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桐、柃木主要病虫害杨桐、柃木主要病虫害n 病病 害害n1.杨桐褐斑病n2.杨桐赤叶斑病n3.杨桐藻斑病n4.杨桐茎腐病n5.杨桐根腐病n6.柃木软腐病n 虫虫 害害n1.介壳虫n2.粉虱n3.短额负蝗n4.蓟马n5.蚜虫n6.叶甲类n7.各种蛾类幼虫病菌子实体发病规律:发病规律:病原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等传播,多发生在69月间,高温干燥条件有利病害的发生,常引起叶片干枯脱落。防治方法:防治方法:加强遮荫,干燥时增加叶面喷水。发病初期可喷70%托布津80010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炭疽福美700倍液等,一周喷一次,连喷23次。病 斑发生规律:发生规律:病菌
2、营养体在寄主组织内越冬;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在潮湿条件下产生,由风雨传播。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游动孢子的产生、传播和萌发、侵入。栽培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土壤贫瘠、天气闷热、潮湿均有可能加重病害的发生。藻斑病防治方法: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控制苗木疏密度,以利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生长季节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也可先喷2%尿素,然后再喷0.25%铜素制剂。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侵染为害。高温干旱有利于病害发生,裸地栽培易发生此病害,保护地里暂时没有发现。根颈部发病症状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此病害以预防为主,在病害未发生之前可喷施波尔多液,或喷施
3、50%多菌灵500800倍、根腐灵、恶霉灵8001000倍或4000倍灌根;同时结合中耕培土,在行间覆盖稻草,使土表降温保湿,可减少病害发生。病害发生:病害发生: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和栽培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和积水等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栽培地苗床积水;土壤黏性重,透气性不够好;遮阳网下,土壤长时间处于过湿状态。该病为害后的植株死亡多出现在雨季之后,特别是69月间有较多发现。
4、预防和防治预防和防治:该病害同样以预防为主,主要是要做好栽培地排水工作以防积水,注意适时的松土。预防措施为防:3月上旬,用8001000倍的根腐灵(或根腐宁)、500800倍的多菌灵近根部浇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一旦发现有病株,及时的清除病株,集中销毁,并用2%石灰水、五氯硝基苯等对病株区及周围浇灌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治方法: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对生长过密的柃木要调整密度,使林内通风透光。发病期及时清除病叶,减少侵染源。4月中下旬,发病初期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也可喷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有较好效果。黑刺粉虱危害症状:危害症状:成若虫多栖息在枝叶
5、上取食,以其咀嚼式口器蚕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孔,有群集危害的习性。短额负蝗正在取食叶片 严重受害的叶片 发生规律:发生规律:1年发生两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7月下旬开始产卵。到910月跳蝻和成虫又进行第二次为害。短额负蝗的为害主要在夏秋季节,跳蝻和成虫均可重复取食当年新梢和嫩叶。在910月之间危害杨桐叶片的较多。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发现初孵若虫集中危害叶片的症状,随时捕捉处死。发生严重危害时可喷50%乙酰甲胺磷8001000倍熏赶或50%杀螟松1000倍药防治。危害症状:危害症状:蓟马虫体细小,爬行速度极快,多在叶片以其唑吸式口器刮破叶片表皮,口针插入组
6、织内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曲,新芽变黑,新叶缺损。蓟马蓟马虫卵发生规律:发生规律:3月初新芽开始萌动时就有危害症状出现,夏秋季(5月、9月)都是高发期。防治方法:防治方法:根据蓟马繁殖快、易成灾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发现危害时喷施乐果1000倍药防治效果较好。另外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10%吡虫啉可湿粉1500倍,还用菊酯类农药等进行防治。乙酰甲胺磷、乐果、吡虫啉、辛硫磷、杀灭菊酯、氯氰乙酰甲胺磷、乐果、吡虫啉、辛硫磷、杀灭菊酯、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菊酯、阿维菌素 、扑虱灵、扑虱灵 、敌敌畏等、敌敌畏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炭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炭疽福镁、使百克福镁、使百克根腐灵、五氯硝基苯、退菌特等根腐灵、五氯硝基苯、退菌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