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教学内容 这一章主要介绍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也就是现代文学的起始。第一节讲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的过程;第二节讲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三节讲五四文学论争;第四节讲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第五节讲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条件、理论建构及创作情况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经过;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新文化阵营与甲寅派的论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概念。教学难点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分歧的要害,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的理论对文学革命的功绩。必读书目必读书目 胡适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刍议、陈独
2、秀、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论、周作人、周作人人的文人的文学学、胡适、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研究会宣言文学研究会宣言、蔡元培、蔡元培答林答林琴南书琴南书。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问题1917.11917.11927.121927.12年以五四文学年以五四文学为代表的为代表的2020年代文学;年代文学;1928.11928.11937.61937.6年左翼革命文学、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30年代文学年代文学1937.71937.71949.71949.7年以全民族抗战文学为开年以全民族抗战文学为开端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端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
3、化的4040年代文年代文学。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它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它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旗帜,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道德的旗帜,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民主民主和和科学科学是两面大旗。是两面大旗。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式开端的标志
4、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式开端的标志是:19151915年年9 9月月新青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杂志的创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一校一刊”北京大学,早年的北京大 学 英 译 为 P e k i n g Imperial University(皇家大学)。北大源于1862年的同文馆,1902年并入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开始启用国立北京大学。自自19161916年蔡元培掌北大以后,风气大为改变。年蔡元培掌北大以后,风气大为改变。梁漱溟在梁漱溟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中评价蔡元培:中评价蔡元培:“今天的新中国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造端,而新
5、民主义革命今天的新中国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造端,而新民主义革命则肇启于五四运动。但若没有当时的北京大学,就不会有五四运则肇启于五四运动。但若没有当时的北京大学,就不会有五四运动的出现,而若非蔡先生长校,亦即不可能有当时的北京大学。动的出现,而若非蔡先生长校,亦即不可能有当时的北京大学。”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杂志,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从二卷一号起正式改名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陈独秀(1879187919421942),安徽人,中共早),安徽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期领导人之一
6、,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在陈独秀在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刊号上发表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敬告青年一文,劝告青年改变观念,并提出了六条标准一文,劝告青年改变观念,并提出了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退守的;进步的而非退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无的;实利的而非虚无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在陈独秀在新青年新青年6 6卷卷1 1号中的号中的新青年罪案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之答辩书中说:中说:“他们(指守旧派)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他们(指守旧派)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
7、,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 溯 源,本 志 同 人 本 来 无 罪,只 因 为 拥 护 那 德 莫 克 拉 西本 溯 源,本 志 同 人 本 来 无 罪,只 因 为 拥 护 那 德 莫 克 拉 西(DemocracyDemocracy)和赛因斯()和赛因斯(Scien
8、ce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贞节、旧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新青年是个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每号约是个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每号约100100页,页,6 6号为号为1 1卷。卷。期号期号 时间时间 性质性质 地点地点 1 1卷卷1 1号号3
9、3卷卷6 6号号 19151915、9 9、151519171917、8 8、1 1 个人刊物个人刊物 上海上海 4 4卷卷1 1号号6 6卷卷6 6号号 19181918、1 1、5 519191919 同人刊物同人刊物 北京北京 7 7卷卷1 1号号7 7卷卷6 6号号 19191919、1212、1 119201920 同人刊物同人刊物 北京、上海北京、上海 8 8卷卷1 1号号9 9卷卷6 6号号 1920192019221922、7 7、1 1 机关刊物机关刊物 上海上海 不定期季刊(不定期季刊(4 4期、期、5 5号)号)1923192319261926 中共中央理论刊中共中央理论
10、刊物物 广州广州 文学革命的的兴起与发展过程文学革命的的兴起与发展过程 标志:标志: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5号刊出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中提到了文学革命从“八事”入手的主张。一是,须言之有物。一是,须言之有物。二是,不摹仿古人。二是,不摹仿古人。三是,须讲求文法。三是,须讲求文法。四是,不作无病之呻吟。四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是,务去滥调套语。五是,务去滥调套语。六是,不用典。六是,不用典。七是,不讲对仗。七是,不讲对仗。八是,不避俗字俗语。八是,不避俗字俗语。1917年2月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
11、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张文学革命军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胡适,祖籍安徽绩溪,原名洪胡适,祖籍安徽绩溪
12、,原名洪骍,谱嗣糜,后来改名适,字适骍,谱嗣糜,后来改名适,字适之。之。19101910年,第二批庚款赴美留年,第二批庚款赴美留学生。学生。19171917年年1 1月从美国寄来月从美国寄来文文学改良刍议学改良刍议。19221922年任北大文年任北大文科学长抗战中胡适曾任驻美大使。科学长抗战中胡适曾任驻美大使。19461946年任北大校长,年任北大校长,4949年离开大年离开大陆赴美。陆赴美。19571957年当选为台湾中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央研究院院长,19621962年去世。年去世。胡适:(胡适:(1891196218911962)胡适著作:胡适著作:诗集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
13、学史大纲、胡适文存12卷,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白话文学史等。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胡适手迹胡适手迹发展:发展:北大学生及章门弟子的支持。蔡元培在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谈及北大的革新时说:一文中谈及北大的革新时说:“旧教员中如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诸君,本已启革新的端绪;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周启明诸君来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北大的革新实际上推动了文学革命的步伐,而其中的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都是章太炎的弟子。钱玄同与“双簧信”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
14、的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白话文小说。“林蔡之争林蔡之争”,实际上是一场白话与文言之间,实际上是一场白话与文言之间的冲突,林纾为维护封建道统,他写了的冲突,林纾为维护封建道统,他写了论古文白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覆孔孟,铲伦常常”,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鹤卿)在,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鹤卿)在答答林琴南书林琴南书中义正辞严给予驳斥,并宣称:中义正辞严给予驳斥,并宣称:“对于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思想自由原则
15、,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取兼容并包主义”,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最终,白话文取得了胜利。19181918年年5 5月月新青年新青年的第的第4 4卷卷5 5号正式完全改用白号正式完全改用白话。话。19191919年年1 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的的新潮新潮月刊(英文名月刊(英文名The RenaissanceThe Renaissance意即文意即文艺复兴)积极响应。艺复兴)积极响应。京沪四大报纸副刊: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显示着新文学的创作实绩)。1920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
16、部终于承认以白话为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终于承认以白话为“国语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通令国民学校采用。第二节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然后乃有自己创造新文学可言也。”论译书寄陈独秀 鲁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称为新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称为新文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 文学革命的发动者们通过作品翻译来介绍外国文艺思潮,向闭塞的中国文坛吹进新鲜的现代气息。大规模的文学翻译活动,实际上构成了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时期是西方文学进入中国文学的高潮期,从古希腊的悲剧、
17、喜剧、史诗,一直到19世纪末的精神分析主义思潮,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被介绍到中国 尤以近代戏剧家易卜生、思想家卢梭、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者佛洛依德的影响为最。具体影响n 胡适“文章八事”的主张受到欧美诗坛上的意象主义运动影响。n 陈独秀“三大主义”投胎于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n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的影响。n 鲁迅的呐喊小说集在创作手法上汲取了西方的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手法。n 郭沫若的女神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等外国作家的多元影响。n 郁达夫的“自序传”抒情小说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产物。第三节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新文
18、学社团与流派派1 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发起人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创作上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主要刊物为小说月报。2 2、创造社、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办有刊物创造、创造周报。创作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崇尚自我,注重个性,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6年后,创作社一些成员投身革命活动,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成员上增
19、加了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生等人,从表现“内心的要求”到“表同情于无产阶级”,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被查封。创造社创造社3 3、新月社、新月社 新月之名,来源于泰戈尔的新月集,1923年改社团在北京开始活动,1924年正式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系英美留学生。出版的期刊先后有诗镌、新月、诗刊,新月社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预示着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第一个以“英美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文化团体的诞生,不
20、仅仅是一个文化团体,还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团体。1926年前后解散4 4、语丝社、语丝社 语丝社于语丝社于19241924年年1111月在北京成立,因月在北京成立,因语丝语丝杂志而得名,杂志而得名,是是“五四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以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小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以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小品散文成就最高。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品散文成就最高。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
21、上“任意而谈,无所顾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忌”的的“语丝体语丝体”。“语丝文体语丝文体”的特点:的特点:“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要竭力加以排击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要竭力加以排击”。(鲁迅语。(鲁迅语)第四节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年代文学论争 五四文学革命为新文学的发展开道,必然要与守旧的文学思想与势力发生冲突和斗争。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文学传统之间的分歧与斗争。表现在与“学衡派”的论战,与“甲寅”复古论调的论战,以鲁迅为首的“语丝派”与以陈西滢为首的“英美派”知识分子之间的论战等。1 1、新
22、文学阵营与、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学衡派”的的斗争斗争 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观点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他们试图以学理立言,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坚持一个宗旨,即“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学贯中西,深受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认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思想倾向稳健保守。他们的观点受到新文学阵营的反击,以鲁迅的驳斥最为尖锐。并发表估学衡一文,对学衡派进行了嘲讽和批判。这场论争体现了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对立。2 2、新文学阵营与、新文学阵营与“甲寅甲寅”复古论调的论战复古论调的论战 章士钊(188
23、11973)字行严,号孤桐。湖南长沙人,曾是北洋军阀政府文化统治机构的掌权者,担任司法总长等职务。1914年在东京创办甲寅(周刊)。他在1923年发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方面论证文言文的优势,攻击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郁达夫、成仿吾、沈雁冰等人有理有据地对守旧复古思潮进行反击。3 3、以鲁迅为首的、以鲁迅为首的语丝语丝派与以陈西滢为首的派与以陈西滢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现代评论派”之间的论战。之间的论战。“现代评论派”(鲁迅提出)多由一批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构成,除了陈西滢还有徐志摩等作家,胡适后来因与新青年在编辑指导方针上的分歧而退出该刊,思想上也出现了背离五四精
24、神的倾向。从1924年开始加入这一流派,并标榜自由主义。他们多样的政治主张,否定功利主义,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显然与“语丝派”针砭时弊、暴露社会黑暗的创作理念背道而驰,鲁迅的华盖集华盖集续集记录了这场斗争的历史。主要创作流派 小说方面:乡土小说流派;“自叙传”小说流派;诗歌方面:自由诗;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散文方面:以议论为主的杂文;以记叙、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美文”;戏剧文学方面:社会写实剧;抒情浪漫剧。第五节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 1、理论建树、理论建树 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一方面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尝试白话
25、新诗的创作。另一方面又在纵的继承中找根据,这就导致了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重估。1923年胡适创办国学季刊提出“整理国故”。在新文学思想内容与方法上,胡适重视宣扬个性主义,主张采用写实主义。又在论新诗中提出“诗体解放”的口号。周作人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他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并从人道主义观念谈论文学变革,以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确认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2 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n 理性精神的张扬n 感伤的精神标记n 个性化的追求n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3 3、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
26、、形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在文学观念上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在文学内容在文学内容上上,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在语言和形式上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文言文,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