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意象理解作者的思考。2.体会诗歌语言的雄浑、高亢、阳刚和大气。3.赏析诗歌新奇而充满刺激的美学效果。二、核心素养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围绕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 达的思想内涵。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理解诗中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幅想象的图景。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来分析诗中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特点。读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
2、的高原油画长卷。那雪山、草原、河流、戈壁,恢弘大气,摄人心魄。那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跛行的瘦马,那从北斗星空之侧悄然轧过的高车,那披毛牴角豪天悲血的月下野牛,那牧羊妇捧起熏沐的香炉,那远行的鹤阵在清越的嘎嘎长唳,那帐房烟熏火燎的灶头上的黄铜茶炊,那峨日朵雪峰飞逝的雄鹰,这一切在他笔下元气淋漓,从青海高原的开阔、粗犷和忧伤中,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他就是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的昌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导 读 知 人导 入 课 题峨日朵雪峰之侧: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
3、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
4、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王 昌 耀作 者 简 介昌耀简介昌耀简介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
5、等。2000年3月,身患骨癌的昌耀在西宁跳楼自杀。昌耀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文化身份文化身份生平事迹生平事迹诗歌特色诗歌特色 中国的 1962 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
6、体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对于昌耀写于 1962 年 8 月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色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次序得出两种相互衔接、彼此相关的阐释和解读。“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
7、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写 作 背 景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一“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
8、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泛 读 会 意听读,朗读,赏读。听读,朗读,赏读。朗读诗歌朗读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嚣:xio,喧哗。揳:xi,捶打。罅隙:xix,裂缝;缝隙。但有:只有。词语正音词语正音彷 徨嚣 鸣石 砾罅 隙锈 蚀Xio mngXi shXi xlPng hung楔 入Xi r 解读诗歌解读诗歌“峨日朵”是现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而“峨日朵”则应该是当地老百姓“峨堡”的发语词。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镇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了。想来,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它们只是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这是我此
9、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解读意象解读意象 在狂热的时代背景下,“这”“仅能征服的高度”当是指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因“我”到达的“高度”从精神层面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高度,因为这是诗人自己艰难攀上去的高度,也是只有他自己看得见、感觉得到的高度,但对于他当时在社会主流意识里所处的底地位来说,这个高度无疑是危险的。所以,他只能“小心”“探出前额”。解读意象解读意象“小心地探出前额”。那曾一度被时代捧为神明、视若永恒真理的“太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却了原来的高度,终于要被屡遭愚弄的时代心理放弃了。解读意象解读意象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
10、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解读意象解读意象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解读意象解读意象 在这样的高度,内外都有力量拉扯“我”下滑,在坚守、占据自己的高度时其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楔入巨石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解读意象解读意象 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呵,真渴望有一
11、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解读意象解读意象 诗人何尝不知道雄鹰或雪豹的假设和想象的可笑和荒谬,何尝不知道他自己是怎样的角色和形象。这是一个莫大的反讽,而正是这个反讽的开启,使全诗通过对比形成的反讽结构得以凸现出来、清晰起来。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解读意象解读意象这首诗中始终充满浓烈的对比意绪:强大和弱小,光明和幽暗,热闹和沉寂,高拔和低矮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滑
12、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像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诗中的反讽手法诗中的反讽手法坚守冷静真实理智 解读意象解读意象石砾诗中的反讽手法诗中的反讽手法坚守冷静真实理智山海太阳深渊雄鹰雪豹蜘蛛喊杀声默享我我的的高高度度峨峨日日朵朵雪雪峰峰之之侧侧狂热虚浮伟岸高大喧嚣添加标题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薄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情势危急。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
13、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这大自然所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添加标题这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然后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这就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一只小小的蜘蛛出现在岩壁上让我感悟到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感受以及你读到了哪些内容。示例1示例2诗人前期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
14、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节制、内敛、沉思请在这里输入标题理智、冷静、清醒1.1.如何理解诗歌开篇句如何理解诗歌开篇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结合,结合背景试作一分析。背景试作一分析。虽然是被动和勉强的,然而正是凭着这份清醒和理智,昌耀得以打量和思考时代与现实。于是,尽管是违心地、悲凉而无奈地成了那个时代的局外人,但因为能够客观冷静地静眼旁观,他还是完全有理由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恐怕就是指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然而,这“高度”实在是一个危险的高度,因为这高度其实是昌耀自己托上去的高度,也
15、是只有他自己看得见、感觉得到的高度,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高度,象昌耀这样受难的人更需要这样一个高度;而事实上这是一个低处,是那个时代踩着的属于“右派”分子昌耀的低处。2.2.作者为什么紧接着说,作者为什么紧接着说,“小心翼翼探出前额小心翼翼探出前额”。他到了什么呢?。他到了什么呢?明确:在自定的高度,昌耀看到了什么呢“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呵,呈现于昌耀眼前的时代景观是:那曾一度被时代捧为神明、视若永恒真理的“太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却了原来的高度,终于被屡遭愚弄和麻痹的时代心理决绝和抛弃了。主宰、牵引了这时代那么久的狂热,迷
16、信,虚妄,喧嚣,在灾难和劫数的后果后,真的就要消失了吗,这时代就要归于正常和理性了吗?3.3.诗人看到眼前情景之后的心理反映是什么?为什么?诗人看到眼前情景之后的心理反映是什么?为什么?明确:提前冷寂和沉闷因而得以清醒和理智的昌耀当然会“惊异”了。是啊,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真的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人生真正的艰辛和痛楚莫过于撕
17、裂的感受。4.4.诗人用哪些诗句表达内心的信念?诗人用哪些诗句表达内心的信念?明确:“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楔入巨石罅隙。血滴,从脚下撕裂的鞋底渗出。”内外都有力量拉扯他下滑,这就是为什么此刻他在坚守、占据自己的高度,其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显然,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5.5.诗人作了哪些假想?诗人作了哪些假想?明确:“啊,此刻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昌耀认为,假如在他旁边有一面镜子正对着他,他在镜中看到的必然是一只雄鹰或雪
18、豹。然而,这毕竟只是认为、假设和想象,作为从被迫到主动间离着时代与现实而将清醒和理智当作自己的高度的昌耀,多年以来直至此刻仍以“囚徒”的身份流放于广阔而贫穷的青藏高原的最下层,他何尝不知道这种认为、假设和想象的可笑和荒谬,何尝不知道他自己以及他的同道是怎样的角色、有着怎样的形象。6.6.现实中的情形又是怎么样的?现实中的情形又是怎么样的?明确:“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原来,他在镜中看到的只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7.7.诗中出现的两种意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诗中出现的两种意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对比。反讽。这真是一个莫大的反讽,而正是这个
19、反讽的开启,使全诗通过对比形成的反讽结构得以凸现出来、清晰起来。诗中始终馥郁着浓烈的对比意绪:强大和弱小,光明和幽暗,热闹和沉寂,高拔和低矮然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象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8.8.诗歌的结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诗歌的结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明确:“与我一同默想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而诗歌结
20、语“与我一同默想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舒缓、徐和的诗歌意绪不仅与全诗紧绷、深沉的诗歌意绪形成深度对比因而收到内在反讽的效果,而且更传达出透过他的反讽展示出来的全诗的情感倾向和价值立场。9.9.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明确:对比。反讽。深度反讽是诗人昌耀在冷寂沉闷中掺入理智清醒后,然后又兑进机智和幽默的结果,是他终于在时代之上占稳了自己的高度后豁达的心智和洒脱的情怀的结晶。这样的反讽当然不只是昌耀诗艺的体现,而更是他居于高度之上的心理标记和明证。10.10.总结全诗。总结全诗。明确:诗人所看到的那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开启了我们解读这首诗歌“由外而内”的通道,从而衔
21、接起我们从诗人昌耀个体的内里世界阐释诗意的空间。既然坚守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蜘蛛,那么说明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而只能是精神、意志和心灵,这正是昌耀所要思考和揣度的所在,正是昌耀所要挖掘和探询的层面。由此,昌耀似乎刚刚提笔铺纸一样,又把他的诗歌视线从身外牵拉回来投注到诗歌开头,站在自己的生命地平线上,前瞻或者后顾,重新写就这首短诗。而我们,也自然而然就接受着这种诗绪的引领,深入他的个体生命追踪他的灵魂历险。反讽手法反讽手法 反讽,又称反语,是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
22、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课程解读精 读 品 味太阳石砾滑坡雄鹰雪豹蜘蛛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心象(情)+物象(美)=诗“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心象(情)+物象(美)=诗视听合一,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易事。视觉“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视听合一
23、听觉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特写镜头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象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两组意象形成鲜明而浓烈的对比:强大和弱小、光明与幽暗
24、、热闹与沉寂、高拔与低矮。强烈的对比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拓 读 明 理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孤绝之境的超越联系写作
25、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请在这里输入标题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内容图示内容图示石砾坚守冷静真实理智山海太阳深渊雄鹰雪豹蜘蛛喊杀声默享我我能能征征服服的的高高度度峨峨日日朵朵雪雪峰峰之之侧侧狂热虚浮伟岸高大喧嚣痛苦快慰小心探出铆钉一样楔入延伸阅读延伸阅读 人生困窘 如同在一条 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 四周都见血迹 仁者之叹不独于 这血的真实 尤在不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仁仁 者者昌耀昌耀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刻领会诗中诗人要表达的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刻领会诗中诗人要表达的“他的高他的高度究竟是什么呢度究竟是什么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