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扬中市第一中学 王世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2.体味文章含蓄的语言特点。作者简介:韩愈(韩愈(768768824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他自称昌黎郡人,世称韩昌因他自称昌黎郡人,世称韩昌黎。他倡导了黎。他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文学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文学传统;传统;“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得到了柳得到了柳宗元的密切配合,世称宗元的密切配合,世称“韩韩柳柳”。到宋代,欧阳修、苏洵、。到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苏轼、苏辙、王安
2、石、曾巩等继承韩、柳的文学传统,在散继承韩、柳的文学传统,在散文创作上有突出的成就,被后文创作上有突出的成就,被后人称为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释题:1.送送序:序:2.游:游:赠序,是古代含有临别赠言性赠序,是古代含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表示安慰、质的文体,内容多表示安慰、劝勉、赞许之意。劝勉、赞许之意。外出求官。外出求官。写作背景:唐代中期,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唐代中期,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不服朝廷调遣。而且不服朝廷调遣。而且“藩镇竟引豪杰为主谋藩镇竟引豪杰为主谋”,许
3、多不得志的许多不得志的 士人相继投奔藩镇,使得其势力士人相继投奔藩镇,使得其势力日益增强。处于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日益增强。处于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善读,怀抱杰出才能,但赴长安应进士科小好学善读,怀抱杰出才能,但赴长安应进士科考试,屡次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即将投奔藩考试,屡次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即将投奔藩镇。而作为其朋友的韩愈,反对封建割据,坚决镇。而作为其朋友的韩愈,反对封建割据,坚决维护朝廷的统治,不赞成其此行。因此写了这篇维护朝廷的统治,不赞成其此行。因此写了这篇文章,明送暗留,希望其仍然回到长安来。但表文章,明送暗留,希望其仍然回到长安来。但表现得含蓄委婉。现
4、得含蓄委婉。读准红色字的音:1.1.燕燕()赵古)赵古称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多感慨悲歌之士2.2.郁郁()郁适)郁适兹兹()土土3.3.苟苟()慕义)慕义强强()仁者仁者ynynchchngngyyzzguguqiqingng读准红色字的音:1.1.吾吾恶恶()知其今不异)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于古所云耶耶 ()2.2.聊聊()以吾子之行)以吾子之行卜卜()之也)之也3.3.矧矧()燕赵之士出乎)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其性者wwyylilio obbshshnn听范音朗读课文要求:1.听准字音 2.听清句读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1.1.董生董生举举进士进士2.2.怀抱怀抱利器利器3.3.皆皆爱惜爱惜焉焉
5、4.4.为我为我谢谢曰曰5.5.可以出而可以出而仕仕矣矣(被推荐应考被推荐应考)(比喻杰出的才能比喻杰出的才能)(同情同情)(告诉、致意告诉、致意)(做官做官)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1.聊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以吾子之行卜之也2.吾吾因因子有所感矣子有所感矣3.夫夫以子之不遇时以子之不遇时4.苟苟 慕义强仁慕义强仁者者5.然然吾尝闻吾尝闻(姑且)(姑且)(由、从)(由、从)(发语词,不译)(发语词,不译)(只要是)(只要是)(的人)(的人)(然而)(然而)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思连不得志连不得志于于有司有司吾恶知其今不异吾恶知其今不异于于古古 所所云耶云耶 而观而观于于其市其市于(在在)(比)(
6、比)(往、到往、到)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思夫以子夫以子之之不遇时不遇时聊以吾子之行卜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之也也为我吊望诸君为我吊望诸君之之墓墓之(助词,不译)(助词,不译)(指古今风俗是否相(指古今风俗是否相同的怀疑)同的怀疑)(的)(的)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思夫夫以以子之不遇时子之不遇时聊聊以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吾子之行卜之也以(凭)(凭)(用、拿)(用、拿)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思而而观于其市观于其市 可以出可以出而而仕矣仕矣 而 (表并列,(表并列,并且)并且)(表顺(表顺 承承 ,不译),不译)第一小组阅读课文第一段:第一小组阅读课文第一段:问题:问题:1.董生要去的是什么地方
7、?董生要去的是什么地方?2.董生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董生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3.董生到此处去,会有怎样的结董生到此处去,会有怎样的结果?果?第二、三小组阅读课文第二段:第二、三小组阅读课文第二段:问题:问题:对于燕赵之地,作者有对于燕赵之地,作者有怎样的疑惑?言外之意是什怎样的疑惑?言外之意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么?他的根据是什么?第四组阅读课文第三段:第四组阅读课文第三段:问题:问题:1.韩愈要董生到燕赵之地替他韩愈要董生到燕赵之地替他做哪两件事?做哪两件事?2.韩愈为什么要董生替他做这韩愈为什么要董生替他做这些事?些事?问题:问题:1.董生要去的是什么地方?董生要去的是什么地方?2.董生
8、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董生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3.董生到此处去,会有怎样的结果?董生到此处去,会有怎样的结果?问题:问题:对于燕赵之地,作者有怎样的疑惑?言外之意对于燕赵之地,作者有怎样的疑惑?言外之意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问题:问题:1.韩愈要董生到燕赵之地替他做哪两件事?韩愈要董生到燕赵之地替他做哪两件事?2.韩愈为什么要董生替他做这些事?韩愈为什么要董生替他做这些事?第一小组问题解答:第二、三小组问题解答:1.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2.2.如今的燕赵之地,在割据势如今的燕赵之地,在割据势力的统治下,社会风气发生力的统治下,社会风气发
9、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感感慨悲歌慨悲歌”之风已经荡然无存之风已经荡然无存了,了,3.“3.“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第四小组问题解答:1.1.A:A:吊望诸君之墓吊望诸君之墓 B:B:劝今之有才干还没有作官的劝今之有才干还没有作官的人来人来“仕仕”2.2.A:A:意为提醒董邵南不应忘记朝廷意为提醒董邵南不应忘记朝廷 B:B:连河北的连河北的“屠狗者屠狗者”我都劝我都劝他入朝效忠,那么你更应该留在他入朝效忠,那么你更应该留在京城为朝廷出力,不应该到河北京城为朝廷出力,不应该到河北去。去。教师小结:从古代河北看,董生此从古代河北看,董生此去一定合得来。去一定合得来。古今风俗教化不一定相古今风俗教化不一定相同,董生此去合不合得来不一定。同,董生此去合不合得来不一定。要董生凭吊望诸君之墓,要董生凭吊望诸君之墓,劝屠狗者出来做官,暗示其不该劝屠狗者出来做官,暗示其不该去。去。课后作业:背诵全文谢 谢 大 家!2003.1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