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一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1.细胞是有机体,_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2.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2、多细胞生物依赖
2、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3、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r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病毒1分类:DNA病毒、RNA病毒(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重要结构光学结构:镜头产镜一长,放大倍数小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色素r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J主要吸收蓝紫光(CH2O)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3、,不再增加。4、丞: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七、化能合成作用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111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吊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 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 化成旦皿2,进而将HNCh氧化成世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 能,将CQ1也汰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第六
4、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O2核质比(细胞核控制范围)大-cell小。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 长。结果:
5、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体特点: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虫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 时机。2.后期:每个着统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纺锤统牵引着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3.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核仁。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组 胞板,并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子细胞:一个细胞分裂
6、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111含有的染色体数廿和亲代细胞相等,分 裂后形成的子细胞若继续分裂就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参与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三、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动物细胞:1间期一中心粒倍增2前期一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末期一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内陷,缢裂成两个 子细胞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2、DNA和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规律相同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了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 代和子
7、代之间的遗传的稳定性。六、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例:例的红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分化一、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2)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遗传物质不变性(3)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种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 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4)原因: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二、细胞全能性:(1)概念: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
8、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 性。那些没有分化的细胞,如受精卵、动物和人体的早期胚胎细胞、植物体分生区细胞也具有全能性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整套和受精卵相同 的遗传信息,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特点:高度分化 基因 没改变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猴中中和华华(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细胞的衰老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
9、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1、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2)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内的某些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4)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2、细胞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还会攻击DNA,可能 弓I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
10、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随细胞分裂会缩短,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损,使细胞活动趋于异常。对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对多细胞生物体来说,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堂生血现象,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二、细胞的死亡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完成正 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
11、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3、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 亡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一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花是一两性花,在未开放时,进行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自花传粉避免了次 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 的形状。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丕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三、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a.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样。b.套袋,套上纸袋,以免一外来花粉干扰。c.采集花粉。d.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除雄蕊的雌蕊柱头上。e.套袋
12、,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四、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讲行杂交(Cross)o无论用高茎豌豆 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一高茎 的。用子一代 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 的,数量比接近土lo2、孟德尔把_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形性状,如矮茎。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
13、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现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_n_)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形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_)来表示。(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一成对 存在的。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 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像这 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的个体叫作纯合子。因为Fl自交的后代中出现了隐 性性状,所以在Fi的体细胞中必然含有 隐形遗传因子;而Fi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因此Fi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应该是Dd。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的 个体叫作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
14、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一随机 的。例如,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 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巧设计了 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验证,让_与隐形纯合子杂交。以Fi高茎豌豆(一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为例,孟德尔根 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七、分离定律1、内容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 性状的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不 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适用范围:(1)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一对相
15、对性状的遗传。八、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 进行 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 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一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受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粒形:R和r;粒色:Y和y),显性基 因对隐性基因有掩盖作用。实验过程PFi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1黄色圆粒 自交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16、YYRR、yyrr、分别产牛YR和yr各一种配子,Fi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3、杂交产生的Fi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次 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结果:Fi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种,即YR、Yr、yR、yr,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4、受精时,日的各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一随机因此有种结合方式,产生业 种遗传因子组合,4种性状及数景比例为9:3:3:1。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iYyRr与 隐形纯合子yyrr杂交。2、预测结果:测交后代有_4_种性状,比例为1:1:1:1。3、实验结果:测交后代
17、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四、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西由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丕且的;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一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一生物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1、表现型(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3、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等位基因(D和d)。三、计算 AaBbCc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2X2X2=8
18、种 AaBbCcAaBbCc产生ABCABC配子的概率?l/2xl/2xl/2=l/8AaBbCcl/2xl/2xl/2=l/8AaBbCc 与 AaBbCC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3x3x2=183x3x2=18AaBbCcxAaBBCcAaBbCcxAaBBCc 后代中 AaBBccAaBBcc 出现的概率?1/2x1/2x1/4=1/161/2x1/2x1/4=1/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
19、分裂过程中连续分 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的减少一半。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里L中的曲细精管内形 成的。2、细胞的变化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 四个 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做减数分裂 I I(也叫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 IIII(也叫第二次分裂)。精细胞再经过空虹,就形成 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间期: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 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完全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
20、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粒一连接,此时的染色体呈一染色质丝 的状态。减数分裂 I I 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 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形态 和 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监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一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O O 减数分裂 I I 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两侧,每条染色 体的着丝粒都附着在纺锤丝上。减数分裂 I I 后期:在纺锤税的牵引下,配
21、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细胞的/极只得到各对 同源染色体的 一条。减数分裂 I I 末期:在两组染色体到达到达细胞的两极 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就分 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I I 与减数分裂 IIII 间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减数分裂 IIII 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减数分裂 IIII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分裂 IIII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 两条染色体 O O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 两极 移动。减数分裂 IIII 末期:染色体
22、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这样,在减数分裂 I I 中形成了两 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 II,II,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 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子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得每个次级 精母细胞 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I。2、使用高倍镜步骤: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细胞移:移到视野中央(同向移动原则)转: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调: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四、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误区警示减数分裂后,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
23、形才能成为精子。物像大小高倍镜低倍镜看到细胞数目少多视野亮度暗亮真核细胞较大物像与装片的距离近远病毒最小视野范围小大大小原核细胞大小本质区别较小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 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 胞核无细胞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蟀糖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核仁,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 质结合无成染色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无遵循遗传 定律基因表达变异类型不遵循遵循转录翻译同时进行基因突变先转录后翻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 裂遗传物质
24、举例DNA蓝细菌、细菌等真菌,动、植物DNA或RNAHIV、H1N1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卵巢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卵原细胞为虹,染色体复制,卵原细胞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形成卵细胞。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进行不均等 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 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作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I也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 和一个 小的第二极体。在减数分裂I形成的第一极体又分裂为两个第二极体。结果: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
25、个卵细胞和三 个极体。卵细 胞和极体都含有数目土丑的染色体。不久,极体 都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 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与精子的形成不同,卵细胞的形成不 需要变形。三、受精作用概念:精子和卵细胞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1.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 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不久,精子 的 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2.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遂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 的稳定,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另一半来自母方意义:(1)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 数
26、目的恒定,维持了牛物遗传特性 稳定性。(2)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室柱。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亶性多变的自然环 境,有利于生物在一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盏姓您的优越性。3.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原因(1)配子的多样性:减数分裂I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2)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 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推论:基因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的行为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_成对_ 存在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 一条一体细胞
27、中存在形式在配子中_成对存在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 一个一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_母方一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父方一条来自_母方非同源染色体_自由组合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推测: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王乱_关系 推论:基因在一染色体上.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_摩尔根_。2.实验材料:_果蝇_o果蝇特点:相对性状多而且明显、一易饲养一 _繁殖快、染色体少易观察。2._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遗传图解:配于于一代白 II II 艮(雌)X XWWX XWW1 111X XWWX XWW红眼雌):1:11 1红眼(
28、雄)X XWWY YX Xw wY Y/X/XWWY Y 白 IIUIIU雄)实验结果:子一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验证了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结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上,基因在染色体上。4.摩尔根的研究方法:_假说演绎法.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_多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8 8一线性排列。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笠位基 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_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时间:_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2)描述对象:_同源染色体上的一等位基因。(3)实质:等位基因
29、随_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一分离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0 0描述对象:_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实质:一非同源染色体_上的一非等位基因_随_非同源染色体_的自由组合而_ 组合。第三节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1、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 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的特点有:男患者_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耍_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 性色盲患者的 W谈和壬均有病。一般为隔代遗传: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女性_多于男性
30、;但部分女患者病症较轻。世代延续性;男患者的_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病。4、伴Y遗传(1)基因位置: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在X上无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患 者患者基因型:XYMO(2)遗传特点:患者均为男性,且“父一厅,子一孙。二、鸡性别决定的其他方式ZW型雌性:(异型)地,雄性:(同型)ZZ o三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第二步: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三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二、两种遗传
31、病的概率计算方法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若已知患甲病的概率为、患乙病的概 率为,7,则各种患病情况如下表:序号类型不患甲病的概率不患乙病的概率只患甲病的概率只患乙病的概率同患两种病的概率只卷-种病的概率患病概率不患病概率计算公式1 mn/7?(1 n);?(1 m)mn2mn或/H(1 n)+(1 m)m+nmn或1 不患病概率(1 m)(1 n)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两种肺炎链球菌比较实验过程及现象 R R 型活细菌 归Ll、鼠体内一小鼠不死亡S型活细菌拳爽小鼠体内一小鼠死亡,小鼠体
32、内有分离出 S S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电小鼠体内一小鼠 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兰爽小鼠体内一小鼠垂小鼠体内 分离出 S S 型活细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比较S S 型细 菌有无荚膜有有有无致病性有有光滑R R 型细 菌无无无无粗糙1.艾弗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第一组: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联物培养基含 R R 型细菌和 S S 型细菌。第二-四组: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蛋白酶或酯酶)培养基含 R R 型细菌和 S S 型细菌。第五组: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
33、取物培养基只含一 R R 型细菌实验结论:理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二、噬国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蔡斯、赫尔侵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世肠枉菌J本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 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含有 DNADNA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 物质 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 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里座,释放出子代噬菌体。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2、实验过程 标记大肠杆菌(2)标记T2噬菌已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
34、体与细菌分离 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 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2)实验结果:含35S的噬菌体+大肠 一上清液放射性钮,沉淀物放射性此。含 P P 的噬菌体+大肠杆 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 高。3232(3)实验结论:DNADNA 是遗传物质。三、某些病毒的 RNARNA 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HIV、新冠病毒)四、因为绝大多数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DNA,所以说 DNADNA 是 主要 的遗传 物质。第二节 DNADNA 分子的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D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35、(1)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 A 一定与工配对;一定与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第三节 DNADNA 复制一、DNADNA 复制的过程(1)概念:以亲代 DNADNA 两条链为模板合成 子代 DNADNA 的过程。(2)时期:在细胞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3)过程:解旋:在细胞提供的能量 的驱动下,解旋酶将 DNADNA 双螺旋的两条的解开,这个过程叫作解旋。复制:DNADNA 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 为模板,以细胞
36、中游离的 4 4 种尴 氧核昔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一互补的一条子链。延伸及重新螺旋: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延伸,同时,每条新合成的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为双螺旋结构。结果:复制结束后,一个 DNADNA 分子就形成了两个为柬的 DNADNA 分子。新复制的 两个子代DNADNA 分子通过 细胞分裂 分配到子细胞中。(1)DNADNA 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模板:DNADNA 两条链本:解旋酶、DNADNA 聚合原料:游离的 4 4种脱氧核昔酸 能 M M:ATP ATP。(2)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二、DNADNA 复制的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
37、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第四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DNA 片段 1 1.一个 DNADNA 分子上有多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 特定的DNA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 效应。2.DNA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4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 他,构成了 DNA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 DNADNA分子的特异性性;DNADNA 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基因通常 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DNA 片段。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RNA,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 RNARNA 片 段。注
38、意:一个 DNADNA 分子中由 n n 对碱基组成,则碱基排列顺序 V V 种,排列遗传信息的种类最多有平种。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_、转录的概念:RNA是在 细胞核 中,通过_RNARNA 聚合酶以 DNADNA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0场所:主要在细胞核(2)时间:整个生命历程(3)基本条件:模板:基因的一条链原料:4 4 种游离的核糖核昔酸能量:ATPATP 酶:RNARNA 聚合酶(4)配对原则:碱基互补酣对原则:A-U、T-A、C-G、G-C(5)产物:RNARNA(RNA通过核孔释放到细胞质)(6)遗传信息流动方向:DNADNARNARNA
39、(7)特点:边解旋边转录二、遗传信息的翻译翻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就以mRNA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 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2 2.密码子:(1)密码子的概念:mRNAmRNA 上 3 3 个相邻的碱基 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 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2)密码子的特点:专一性: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二种氨基酸(除终止密码子外);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对应一种或多种一密码子;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3.tRNA3.tRNA 和反密码子(1)tRNA:(1)tRNA: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 3 3 个相邻的碱基。tRNAtRNA 中含 有氢键
40、。(2)反密码子:tRNAtRNA 上能够与 mRNAmRNA 上密码子互补配对的 3 3 个碱基。(3)夬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61 或 6262 种,所以tRNA有项 1 1 或 6_6_种,反密码子也 有或 6 6种。(4)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二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至多种tRNA携带。1 1.翻译翻译(1)场所:核糖体核糖体(2)时间:整个生命历程(3)基本条件:模板:mRNAmRNA 原料:2121 种氨基酸种氨基酸.能量:ATPATP 酶:翻译需要的酶.转运工具:tRNAtRNA(4)配对方式:mRNA和tRNA配对(A.U,G(A.U,GC,CC,CG,UG,UA)
41、.A).(5)产物:蛋白质(肽链).(6)遗传信息流动方向:mRNA-mRNA-蛋白质.(7)翻译的过程:mRNAmRNA 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 结合。携带甲硫氨酸的 tRNAtRNA,通过与碱 基AUG互补配对,进入位点1。:携带某个氨基酸的tRNA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位点2。:甲硫氨酸与这个氨基酸形成燮虹从而转移到位点2的tRNA o:核糖体沿着 mRNAmRNA 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原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 体,原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就这样,随着核糖体的移动,tRNA以上述方式将携带的敏基酸输送过来,以合成 肽链。直至核
42、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合成才告终止。(8)特点:真核生物:先转录后翻译.原核生物:转录翻译同时三、中心法则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DNA 流向 DNADNA,即 DNADNA 复制;也可以从 DNADNA 流向 RNA,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o o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从 RNARNA 流向 RNARNA 以及从 RNARNA 流向蛋白质。DNA DNA 复制,转录,RNARNA 复制,翻译,逆转录。3.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DNA 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 物,而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第二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
43、系 1 1.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1)(1)基因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 物体的性状。(2)(2)基因直接控制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却各不相 同。1.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 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 基因;另一类是京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2.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 基因的选择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3.细胞分化的表现分子水平:mRNAmRNA、蛋白质种类数量等不同。细胞器水平:细胞器种类和数量有较
44、大差异。正确识别带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蓝细曲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 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 拟核。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元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和差异性(元
45、素 含量不同)大量元素:C、H、O、N、P、S(97%)K、Ca、Mg等微量元素:Fc、Mi】、B、Zn、Mo、Cu等基本元素:C、H、0、N(90%)最基本元素:,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核酸 糖类 脂质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丞,含最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三、鉴别实验具有还原性的糖:菊匐糖、麦芽糖、果糖 孚L糖半乳糖试剂双缩腺试剂成分A:O.lg/mL NaOHB:0.01g/mL CuS04实验现象紫色常用材料大豆、蛋清蛋白质脂肪
46、还原糖苏丹III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碘液橘黄色砖红色沉淀花生子叶苹果、梨甲:0.1 g/mL NaOH乙:0.05g/mL C11SO4I2淀粉蓝色马铃薯细胞水平: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三、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的概念:生物体 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四、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一基因的 影响。1.一个基因可以影响 多个性状。2.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 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
47、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 1 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状细胞贫血(1)症状: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2)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 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3、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壬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体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 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二、细胞的癌变1、细胞癌变的机理(1)、原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
48、殖所 必须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 胞癌变。(2)、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 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 胞癌变。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 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三、基因突变的原因1、原因:(1)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2)内因:DNADNA 复制偶尔发生错误2、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四、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基因突变是
49、生物变异的根本 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五、基因重组1、类型:(1)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减数分裂I前期(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 迎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而导致基因重组。2、概念: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查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3、意义: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第 2 节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 为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 一类是以
50、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 减少。2、二倍体和多倍体(1)染色体组: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 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2)二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叠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作二倍体。实例:儿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3)多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统称为多倍 体。实例:在植物中很常见,在动物中极少见。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四倍体番茄。多倍体植株优点: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 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4)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