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导入:导入: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 1987年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位于山东中部,拔起于鲁中南群泰山位于山东中
2、部,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主峰玉皇顶山之上。主峰玉皇顶,海拔海拔1532.81532.8米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泰山泰山衡山衡山华山华山恒山恒山嵩山嵩山 东、西、中三岳,都位于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族的摇篮,是华夏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岳在我国虽不是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岳在我国虽不是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了。格外险峻了。“诗经诗经”中有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嵩高维岳,骏极于天高维岳,骏极
3、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嵩山在古人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目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受到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同时,由于受到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天下名山全面考察,当然也就无法对天下名山全面考察,当然也就无法“择优录取择优录取”了。了。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皇帝在这里祭祀,千百年来,皇帝在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念经,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念经,善男信女善男信女在这里在这里烧香烧香许愿许愿,名人,名人雅客也喜欢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雅客也喜欢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五岳更加有名了。难
4、怪人们登五岳后,五岳更加有名了。难怪人们登五岳后,会发出会发出“五岳归来不五岳归来不看山看山”的慨叹。的慨叹。古代文人对于泰山的佳句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登泰山记清姚鼐(nini)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
5、、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作 者 简 介解读标题解读标题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柳宗元(柳宗元)岳阳楼记岳阳楼记(范仲淹(范仲淹)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欧阳修(欧阳修)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记,一种文体。记,一种文体。可叙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和态度点和态度。本文本文属于属于山水游记。“泰山泰山”点明游览的地点,点明游览的地点,“登登”表明侧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
6、的经过和所见所感。写 作 背 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汶水()南麓()砌石()磴()徂徕()()晦()樗蒱()()绛()若偻()石罅()字音字形wnlqdngclihuchpjinglxi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解读第一段】阳:山南水北 今:一般用于阳光 阴:山北水南当:在地方,介词东:名作状 向东西:名作状 向西判断句判断句其:代词
7、 那泰山的地理形势:泰山的地理形势:面汶水和济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水的分流线古长城古长城点日观峰日观峰(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标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点的词,并列出本段的思维导图。表方位:“阳”“西”“阴”“东”“南北”表地点:“汶水”“济水”“谷”“古长城”“日观峰”课文探究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解读第二段】自:至于:从古(到达)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
8、道元所谓环水也。是:这由:从麓:山脚其:代词,代石阶有:同“又”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循:沿着,顺着少半:形容词作为动词。不到一半以:相当于“而”,表承接,连词复:再遂:于是其:代词,代泰山道:道路中之:代词,东谷判断句判断句限:像门槛一样,名作状语。及:介词,和之:代词,代山崖当:动词,挡住。定语后置定语后置道中迷雾冰滑,磴(dng)几不可登。几:几乎。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及:等到。负:背,覆盖。烛:照,名作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 li)
9、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带:飘带城郭:指城市;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为城,外面为郭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u2 2、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画出作者登泰山的路线图、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画出作者登泰山的路线图京师泰安齐河齐河长清长清长城长城中岭山巅西谷西谷u1 1、概括本段段落大意、概括本段段落大意登泰山经过由南麓登循中谷入越中岭 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中谷由南由南麓登麓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u3.3.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几幅图景?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几幅图景?苍山负雪图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泰山夕照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是写泰山山顶雪后美景的名句,请赏析。“负”
10、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壮观美丽。有人说,“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试分析。这是在山顶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居雾”以静写动,写出了雾的轻盈,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设喻新奇,写出了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整句话描绘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ch)蒱(p),数十立者,山也。【解读第三段】五鼓:五
11、更。古时常于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稍:古:渐渐。今:稍微,略微。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极:尽,尽头。极天,极:尽,尽头。极天,天边。天边。或:有人。或:有人。判断句:判断句:”也也“表判断表判断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l)。以:助词,表方位以:助词,表方位或或或:有的或:有的有的有的 1.第三段写了登上泰山看到的景物,请问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明确: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描写景物的变化的。待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须臾:
1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课文探究2.这一段突出了泰山日出情景什么样的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富于动态。富于动态。作者先描述了日出前的情景,次写了日将出作者先描述了日出前的情景,次写了日将出的情景,最后又写了日出时的情景和日出后诸座山峰的情景。的情景,最后又写了日出时的情景和日出后诸座山峰的情景。善用修辞。善用修辞。作者以作者以“摴蒱摴蒱”为喻,描写了云雾迷漫中隐为喻,描写了云雾迷漫中隐约可见的山峰;以约可见的山峰;以“朱砂朱砂”为喻,描写了喷薄而出的太阳的为喻,描写了喷薄而出的太阳的颜色;
13、颜色;“而皆若偻而皆若偻”则又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态。则又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态。形象生形象生动中颇见其美;动中颇见其美;善写颜色。善写颜色。日出前,积雪、云雾和山峰皆呈现为白;日日出前,积雪、云雾和山峰皆呈现为白;日将出时,则为将出时,则为“一线异色一线异色”,不久又呈五彩之色;日出后则,不久又呈五彩之色;日出后则“正赤如丹正赤如丹”。绚丽壮美、气势雄伟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解读第四段】其:代词,那些尽:全,都是:这。漫失:模糊或缺失。漫:动词 磨灭。当:动词 面对,对着。第四段写了哪些人
14、文景观?有什么作用?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作用:既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泰山的整体风貌和悠久历史。课文探究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解读第五段】平方:古: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圜:同“圆”。罅:石缝。多:形容词作动词 多有少:形容词作动词 少有第五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自然景观:“三多”、“三少”、“三无”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课文探究京师、齐河、长青、安南麓、京师、齐河、长青、安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颠日观中谷、中岭、西谷、山颠日观亭、三个宫祠、道旁石刻亭、三个宫祠、道旁石刻第第1 1段点出泰山及日观峰的位置段点出泰山及日观峰的位置;第第2 2段写登山经过段写登山经过;第第3 3段观泰山日出段观泰山日出;第第4 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第5 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谢谢聆听谢谢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