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后一课,R七年级语文下册,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内容,理清小说情节发展阶段。 2.体会细节、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各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3.明确课文主题,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感。,学习目标,普法战争,新课导入,【都德】(18401897年):法国作家。他一生共写了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走近作者,【代表作】 长篇小说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 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
2、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写作背景,喧闹 踱步 诧异 惩罚 祈祷 哽咽,chng,q do,du,gng,ch,xun,字词积累,【婉转】声音委婉而动听。,【懊悔】因过错而自恨。,【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诧异】惊讶;觉得奇怪。,【喧闹】喧哗,吵闹。,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6)写“我”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第二
3、部分:(7-23)我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阅读第一部分,说说“我”是谁?为什么塑造一个“我”?,“我”是小弗郎士,不是都德。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细读感悟,这一部分重点写了哪两个场景?,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镇公所布告牌前,许多人看布告。,找出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想想上最后一节法语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一个孩子。,(1)“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怕老师,(2)“我想就别上学了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幼稚、贪玩、不爱学习,(3)“可是我还能管住
4、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又出了什么事啦?”,有自制力,朦胧的爱国心,如何理解铁匠对小弗郎士说的话?,铁匠华希特说的是反话,对“我”老迟到、不用心学习感到痛心。,阅读第二部分,对照表格说说“最后一课”的不寻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开、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有镇上的人,在最后一节课上,小弗郎士对学习、老师等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对学习:,“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我这些课本好像是我的
5、老朋友”,对韩麦尔先生:,“想起这些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可怜的人啊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对祖国:,“那些坏家伙” “如果我能把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小弗郎士的变化:,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认真学法语 怕老师理解、同情、敬爱、留恋老师 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恨敌人,分析小弗郎士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不喜欢上课而已;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说的“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掌
6、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为什么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为了让法国人民永远忘记自己是法国人,做德意志的顺民; 这既是一种野蛮粗暴的文化侵略,又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严重摧残。,阅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写钟声和号声。,钟声预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 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找出与韩麦尔先生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形象。,(1)“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柔和”对祖国依依不舍; “严肃”被迫离开课堂的激动和不满。,人物形象,(2)“我也不责备你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韩麦尔先生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和对自己工作
7、的深深自责,表现了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心。,(3)“他说,法国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和不厌其烦的教学态度。,(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志士形象。,作者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形象。 韩麦尔先生具有高贵的气度,且恪尽职守,道德高尚,他对祖国爱得深沉、对侵略者无比痛恨。最后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的一面。,找出文中的场景描写并分析其作用。,(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
8、婉转地唱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下文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可以激发人们对破坏人们美好和平生活的侵略者的痛恨。,品味语言,(2)“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说明喧闹的一贯性;“偏”说明安静得异乎寻常。 烘托出“今天”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3)“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烘托孩子们学习的专心和对祖国文字及祖国的热爱。,(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1.巧妙的叙述角度。,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
9、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回避了普法战争的正面战场,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把笔墨转向一幅极为平常的生活画面,描写极为冷静、客观、朴素,却极具感染力。,写法探究,作者的叙述角度别出心裁。他有意回避对战争的正面描写,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这样的构思,更能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2.扣人心弦的情节。,小说通过情节展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本文记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经过,情节本身并不曲折,但作者紧扣“不寻常”三个字构筑情节,使小说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10、,3.细腻而成功的描写。,出色的心理描写; 生动的细节描写; 深刻的场景描写。,4.“烘托”和“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1)为了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2)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课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为故事地点,通过法国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忽然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挚爱深情,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堂小结,最后一课,课前:背景,课中,课后:悲壮、不屈,异常现象:严肃、悲愤,严肃意义:爱国,教与学:认真,对祖国的爱 对敌人的恨,板书设计,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写完后与课文对比一下,想一想,课文以一个小男孩的口吻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随堂练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