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产生的历史条件有:1.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从发展阶段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 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奋斗目标看,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国际地位看,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
3、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1)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 世界经济版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2)
4、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给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带来广泛深远影响。(3)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发达国家实力相对下降,一大批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4) 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扩大,全球治理越来越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5) 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频繁、紧密联系,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
5、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力增强、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凝心聚力、谋篇布局、攻坚克难的科学理论。二、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
6、展开、深化和拓展的。(2)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3)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指导思想层面表述)和“十四个坚持”(实践行动纲领层面表述)。(1) “八个明确”
7、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起支撑作用的“四梁八柱。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园。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8、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2)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10、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3)“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相互融合、有机统一,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许多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这些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PS: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十个明确
11、”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安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12、展;4.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产治党四个全面;5.明确全面深化改策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
13、发展,统等发展和安全。8.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9.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1)这一思想秉持人民至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至上是
14、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这一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这一思想彰显历史自觉。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前进。(3)这一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这一思想突出
15、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5)这一思想强化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6)这一思想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三、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1)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
16、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旗帜和灵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小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3) 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17、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1)时代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国内、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具有引领时代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新时代,对新时代国内、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在洞察时代风云的同时,顺应了时代的理论诉求,因而具有引领时代的作用。(2)理论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论品格,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魅力;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
18、性的贡献。(3)实践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4)世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经验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人类思想史增添了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的政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首先要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贡献,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
19、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
20、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目标要求:1.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
21、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
22、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
23、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如何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1.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24、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1) 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坚信人类社会经历若干历史阶段,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2) 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3) 从现实依据来看,中国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2.新发展理
25、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1) 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
26、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27、能力和水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3.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资源这个优势,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4.三者之间的关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三者之间紧密关联。(1)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2)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
28、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3)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4)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5)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紧紧围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9、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为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主体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人手推进
3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判经济形势要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31、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健全市场机制,破除垄断,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精神。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开准药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时
32、调整宏观调控思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出治本良药。6.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保持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必须抓大事、谋长远。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促进合作共赢为落脚点的“一带一路”建设,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等。7.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宏观调控的度,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坚持底
33、线思维,充分考虑困难和问题,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本立场、政治保障、制度基础、主题主线、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路径、内外关系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二、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4、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三、
35、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明确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方针原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事业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
36、求;是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强化制度意识、抓好制度执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努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四、如何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3)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
37、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5)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2)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完善信访制度,优化人民调解、行政调
38、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将其化解在基层。(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五、如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39、生。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
40、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责。(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只
41、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2.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1)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2)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
42、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3)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4)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指出:“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提前防范风险。(5)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
43、手段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新时代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阐明我国现代化的五个特征。1.第一,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大约有10亿,占世界人口13%左右;我国14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2.第二,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有根本不同,我
44、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第三,中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唯物史观阐明人类社会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我国现代化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4.第四,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
45、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5.第五,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造成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第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
46、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4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第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64年,无论是在制度建设还是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充分说明我们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上的智慧和能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48、相比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多体现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3.第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制度建设,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但在如何发挥好制度效能方面重视不够。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许多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