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一二一、感觉(一)感觉的内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概念1、定义一、感觉(一)感觉的内涵例如:听到声音,看到形状,嗅到香气等都是感觉。1、定义一、感觉(一)感觉的内涵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客观条件 2、感觉产生的条件 a.具有客观刺激物b.具有分析器一、感觉(一)感觉的内涵2、感觉产生的条件 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感觉名称感觉名称感感 受受 器器适宜刺激适宜刺激视视 觉觉眼球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光(电磁波刺激)听觉听觉内耳耳蜗科蒂氏器中的毛细胞声(机械刺激)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机体感觉机体感觉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饥、渴、痛一、感觉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在心理学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人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感觉能力。人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二)感觉的一般规律1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被用于度量感觉能力的高低,它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概念概念一、感觉作用类型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例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同一灰色纸片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亮些(二)感觉的一般规律2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3、1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一、感觉作用类型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联觉例子“望梅止渴”聋哑人的视觉相对发达红色环境兴奋神经,促使多吃快吃(二)感觉的一般规律2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2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一、感觉(二)感觉的一般规律2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3 3)视觉后像)视觉后像例子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象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象一个圆盘一个圆盘一、感觉(二)感觉的一般规律3 3感受性的练习感受性的练习例子一些印染工人能分辨一些印染工人能分辨30-4030-
4、40种黑色种黑色的色度,而一般人只能分辨的色度,而一般人只能分辨3-43-4种种黑色的色度。黑色的色度。二、知觉(一)知觉的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概念1知觉的内涵二、知觉(二)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知觉的4个基本特性之中。4个基本特性二、知觉(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概念向左看是?向右看是?二、知觉(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客观事物是由许多属性、部分组成的整体。你能看到中间的正方形吗?概念二、知
5、觉(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斑点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概念二、知觉(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就是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形状恒常性概念第二节 注意与观察一二一、注意(一)注意的内涵 注意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概念一、注意(一)注意的内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等都是注意的表现。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选择性集中性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指事先设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
6、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无意注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注意有意后有意后注意注意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根据实验,成人对黑色圆点的注意广度平均是8个左右,对于不相关字母的注意广度约为45个。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2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上一对象上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连续几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例子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3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
7、于几个不同的对象。向于几个不同的对象。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形容这种状况的。例子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4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 指一个人根据新任务,主指一个人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一个对象上。学生前一节课上外语,跟着又上数学,这就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外语课转移到数学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例子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范围的扩大,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所谓“一目十行”就是指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大脑的信息更多。教师的注意广度扩大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子1扩大注意的广度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
8、的应用 在集中注意感知某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不变。研究表明,在1-5秒的注意起伏不会影响对复杂而有趣的活动的完成,但经过15-20分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地分散。2利用注意的起伏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的这一规律。(1)在教学环境方面 如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避免过多的张贴和装饰;特别是妥善安排好那些视力、听觉有缺陷及平时课堂纪律差的学生的座次3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的这一规律。(2)在教学内容方面 一般而言,丰富、新颖并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容
9、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保持注意;相反则注意力容易分散。3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的这一规律。(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中把教师的讲述、提问、演示与学生看书、回答、做练习、做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3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的这一规律。(4)在教学语言方面 教师的教学语言须注意: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形象生动、简洁流畅,又要抑扬顿挫,声音大小、节奏快慢适中。3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意注意的规律表明:注意的目的越明确
10、、任务越清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抗干扰能力越强。(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4有意注意的规律二、观察(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活动。概念1观察二、观察(一)观察与观察力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要素之一,它存在个体差异。2观察力二、观察(一)观察与观察力2观察力图中共有多少匹马?二、观察(二)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2按目的选不同的观察方式3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4充分运用已有经验5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第三节 思维与想象一二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域规律的概
11、括的间接的反映。概念1思维的内涵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内涵思维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例如考古专家通过遗迹、文物来推知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间接性思维反映的不是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概括性特征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2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就是逻辑思维。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2思维的种类(2)经
12、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是经验思维。而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2思维的种类(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性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2思维的种类(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2思维的种类(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
13、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3思维的品质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概念采用一题多变、设置隐含条件、模型转换、多题归一等问题情景,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3思维的品质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概念教师的讲课方法要灵活多变,培养学生能灵活地选择思维起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3思维的品质 独创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概念教学中,可以在知识之间进行多种组合,一题多问,
14、或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达到开阔学生的思路;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3思维的品质 批判性 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概念教师有意布设陷阱,诱导学生“上当”、“中计”,从而使学生幡然大悟,这将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思考问题会更深刻,思维的批判性随之提高。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3思维的品质 敏捷性 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概念如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提出具体要求,对所布置的作业更要提出时间要求,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一、思维(一)思维的概述4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一、思维(二)创造性思维1
15、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概念一、思维(二)创造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横向思维 逆向思维 多路思维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一、思维(二)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1)类比思维训练(2)重组思维训练(3)发散思维训练一、思维(二)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4)脑力激荡训练原则a,严禁批评:b,随心所欲:c,追求数量:d,寻求改进:一、思维(二)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5)迁移思维训练原则a,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b,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c,在教学过程中,应具体分析所教内容适 合
16、何种迁移;d,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一、思维(二)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6)突破定势训练方法 A,在遇到问题时思考:还存在别的方法 吗?还存在新的领域吗?B,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灵活机动地采用不 同的思维方法来攻克所面临的问题;C,进行动手操作,突破思维定势。二、想象(一)想象的内涵1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概念二、想象(一)想象的内涵1想象的定义 新颖性和形象性 前者体现为想象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后者则体现为想象主要处理的是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特征二、想象(一)想象的内涵2想象的分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
17、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 想 想象二、想象(二)想象力的培养1培养再造想象2培养创造想象第四节 言语与记忆一二一、言语语言 言语 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个体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一)语言和言语 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人不能通过言语进行交际或思维;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功用。概念联系一、言语(二)言语的种类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言语独白言语 对话言语 二、记忆(一)记忆的内涵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
18、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概念二、记忆(一)记忆的内涵1记忆的定义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二、记忆(一)记忆的内涵2记忆的分类(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二、记忆(二)遗忘规律1遗忘曲线 遗忘是指对所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出现错误的再认和回忆。概念二、记忆(二)遗忘规律1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曲线表明: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二、记忆(二)遗忘规律2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复习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3)识记材料的性质(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
19、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二、记忆(二)遗忘规律2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复习复习(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2)恰当地安排复习材料(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的多样化二、记忆(三)记忆的策略 记忆策略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记忆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记忆策略的基础是记忆方法。概念二、记忆(三)记忆的策略1识记的策略(1)有目的的识记(2)先理解后识记(3)识记与操作相结合(4)保持良好的情绪 识记策略,是符合识记规律的有效的识有效的识记方法。记方法。二、记忆(三)记忆的策略2复习的策略 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要运用尝试回忆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复习。二、记忆(三)记忆的策略3提取的策略
20、记忆术 提取要依靠线索,一靠联想二靠记忆术。直观形象 歌诀 特征 谐音 记忆法 二、记忆(三)记忆的策略3提取的策略记忆术 提取要依靠线索,一靠联想二靠记忆术。比较 重点 自编提纲 图表 记忆法 二、记忆(三)记忆的策略3提取的策略记忆术特别提示 上述记忆的策略,我们不能把它们绝对地分开,孤立地看待,而要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加以利用。诚如: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五节 能力一二一、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内涵 能力能力的概念很复杂。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概念一、能力概述(二)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在不同种类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能力。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
21、的能力。它又称为专门能力。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概念一、能力概述(二)能力的种类模仿能力创造能力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在创造活动中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概念一、能力概述(二)能力的种类液体能力晶体能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3液体能力与晶体能力概念一、能力概述(二)能力的种类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指人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概念一、能力概述(三)能力的结构1能力的因素说(
22、1)独立因素说(2)二因素说(3)智力多元理论一、能力概述(三)能力的结构2能力的结构理论(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2)能力的层次结果理论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一、能力概述(三)能力的结构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1)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一、能力概述(三)能力的结构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2)PASS模型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2)智力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1能力发展
23、的一般趋势(3)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了下降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定上升的。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4)成年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3)结构的差异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二)因材施教与能力培养1改革教学组织 心理学家一般更支持在常规的教学班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进行分组。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二)因材施教与能力培养2改革教学方式(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布卢姆认为,只要
24、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8090的评价项目)。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二)因材施教与能力培养2改革教学方式(2)凯勒的个人化的教学系统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3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1)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知识,学生习得的这种知识必须符合奥苏伯尔的良好认知结构特征;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3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2)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使之成为顺利完成各种智慧任务的技能;二、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发展的差异3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3)教会学生习得与应用策略性知识,使之学会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成为自觉的自我学习者和能自我调控的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