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凹陷的保鲜膜说课稿大象版(大象版(2017)小学小学科学四科学四年级年级上上册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冷与热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 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 凹陷的保鲜膜是大象版最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课通过上节课“热胀”的学习,学生较容易利用逆向思维模仿设计出本节课“冷缩”的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进行证据的整理,从
2、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保鲜膜凹陷的原因,皆在让学生将动手操作和动脑分析有机地结合,探究物体遇冷收缩的性质。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好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有一定的热情程度,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经过之前的学习,在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的探究问题,可以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去发现,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借此锻炼学生的探究技能,也能增加探究的兴趣。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遇冷后体积会收缩。2.猜想保鲜膜凹陷的原因,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3.通过做空气遇冷实验知道空气遇冷会收
3、缩。4.通过实验知道水和金属遇冷体积变小。四、说教学重难点知道一般物体都有 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重点通过做空气遇冷实验知道空气遇冷会收缩。教学难点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在老师引导下能自行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放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探究实验的大致流程,并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方法,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后面
4、的研讨,由于是三个实验同时进行,存在同质比较和异质比较,得到的数据和结果会比较多元,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个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再通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碗从冰箱刚拿出来,上面的保鲜膜怎么凹陷下去了?学生交流1:可能是冷藏后碗里的空气体积变小了。学生交流2:可能保鲜膜被冻变形了(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假设。)板块二、探索为什么加热膨胀后的铜球过不了铜环,过了一会后又能穿过铜环了呢?生1:铜环也受热膨胀了。生2:不对,老师没有给铜环加热。我猜想是铜球在那里放了一会后,就没有一开始这么热了,所以又变了回去。哪种猜想更接近实际呢?(铜球遇冷后会缩小体积。)板块
5、三、设计实验这节课我们还要同步探究液体和气体是否也具有遇冷收缩的现象,请大家先思考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请三位学生来分享他的实验方案。第1组:我负责设计“铜球遇冷是否会收缩的实验”。我将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球、铜环、冷水、烧杯。实验步骤:第一步是尝试将铜球穿过大号和小号的铜环,观察是否能穿过,记录现象;第二步,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冻一小会儿;第三步,再尝试铜球能否穿过两个铜环,记录现象。第2组:我负责设计“空气遇冷实验”。我将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针筒、软塞、冰水、烧杯。实验步骤,和上节课一样,首先用针筒吸入 10 毫升的空气;然后用软塞堵住出气孔;最后将针筒放入冰水中,观察针筒活塞的变化。第
6、3组:我负责设计“水遇冷实验”。我用的实验材料有烧瓶、冰水、烧杯。实验步骤是,先观察标记原玻璃管的液面高度;然后将烧瓶放入冰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板块四、实验操作这三个方案还有什么疑问吗?注意实验的时候耐心等待,放入冰水的时长应不少于五分钟。还要注意双手不要长时间接触冰水,以免冻伤。现在开始实验。(学生实验)板块五、汇报分享通过实验,大家有什么发现呢?(展示句式:在_实验中,我发现_,从而推断_。)生1:在“空气遇冷实验”中,我发现一开始活塞处于 10 的位置,在冰水里放一会后就慢慢的走到了 9 的位置。从而推断,空气遇冷后会压缩。生2:在“空气遇冷实验”中,我们一开
7、始的活塞位置是 15,冷冻后变成了 14,至压缩了 1 格。其他小组的数据呢?为什么大家的数据不一样。生3:有可能是一开始的刻度位置不一样。生4:可是只需要看压缩了几格就可以了,和起始位置无关。我觉得可能是针筒放入冰水的时间不一样。我们虽然大家的数据略有不同,但这些数据变化能说明什么共同问题?(针筒里面的空间都变小了。)通过这个实验现象,把实验结果与研究的问题相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吗?(空气遇冷后会收缩。)看来你们已经掌握得出结论的小技巧了,最后两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生1:在“水遇冷实验”中,我发现放入冰水里,玻璃管的液面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认为水遇冷没变化。生2:我们观察到的是有变
8、化的。我们一开始就在初始液面做上了标记,后来把烧瓶放入冰水一段时间,发现液面最后下降了,液面位于标记的下方。这里得出了两个不同的实验结果,一个说有下降,另一个说没有下降。其他同学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生3:我和第二个同学的发现一致,我们将烧瓶和针筒同时放进冰水里,也做了标记,他们都是下降的,但只有一点点,不做标记根本看不出来。生4:我们组发现也是下降的。5:看来有时候仅有一两组数据不容易得出科学的结论,往往需要多组或者多次的实验才能让我们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更加接近事实。(我们一开始就假设空气、水、铜球遇冷会收缩,所以我们同时将这三样器材放进冰水里,实验证明它们都会收缩。)板块六、小结 我们发现空
9、气、水、铜球加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通过自己比较、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归纳、概括得出结论: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例子呢?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实验课,学生自主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各环节清晰、完整。本节课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第一次同时操作多个实验,搜集证据。这两个部分教师处理巧妙,一方面大胆地放手锻炼学生,一方面自己从细节着手为学生探究提供帮助,从而让学生将动手操作和动脑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