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質化研究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設計合經系碩二課程OutlineChap3.質化研究計畫大綱人種誌研究計畫歷史研究計畫行動研究計畫Chap4.質的研究設計研究設計模式研究設計組成部分前 言撰寫方式與量化研究部分類似相同點研究背景敘述提出預示問題研究目的及重要性差異點研究過程設計與方法討論與結果呈現人種誌研究計畫大綱(1)緒論一般的問題敘述初步的文獻探討提出預示研究問題研究目的與重要性設計與方法場所或社會網絡的選擇研究角色目標抽樣方法資料蒐集方法人種誌研究計畫大綱(2)結論與建議資料歸納分析結果討論研究限制參考文獻附錄人種誌研究計畫大綱(3)對研究問題以簡潔、清晰的方式進行陳述問題的敘述緊接在問題的背
2、景或緣起之後問題敘述為“發現取向”,描述與分析進行中的事件或過程一般的問題敘述說明在提出所描述預示的問題時,研究者可能使用的概念架構,同時確認我們對問題的了解或現有知識,或前人的研究尚待解決或研究的缺失之處引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術領域之理論或實證研究根據理論或他人研究,開始進行觀察或田野調查初步的文獻探討以廣泛的、期待的方式,敘述研究問題,但該問題可能尚待在田野中重新形成人種誌為敘述預示的問題,常選擇場所並徵得暫時或正式許可,以假定的研究者角色執行研究研究者早已有部分資訊,了解在研究環境中可能觀察得到何種類型的資料提出預示的研究問題非常清楚地描述研究目的(與量化研究的寫法不同)可能在社
3、會現象或社會行為上可以提供新的知識或研究方向,釐清他人尚未了解的問題可能藉由觀察或描述分析,發展出新的概念、理論或知識體系研究目的與重要性研究場所的選擇要適用於探究在預示的問題中所陳述的現象和過程如果預示的問題在於社會組織的了解,場所就應該以組織平常運作的描述,整體環境、組織性質、組織人員相處情形、參與者的類別、決策者領導行為、決策過程等。場所或社會網絡的選擇研究者在描述資料時之角色參與者的觀察觀察者的參與晤談者研究者角色對資料蒐集具有交互作用的影響。研究者角色儘可能以期望的社會關係或角色描述之研究角色合於研究目標小樣本,獲取資訊完整、符合社會情境或過程的個案綜合取樣、最大變異抽樣、網狀抽樣、
4、聲譽個案、極端個案、代表性個案、關鍵個案等目標抽樣方法資料蒐集類型參與觀察、人種誌晤談、從田野中蒐集人工製品或實品資訊蒐集策略陳述預期駐守田野之期限資料記載方式(摘要觀察、晤談記錄、草稿、細節等)資料歸類、儲存及檢索方式資料蒐集方法將資料蒐集策略、歸類及結果進行順序性的編排估計資料的可靠性結果敘述方式描述性敘述描述-分析解釋基礎的學理分析資料歸納分析與結果討論研究範圍與問題的敘述有關,場所選擇不佳,所有參與者無法全部涵蓋等設計與方法有時設計限制成為人種誌研究的優點,若全然沒限制,研究目標並不一定能完全達成。研究限制歷史個案研究主張研究一個現象必須從事長期的研究,由整體觀點來描述與分析特殊的現象
5、(以一個個案形式)描述在某段時期中的事件所涉及的機構、方案或實際情況,以便瞭解整個事件的情境脈絡,以及背後的預設,當然也可能瞭解到整個事件對於機構或參與者的衝擊(Merriam,1988)。歷史研究歷史研究計畫大綱(1)緒論一般的問題敘述初步的文獻探討歷史名詞的界定研究目的與重要性設計與方法個案研究設計資料來源:查尋、選擇與鑑定結論與建議資料歸納分析與結果設計限制參考文獻附錄歷史研究計畫大綱(2)對歷史研究問題的問題要清晰而精確問題的敘述多半涉及期間、地點、人物、運動或組織等問題敘述針對過去的現象或問題進行描述,希望發現以往所不曾了解或未解決的問題一般的問題敘述以發現真象為取向文獻探討因被限制
6、在某一歷史概念下,因此無法廣博,但需要深入理論基礎的來源相同歷史期間的其他主題研究使用其他的檔案蒐集而對類似問題進行研究初步的文獻探討敘述專門的歷史問題後,對於研究中主要的概念及名詞,應有清楚的界定概念可能來自於紮根理論的建立,或經由文獻探討方式獲得。歷史名詞的界定歷史研究的結果可以增進吾人對於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期間發生之活動、人物及組織的關聯性的了解,並對社會現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甚至達到解決問題或影響未來的決策。研究目的與重要性個案研究即是對特定現象的檢視(examination),例如一個計畫、一個事件、一個人、一個機構、或者一個社會團體(Merriam,1988)。個案研究設計此一步
7、驟是研究重點所在可以在撰寫研究計畫時敘述清楚;在開始進行計畫以後才公開決定史料蒐集無法在擬定計畫時就非常周全,過程仍須繼續探索過程中利用在內在及外在鑑定技術,以期獲得有關的資料,得到有效內容。資料來源:查尋、選擇與鑑定資料歸納分析是一種循環過程提出暫時性敘述,再經由各種方式進行分析驗證分析方法應與研究目標有關如:原始資料之編排、提供描述性的敘述、採取解釋性分析或採取比較分析資料歸納分析與結果討論行動研究不過是研究者對自己有興趣的研究內容與工作結合,進行持續的反省、監控與調整改善的歷程。行動者在自己工作情境中有計畫的解決問題的過程。行動研究行動研究的目的行動研究的目的專業上的目的:產生新知識與理
8、論實踐改善目的:解決特定問題,日常工作的改善個人成長與人際互動的增進行動研究的特徵行動研究的特徵社會過程行動者親身參與合作與實踐限制的解放理性的批判彈性與對話 行動研究的步驟行動研究的步驟一般性的改進觀點釐清處境與問題性質擬定改進實施計畫付諸實踐檢討實踐成效與缺點擬定進一步調整改進的計畫實踐、檢討與調整(持續循環下去)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個人思維與習慣改變心理壓力的解除小組互動模式的建立能力與時間不足成果認定問題社會壓力調適行動研究計畫擬定找到合適的題目從理論面(一般性改進點子)著手。從實務面著手研究題目評估-興趣、能力與時間、權責與效益、環境與配合措施。研究計畫擬定研究計畫實施資
9、料收集與分析研究報告撰寫行動研究題目產生(一)從理論(一般性改進點子)著手。例:STS(生活化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觀點怎樣讓我的自然科教學能夠生活化?怎樣讓課堂習得知識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如何增進低成就學生學習的興趣?例:九年一貫課程如何培養學生合作分享的基本能力。如何透過舉辦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行動研究題目產生(二)從實務面著手解決實務問題如何改善部分學生經常不交作業問題學校課程委員會應如何有效運作?如何評選合適的教科書。增進效益如何增進學生環保意識與行動。如何設計學校學習步道,增進境教功能。擬定研究計畫研究目的現況與問題性質初步行動的構想構想一構想
10、二行動的監控怎麼知道我的行動是否有成效?我需要那些資料作判斷?我要如何獲得這些資料?行動的構想行動構想。行動時間。預定進度。研究經費。配合措施。變通方案。研究計畫實施作中學-在秩序與渾沌邊緣求取進步保持彈性。批判反省。合作與分享。資料收集與分析行動研究者日誌。訪談。觀察札記。同僚回饋單學生作業、作品。研究報告撰寫不一定要有書面報告。格式、內容有彈性,可以是寫一個故事。展現一些成果或歷程。成果報告研究設計模式質的研究是一個循環反覆、不斷演化發展及互動的過程研究設計思考原則開放的流動的形成性(summative)設計在質的研究中地位特殊具有必要性靈活且有彈性研究設計主要模式傳統研究設計模式建構主義
11、模式批判理論模式各種互動模式互動設計模式立體兩維互動模式傳統研究設計模式-階梯式定義研究問題步驟一文獻綜述步驟二形成假設步驟三研究設計步驟四工具設計和抽樣步驟五資料蒐集步驟六資料分析步驟七結論步驟八修正假設步驟九建構主義模式-探究循環設計模式 經驗/不規則發明/設計發現/蒐集資料解釋/分析說明/理論質的研究非線性關係,而是循環過程,每一部分工作都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受到上一輪循環中其他部分之影響。批判理論模式-宏觀批判/生態探究設計模式真意識修正假設結論分析搜集資料形成假設歷史回顧解釋發現發明理解經驗虛假意識強調循環過程,但更強調研究的批判作用和政治作用,希望通過研究使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獲得力量。
12、經驗是一種受到歷史、文化和社會壓抑的虛假意識,應透過批判研究得到真意識。互動設計模式目的情境研究問題方法效度Maxwell(1996),模式中的任一部分都受到其他部分的牽引和拉扯,故稱此為橡皮圈模式。此一模式可以看成二個三角形,上半部代表研究設計的外部成分,下半部代表研究設計的內部成分。但二者間關係密切。立體兩維互動模式目的方法情境效度研究問題陳向明(2002),以Maxwell模式再加上時間成分,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聚焦。五成分間相互有互動,以螺旋轉動方式不斷地往下旋轉。不僅以二維在平面上相互作用,而且在時間的立體過程中聚焦。研究設計的組成部分研究的現象和問題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的情境研究方法的
13、選擇和運用研究的評估和檢測手段研究的現象和問題(1)選擇具體的研究問題前,要先確定自己的研究現象。研究者希望集中瞭解的人、事件、行為、過程、意義的總和,研究者在研究中將要涉及的領域範圍。找出研究興趣所在開始時研究現象之範圍廣泛,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逐步縮小研究範圍例:中學生因父母離異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P.103研究課題在現有條件下完成之可行性。研究的現象和問題(2)質的研究適合選擇或探討的問題類型學術界/實踐界尚有疑問;研究者本人確實希望探討之有意義的問題;研究者不了解,希望透過研究探討;該問題確實存在現實生活中,研究者真正關心。P.S.沒有意義的問題為了某種學術或其他方面需要所憑空杜撰之問
14、題為證實自己的假設以說服別人而不得不進行的、自己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研究的現象和問題(3)成功地進行一項質的研究信念、意志之支持;坦率、誠實、努力找一個有意義的問題,長時間保持興趣的研究問題;考慮研究者和環境擁有之各項條件:研究方法、情境、樣本大小、時間、財政資助等研究問題的類型(4)概括性問題和特殊性問題差異性問題和過程性問題意義類問題和情境類問題描述性問題、解釋性問題、理論性問題、推論性問題和評價性問題比較性問題因果性問題研究問題的類型(4-1)概括性問題是一個指向某一特定人群的、對其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問題,其抽樣方法是從這個特定人群中抽區一些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調查。特殊性問題一個特殊的個
15、案所呈現的問題,研究只對這個個案本身進行探討。例:P.107 在城市地區放鞭炮的頻率。研究問題的類型(4-2)差異性問題探討事情的異同,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事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上面。涉及的變量比較少,比較適合量的研究。若在質的研究中執意進行差異性研究,容易導致對社會現象進行人為的分割,將事情簡化為各種變量及相關關係,忽略事務之複雜性及動態性。研究問題的類型(4-3)過程性問題探究的是事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事情的動態變化上面。注重研究情境對研究現象的影響,比較適合質的研究。可再細分為二類:意義類問題探討的是當事人對有關事情的意義解釋,例:老師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
16、?情境類問題探討的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發生的社會現象,例:老師在平常是如何進行自己的研究工作?研究問題的類型(4-4)描述性問題對社會現象進行描述,例:政府如何提高就業率?解釋性問題當事人的角度對特定社會現象進行解釋,例:失業者對政府的提高就業率的措施有何看法?理論性問題對特定社會現象進行理論上的探討,例:失業問題要用何種社會理論來說明?推論性問題探討此研究結果是否適合其他類似的情形,例:其他國家是否也適用此種提高就業率的措施?評價性問題對所研究的現象進行價值上的判斷,例:提高就業率到底有沒有好處?研究問題的類型(4-5)比較性問題就一個(或一類)以上的人或事進行比較研究。例: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
17、之失業情形有何差異性?因果性問題指的是那些對事情的前因後果直接進行探尋,例:影響失業率的因素為何?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個人的目的那些促使研究者從事研究的個人動機、利益和願望,例:希望改變某項現存的社會制度、對某一社會現象感到好奇、通過發表研究成果提高聲譽。實用的目的研究者通過此項目可以完成某些具有實際價值的任務,例:改變現存的不良現象、揭示有關社會人士關心的問題。科學的目的純粹與科學有關,人類為認識世界、追求真理提供有益的知識與探索思路。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1)研究方法之選用受到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時空情境及研究對象的因素而定。事先須考慮研究方法和進行步驟,但過於明確會缺乏靈活性及應變性。方
18、法的決定雖以回答研究問題為目的,故強調研究方法並不能保證研究設計必定正確,也不能保證研究結果必定準確與真實。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2)闡釋學-對現象的意義進行研究民族誌-涉及現象的發生過程及具體細節象徵互動的方法-經由研究者與被研究的之互動過程獲得研究結果常人方法學-通過觀察被研究者的行為過成來瞭解其認知方式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3)紮根理論-建立理論行動研究-改變現存的社會現象女性主義方法-探討社會結構中之權力關係話語或語意分析-對話或文字分析個體生態學-對一個個體進行整體性的瞭解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4)選擇方法的腦力練習回溯法詢問自己通過這項研究我究竟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研究結果,迫使自己設
19、想可以得到什麼結果,要選用什麼方法及步驟。在不同的階段中可以選擇使用不同之方法,不需拘泥於同一種方法。但選擇方法時要陳述選擇使用這些方法的根據或理由。研究方法的選擇(5)分為五階段來探討進入現場的方式蒐集資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式建立結論和初步理論的方式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應該如何進入研究現場?可以如何與被研究者取得聯繫?應該如何向對方介紹自己的研究?為什麼要這樣談?他們會如何看我?他們會對我的研究有什麼反應?他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他們之上還有“守門人”,是否應該獲得這些人的同意?到達實地以後我應該如何與各類人員協商關係?在研究過程中我如何與被研究者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進入現場前應考慮之問
20、題進入現場的各項工作以下的各項工作通常交叉、循環反覆或同時進行,非一次性或可一勞永逸工作進入前的準備工作確定和接觸守門人選擇進入現場的方式瞭解被研究者內部的權力結構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正確處理進入失敗的狀況進入現場的準備工作接觸前瞭解當地的權力結構、人員關係及一般被認可的行為規範與當地人認識、登門拜訪、事先打電話等由上級或主管單位寫介紹信由局內人提供一些文化主位的觀點及信息若涉及敏感話題,則事先進行初步調查先進行不敏感話題瞭解當地人之基本態度設計不同方案,實地進行事前研究(P.203)確定守門人守門人類型合法的守門員正式的-具有正式權威頭銜或職位者,例:學校校長非正式的-沒有正式官銜,但在群體中
21、有一定聲望者,例:村中的前任村長不合法、自己任命的守門員,例:地方上的流氓或幫派的老大接觸守門人研究開始前要決定誰是守門人瞭解權力結構與研究者之關係進入現場是一種獲知的過程獲知需要方法,並涉及有關人員所擁有權力、文化資本通過對權力運作機制的瞭解,可將研究現象放到一個更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中加以考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守門員對守門人的地位了解守門人像一把雙面刃研究者與被研究者接觸時,對守門人與被研究者之關係要有一定程度之了解。守門員因地位特殊,對研究者會有一定的考慮或防禦。被研究者與守門員對研究者有一定的期待。將研究者當成是專家或權威。默契、朋友、階級及權力均可能影響被研究者配合之意
22、願。進入現場的方式自然地進入之前已對要研究的場域有清楚地了解,也進行各項準備工作,與被研究者熟識隱蔽的進入預料可能被守門員拒絕,故採用隱蔽方式可隨時進出,較無危險性及爭議性研究者屬於完全參與者,只能扮演自己的角色範圍,不能處理非屬其領域的事務,也不能曝光。逐步暴露式先以低姿態介紹自己的研究,逐步取得信任後再進行更深入或敏感話題之研究。直接說明意圖地進入研究者從一開始的發問到論文產出的每個過程,都會牽涉到價值判斷的問題。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提問?為什麼要選用這種蒐集資料的方法?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法來分析資料?為什麼要把結果作這樣的解釋?以上這些過程有哪一個是超然的?端看自己所採用的觀點為何,而研究方法便是建立在不同程度主觀/客觀的量與質上的研究方法。研究的評估和檢測手段研究的評估和檢測手段一項好的研究就必須清楚交代自己的觀點及後續的處理都與其觀點一致或合於邏輯?不論你的觀點是什麼,只要後續的處理合於邏輯,就是好的研究?邏輯在研究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也就是一個最終的判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