界清气。实际上都是由真气所派生,分布实际上都是由真气所派生,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脏腑、某经络之气。脏腑、某经络之气。2、分布:人身之气分布于脏腑、经、分布:人身之气分布于脏腑、经络之中。络之中。3、生理功能: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生理功能: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动力,使之功能发挥络生理功能的动力,使之功能发挥协调有序。协调有序。气的生成、分类
45、及其分布、组成、功能小结表气的生成、分类及其分布、组成、功能小结表 历经三焦历经三焦 化生化生 分布:分布:藏于肾中藏于肾中 布达全身布达全身 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肾肾 元气元气 推动、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推动、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养养 功能:功能:推动激发全身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推动激发全身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活动 充充 组成组成精专柔和之气精专柔和之气 营气营气 分布分布行于脉中行于脉中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脾胃脾胃 化生血液化生血液 功能功能 营养全身营养全身 营运血液营运血液 组成组成慓疾滑利之气慓疾滑利之气 卫气卫气 分布分布行于脉外行于脉外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护卫
46、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功能功能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温养脏腑肌肉、皮毛。司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调节体温司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调节体温 分布分布积于胸中、贯注心肺积于胸中、贯注心肺 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肺肺 宗气宗气 走息道司呼吸走息道司呼吸呼吸、语言、发音有关呼吸、语言、发音有关 功能功能 贯心脉行气血贯心脉行气血肢体运动有关肢体运动有关 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一、一、血的基本概念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人体脉管内按一定方向运血是人体脉管内按一定方向运行不息,具有濡润滋养作用的赤色行不息,具有濡润滋养作用的赤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活动的
47、基本物质之一。二、血的生成二、血的生成 心火化赤心火化赤 心肺心肺 血血液液 肺吐故纳新肺吐故纳新 脾胃脾胃 营气营气 生生饮食物饮食物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 化化 生生 津液津液 而化精血而化精血 肾精肾精 髓髓 归精于肝归精于肝 精血互生互化精血互生互化 如如灵枢灵枢.决气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1、血液生成的化生之源:、血液生成的化生之源:营气营气 精专物质精专物质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 津液津液 有用水分有用水分 肾肾 精精 精血互资互化精血互资互化 2、影响血液生成的相关脏腑:、影响血液生成的相关脏腑:(1)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脾胃:脾主
48、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血。)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血。(3)心、肺:脾输精于心肺,与肺吸)心、肺:脾输精于心肺,与肺吸入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作用入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作用下,变化而赤,是为血。下,变化而赤,是为血。医碥医碥血血:“血色独红者,血为血色独红者,血为心火之化心火之化”。血证论血证论:“血者,火赤之色血者,火赤之色也也”。灵枢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生会篇:“中焦亦并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于
49、肺脉,乃化为血”。三、血液的运行三、血液的运行(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1、取决于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的平取决于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的平衡协调,是血液正常运行的保证。衡协调,是血液正常运行的保证。2,血液质量,脉道通利,是保证血液正血液质量,脉道通利,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血液的黏稠状态血液的黏稠状态 血液质量血液质量 血液的充盈程度血液的充盈程度(二)与血液运行相关脏腑:(二)与血液运行相关脏腑:1、心: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心: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中运行全身。2、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主心行、肺:肺主气,司呼
50、吸,肺气主心行血。血。3、肝:、肝:肝藏血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调畅气机,促进血行。4、脾:脾统血,防止血逸出脉外。、脾:脾统血,防止血逸出脉外。血液的循行方式:循环不息血液的循行方式:循环不息“如环无如环无端端”,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具体走向:具体走向:内经内经有两种论述:有两种论述:营血循十四经脉不断循环流行。起于手营血循十四经脉不断循环流行。起于手太阴肺经,依次流入足厥阴肝经,流经督太阴肺经,依次流入足厥阴肝经,流经督脉脉-任脉任脉-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灵枢灵枢营气营气 素问素问经脉别论经脉别论:“食气入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