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厘米教案(区公开课)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例2、3、4和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过程,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以厘米为单位画规定长度的线段。2. 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3. 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
2、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课前准备:教师:尺、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铅笔、橡皮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口算63= 59= 56= 565 34= 622064= 6434 78= 8637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么,线段有哪些特征呢?(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师:回顾了线段的特征,接下来学习新的内容。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同学们,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课桌,有几个同学他对自己的课桌产生兴趣了。师:课桌面到底有多长?想办法量一量,引导学
3、生可以用拃、铅笔盒、书本等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适当介绍拃是什么意思)演示如何量。引导:你身边也有很多物品,你们准备用什么来量?下面,请同学利用身边的物品像图中三个小朋友这样量一量,说一说,可以用图中出现过的物品量,也可以找其他的物品量,同桌交流。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是如何量的,有错的改正。 交流测量的结果:你是用什么量的,大约有多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上不同的测量结果数据。启发:小朋友用的方法非常的多,但是为什么相同长度的课桌,(指着黑板上不同的数)量出的数据却不一样呢?指出:因为他们选择的测量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不一样,所以量出的结果、数据也就不一样。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统一
4、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是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1.认识学生尺谈话:我们同学手里也有尺子,这种尺子我们叫学生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观察学生尺的一部分,拿出自己的学生尺看一看,再和同桌的尺放在桌子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并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组织交流:(1)尺上都有数。让学生集体按顺序读一读。提问:老师这里的尺是尺的一部分,你尺上的数是从几到几?谈话:大家尺上的数有多有少(数大些这把尺就长一些,数小一些,尺就短一些),但不管多少都是从几开始?0在这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0这个起点开始测量。(2)认识刻度线问:尺上除了数还有
5、什么?这些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它们有的短有的长。看看长的刻度线,下面都对应着?(数)0对应的刻度线叫刻度0,那2么对应的刻度叫?3呢?8呢?提问:观察一下,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几大格?(1大格)到刻度3呢?(3大格)数一数,到刻度10是几大格?(10大格)(3)认识cm说明:尺上还有字母cm(板书cm),cm表示厘米,今天这节课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厘米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1)指一指介绍: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你像老师这样在尺上指一指,看一看。(实物投影把刻度0到刻度1之间用笔画上1厘米)让学生也指一指,说一说: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一大格的长
6、度就是1厘米。(2)找一找提问:尺上除了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外,还有很多的1厘米,你能找到吗?找到后跟同桌说一说。根据回答课件出示。问: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你发现只要怎样找就是1厘米?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大格,就是1厘米。(3)感受1厘米有多长谈话:小朋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老师这里有1根小棒,我们来看看它有多长。(实物投影用尺子比一比,得出长度是1厘米)小朋友的盒子里也有跟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请你把它拿在手上。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做:轻轻捏住小棒,手指不动,再用右手慢慢地抽出小棒,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大约就是1厘米。看看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
7、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是多长。现在不用小棒,你能比划出1厘米吗?再把小棒放进去,看看准不准。(4)找一找身边的1厘米谈话: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身边、身上,还有你的宝贝盒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交流:可能有小正方体的边长、方格一条边的长、订书钉的、手指的宽带着学生再次用手感受这些约1厘米长的物体。投影:老师用手指比划出不同的长度,让学生快速判断是否大约是1厘米。谈话:小朋友,你觉得1厘米这个长度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5)找几厘米谈话: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大约1厘米的物体,知道刻度0到刻度1之间1大格的长度是
8、1厘米,那你知道2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大格的长度就是2厘米)提问:你还能在尺上找到5厘米、10厘米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出:我们可以数一数大格数,有几大格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观察: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3个长度怎样?知道:不是所有的厘米都像1厘米那么短。3.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线教学例3:量蜡笔的长谈话:小朋友,我们知道,刻度0到刻度几之间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那么现在老师有一支蜡笔,想请你量一量它的长度是几厘米,你会吗?请一个学生上去实物展示,并说说是怎样量的。注意点:1、被测物体左端与刻度“0”对齐 2、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9、想想做做1:判断哪种量法正确出示三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量法正确,错误的错在哪里?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发现在测量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小结: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沿着物体的边平放,直尺的刻度0要和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对齐,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直接判断线段的长度谈话:你们知道了怎样去量物体的长度了,那你能直接说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教学例4:画线段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会测量了,那你会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吗?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再通过交流,明确画线段的方法。提醒学生:及时标出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为了让别人看得更清楚些,还可以在上面标上所画线段的长。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10、2:比一比谈话: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2条线段请你比一比,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有的学生会两条量好长度后再比较,有的学会可能会直接量多出的部分,如果没有,老师适当地介绍一下后边的方法。)想想做做3:认识大约几厘米。谈话:小朋友,我们刚才量的物体都是几厘米这样的整厘米数,现在请你量一量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几厘米。交流:一条比8厘米上一些,一条比8厘米短一些。指出:这两条线段的长都接近8厘米,我们可以说大约8厘米。(板书:大约)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整理米数,我们看接近几厘米就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看,这是手掌,这是一拃(示范拇指和中指张开),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就不是
11、整理米数,请你量一量大约几厘米?想想做做4:身体上的尺食指的宽大约?手掌的宽大约?一拃的长大约?这些都是身体上的尺,在你没有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测量,估算出物体大约有多长。课桌的高有几拃?椅子的高呢?想想做做5:量一量,填一填。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这样的图形,你会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吗?(指导学生会灵活用尺)告诉学生:标注图形的边长,文字和所标注的边的方向一致。想想做做6:谈话:小朋友,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量。我们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起。可是现在遇到了困难,这把尺断了,没有刻度0了,还能量吗?怎么量?学生回答后,问 :刻度2到刻度9是几厘米呢?(数格子,有7大格,是7厘米
12、;如果时间充足,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度,通过移动直尺,使学生看到:这条线段的长度是确定的,它的长度不会因为直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小结: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是从刻度0开始量,有时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只要看清有几大格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四为下节课做铺垫用直尺来量一量教室的宽度,可以吗?请一个学生上去量一量,让其他学生感受一下是否方便。看他的量法,你有什么想说的?看来得用更大的长度单位,留着小朋友下节课再学习。五、总结提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34页板书设计: 认 识 厘 米 cm 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1大格 1厘
13、米2大格 2厘米5大格 5厘米10大格 10厘米 几大格 几厘米 大约几厘米教学反思及建议:认识厘米教学反思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各位前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在导入环节,教学“一拃”的概念,并设计了“看一看”、“学一学”,看老师如何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也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为之后学生直尺测量“一拃”的长度做铺垫。虽然比较细致,但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上花的时间有些多,导致后面的例题讲解略显仓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老师和学生测量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
14、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选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让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等;让学生上来投影展示如何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于是,我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在尺子开端有磨损
15、或折断的情况下,怎样去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出测量的方法,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不足之处:1、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时间安排上显得不够充足。2、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4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用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又比如,本节课的活动比较多,在及时调控和评价反馈方面做得还不够妥当和完善。当学生回答和思考困难时,我的引导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引发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又着急着替学生回答,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几厘米”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经历“几厘米就是几
16、个1厘米”的学的过程,教学时间略显仓促。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到方法优化时的水到渠成,在测量时可以使用减法求物体的长度,即“大刻度数减小刻度数”这一方法的教学出示偏生硬。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学语言的凝练还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都有待再琢磨和重构。一切皆因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来反思教师的教。3、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更加注意在课堂中关注更多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习惯,如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文具,(书本,练习本,尺,铅笔,橡皮),学生的听课习惯,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声音响亮等。4、在平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属于自己班级的学习特色,给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需要我去思考,并且要去长时间的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挖深教材,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唯有自己真正懂了,明白了,才能让学生理解的清楚明白。同时,更要以学生为主体,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孩子想想,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吃”的更香,学的更快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