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模块8浅基础施工目 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8.1浅基础施工概述8.2浅基础构造8.3浅基础施工(1)掌握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2)掌握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3)掌握无筋扩展基础的施工要求、施工方法。(4)掌握扩展基础的施工要求、施工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8.1浅基础施工概述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称为基础;在基础上面建造的是上部结构,如图8-1所示。基础底面至地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理深)。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层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下方的地层称
2、为下卧层。地基和基础是保证建筑物安全与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之一。8.1浅基础施工概述图8-1地基及基础8.1浅基础施工概述基础的作用是将建筑物的全部荷载传递给地基。和上部结构一样,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对于那些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那些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浅基础一般指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或深度不超过5 m的基础。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是基础的一种做法,它是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
3、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如图8-2所示。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图8-2 无筋扩展基础(a)砖基础 (b)毛石基础 (c)灰土或三合土基础 (d)毛石混凝土基础或混凝土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见图8-3)的高度应满足式(8-1)的要求。式中,b为基础底面宽度(m);b0为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m);H0为基础高度(m);tan 为基础台阶宽高比(b2H0),其允许值可按表8-1选用,b2为基础台阶宽度(m)。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1无
4、筋扩展基础图8-3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1承重墙;2钢筋混凝土柱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1)砖基础构造砖基础有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基础下部扩大部分称为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砖基础的大放脚通常采用等高式和间隔式两种,如图8-4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图8-4 砖基础大放脚形式(单位:mm)(a)等高式砌法 (b)间隔式砌法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等高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两边各收进1/4砖长,即高为120 mm,宽为60 mm。不等高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和一皮一收相间隔,两边各收进1/4砖长,即高为120 mm与60 mm,宽为60 mm。大放脚一般采用“
5、一顺一丁”的砌法,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60 mm。在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应加砌配砖(3/4砖、半砖或1/4砖)。在这些交接处,纵横墙要隔皮砌通。大放脚的最下一皮及每层的最上一皮应以丁砌为主。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底宽为2砖半的等高式砖基础大放脚转角处分皮的砌法,如图8-5所示。当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如图8-6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图8-5 大放脚转角处分皮砌法18分层砌筑层数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图8-6 基底标高不同时砖基础的搭砌8.
6、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对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用12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敷设,其厚度宜为20 mm。防潮层的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2)石砌体基础构造(1)毛石基础。毛石基础是用毛石与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成。所用毛石强度等级一般为MU20以上,砂浆宜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5。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如图8-7所示。(2)料石基础。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坐浆砌筑,以上各层料石可按一顺一丁
7、进行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上级阶梯的料石至少压砌下级阶梯料石的1/3,如图8-8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3)灰土与三合土基础构造灰土与三合土基础构造,如图8-9所示。两者构造相似,只是填料不同。灰土基础材料的拌料宜为37或28(体积配合比)。土料宜采用不含松软杂质的粉质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对土料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 mm,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5%。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图8-7 阶梯形毛石基础 图8-8 阶梯形料石基础图8-9 灰土与三合土基础构造(单位:cm)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4)混凝土基础与毛石混凝土基础构造(1)
8、构造要求。毛石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基础的构造相同,当基础体积较大时,为了节约混凝土的用量、降低造价,可掺入一些毛石,掺入量不宜超过30%,形成毛石混凝土基础。其构造详图如图8-10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图8-10 混凝土基础或毛石混凝土基础(单位:mm)8.2浅基础构造8.2.1无筋扩展基础(2)材料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毛石要选用坚实、未风化的石料,其抗压强度不低于30 kPa;毛石尺寸不宜大于截面最小宽度的1/3,且不大于300 mm;毛石在使用前应清洗表面泥垢、水锈,并剔除尖条和扁块。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础抗弯能力强
9、,不受刚性角限制,称为扩展基础,如图8-11所示。扩展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它包括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 图8-11 扩展基础(单位:mm)(a)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b)现浇独立基础 (c)预制杯形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1)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有现浇阶梯形基础、现浇锥形基础和预制柱的杯口形基础,如图8-12所示。杯口形基础又可
10、分为单肢和双肢杯口形基础、低杯口形基础和高杯口形基础。轴心受压柱下基础的底面形状为正方形,而偏心受压柱下基础的底面形状为矩形。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图8-1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a)现浇阶梯形基础 (b)现浇锥形基础 (c)预制柱的杯口形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如图8-13所示。基础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锥形基础边缘的高度不宜小于200 mm,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 mm。底板受力钢筋(见图8-14)的直径不宜小于10 mm,间距不宜大于200 m
11、m,也不宜小于100 mm。当有垫层时,底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40 mm,无垫层时为70 mm。当基础的边长尺寸大于2.5 m时,受力钢筋的长度可缩短10%,钢筋应交错布置,如图8-15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图8-13 现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单位:mm)(a)现浇锥形基础(一)(b)现浇锥形基础(二)(c)现浇阶梯形基础(一)(d)现浇阶梯形基础(二)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图8-14 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布置(单位:mm)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图8-15 受力钢筋缩短后的纵向布置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2)墙下钢筋混
12、凝土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根据受力条件可分为不带肋和带肋两种,如图8-16所示。图8-16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a)不带肋 (b)带肋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1)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如图8-17(a)所示。图8-17(b)、(c)、(d)分别为条形基础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2)基础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3)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4)当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厚度不小于200 mm时,底板应做成平板。(5)基础底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 mm,间距不宜大于200 mm,也不宜小于100 mm。8.2浅基础构造8
13、.2.2 扩展基础图8-17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及交接处的处理要求(单位:mm)(a)构造 (b)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一)(c)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二)(d)交接处的构造处理要求(三)8.2浅基础构造8.2.2 扩展基础(6)基础底板的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 mm,间距不宜大于300 mm。(7)基础底板内每延米分布钢筋的截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8)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当有垫层时为40 mm,当无垫层时为70 mm。(9)当条形基础底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 m时,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基础宽度的0.9倍,并应交错布置。8.2浅基础构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
14、叉条形基础1)柱下条形基础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独立基础的底面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条构成柱下条形基础,以扩大基底面积,减小地基反力,并可以通过形成整体刚度来调整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把一个方向的单列柱基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单向(柱下)条形基础,如图8-18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图8-18 单向条形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除应满足墙下条形基础的构造外,还应满足图8-19所示的条件。(1)柱下条形基础梁端部应向外挑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柱距的0.25倍。(2)柱
15、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81/4,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200 mm。当翼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50 mm时应做成平板;当翼板的厚度大于250 mm时,宜采用变截面,其坡度不宜大于13,如图8-19(a)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3)当梁高大于700 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间隔300400 mm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 mm的腰筋,并设置构造拉筋,如图8-19(a)所示。(4)当柱截面尺寸等于或大于基础梁宽时,应满足图8-19(b)的规定。(5)基础梁顶部按计算所配纵向受力钢筋应贯通全梁,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8.2浅基础构
16、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图8-19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单位:mm)8.2浅基础构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2)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当上部荷载较大,采用单向条形基础仍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可以把纵、横柱基础连在一起,组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如图8-20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3 柱下条形基础与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图8-20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4 筏形基础当地基承载力低,而上部结构的荷载又较大,以致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仍不能提供足够的底面积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堂板基础,这种平板基础称为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具有比十字交叉
17、条形基础更大的整体刚度,有利于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能较好地适应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的变化。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平板式一般采用等厚度平板,如图8-21(a)所示;当柱荷载较大时,可局部加大柱下板厚或设墩基以防止筏板被冲剪破坏,如图8-21(b)所示。当柱距较大,柱荷载相差也较大时,宜沿柱轴纵横向设置基础梁,如图8-21(c)、(d)所示。8.2浅基础构造8.2.4 筏形基础图8-21 筏形基础(a)平板式(一)(b)平板式(二)(c)梁板式(一)(d)梁板式(二)8.2浅基础构造8.2.4 筏形基础(1)板厚。等厚度筏形基础一般取200400 mm厚,且板厚与最大双向板的短边之比不宜小于1
18、/20,由抗冲切强度和抗剪强度控制。有悬臂筏板的可做成坡度,但端部厚度不小于200 mm,且悬臂长度不宜大于2.0 m。(2)肋梁挑出。梁板的肋梁应适当挑出1/61/3的柱距。纵横向支座配筋应有15%连通,跨中钢筋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连通。(3)配筋间距。筏形分布钢筋在板厚小于或等于250 mm时,取8间距为250 mm;板厚大于250 mm时,取10间距为200 mm。8.2浅基础构造8.2.4 筏形基础(4)混凝土强度等级。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筏形基础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层厚度的比值,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19、B 501082008)选用,但不应小于0.6 MPa。必要时宜设架空排水层。(5)墙体。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应沿地下室四周布置钢筋混凝土外墙,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 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 mm。墙体截面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应满足变形、抗裂及防渗要求。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 mm,间距不应大于300 mm。8.2浅基础构造8.2.4 筏形基础(7)柱、梁连接。柱与肋梁交接处的构造处理应满足图8-22所示的要求。(6)施工缝。筏形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缝、地下室外墙沿高度的水平接缝都应严格按施工缝要求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设通长止水带。8.2浅基础构造8.2
20、.4 筏形基础图8-22 柱与肋梁交接处的构造处理(单位:mm)8.2浅基础构造8.2.5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内外隔墙组成,形成一只刚度极大的箱子,故称为箱形基础。常规式箱形基础如图8-23(a)所示。箱形基础具有比筏形基础更大的抗弯刚度,相对弯曲很小,可视为绝对刚性基础。为了加大底板刚度,可进一步采用“套箱式”箱形基础,如图8-23(b)所示。箱形基础埋深较深,基础空腹,从而卸除了基底处原有地基的自重应力,因此,也就大大减小了作用于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减少了建筑物的沉降,这种基础又称为补偿性基础。8.2浅基础构造8.2.5 箱形基础图8-23 箱形基础(a)
21、常规式 (b)套箱式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1)砖基础施工(1)工艺流程。砖基础施工包括地基验槽、砖基放线、材料见证取样、拌制砂浆、排砖撂底、墙体盘角、立杆挂线、砌砖基础等步骤。其工艺流程如图8-24所示。图8-24 砖基础施工的工艺流程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2)施工要点。砌砖基础前,应先将垫层清扫干净,并用水润湿,立好皮数杆,检查防潮层以下砌砖的层数是否相符。从相对设立的龙门板上拉上大放脚准线,根据准线交点在垫层面上弹出位置线,即为基础大放脚边线。基础大放脚的组砌法如图8-25所示。大放脚转角处要放七分头,七分头应在山墙和檐墙两处分层交替放置,一直
22、砌到实墙。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的砌筑法,竖缝至少错开1/4砖长。大放脚的最下一皮及各个台阶的上面一皮应以丁砌为主,砌筑时宜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开始操作时,在墙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砌大角,先砌筑45皮砖,经水平尺检查无误后进行挂线,砌好撂底砖,再砌以上各皮砖。挂线方法如图8-26所示。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图8-25 基础大放脚的组砌法(a)皮三收等高式大放脚 (b)皮四收不等高式大放脚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图8-26 挂线方法1别线棍;2准线;3简易挂线坠8.3浅基础施工8.3
2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砌筑时,所有承重墙基础应同时进行。基础接槎必须留斜槎,高低差不得大于1.2 m。预留孔洞必须在砌筑时预先留出,位置要准确。暖气沟墙可以在基础砌完后再砌,但基础墙上放暖气沟盖板的出檐砖必须同时砌筑。有高低台的基础底面应从低处砌起,并按大放脚的底部宽度由高台向低台搭接。如设计无规定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大放脚的高度H,如图8-27所示。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图8-27 大放脚搭接长度的做法1基础;2大放脚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砌完基础大放脚,开始砌实墙部位时,应重新抄平放线,确定墙的中线和边线,再立皮数杆。砌到防潮层时,必须用水平
24、仪找平,并按图纸规定敷设防潮层。如设计未做具体规定,宜用12.5水泥砂浆加适量的防水剂敷设,其厚度一般为20 mm。砌完基础经验收后,应及时清理基槽(坑)内的杂物和积水,并在两侧同时填土,分层夯实。在砌筑时,要做到上跟线、下跟棱,角砖要平、绷线要紧,上灰要准、铺灰要活,皮数杆要牢固垂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咬槎严密。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砌筑时,灰缝砂浆要饱满,水平灰缝的厚度宜为10 mm,不应小于8 mm,也不应大于12 mm。每皮砖要挂线,它与皮数杆的偏差值不得超过10 mm。在基础中预留洞口及预埋管道时,其位置和标高应准确,避免凿打墙洞
25、,管道上部应预留沉降空隙。基础上铺放地沟盖板的出檐砖,应同时砌筑,并应用丁砖砌筑,立缝碰头灰应打严实。基础砌至防潮层时,须用水平仪找平,并按设计敷设防水砂浆(掺加水泥重量3%的防水剂)防潮层。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2)毛石基础施工(1)工艺流程。毛石基础施工包括地基找平、基墙放线、材料见证取样、配制砂浆、基底找平、石块砌筑、顶部找平等步骤,其工艺流程如图8-28所示。图828 毛石基础砌筑的工艺流程砌筑前应检查基槽(坑)的尺寸、标高、土质,清除杂物,夯平槽(坑)底。(2)施工要点。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根据设置的龙门板在槽底放出毛石基础底边线,在基础
26、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立上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标明石块规格及灰缝厚度,砌阶梯形基础时还应标明每一台阶的高度。砌筑时,应先砌转角处及交接处,然后砌中间部分。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宜为2030 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的较大空隙应先用砂浆填塞后,再用碎石块嵌实,不得先嵌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塞石块。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基础的组砌形式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毛石墙中的拉结石,每0.7 m2墙面不应少于1块。砌筑毛石基础时应双面挂线,挂线方法如图829所示。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图829 毛石基础的挂线方法8
27、.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基础外墙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及基础最上一层,应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每隔0.7 m须砌一块拉结石,上下两皮拉结石的位置应错开,立面形成梅花形。当基础宽度在400 mm以内时,拉结石的宽度应与基础宽度相等;当基础宽度超过400 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 mm,且其中一块的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的2/3。每天砌筑毛石基础的高度不应超过1.2 m。每天应在当天砌完的砌体上铺一层表面粗糙的灰浆。夏季施工时,对刚砌完的砌体,应用草袋覆盖养护57 d,避免风吹、日晒和雨淋。毛石基础全部砌完后,要及时在基础两边均匀分层回填,分层夯实。8.
2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3)灰土与三合土基础施工(1)施工要点。施工工艺:清理槽底分层回填灰土并夯实基础放线砌筑大放脚、基础墙回填房芯土做防潮层。施工前应先验槽,清除松土,如有积水、淤泥应清除晾干,槽底要求平整干净。拌和灰土时,应根据气温和土料的湿度搅拌均匀。灰土的颜色应一致,含水量宜控制为最优含水量2%(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得,一般为14%18%)。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填料时应分层回填。其厚度宜为200300 mm,夯实机具可根据工程大小和现场机具条件确定。夯实遍数一般不少于4遍。灰土上下相邻土层接槎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500 mm。接槎不
29、得在墙角、柱墩等部位,在接槎500 mm范围内应增加夯实遍数。当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当分层分段敷设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 m,并应夯压密实。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2)质量检验。灰土土料石灰或水泥(当用水泥代替土中的石灰时)等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土应拌和均匀。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敷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加水量、夯实遍数、压实系数等。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灰土基础的承载力,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82所示。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
30、工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4)混凝土基础施工施工工艺:基础垫层基础放线基础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回填土。清理槽底、验槽,并做好记录。按设计要求打好垫层,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在基础垫层上放出基础轴线及边线,按线支立预先配制好的模板。模板可采用木模,也可采用钢模。模板支立要求牢固,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变形,如图830所示。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台阶式基础宜按台阶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可先浇筑边角后浇筑中间。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可停0.51.0 h,待下部密实后再浇筑上一层。当基础截面为锥形,斜坡较陡时,斜面部分应支模浇筑,并防止模板上浮。斜坡较平缓时,
31、可不支模板,但应将边角部位振捣密实,人工修整斜面。混凝土初凝后,外露部分要覆盖并浇水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8.3浅基础施工8.3.1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图830 基础模板(a)阶梯条形基础木模板 (b)单阶条形基础钢模板 (c)双阶条形基础钢模板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施工要点施工工艺:基础垫层基础放线绑扎钢筋支基础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1)清理槽底、验槽,并做好记录。按设计要求打好垫层,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2)在基础垫层上放出基础轴线及边线,绑扎好基础底板钢筋网片。(3)按线支立预先配制好的模板。模板既可采用木
32、模,如图831(a)所示,也可采用钢模,如图831(b)所示。先将下阶模板支好,再支好上阶模板,然后支放杯心模板。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图831 现浇独立钢筋混凝土基础模板(a)杯形基础木模板 (b)阶梯形现浇柱基础钢模板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4)基础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和钢筋上的垃圾、杂物,堵塞模板的缝隙和孔洞,木模板应浇水湿润。(5)对于阶梯形基础,基础混凝土宜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每一台阶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可分为一个浇筑层。每浇完一个台阶可停0.51.0 h,待下层密实后再浇筑上一层。(6)对于锥形基础,应注意保证锥体斜面的准确,斜面可随浇
33、筑随支模板,分段支撑加固以防模板上浮。(7)对于杯形基础,浇筑杯口混凝土时,应防止杯口模板位置移动,应从杯口两侧对称浇捣混凝土。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8)在浇筑杯形基础时,如杯心模板采用无底模板,则应控制杯口底部的标高位置,先将杯底混凝土捣实,再采用低流动性混凝土浇筑杯口四周;或在杯底混凝土浇筑完后停顿0.51.0 h,待混凝土密实后再浇筑杯口四周的混凝土。(9)基础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应将杯口模板取出,并将混凝土内表面凿毛。(10)高杯口基础施工时,杯口距基底有一定的距离,可先浇筑基础底板和短柱至杯口底面位置,再安装杯口模板,然后继续浇筑杯口四周的混凝土。(1
34、1)基础浇筑完毕后,应将裸露的部分覆盖并浇水养护。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施工工艺:基础垫层基础放线绑扎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1)清理槽底、验槽,并做好记录。按设计要求打好垫层,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2)在基础垫层上放出基础轴线及边线,绑扎好基础底板和基础梁钢筋,要将柱子插筋按位置固定好,检验钢筋。(3)钢筋检验合格后,按线支立预先配制好的模板。模板既可采用木模,也可采用钢模。先将下阶模板支好,再将上阶模板支好,模板支立要求牢固,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变形。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4)基础在浇筑
35、前,应清除模板内和钢筋上的垃圾、杂物,堵塞模板的缝隙和孔洞,木模板应浇水湿润。(5)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在2 m以内时,可直接将混凝土卸入基槽。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超过2 m时,应采用漏斗、串筒将混凝土溜入槽内,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分层现象。(6)混凝土宜分段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宜为200250 mm,每段长度宜为23 m,各段各层之间应相互搭接,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振捣要密实,不要漏振。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7)混凝土要连续浇筑不宜间断,如若间断,其间隔时间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8)当需要间歇的时间超过规范规定时,应设置施工缝。再次浇筑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
36、a以上时方可进行。浇筑前应进行施工缝处理,将施工缝处松动的石子清除,并用水清洗干净,浇一层水泥浆后再继续浇筑,接槎部位要振捣密实。(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覆盖并洒水养护,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检验、分层回填、夯实房芯土。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3)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施工要点施工工艺:基础垫层基础放线绑扎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1)当筏形基础为满堂基础时,基坑施工的土方量较大,首先应做好土方开挖。开挖时注意保证基底持力层不被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时,不要挖到基底标高,应保留200 mm左右,最后人工清槽。(2)开槽施工中应做好排水工作,可采用明沟排水。当地下水位较
37、高时,可预先采用人工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底500 mm以下,保证基坑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开挖和基础施工。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3)基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槽。验槽后清理槽底,进行垫层施工。垫层的厚度一般取1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4)当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引桩和龙门架在垫层上进行基础放线、绑扎钢筋、支设模板、固定柱或墙的插筋等工作。(5)筏形基础在浇筑前,应搭建脚手架以便运送灰料,清除模板内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污物,木模板应浇水湿润。8.3浅基础施工8.3.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6)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平行于次梁的方向。对于平板式筏
38、形基础则应平行于基础的长边方向。筏形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施工,若不能整体浇筑完成,则应设置竖直施工缝。(7)当继续开始浇筑时应进行施工缝处理,先将施工缝处活动的石子清除,然后用水将施工缝清洗干净,浇洒一层水泥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8)对于梁板式筏形基础,梁高出地板部分的混凝土可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宜大于200 mm。(9)基础浇筑完毕后,基础表面应覆盖并洒水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即可拆模,待基础验收合格后即可回填土。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要选用中低热水泥,当掺加粉煤灰或高效缓凝型减水剂时,可以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热峰值;当
39、掺入适量的U型混凝土膨胀剂时,可防止或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并使混凝土致密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在满足混凝土泵送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尽量降低砂率,一般宜控制在42%45%。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冬季在不冻结的前提下,宜采用冷集料、冷水搅拌混凝土;夏季如气温较高时,还应对砂石进行保温,砂石料场应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集料喷冷水。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有三种,如图832所示。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图8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a)全面分层法 (b)分段分层法 (c)斜面分层法1模板;2浇筑面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
40、凝土基础施工全面分层法适用于结构面积不大,混凝土拌和、运输能力强的情况,施工时可将整体结构分为若干层进行浇筑施工,但应保证层间间隔时间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层间面应按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对于全面分层浇筑,其结构面积应满足式(82)的要求。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对于分段分层法,混凝土浇筑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的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0 mm。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应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 h。对于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
41、筑宜采用“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即通过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接槎部位结合良好,防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50 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的适当时间内进行两次振捣,可以排除混
42、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两次振捣的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 h左右。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固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2 h就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 MPa时,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在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施工缝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8.3浅基础施工8.3
4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用泵送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故应在侧模的适当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时,浇筑每层时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成。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湿法和保温法。保湿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进行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养护或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8.3浅基础施工8.3.3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布设测温点,测温点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 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 m。通过测温全面掌握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以便定量、定性地指导控制降温速率。测温可以采用信息化预埋传感器的先进测温方法,也可以采用埋设测温管、玻璃棒温度计的测温方法。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感谢您的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