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学第七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需求目录CONTENTS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010203通货膨胀04通货紧缩050101 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 供应量和贷款规模节节攀升。2007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42%。投资增速持续高位运行。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过快增长使我国的投资增速在高位持续运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12月上涨6.5%。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不断提升。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提高了2.1个
2、百分点。“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第一节 货币需求 1讨论货币供需均衡与社会总供需均衡的关系。2简述“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案例讨论: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不同于社会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需求一种主观的、一厢情愿的占有欲,而是社会各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在其财富中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所谓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某国、某年),社会各个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需要持有量的总和。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一)分析货币需求量的理论模型
3、马克思在研究金属货币流通时指出:“就一定时间的流通过程来说,货币必要量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这一规律可用公式表示为: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dPTMV式中,P商品价格;T商品交易量;V货币流通的平 均速度;Md货币需求量。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并且是有许多前提条件的:(1)金是货币商品。(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一)分析货币需求量的理论模型凯恩斯主义把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划分为两类需求。认为消费动机与预防动机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人们对消费
4、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率;认为投机动机构成对投资品的需求,人们对投资品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而“资本边际效率”主要由利率水平决定。在此基础上,凯恩斯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2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Md f(y,i)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一)分析货币需求量的理论模型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在继承剑桥学派现金余额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学说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被誉为当代货币主义。他认为,在剑桥方程式MdKPY中,P、Y是影响货币需求许多变量中的
5、两个变量,K代表其他变量,实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1/V)。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pmbde1 d d YWrrrpMfuPPt(,;,;,);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二)把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考虑到经济活动中货币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可根据经济增长率、物价变动率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三个因素计算计划期的货币需求量增长率,公式如下: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模型计量的是计划期货币需求增长率,是一个计划相对数;二是模型计量的是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需要量,是狭义的货币需求量,从而把贮藏货币需求量排斥在外,这同现实经济生活不符。1我国学者的探索d1111npMV()第一节 商业银
6、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二)把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自从弗里德曼提出货币需求函数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货币需求量同国民收入和利率间的相关数据以后,西方学者掀起一股实证研究的热潮。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格尔德菲尔德提出的货币需求量计量模型最受推崇。在此基础上,美国中央银行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更为成熟的计量模型,其公式为:a0、a1、a2、a3、a4 常数系数,可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解出。从美国公布的结果来看,这项预测技术已经收到实效,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西方学者的探索 0202 货币供给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范围的扩展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刚开始
7、人们只知道货真价实的货币本体金银条块和金币银币是货币;后来又发现能保证支付的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银行券)同样可以流通。从21世纪中期开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创新的日益发展,货币的范围更加扩大。货币的范围迅速从现金、活期存款,扩大到大额存单、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及各种有价证券等范畴。金本位制崩溃之后,现代纸币(不兑现的银行券)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货币观念,人们识别货币的准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金币、银币还是纸币,只要能够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人们能普遍接受,它就是货币。第二节 货币供给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方法u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u M1M0活期存款(
8、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 受的私人活期存款)u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 国库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把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二节 货币供给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二)美国的划分方法u M1A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u M1BM1A所有存款机构的其他支票存款 u M2M1B储蓄存款所有存款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 u M3M2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贷款机构的定期存款协议 u M4M3其他流动资产(短期债券、保险单、股票等)1970年以后,美国银行向全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加快,金融创新不断出现。例如,设立“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和“自动转账服务账户”,使不限于
9、商业银行的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接受实际上的活期存款。所有这些变化使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之间的差别变得模糊起来。因此,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有自己的特点。第二节 货币供给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三)我国的划分方法u 划分货币层次应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基本标准。u 划分货币层次要考虑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应把列入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区别开来。u 货币层次要能反映出经济情况的变化,要考虑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的对应关系,并在操作和运用上有可行性。u 划分货币层次宜粗不宜细。(1)(2)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 划分方法我国中央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目前划定的货
10、币层次为:uM0现金 uM1M0单位活期存款 u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u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我国目前只测算和公布M0、M1和M2的货币供应量,M3只测算不公布。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三、货币供给机制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三条: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对政府部门(财政部)的贷款。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基础货币B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就在于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测定和调控货币乘数。在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设)下,货币供给量(MS)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K)之积。即:MSKB。所以,中央银行
11、只要能控制住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就能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第二节 货币供给 四、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但是,由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资产结构也不合理,加之企业转制中逃债、废债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紧张局面短期内很难改观,迫使人民银行突破信贷总量,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和政策性银行的设立,特别是1998年开始,人民银行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融通办法之后,资金供给制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倒逼机制逐渐被打破,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管理
12、权、信贷总量控制权和利率调节权得到了强化。第二节 货币供给 四、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二)财政收支从总量扩张和总量收缩来看,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没有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1货币供应量的总量收缩效应大于其总量扩张效应,会导致货币供应总量减少。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2(1)动用历年节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2)发行政府债券,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3)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3财政收支第二节 货币供给 四、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三)黄金外汇储备黄金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黄金虽然属于国际储备资产,但很少在国际支
13、付中使用。因此,黄金储备的增减变化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黄金收购量与销售量的差额。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如果是顺差,则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会对应地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供应量扩张;反之,国际收支如果是逆差,则外汇储备减少,中央银行会对应地收回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缩减。0303 货币供求均衡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内涵所谓货币均衡,是指从某一时期来看,货币供给量(Ms)与货币需求量(Md)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表现为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正常、顺利地进行。n货币均衡不能片面地理解为Ms与Md绝对相
14、等。因为,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需求量具有一定的弹性或适应性,理论界称之为“货币容纳量弹性”。n 货币均衡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Ms与Md自身相适应,还必须联系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经济均衡)来分析。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由于货币均衡表现为经济均衡(总供求平衡),所以经济均衡的标志就是货币均衡的标志。1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均衡的主要标志我们可以利用综合物价水平的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否均衡。如果物价基本稳定(物价指数在3%以内),说明货币均衡;如果物价指数超过3%,说明货币失衡。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是衡量货币均衡的主要标志当MsMd时,过多的货币不能通
15、过物价上涨平衡和回笼,只能大量充塞于流通之中,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延缓。过剩的货币越多,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幅度越大。3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是衡量货币均衡的主要标志在体制转轨时期(如我国目前情况下),对物价实行国家定价的商品正在逐步减少,实行自由定价的逐渐扩大。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三、货币均衡的条件我们知道,社会总产品的价格W由生产过程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即WCVm。其中Vm是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经过企业初次分配之后,还要经过财政和银行的再分配,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1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
16、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所谓均衡的利率水平,是指在货币供给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正好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利息率。均衡利率是货币供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因而它是货币均衡的重要条件。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货币供求的条件决定的。货币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货币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2要有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四、货币失衡货币失衡即为MsMd。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一是MsMd,即货币供给量不足;二是MsMd,即货币供给量过大。一般来说,在现代纸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是货币供给量过多引起的货币失衡。这种失衡必然诱发通货膨胀。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性通货紧缩的迹象愈来愈明显
17、,并且已经引起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0404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西方学者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是: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上涨的过程。n 少数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称为通货膨胀,必须是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同时上涨;n 偶尔的价格上涨也不能称为通货膨胀,必须是物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普遍上涨。第四节 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还是货币主义的学说,只是揭示了通货膨胀的表层原因或直接原因,而没有揭示出引起需求膨胀、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一)理论原因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当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条件下的
18、总供给时,过度需求的存在会引起通货膨胀。他们特别强调,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这就是所谓的“需求拉上说”。后凯恩斯经济学派还用“成本推进说”解释通货膨胀,即工资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结果提高了产品成本,使物价上涨,产生了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其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超过了生产增长幅度。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减少货币供应量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唯一药方。如果没有货币量的过度增长,就不会出现总需求膨胀。总需求膨胀只是货币供应量过大的结果。第四节 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二)现实原因2银行信用膨胀 3基本建设投资过
19、度 财政收支表面上是货币的收支,实质上代表着相应的实物分配。财政收不抵支发生赤字,就意味着财政支出形成的购买力大于财政收入代表的物资,使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商品供不应求,这是形成货币过多的重要原因。1银行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 银行信用膨胀是指银行系统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超过了有物资保证的客观需要量。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一切货币量都是通过信贷渠道投放的。因此,银行的信用膨胀实质上就是通货膨胀的同义语。基建规模必须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否则,就会导致基建材料供应紧张,引发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大量顺差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大量流入引起的。如果长期呈现大量顺差,就会引起国内
20、通货膨胀。4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第四节 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通货膨胀理论。这种理论以需求过度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主要为凯恩斯学派所倡导。他们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为生产成本的上升,具体地说就是归结为货币工资的过快增长或垄断组织的肆意提价。很明显,要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限制货币工资的增长以抑制生产成本上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当“需求拉上论”与“成本推进论”争论不休之际,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又从一国的经济结论及其变化方面去寻找通货
21、膨胀的根源。他们把那种由经济结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体制型通货膨胀是指某些国家(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通货膨胀。这种理论注重从经济体制上寻找通货膨胀的终极原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23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 体制型通货膨胀 第四节 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01020304破坏生产发展扰乱流通秩序引起国民收入盲目分配 引起货币信用危机 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破坏作用包括破坏生产发展、扰乱流通秩序、引起国民收入盲目分配和货币信用危机等。第四节 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控制需求010302042紧缩性财政政策 3紧
22、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减少货币存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以缩小货币乘数;提高再贴现率;控制政府向银行的借款额度。1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温和的方式,指政府采取“协商恳谈”劝说工会降低工资要求,限制企业提高商品价格。或者强硬的措施,指政府制定法令冻结工资和物价。指数化方式紧缩政策是指将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同物价水平的变动直接挂钩,以抵消通货膨胀影响。4指数化方式紧缩政策 第四节 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二)改善供给04通过对外贸易,不但可以调节供给总量,而且可以改善供给结构。当国内供求矛盾比较尖锐时,可动用黄金外汇储备进
23、口商品,增加供给总量。当国内市场上某种商品供给过多,而另一些商品供不应求时,通过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供给结构。3发展对外贸易,改善供给状况 在压缩总需求的同时,货币当局要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对国民经济中的“瓶颈”部门,要实行比较优惠的信贷政策;而对那些产品积压、投入多、产出少的产业或产品,要紧缩信用。2实行有松有紧、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里根政府就采取了在压缩需求的同时3年内减低所得税16%,此外提高了机器设备的折旧率,以刺激投资,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1降低税率,促进生产发展 改善供给的一般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0505 通货紧缩第五节 通货紧缩
24、一、通货紧缩的含义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其含义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上升,货币不断地贬值;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即通货在收缩。所以,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国外历史上发生的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萧条、失业上升相伴随。第五节 通货紧缩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一)货币紧缩弗里德曼和舒瓦茨认为,美国1920年1921年出现的严重的通货紧缩完全是货币紧缩的结果。在1919年4月至1920年6月期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曾经多次提高贴现率,先
25、后从4%提高到7%。大萧条期间出现的通货紧缩也是同样的原因。当然,货币紧缩往往是货币政策从紧的结果。货币当局为追求价格稳定,中央银行往往把政策目标定为零通胀,从而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这样政策效果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治理了通货膨胀,引起了通货紧缩)。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把货币政策目标定为零通胀是非常危险的。第五节 通货紧缩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二)资产泡沫破灭导致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泡沫破裂对经济的致命影响。在1986年1989年,日本的经济泡沫泛滥成灾,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但当1990年5月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引起股市狂泻、汇率大跌、企业和银行大量倒闭,从此日
26、本经济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困境。第五节 通货紧缩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三)结构因素 不少经济学家把通货紧缩归结为多种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全球军费支出大量削减;大国的财政支出和赤字减少;中央银行继续同通货膨胀做斗争;科技进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强化了竞争,贸易壁垒被打破;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了全球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供给过剩,促使综合物价长期下跌。第五节 通货紧缩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四)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叫“流动性陷阱”。在正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债券价格上升,人们会用多余的现金
27、购买资产,从而使利率下降。但是,一旦当人们认为目前的证券价格过高,今后可能下跌,利率也太低,今后可能升高时,人们就会放弃购买证券而保持现金。第五节 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的标志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应当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但由于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有一定时限(一年或半年以上),且通货紧缩还有轻度、中度和严重的程度之分,因此,通货紧缩的标志可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第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第三,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年 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指数失业率货币供应量19905.13.12.18.219913.83.32.12.519921.01.72.2-0.119930.31.
28、32.52.219940.60.72.93.119951.5-0.13.22.719965.10.13.42.319971.41.73.43.11998-2.80.64.14.0从上表可知,日本从1990年到1998年的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指数总体上表现为逐年下降的局面,日本经济在通货紧缩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表表7-2 1990年以来日本主要经济指数年以来日本主要经济指数第五节 通货紧缩 四、通货紧缩的危害1导致和加速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既是经济紧缩的结果,又是经济进一步紧缩的原因。由于通货紧缩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使人们愿意更多地储蓄,更少地消费。消费和投资水平的下降必然造成经济萎缩和衰退
29、。122可能引发银行危机货紧缩使货币越来越昂贵,这实际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甚至使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崩溃。3负财富效应通货紧缩在使货币越来越昂贵的同时,会产生商品和资产价格的持续下跌,股市的狂泻,产生负面的财富效应,降低资产的抵押或担保价值,加速企业的破产过程。3第五节 通货紧缩 五、通货紧缩的治理 (一)凯恩斯主义的主张u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针对西方世界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状况,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套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相应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并力求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问题。这些政策主要有: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压低利率
30、,以刺激投资与消费;赤字财政政策,即政府要用举债的办法发展经济,扩大有效需求。不过凯恩斯认为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以货币政策为辅。其理由是货币政策有局限性,存在流动性陷阱。u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对付因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萧条、失业增加十分有效。第五节 通货紧缩 五、通货紧缩的治理 (二)货币主义的建议货币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凯恩斯主义的衰落过程就是货币主义的兴盛时期。货币主义在猛烈抨击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同时,提出了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提出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的政策主张。PPT模板下载: 谢谢观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