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构图奥秘构图奥秘知识纵观:第一节认识构图第二节构图要素第三节构图形式美法则第四节构图技巧TITLETITLE学习要点及目标:学习要点及目标:1.了解摄影构图。2.学会观察、提炼和处理构图要素。3.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法则。TITLETITLE第一节 认识构图 一、构图的含义、分类及意义 在摄影中,构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摄影者的主观意图。是决定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摄影构图可分为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追求被摄对象的局部性、不完整性,整幅作品表达的内容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给观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封闭式构图强调被摄对象的整体性、完整性,整幅作品表现的内容具有说明性和
2、确定性,给观者以有限的信息空间。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目的性。封闭性构图多被用于全方位地记录生活和活动场景,而开放式构图则属于概念性表达。TITLETITLE 摄影构图还可以分为偶发式构图和组织式构图。偶发式构图是快拍式,组织式构图是慢拍式。偶发式构图是随机性和浦捉性的瞬间构图,组织式构图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功能构图。偶发式构图是感性的外化,组织式构图是理性的外延。偶发式构图使摄影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画面,完全出于摄影者主观直觉的敏锐性,反映摄影者的主动造型能力,多出现在新闻摄影中;组织式构图使摄影者有足够的时间摆拍并掌控画面,多见于商业摄影中。构图的意义在于使照片中的各个元
3、素关系合理,主题突出,主次分明,表意明确。内容丰富,易于观者理解。TITLETITLE 二、构图的步骤二、构图的步骤 在摄影构图中,摄影者的拍摄主题有的需要经过长期准备来实现,有的通过偶然来获得。构图的基本步骤:(1)构思。构思是填密思维的过程。也是立意为象的形象思维的过程。构图是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形式,是将大量散乱的信息要素组织成一个合理的整体,因此,构思还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取舍有度是构思的关键。(2)取景。取景是摄影中选取景物作为对象。按景物的距离,取景可分为远景取景、近景取景和特写取景;按摄影的内容,取景可分为运动取景、肖像取景、群像取景、静物取景和不规则取景。(3)定格。定格是构图
4、的最后一个步骤。快而准是定格影像的关键。构思、取景和定格三者之间是递进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构思、取景和定格三者之间是递进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者根据拍摄主题进行巧妙的构思,选择适合的景别,并呈现影者根据拍摄主题进行巧妙的构思,选择适合的景别,并呈现出新颖的构图。出新颖的构图。三、视知觉 摄影构图法则是研究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的形式规律和表现方法。视知觉是从眼球接收到视觉刺激后。将其传导到大脑并接受和辨识的过程。视知觉包含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视知觉摄影是20世纪末兴起的观念摄影中的一种,艺术家通常以格式塔、错觉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创作。在摄影中,通过设置布局,制造自己所要拍摄的场景,
5、在一个特殊的视点进行拍摄,用以质疑现实并探讨视觉语言的可能性。摄影的视知觉主要反映在色彩、视错觉等方面。构图时,色彩起到强调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视错觉则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一类是幽默智慧型,另一类是诙谐恶搞型。(图5-2、图5-3)视觉感受直接影响心理感受,如产生压迫感、紧张感等。视知觉是摄影构图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TITLETITLE 第二节构图要素第二节构图要素一、主次问题 主次问题是摄影构图的核心问题。主是主体、主题,次是附属、陪衬。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画面中的主次关系很容易区分;相反,一幅糟糕的摄影作品往往层次关系混乱,很难区分主次。主题、主体既是画面的内容中心,也是画面的结构中心
6、和趣味中心。因此,对摄影者而言,在拍摄过程中要明确拍摄的目的、主题、主体,敢于放弃无用的或干扰主题的元素,做到取舍有度。(图5-4)TITLETITLE 二、干扰问题二、干扰问题 构图中的干扰问题一直是摄影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是指画面中的次要元素分散画面的焦点,使观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于画面主体本身。清除背景中分散观者注意力的杂物,是提高构图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的构图干扰问题有如下四个方面。(1)重叠干扰。重叠干扰主要是指主体与背景中的元素重叠,使观者产生错觉。出现重叠干扰的原因是摄影者没有认真观察画面中主体周围的元素是否干扰到主体。(图5一5)(2)色彩干扰。色彩是摄影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之
7、一。如果画面中的色彩不分主次,过于跳跃、杂乱画面中的局部色彩就会直接干扰画面王体,从而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3)影子干扰。在人像摄影中,由于构图不仔细。造成周围阴影干扰人像面部,这是典型的影子干扰。(4)其他干扰。其他干扰是指画面中出现不合时宜的非主体元素,如线条、人或物等,这些元素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三、位置问题 摄影构图的成功与否,与拍摄位置有直接关系。根据被摄对象的具体情况,摄影者可以选择相应的位置以凸显拍摄目的。(一)拍摄距离 基于拍摄距离的远近所形成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其中,远景更适合风光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特写在人像摄影中分为极特写、中等特写、面部特写、标准特写
8、。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力,传达不同的意义。(图5-6)远景使被摄主体位于画面的远处,场面大,视野开阔、深远。拍摄时要根据王题的需要交代场景、地点、环境氛围等不同内容。要能够恰当地再现整个画面的影调、色调,要特别注意画面的意境表现和曝光控制。全景是处在某种环境中被摄对象的整体画面,如人物的全貌,其取景范围除人物的全身外,还包括人物周围的背景,但该背景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环境。(图5-7)TITLETITLETITLETITLE 中景是由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画面,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以展示画面中人物膝盖以上的部位为标准。由于人物的全身约7/10的部分在景框中,所以中景也被称为七分
9、身景。中景镜头的美学功能明显趋向表现人物,常被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状态,被摄对象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环境成为一种背景。近景是由被摄对象的局部构成的画面,在人像摄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看得十分清晰。近景具有一种与人物面对面交谈的视觉效果,被广泛运用于情感交流的场景之中。特写是由被摄对象的不完整的某个局部构成的画面。特写可以是人体局部(如脸、手、脚及躯干等),也可以是物体的某个特征(如肌理或色彩等)。特写具有直观、鲜明的特征。(图5一8)(二)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概括起来有五种,即正面、斜侧面(前侧面)、侧面、反侧面(后侧面)和背面。1.正面 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线)一致,构成正面拍摄。正面拍摄的
10、优点是:形象比较端庄、稳重,构图具有对称美;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时,往往给观者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时,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正面拍摄的缺点是:立体感差,因此,常借助场面调度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图5-9)2.斜侧面 介于正面、侧面之间的拍摄角度为斜侧面。斜侧面拍摄能够在一个画面内同时表现对象的两个侧面,给人以鲜明的立体感,是常见的拍摄角度。3.侧面 侧面是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分为左侧和右侧,主要被用于表现某些对象具有典型特征的侧面形象。侧面拍摄有利于勾勒对象的侧面轮廓。例如,在人像摄影中。从侧面角度能看清人物相貌的外部轮廓特征,使人物形象多样变化。在客观世界中,许
11、多对象只有从侧面才能看清其全貌,人走动时的身影、各种车辆的外形,以及某些用具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侧面拍摄可以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特色。侧面角度比正面角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侧面垂直角度进行一些变化,以获得最能表现对象侧面形象的拍摄位置。(图5-10)4.反侧面 反侧面是由侧面环绕被摄对象向其背面移动的拍摄位置。它体现了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被摄对象的特有精神表现出来。与常见的正面、侧面、斜侧面拍摄相比,反侧面拍摄可以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能塑造很生动的形象。反侧面角度对被摄对象是有要求的,或者说只有对适当的被摄对象才可选择反侧面的拍摄位置。5.背面 背面一般是相对正面而言。占次要地位,但是根据
12、摄影者的表意需要,有时会产生更佳的艺术效果。摄影者在选择拍摄方向时,要考虑的不仅是被摄对象的形象变化或构图的形式变化,更主要的是要考虑表现内容有可能的变化,拍摄方向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被摄对象和主题表现的要求而变化。拍摄方向并无优劣之分,如运用得当,会获得成功的构图效果。(图5-11、图5-12)(三)拍摄角度 依据拍摄内容的不同,拍摄角度主要有三种,即平拍、仰拍和俯拍。通过寻找独特的视角以获得新的认知方式,是提高构图能力的主要方式。摆脱了常规视角,照片也许会更加吸引人。平拍即平视拍摄。绝大多数情况下,摄影者选择平视拍摄。是因为人们正常观察事物的视角一般是在视觉水平线上,即平视。平拍一般可以分为
13、三个方向:正面、侧面和斜面。平拍时应注意水平线和垂直线是否倾斜,否则拍出的照片可能有不稳定的效果。仰拍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拍摄,能使建筑物显得高大、雄伟。此外,对于英雄、伟人像和佛像等也适合采用仰拍方式,仰拍可以体现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歌颂或对某种对象的敬畏。(图5-13)TITLETITLE 第三节形式美法则第三节形式美法则一、对称、平衡和均衡(一)对称 对称(symmetry)是艺术采用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摄影中最常见的构图方式之一。对称是支点两端轴线上同量形式的重复出现,所达到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对称普遍存在于数学、几何、物理和其他领域,从自然界到人造物品,对称无处不在。从心理学角度看,
14、对称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对平衡的要求,给人以秩序感和稳定感。对称是一种安静的和谐、优美的平衡,传递出重心稳定、静止庄重的美感。对称涉及位置对应关系和数量等量关系。常见的对称有反射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前后对称)、滑动对称和旋转对称(点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对称与非对称(或不对称,asymmetry)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关系。对称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重复,非对称则表现为变化的均衡。(图5-17)TITLETITLE (二二)平衡平衡 视觉的平衡与力学的平衡、数学的平衡是不同的。在规律上,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在心理上。平衡分为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体量关系是视觉平
15、衡的关键因素。在平衡状态时,打破其中任意一端便失衡。平衡感带来安全、稳定。失衡感带来紧张、运动。总体来看。平衡给人以视觉和心理学上的稳定状态。常见的平衡有三种,即对称平衡(如方向上的平衡,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重力平衡(又被称为非对称平衡,如物理学杠杆原理,主要利用人的心理经验和视觉感受,通过轻重的表现达到力的平衡)、运动平衡(指交替运动产生的平衡,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图5-18)(三)均衡 均衡是指布局上等量不等形的平衡。均衡与对称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感,而均衡又包括对称的因素在内。(图5-19,图5-20)TITLETITLETITLETITLE 二、
16、对比与调和二、对比与调和(一)对比 对比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和对立性,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形态对比、色彩对比、材料对比、位置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等,按程度可分为强对比和弱对比。对比可以形成成对的反义词,如大小、明暗、高低、前后、软硬等,产生丰富的感知觉效果。近似(similarity)是普遍的对比,异常(anomaly 是特殊的对比。对比是两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的表现效果。(图5-21)1967年10月21日,马克吕布拍摄了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五角大楼前抗议越战的示威中一个年轻的美国姑娘与国家卫队面对面的照片。(图5-22)1980年英国自由投稿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Michael We
17、lls)拍摄了反映乌干达干旱的特写照片手。该照片中。黑与白、贫与富、干瘪与肥硕、饥荒与丰裕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给观者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摄影的对比手法在这里达到了极端强烈的效果,黑白照片中简洁朴实的构图有力地凸显了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照片截取的画面只是两只手,作者有意无意地反映出一种对社会不平等的谴责情绪,并表达出人们应当伸出援助之手的期望。(图5-23)(二)调和 调和是协调事物的矛盾性,从而产生统一性,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大小调和、色彩调和、材料调和、方向调和等。调和可以是相似性调和,也可以是渐进性调和。调和可以满足人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协调感。产生轻松、愉悦的感知觉效果。对比与调和是变化与统一
18、的目的和手段。对比与调和是相对而言的,对比中需要调和,调和中需要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调和,它们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调和产生和谐、统一。简言之。对比是摄影的主要表现方法之一。对比是形成影像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关键表现手法,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TITLETITLE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原本是音乐方面的术语。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韵律是节奏的变化,节奏和韵律是交替产生、密不可分的。节奏和韵律具有一定的秩序美感,因而在摄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现在摄影美学的各种艺术构图形式中,最为突出的是表现在渐变构成和发射构
19、成中。(图5-26、图5-27)四、重复与特异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图案不间断地连续排列的方式,所形成的画面给人以一种整齐的美感。例如,采用圆形进行连续排列。特异是摄影的基本表现方式之一,是画面中某一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形成对比反差,从而打破画面的和谐。特异有形状、颜色、大小、方向和位置等形式。形象上的特异能增加趣味性,使形象更加丰富,并形成衬托关系。特异的元素在画面中的数量较少,有时甚至只有一个,这样才能形成焦点,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图5-28)图5-28 毕加索的面包手/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1952TITLETITLE五、变化与统一五、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各组
20、成部分有差异,统一是指各组成部分有内在的联系。变化是智慧、想象的表现,是强调各种因素的差异性;统一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达成和谐。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两者完美结合是摄影构图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强调艺术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图5-29)TITLETITLE第四节构图技巧第四节构图技巧一、形式一、形式 摄影构图的形式丰富多样,依据拍摄题材、内容而定,不同的构图形式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有横式构图、竖式构图、斜式构图,以及三角形构图、方形构图、圆形构图、扇形构图等。横式构图通常被用于风景(landscape)摄影,竖式构图通常被用于人像(portrai
21、t)摄影,斜式构图通常被用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等。(一)横式构图 横式构图是水平方向的构图。这种构图给人以稳定感,适于表现辽阔的草原、广裹的田野、浩瀚的海洋等。199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前摄影师查克(Chuck ORear)开车去见女友,途中看到一片美丽的小山坡。职业习惯促使他停车拍下了一张风景照片(图5-30)。几年后,该照片因成为微软Windows XP操作系统默认的计算机壁纸而被全世界所熟知。TITLETITLE(二)竖式构图 竖式构图是垂直方向的构图。这种构图给人以高大、挺拔、庄严之感,适于表现宏伟的建筑、肃穆的纪念碑等。(图5-31)(三)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一种稳定的构图,分
22、为正三角形构图、倒三角形构图和斜三角形构图。画面中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非直接连线的方式形成三角形关系,以达到稳定画面的作用。(图5-32)(四)方形构图方形构图属于对称、稳定、均衡的构图。(图5-33)(五)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视觉中心是圆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像一个“团”字,给人以凝聚感,不松散;但这种构图形式的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和生气。(图5-34、图5-35)(六)扇形构图 扇形构图一般不常见,是摄影者在取景时充分利用被摄对象各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营造近似于扇面的结构。(图5-36、图5-37)二、三分构图 三分律(rule of thirds)是将长、宽各三等分,将
23、三等分点用直线连接,出现四个交点,形成“井”字。基于三分律的构图被称为三分构图。三分构图是根据黄金分割构图产生的简易形式,可以使画面很容易达到平衡。(图5-38)三、线性构图 线性构图是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画面中的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是观者的视觉引导线,可以向画面外延展。直线构图包括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和对角线构图。曲线构图是指被摄对象以曲线形式出现在画面中,适合于拍摄河流、山脉、道路、行进中的队伍等。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斜线构图。适合于表现动感强的物象,有效地利用画面中的对角线拍摄重复性的元素,可以使画面富于动感和节奏感。(图5-39一图5-42)四、框架构图四、框架构图 框架构图(框中框构图)是
24、一种趣味构图方式。要求摄影者善于发现前景形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框架(图5-43、图5-44)。框架构图在绘画、电影中时常会用到。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贵支在作品宫娥拜口纺线女中就合理地利用了框架的作用。早期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在其执导的电影公民凯恩中使用了大量的框架构图,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图5-45)五、环境五、环境 构图中的环境间接反映主题,对被摄主体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借用前景或背景传递主题信息是常见的表达方式。虚化前景或背景,可以使焦点聚集于被摄主体,从而突出主题。反射面是环境中主要的道具或媒介,包括镜子、车窗、后视镜、玻璃,甚至水滴、地面和其他具有反射功能的物体。利用反射面,可以拍摄具有
25、镜像效果的摄影画面。(图5-47)美国摄影师Cody William Smith将大型的圆镜置于不同的环境(大海或沙漠)中,利用镜子的反射给观者带来一种多重空间的映像效果。(图5-48)六、空间 在构图时,被摄王体周围的空间有时会被摄影者忽视。其实,该空间不但重要,而且意义非凡。构图切忌太满、太散、太大、太小。应突出主次。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被摄主体及其周围空间的比例关系。在人像摄影中,在人物的视线方向应给予足够的空间。(图5-49、图5-50)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领域。留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留有空白,这种空白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对作品主题的呈现起补充说明作用
26、。它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待续、绘画中的画外意等。摄影中的留白可以突出主体,简化画面,使作品更富有意境和视觉冲击力。(图5-51)满构图是构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是根据内容需要,使被摄对象充满整个画面,给观者以饱满、丰富的视觉感受。满构图常见于全景和特写的摄影形式。(图5-52)七、一次解构选择多样 在拍摄过程中,为保证作品的质量,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重复拍摄一个主题多次。美国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在为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拍摄时,反复拍摄了26张,再经过后期严格的筛选和裁剪,最终获得一幅比较完美的作品。(图5-53)八、二次重构后期裁剪 要想获得一张好
27、的照片,需要找到最佳的构图。由摄影者通过手中相机呈现的构图为第一次构图,而二次重构是指后期加工处理。二次重构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有构图的基础上进行裁剪调整;另一种是重新组织构成画面,形成新的构图。(一)裁剪 针对构图中出现的问题,摄影者在后期可以通过暗房技术或编辑软件进行调整、裁剪(cropping。裁剪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是摄影的局限。通常情况下,裁剪应符合一定的比例。比例是照片裁剪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比例约束,裁剪后的照片往往会让观者觉得不舒服。奥维卡特(Ovie Carter)拍摄的照片非洲萨赫勒地区的饥民表现了一位尼日尔的母亲在安慰她饥饿的孩子。奥维卡特凭借此照片
28、获得了1974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图5-54)(二)合成合成(composite)影像主要有拼贴影像(collage)和蒙太奇(montage)合成法。合成影像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他是20世纪60年代成像后(再合成)摄影的开创者。所谓“成像后(再合成)”,是针对成像前的摄影而言的。前者打破了后者按动快门前的预先拟想过程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摄影美学,反映出当时西方摄影从单纯的照片向图像的过渡。1.拼贴影像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在近30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坚持探索相机多种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摄影作品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他的摄影拼贴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似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这一独特的形式被称为霍克尼式拼贴。(图5-55)2.蒙太奇合成法 蒙太奇在法语中是剪接的意思,最早被应用于电影艺术,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蒙太奇的主要手法是有目的地对素材进行取舍、重叠以构成新的图像。摄影领域常用此法进行画面构成,可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震撼,传递出不同的语义。其代表性人物有约翰哈特菲尔德、亚历山大罗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和格莱特斯特恩(Crete Stern)等。(图5-56一图5-5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