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等。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课前延伸:沟通交流二课堂探究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水中倒影图片)师
2、: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人物变得扭曲了,变得模糊了。2、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户上的。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三、自主学习,观察现象。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出
3、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1、 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2、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生:脸变得鼓起来了。生:眼睛和嘴巴变大了。师:大家知道这叫
4、什么吗?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师: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发现。生回答的同时,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板画。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2、精讲点拨,评价反馈。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师: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四、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五、展示作业,多元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六、教师小结,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