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阳明胃经 吴志红吴志红一: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交会于鼻根,旁会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向下入上齿槽,转出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然后返回至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行至耳前,经颧弓上行,沿发际至额颅中部。颈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人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人中指内侧趾缝,出中趾末端。小腿部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
2、缝,出中趾末端。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入大趾趾缝,出大指末端,接足太阴脾经。二:经脉病候二:经脉病候 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鼻出血,口歪,唇疹,头肿,喉痛,循胸膺及下肢经脉所过部位疼痛,发热,汗出,疟疾。内脏消化强,易饥饿,因不消化而腹胀满,胃肠作响,癫狂,惊悸。本经主治病证:胃、肠、血、病、神志病、头部、皮肤、热病。三:本经腧穴 本经左右各45穴,起穴承泣,止穴厉兑。12穴分布于头面颈部,18穴在胸腹部,15穴在下肢的前外侧面和足部。1.面部八穴 面部8穴。以对瞳孔的直线,鼻翼,口角,咬肌,额角发际为标志。承泣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3、之间 四白四白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巨髎巨髎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地仓地仓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大迎大迎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颊车颊车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下关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头维头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耳颞神经分布。2.颈部四穴 颈部颈部4穴。以结喉,胸穴。以结喉,胸锁乳突肌为标志。锁乳突肌为标志。人迎人迎 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水突水突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
4、舍连线的中点 气舍气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缺盆缺盆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3.胸部六穴胸部6穴,均在前正中线旁开4寸,以肋间隙为标志。气户气户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库房库房 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屋翳屋翳 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膺窗膺窗 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中乳中 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乳根乳根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4.腹部腹部12穴穴 均在前正中线旁开均在前正中线旁开2寸,寸,从脐上从脐上6寸至脐下寸至脐下5寸每隔寸每
5、隔1寸寸1个腧穴。个腧穴。不容不容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承满承满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梁门梁门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关门关门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太乙太乙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滑肉门滑肉门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天枢天枢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外陵外陵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l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大巨大巨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水道水道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归来归来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气冲气冲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
6、线2寸5.大腿4穴以髂前上棘和髌底外侧端为主要标志。髀关髀关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伏兔伏兔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阴市阴市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梁丘梁丘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6.小腿6穴以胫骨为主要取穴标志。犊鼻犊鼻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足三里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上巨虚上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条口条口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下巨
7、虚下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丰隆丰隆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7.足部5 穴以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第23趾、趾甲角为主要标志。解溪解溪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冲阳冲阳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陷谷陷谷 在足背部,当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内庭内庭 在足背部,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厉兑厉兑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四:主治重点四:主治重点 本经共有45穴,主治既有共性,又有特点。头面的腧穴以治疗局部疾病为主。
8、如承泣、四白主治目疾,居髎、地仓治疗口唇病,头维则治头痛。总之,其主治依其部位而定。颈部:常用穴有人迎,主要治疗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效好。胸部:穴位用的不多,可主治乳腺病,心肺病,肋间神经痛等。腹部:上腹部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的病(脾胃,胃肠方面的病);下腹部穴则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的病(肝,脾,肾)为主。膝关节以下的穴主治范围就较广泛了。头面五官病,胃肠病,神志病,热病,下肢疾患等均可主治。总之,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以主治消化系统的疾病为主,也可以主治头面,神志,热病以及本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五:重点穴位 1:乳根 乳即乳房,“根”即根本,“乳根”取“乳房发育之根本”意,所以乳腺疾病都可以从此入手
9、。按压此穴时,将双手盖于胸前,以大拇指朝上、四指朝下,环绕乳房而握,中指和无名指稍屈,置于穴上按压3 分钟,每天清晨起床前一次即可。此穴除了具有催奶功效外,还有丰胸的效果,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可以试一试。另外,它对女性乳腺炎、肋间神经痛、哮喘也有一定的疗效。2.梁门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配伍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3:天枢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为左右对称的两穴。黄帝内经对天枢穴名的解释是:“天枢
10、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这里的“天气”指的是清气,也就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地气”是指浊气,由水谷精微所化。“枢”即枢纽的意思。从位置上来说,天枢正处天地交合之际;从作用上来说,天枢为升降清浊之枢纽。按压天枢,便可使人的气机上下沟通,这样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排便自然顺畅。天枢穴有双向调节作用,腹泻,便秘都可以按压此穴。如果有艾条,也可以用艾灸的办法。4:足三里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怎么会与老母鸡产生关系呢?原来,我国古代的人们在追求延年益寿的过程中,发明和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办法。相当多的方法经济实用,方便易行。足三里功效的发
11、现就是其中之一。传统中医认为,鸡肉能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少精、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产后体虚、头晕、少乳及闭经、月经量少等。妇科名药“乌鸡白凤丸”就是以乌骨鸡为主要成分。尤其是老母鸡的补益作用更高,对于病久体虚的人颇为适宜。人们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足三里具有和鸡肉类似的作用,是人体的保健要穴,同样可以用于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等。为什么叫足三里?“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
12、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法】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取穴。现代常用于治疗:1.消化系统: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2.循环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3.呼吸系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4.泌尿生殖系统: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5.神经系统: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6.其它:眼疾,口腔疾患
13、,耳聋,耳鸣等。6.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How to do 1.拍打按压足三里临床观察表明,按压、拍打足三里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腹泻、恶心、痛经等疾病,而且对急性肩周炎也有很好的疗效。按压足三里治疗肩周炎时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具体做法为: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麻、胀、痛难忍时,嘱患者猛抬举患肢,并停止按压。这时患者会感到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鼓励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上述治疗每3日施行1次
14、。拍打、按压足三里,刺激该穴位,除了可以防治上述疾病外,还能够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老年人及部分女性在冬天常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是由于手、脚血液循环不良所致。如果经常拍打足三里,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变得暖和起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经常拍打足三里,可以改善下肢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这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也是大有裨益的。2.拔罐 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外,对于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疮、哮喘、心悸、高血压、腹痛、泄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3.艾灸足三里 古人常常采用“化脓灸”,那就是每天灸足
15、三里穴一次,灸时采用艾条,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古人认为这样做相当于每天进补一只老母鸡的效果。而且在当时物质文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这种保健方法是很经济也很方便的。因此,这种方法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现今仍有很多人喜欢经常灸足三里或进行针灸并用以进行保健,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化脓灸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灸“足三里”的意义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后遗症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
16、做长寿灸。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羸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5.其他穴位 胃经上的其他穴位功效也是很大的,比如急性胃病就按梁丘,湿气重、痰多就刺激丰隆,神经错乱、总爱做噩梦就找厉兑,迎风流泪、视物不清找头维,咽喉肿痛、气喘就找人迎等。此外,平时还可以多做脚趾抓地的动作。因为胃经经过脚的第2趾和第3趾之间,多活动脚趾对胃经也有一定的锻炼效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