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先秦历史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尚书和和春秋春秋提供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左传、国语国语、战国策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熟,开启了我国叙
2、事文学的传统。先秦历史散文概说先秦历史散文:散文的萌芽1 1、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2 2、记言、叙事文之祖:、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尚书春秋春秋。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及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及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
3、由简至繁的发展。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尚书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它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它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虞书夏书夏书商书商书周书周书四部分。四部分。尚书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
4、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它记载了自鲁哀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和写作义例。它记载了自鲁哀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前481)的历史,对这)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但其记事都很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其记事的记事意识。但其记事都很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其
5、记事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 意义上的叙事散文。意义上的叙事散文。春秋春秋是是“礼义之大宗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比如杀有罪为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比如杀有罪为“诛诛”,杀无罪为杀无罪为“杀杀”,下杀上曰,下杀上曰“弑弑”等。这种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等。这种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史传文学所继承。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左传左传是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相传。相传左传左传为为传述传述春秋春秋而作,作者是左
6、丘明。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左传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468),基本与),基本与春秋春秋重合,还有个别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战国初年的史料。左传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左传以以春秋春
7、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春秋中的简短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先秦历史散文:国语 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
8、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国“语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国语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虽然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虽然国语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的关系
9、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 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为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施政的依据。国语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应对之辞。国语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凡三十三卷,杂
10、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成书,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与与春秋春秋、左传左传、国语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
11、策战国策表现了纵表现了纵横家(横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下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下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主要人物是主要人物是:鬼谷子。鬼谷子。韩非韩非子子说: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
12、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思想,反映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战国策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士”阶层的崛阶层的崛 起。起。“士贵耳,士贵耳,王者不贵王者不贵”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 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
13、,纵横捭阖,令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阶层,尤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先秦诸子散文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面和养士用士。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出现。的出现。先秦诸子的分类先秦诸子的分类 司马谈把他们分归为六家司马谈把他们分归为六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家 刘歆又分其为十家刘歆又分其
14、为十家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道家道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著作有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著作有道德经道德经庄子庄子。儒家儒家 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著作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著作论语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墨家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性著作是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性著作是墨子墨子。法家法家 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性著作有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
15、性著作有韩非子韩非子等。等。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道家道家 宇宙观:宇宙观:“道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政治观:无为而治政治观: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知足寡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知足寡欲欲 柔弱不争柔弱不争 顺应自然顺应自然 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儒家儒家 宇宙观:对鬼神宇宙观:对鬼神“存而不论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重视祭重视祭祀祖先祀
16、祖先 政治观:礼义治国政治观:礼义治国 德治德治 “君君君君 臣臣臣臣 父父父父 子子子子”伦理观:仁伦理观:仁 忠忠 恕恕 中庸中庸 教育观:有教无类教育观: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孟子:性善 君轻民贵君轻民贵 荀子:性恶荀子:性恶 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墨家墨家 宇宙观:非命宇宙观:非命 尊天尊天 事鬼事鬼 政治观:尚贤政治观:尚贤 尚同尚同 非攻非攻 伦理观:兼爱伦理观:兼爱 经济观:节用经济观:节用 节葬节葬 非乐非乐 儒墨之争儒墨之争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法家法家 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礼”反对保
17、守的复古,主张锐意改革反对保守的复古,主张锐意改革“不法不法古,不循今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时移而治不易者乱”。儒法之争儒法之争二、诸子散文的体例二、诸子散文的体例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论辩文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论语论语、老子老子、墨子墨子 第二期:战国中期第二期:战国中期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孟子孟子、庄子庄子等。等。第三期:战国后期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专题论著。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
18、吕吕氏春秋氏春秋等。等。发展总特点:发展总特点: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三、三、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1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他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和广度。2 2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奇幻、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奇幻、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
19、的个性和风格。3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具有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4 4 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发展并确立了论说文的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发展并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论说文的光辉典范。体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论说文的光辉典范。代表人物介绍 孔子与孔子与论语论语 孔子(前孔子(前551前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做过管仓库、畜牧的小吏,中年时招收弟子讲学;早年做过管仓库、畜牧的小吏,中年时招收
20、弟子讲学;在鲁国一度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去职后,带领学生周游在鲁国一度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去职后,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列国。晚年回鲁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过晚年回鲁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过诗诗书书礼礼乐乐,并作,并作春秋春秋。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以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以“仁仁”为其思想核心,以为其思想核心,以“礼礼”为行为规范。为行为规范。元代马远作孔子像论语论语 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所记,夫子既卒,
21、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之论语论语。(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论语论语是反映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思想是反映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思想的重要著作,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的重要著作,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辑录而成。全书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辑录而成。全书 20 篇,集篇,集中表现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中表现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内容以伦理、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是了解、研究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资为主,是了解、研究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资料。料。论语论语艺术特色:艺术特色:记言为主,语录体,记言为主,语录体,以片段对话为
22、主,据言行而记载。以片段对话为主,据言行而记载。也有的形成专题讨论、政治短评。也有的形成专题讨论、政治短评。文字精炼,深刻,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文字精炼,深刻,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而启发性的语句;而启发性的语句;于简短的记叙中展示人物性格。于简短的记叙中展示人物性格。孟子与孟子与孟子孟子一、生平与著作一、生平与著作 孟子(前孟子(前372前前289)名轲,字子舆,)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早年曾受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早年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后授徒讲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后授徒讲学,带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学,带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薛、滕、鲁、魏、齐等国
23、,被齐宣王薛、滕、鲁、魏、齐等国,被齐宣王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和,最后回到故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和,最后回到故乡,年已七十余,以著述为事:乡,年已七十余,以著述为事:“退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而与万章之徒,序诗诗、书书,述仲尼之意,作述仲尼之意,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史记(史记孟荀列传)孟荀列传)离娄下离娄下:孟子:孟子曰: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叔,取也)诸人也淑(叔,取也)诸人也”。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1 性善论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24、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也”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良知论:良知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知也。”尽心上尽心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告子上告子上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25、尽心上尽心上 “哀哉!哀哉!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其放心而已。”告子告子 “先立乎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先立乎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也。”(告子上告子上)心支配耳目心支配耳目理性支配感性理性支配感性劳心者劳心者支配劳力者支配劳力者 2 仁政说仁政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君有大过,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告子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
26、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万章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 三、三、孟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语论语记夫子之微言记夫子之微言,而曾子而曾子,子思俱子思俱有述作以垂训有述作以垂训,至孟子而其文然后闳肆焉至孟子而其文然后闳肆焉,著著述至战国而始专之明验也述至战国而始专之明验也.”.”章学诚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史通义 富于论辩色彩富于论辩色彩.“世衰道微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邪说暴行有作 圣王不作圣王不作,诸侯放恣诸侯放恣,处士
27、横议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下 杨氏为我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是无君也;墨氏兼爱墨氏兼爱,是是无父也无父也.无父无君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禽兽也距杨墨距杨墨,放淫放淫词词”滕文公下滕文公下 感情充沛感情充沛,气势雄健气势雄健 注重形象化地说理注重形象化地说理,善用比喻和寓言善用比喻和寓言,丰丰富了文章的感性与生动性富了文章的感性与生动性,显示出散文的显示出散文的活泼机智活泼机智.如:如:“仁之胜不仁仁之胜不仁,尤水之胜火也尤水之胜火也”“君子之过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人皆见之;及其更也及其更也,民皆仰之民皆仰之.”.”戴盈之曰戴盈之曰:什一什一,去关市之
28、征去关市之征,今兹未今兹未能能,请轻之请轻之,以待来年以待来年,然后已然后已,何如何如?孟子曰: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或告之曰曰:是非君子之道是非君子之道 曰曰:请损之请损之,月攘一鸡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以待来年然 后已后已.如知其非义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斯速已矣,何待来何待来年年?”?”梁惠王觉得自己政策比邻国好,可是邻国之民不少,本国之民不加多,孟子以临阵逃脱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离娄下):典型性,角度巧妙,截取片段,戏剧性语言富于表现力:“良人者,所以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失望伤
29、心,呜咽不能言。“三字顿挫,无限烟波”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如:专心致志、明察秋毫、缘木求鱼、舍己为人、与人为善等荀子与荀子 荀子,名况,赵人,(前298前238),汉人因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在齐国位居列大夫,三为稷下学宫祭酒,说齐相而不能用,后去齐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又因谗而游赵。曾聘秦,见昭王、范雎,复为春申君召回,仍任兰陵令。不久,春申君为李园所杀,荀卿乃废,老于楚。(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子平生到处讲学,形成一大学派,弟子有李斯、韩非等。在儒家学说的传授上,他有重要地位,毛、鲁、韩诗、左传、谷梁皆其所传,犹长于礼,他以孔学为
30、本,再适应当代政治社会变迁的趋势,综合了各家的思想,加以补充修正,建立了一种新儒学,这里面有法家思想的影响。今本荀子32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自著。荀子的思想 1、天道观:明分天人,制天命而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明于天人之分明于天人之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使物畜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使物畜积)?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积)?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之谓能参。”(天论天论)2、“性
31、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如,如果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因此观之,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因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3、社会观、政治观:明分使群、隆礼重法(王霸并重,礼法并行)“人能群,彼不能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
32、以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曰分。”(王制王制)“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由士而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由士而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则必以法数制之”。(。(富国富国)4、文学艺术观:重质尚用 “辩说譬喻,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辩说譬喻,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非十二子非十二子)“言必当理言必当理”,“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礼者舍之益于礼者舍之”,“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说奸说”,后世文学批评中后世文学批评中“明道明道”、“载道载道”说说的滥觞的滥觞
33、 “故凡言议期命以圣王为师故凡言议期命以圣王为师”(正论正论)“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儒效)(儒效)荀子初步建立了文学厚道、征圣、宗经荀子初步建立了文学厚道、征圣、宗经的传统,(刘勰的传统,(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但也认为)但也认为言论应有文采言论应有文采“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里”。批评。批评“好其实而不恤其文好其实而不恤其文“的墨家。的墨家。乐论乐论,肯定了音乐艺术能表达人的内,肯定了音乐艺术能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产生于情感的自然流露。心情感,产生于情感的
34、自然流露。“夫乐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必免也,故人不能者,乐也,人情之所不必免也,故人不能无乐无乐”。艺术的社会作用因而也很大:。艺术的社会作用因而也很大:“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礼乐,而民和睦”,强调乐必须与,强调乐必须与“道道”、“礼礼”结合:结合:“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三、荀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三、荀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专题性的议论散文,代表先秦议论散文的成熟。专题性的议论散文,代表先秦议论散文的成熟。1 论旨明确,论证绵密、严谨。论旨明确,论证绵密、严谨。2 富于
35、文采,讲究修辞富于文采,讲究修辞 以比喻为论据,寓议于喻,喻议结合,深以比喻为论据,寓议于喻,喻议结合,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入浅出,生动具体 老子和老子关于老子其人,关于老子其人,史记史记中引用中引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了三种不同的说法:周王朝的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守藏室之史”,姓,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礼”的问题;的问题;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与孔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与孔子同时;子同时;战国中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战国中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有人认为他就是老子。有人认为他就是老子。老子老子 老子所著之书,世称道
36、德经,亦称老子,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对“道”及其规律的论述。短短五千言的老子,作为学术著作,具有难以伦比的哲学、政治学、人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作为文章,则闪耀着绚烂的文学色彩。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于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至为深远,对于世界思想文化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老子老子思想:以思想:以“道道”为根据来生活为根据来生活“道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既是世界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既是世界的起源和本质,又是生命的境界。的起源和本质,又是生命的境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37、和。(424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大,而王居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大,而王居其一焉。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2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38、其下不昧,绳绳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随之不见其后。(1414)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
39、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40)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动而愈出。辩证法: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马克思马克思 对立转化:事物是相对的,对立的事物对立转化:事物是相对的,对立的事物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事物的相对性事物的相对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易相
40、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和,前后相随。“正言若反正言若反”:“大直若屈大直若屈”、“大音希声,大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形”,“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新,少则得,多则惑。”返本复初返本复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5)万物运行周流不息,远离道又复归于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无为
41、的政治论无为的政治论:自然无为自然无为 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是德。德与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体用)。道是德的本质和依据,德是道的作用和体现。德是人们的生活准则。“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毋妄为,要顺应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有无相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42、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和谐的社会论:柔弱、不争、小国寡民和谐的社会论:柔弱、不争、小国寡民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81章)章)大国应自处下流,自然天下归宗。若水之就下,大国应自处下流,自然天下归宗。若水之就下,百川归之。百川归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43、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66章)章)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424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43)(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强大处
44、下,柔弱处上。(柔弱处上。(7676)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死,不相往来。”(80章)章)返朴归真的人生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人生观:回归自然 克欲:克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
45、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身,有何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虚静:虚静:“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归归根根复命复命”。“复归于婴儿复归于婴儿”,“复复归于朴归于朴”。文学特色文学特色 哲学诗,道诗。语言平直简约而又意旨幽深,简短几笔就点出深意,传达精奥的道理。文体是简短精炼的哲理格言,押韵,便于记诵,结构并不严密,前后重复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诗的笔触、情韵写,富于诗歌的节奏韵味。如“道之为物”,具诗歌的旋律,隔句用韵,两句一转,亲切又深邃,能使人体味出一种朦胧隐约的诗歌意境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俗人昭
46、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独闷闷”“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庄子与庄子与庄子庄子 生平与著作生平与著作 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史记史记说他与梁惠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前王、齐宣王同时(约前369前前286)。尝为)。尝为漆园吏,一生贫穷,恬然自若,喜欢过无拘无漆园吏,一生贫穷,恬然自若,喜欢过无拘无束的生活。楚威王请为相,称宁为曳尾龟,不束的生活。楚威王请为相,称宁为曳尾龟,不愿为庙堂
47、龟,辞不受。与辩者惠施为友,常谈愿为庙堂龟,辞不受。与辩者惠施为友,常谈辩,然心态不同。惠施先死,庄子过其墓地叹辩,然心态不同。惠施先死,庄子过其墓地叹曰:曰:“自子之死也,吾无与言之矣。自子之死也,吾无与言之矣。”庄子热庄子热爱生命,心境通达,追求逍遥的精神境界。爱生命,心境通达,追求逍遥的精神境界。梦蝶图“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可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继老子
48、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之作。共为庄子及其后学之作。共33篇,篇,内内7篇为庄子作品,外篇为庄子作品,外15,杂,杂11为庄学后为庄学后辈阐发庄子思想所作。与辈阐发庄子思想所作。与老子老子并为先并为先秦道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秦道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玄宗时期,诏号庄子为远的影响。唐玄宗时期,诏号庄子为“南南华真人华真人”,庄子庄子因之又称因之又称南华真南华真经经。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学性的。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学性的作品。作品。庄子庄子的思想的思想 道论:本体论(自本自根)、宇宙论(化生道论:本
49、体论(自本自根)、宇宙论(化生万物)、道遍在万物、最高的生命境界是与天万物)、道遍在万物、最高的生命境界是与天为徒,与道一体,与物逍遥。境界形态的道。为徒,与道一体,与物逍遥。境界形态的道。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 之不形乎!道不当名。(之不形乎!道不当名。(知北游知北游)东郭子问道的故事东郭子问道的故事 道与物没有界限,物与物之间有界限。道与物没有界限,物与物之间有界限。“道道”的故事的故事道的意象道的意象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
50、其南望,还归,遗其玄珠玄珠。使知索之而不。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天地天地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狙公赋芧,曰: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朝三而暮四”,众,众狙皆怒。曰: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然则朝四而暮三”,众,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