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科书3334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第1、 2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知识。其次,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作放大,
2、由大变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来变化有很大的差距。【目标预设】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
3、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设计思路与理念】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交流反思评价等活动,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成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画出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的方法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基于学习兴趣引入展开教学课的开始通过猜家乡盱眙景点,这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找准切入点,充分为基于学生兴趣和己有经验的教学做好准备。2.以问题引领从生活中调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第一,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序,选择能体现数学知识特点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目的性明确。第二,根据学生求知
4、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适时、适宜且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建立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激趣引入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数学实验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
5、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合作探究法。六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已经趋于成熟。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3.练习法:通过恰当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猜一猜、画一画、填一填、找一找等系列活动中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价值。 【学具准备】 方格纸、彩笔、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1.猜一猜盱眙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有许多的旅游景点,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猜一猜:图中是什么景点?。2.引入课题看不清图片内容怎么办?生:把图形放大。课件演示(长变大了,宽不变)这样行吗?课件演示(长不变,宽变大了)这样行吗?课件演示(长、宽都变了)这样行吗?这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家乡景点,活跃课堂气氛,并在学生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好环境,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图形放大的需要,为本节课学习孕育良好的基础。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例1)1.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
7、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3.课堂活动:下面哪些比表
8、示把图形放大?(二)动手操作,内化新知。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
9、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巩固练习,反馈完善。1.教学“试一试”。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2.画一画: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1)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在教材方格纸上按要求画一画,课件演示评讲。(2)师小结:画图时,我们要按照题目的要求算出缩小后对应边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再根据算出的长度画图。3.填一填:完成
10、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题。学生观察图形,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评析正误。4.辨一辨:判断对错(1)三角形按3:1放大,就是把各边放大3倍。(2)图形按4:1放大,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4倍。(3)把长方形按2:1放大,就是把长放大2倍、宽不变。(4)把图形按1:3缩小,就是把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3 。5.找一找:你知道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看看这些分别是运用的图形的放大还是缩小?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运用,为深化图形放大与缩小打下基础。找一找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反思总结,形成技能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你们在一起就会过的很快乐噢!【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经历了图形放大与缩小学习之后,明白图形放大与缩小不仅仅是一种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也可以是我们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3:1对应边放大3倍2:1对应边放大2倍1:2对应边缩小2倍第8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