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4 ,大小:307.24KB ,
文档编号:3484680      下载积分:12.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48468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1、【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第一章  地球形状与大小考点:  1地球的形状,地轴,两级,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2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3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概要: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2大小:地球的极半径63568千米,赤道半径63782千米,周长40000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

2、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1地轴和两极    (1)地轴:地球自转时绕转的轴。(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其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纬线和纬度(1)赤道:在地球仪上,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圈。    (2)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经线垂直)。    (3)纬线的特点:     &

3、nbsp;      指示东西方向        除极点外,都是圆(纬线圈)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线长度=经度差111cos该纬线的纬度)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4)纬度及划分            纬度:该地的地球半径(该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纬度分布规律:向

4、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划分:赤道为0,向南、北极各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5)中、低、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一30,中纬度30一60,高纬度60一90。    (6)特殊纬线:O: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即南北纬度的划分起点。2326S,N: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最高纬线,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6634'S,N:南、北极圈,有无极昼极夜的界线,也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3经线和经度     (1

5、)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纵(弧)线。     (2)经线的特点:       指示南北方向。       自成半圈,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       所有经线都等长,且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经线间距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最终为O。       经线长度=110纬度差。    (3)经度及划分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O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6、。       经度:任一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经度划分: O向东的经度数增大到180,为东经(E);向西的经度数增大到180,为西经(W)。经度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4)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即O经线,为东西经度界线。       20W和160E,为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       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以西是东经“E”

7、,以东为西经“W”),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4经纬网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称经纬网,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方法:一、经纬度的判读与计算方法1纬度的判断(1)判读;   (2)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3)分布规律判读;(4)用经线长度反推纬度差;(5)用南北半球或南北极点判读。2经度的判断(1)分布规律判读;(2)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经线经度和=180,分别对应的是东西经);(3)用纬线长度反推经度差;(4)确定本初子午线后,用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经。3.地

8、心对称点:纬度为南、北纬对称(度数不变,南、北纬互换),经度为经线圈对称。二、经纬网图上的最短距离与方向   球面上任意两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构成的三角形平面,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大圆劣弧,称之为大圆航线。大圆弧线就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一)两地间最近航线:(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间为最短航程;(2)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经线圈),最短航程为过极点: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南极点后再向北。若两地位于不同半球,经过的纬度和<180。(3)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甲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

9、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甲位于乙地的西方则在东西方向上相反。分别位于南北半球,沿大圆的劣弧航行。(4)在赤道上,则沿赤道劣弧航行。(5)在晨昏线上时,沿晨昏线劣弧航行。(二)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用劣弧确定),不在同一条经、纬线上时,要分别判断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2)用经纬度法判断: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3)按地球自转方向选择劣弧确定东西方向,按距离南北

10、极点远近判断南北方向。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考点:1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区的划分、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北京时间。2地球的公转:轨道、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公转的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概要:一、地球运动和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2)周期   &n

11、bsp;   恒星日:以任一恒星(除太阳外)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360,需时23时56分4秒。这是自转的真正周转。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自转一周36059,需时为24小时。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3)自转速度       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为零以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15时(或14分)。       线速度:从赤道(1670千米时)向南北极点递减,极点为O,( 60N、S的线速度为赤道的半)。 2地球

12、的公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轨道为近似于圆的椭圆。 (1)公转方向        侧视太阳系: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上空)逆南(极上空)顺。    (2)公转周期       恒星年:以天空中任一恒星(除太阳外)为参照,地球公转一周360,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做1恒星年。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次所需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直接影响地球上的光热季节变化。 &nbs

13、p;  (3)公转速度       角速度:平均角速度为1天。近日点附近快,远日点附近慢。       线速度: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近日点附近快,远日点附近慢。  3地球公转运动及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2326)。南北回归线的纬度=黄赤交角南北极圈的纬度=90-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

14、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如图29昼半球和夜半球以及如图210晨线与昏线的认识。    (2)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光线对当地地面的倾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在昼半球(白天)上大于0,在晨昏线(地平线)上等于O,在夜半球(黑夜)上小于0    (3)昼夜交替及原因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且自转周期为一天(太阳日)24小时,所以地球的昼夜周期也为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

15、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地方时    (1)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这样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    (2)计算:地球上任意两地,相对位置在东边的比相对位置在西边的地点地方时早,且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    例:甲地115E经线上的时间为8点,求位于151。W的乙地地方时?  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画图,乙

16、地在甲地东边,乙地地方时比甲地早。    第二步:求甲乙两地相差经度:65+29=94    第三步:求甲乙两地相差时间:941小时15=6小时16分钟,                                即乙地地方时比甲地方时早6小时16分钟。    第四步:求乙地方时为:8时+6时16分=14时16分。 3时区与区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很不方便

17、。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的时区,实行分区记时的办法。    (1)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的15经度范围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其中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合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如图21l。    (2)区时的计算    区时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刻。相差一个时区相差1小时。    计算步骤:第一步

18、,求中央经线的度数和时区数.已知经度数M,用15除,分四种情况求得时区数和中央经线的度数。当余数=O,M为中央经线,商为时区数余数<75,“商乘以15所得的积”为中央经线,商为时区数余数>75,“商+1与15的积”为中央经线,“商+1”为时区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第二步,求时区差。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大时区数减小时区数,若两地分别位于东时区和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时区数相加。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

19、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一”。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1天。    如果已知A经度的地方时,要求B经度的区时,则用第一步的方法,先求出B经度所在的时区数和中央经线的经度数,再用地方时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3)标准时    世界各国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使用某个区的区时为本国统一的时间叫做标准时。如中国使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为全国统一时间,即“北京时间”为我国的

20、标准时。零时区的区时为世界标准时。印度采用半时区(东55区)为其标准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概念: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的东侧的日期比西侧晚一天。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时为了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 &nb

21、sp;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在东西十二区内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212。4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1)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就会与地球表面的经纬线发生偏移,即方向偏移。    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如图213所示,在北半球,质点向北沿经线取A1B1方向作水平运动,经过一定时间后,经线从L1转至L2的位置。沿经线方向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

22、,必然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取A2B2的方向前进。这时,在L2位置上的人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开经线方向而向右偏了,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同样道理,沿纬线方向运动的质点也向右偏,图上C1D1则取C2 D2方向前进。南半球则向左偏。只有在赤道上,水平运动没有右偏或左偏现象,因为那里的经线方向是相互平行的。 (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移    北半球的河流水流向右偏,右岸(丙岸)被冲刷,河岸较陡;左岸(丁岸)泥沙沉积,河岸较缓。南半球的河流水流向左偏,左岸(乙岸)被冲刷,河岸较陡;右岸(甲岸)泥沙沉积,河岸较缓。三、地

23、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从AB,直射点由赤道向北逐渐移到北回归线,公转速度渐慢。(7月初到达最远点,公转速度最慢),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增多,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半球相反。    从B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逐渐移到赤道,公转速度由夏至日到远日点(7月初)渐慢由远日点到秋分日渐快。北半球获得太阳光逐渐减少,南半球相反。    从C_D,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逐渐移到南回归线,公转速度渐快。(1月初到达最近点,公转速度最快)。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继续减少,南半球相反。    从DA,太阳直

24、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南逐渐移到赤道,公转速度由冬至日到近日点渐快,由近日点到春分日渐慢。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增多,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判读与计算  在地球的光照图中,晨昏线将地球分成“昼夜两半球”。同一纬线的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其判读方法是:找出某地点所在纬线,看晨昏线将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夜弧各跨多少经度,再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来计算昼夜长短。    如图215中,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都被经线分割成6等分,即每两条经线之间相隔经度30。以B点为例,B所在纬线的夜弧为2个间隔,加上加一半球还有2个间

25、隔,其  夜长为:22301小时15=8小时;B点昼长为4个经线间隔,加上另一半球还有4个间隔,其昼长为:24301小时15=16小时。同理,A点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D点昼夜长各12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夜长昼短。如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则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如图216夏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

26、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半球则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如图217,冬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从最短到最长,夜从最长到最短;南半球昼从最长到昼最短,夜从最短到最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从最长到最短,夜从最短到最长;南半球从昼最短到昼最长,夜从最长到最短。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如图218。 (3)昼夜长短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赤道处上全年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两半球纬度相同的点昼夜长短相反。  

27、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当地地方时为12点(JT午)的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28、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如图22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大,冬季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    (3)

29、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已知一个地点的地理纬度和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求出该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其公式为:H=90-纬度差(H表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如果所求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二者中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则二者相加)。    例如,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出北京(3954N)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H=90-(3954+2326)=2640    夏至日:H=

30、90-(39542326)=7332    (4)日影的朝向、长短变化及应用    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极点朝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朝北)

31、。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物体影子有时朝南有时朝北,直射点日影最短为一点。    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赤道上以及春秋二分日的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落下。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各地(极夜区域赤道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

32、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和赤道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变化,而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

33、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正午日影影长的计算    如图221所示,AB为一高为H的直杆,正午阳光AC在地面上形成了长为L的日影BC。  显然影长L=Hcota或L=Htan(=90一),的地理意义可以理解为该地与直射点间太阳高度差。    在已知杆高和当地纬度的情况下,只要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就能计算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日影的计算是一个难点。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n

34、bsp;  日影的长短变化,有隐含时间信息,日影的朝向(日影朝向与太阳光来向相反)能指示方向,解答相关问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    联系生产、生活的案例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图222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等于hcotH。    B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图223所示,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H=90)时效果最佳。 (5)等太阳高度线的分布规律及

35、应用    等太阳高度线:某时刻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相同的各点连线称等太阳高度线。如图224所示,图中所示的圆为等太阳高度线,即同圆上的各点,其太阳高度相同,最外缘的等太阳高度线为0,即相当于晨昏线。    分布规律:由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到晨昏线上为0。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两点之间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赤道上的两点之间太阳高度差等于经度差;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时,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两点之间太阳高度差小于经度差。    等太阳高度线的应用    第一,找到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南北半

36、球及季节。    第二,在等太阳高度图上可以标出纬度数和经度范围(太阳直射赤道时,可标出经度数)及南北两极点的位置。    第三,计算地方时和区时,判断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及方向、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3四季的划分    温带地区四季明显,我国和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虽然都立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但是具体时间划分不同。如图225。  (1)四季的天文含义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    春秋季:是冬夏的过渡

37、季节  (2)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  春季:立春为起点(2月4日、5日)  夏季:立夏为起点(5月5日、6日)  秋季:立秋为起点(8月7日、8日)  冬季:立冬为起点(11月7日、8日)  (3)欧美传统四季的划分  春季:春分为起点(3月20日、21日)  夏季:夏至为起点(6月21日、22日)  秋季:秋分为起点(9月23日、24日)  冬季:冬至为起点(12月21日、22日)  (4)气候上的四季划分  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为了使季节与

38、气候相结合,北温带的国家用候温来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    春季:10候温24,大致为3、4、5三个月    夏季:候温>24,大致为6、7、8三个月    秋季:10候温24,大致为9、10、11三个月    冬季:候温<10,大致为12、1、2三个月    4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是根据太阳的光热分布大致划分的。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热带:有太阳直射的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9、 南北温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分别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以内的极地地区。一、晨昏线(圈)判读和移动    1移动过程    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地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如图226所示:AB为晨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二、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40、 图228中,表示太阳在春秋分日、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轨迹。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人们看太阳总在南天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全球的人们看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在空中走过弧长小于180。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的人们看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太阳在空中走过的弧长等于180。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全球的人们看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在空中走过的弧长大于180。    2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41、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一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例如,某地一天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这天的日出时间为7时,日落时间为17时。三、地球日照图的判读及应用    1地球日照图的判读。如图229所示。    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的光照示意图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的光照示意图    (1)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极点相切,与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等长。   &n

42、bsp;(2)太阳直射2326 'N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经纬线斜交;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切点所在经线为12点或24点钟。    (3)太阳直射2326'S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经纬线斜交,切点所在经线为12点或24点。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4)无论何日,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    2地球日照图的应用    针对太阳光照图,常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计算地方时、区时、季节和节

43、气的判读。常用的规律是: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间相同;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白昼时间等长,日出(或日落)时间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等。下面就以上图为例分析解题的思路。    (1)季节的判读    例如:图230中甲、乙分别反映的是几月几日的光照情况?南、北半球分别是什么节气?    一般来说,这类图反映的往往是地球绕日公转在黄道上的几个特殊位置:二分日、二至日的情况。解这类题,首先,确定南、北极,可依地球自转方向、地表海陆分布、图上经度分布特点(东经度增加的方向为自转方向)来加以判定。其次,注意晨昏圈的位置,尤其是和特殊纬线的关系(比

44、如,与极圈、极点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出地球的天文位置,进而判定季节和节气。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确定直射点的坐标。    如图甲,从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以判定为南极俯视图,而此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南极圈以南为极昼,可确定图甲是北半球冬至日情况,时间为12月22日,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图乙从地球自转方向可判定该图上北下南(一般情况),且此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2)时间的判定        例如:读图甲,判定E、F地方时

45、为几点钟?图乙中A、B地方时为几点钟?    时间的判定一般有两种方法:    昼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出发推算时间:昼、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分别平分昼、夜半球。昼半球的中央的经线为12时,夜半球中央的经线为24时或O时。然后,可以依据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差1小时,东加西减的原则,判定某点所在经度的时间。    从晨昏圈与赤道交点推算时间:晨昏圈与赤道相交两点,晨线(通过此线由黑夜转为白昼)上的交点时间为6时,昏线(过此线由白昼转为黑夜)上的交点时间为18时。然后以两点为基点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差1小时来推算某点的时间。  

46、 上例甲图:经线OA为夜半球中央经线,A点时间为24或O时,而E位于A点之东,与A经度差为135,地方时差为9小时,所以E点时间为0+9,即9点,而F点位于A点之西45经线上,差3小时,F点时间为243,即2l时。    上例乙图:AOB线为昏线,所以赤道上O点时间为18时,A与O点所在经线的经度差为60,对应时差为4小时,所以A点时间为184即14点。同理B与0点时差为2小时,B点为20时。    时间的判定很重要,它对后面提到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的判定具有辅助作用。判定时间应注意两点:a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b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要改。

47、   (3)昼夜长短的判定    首先,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其次,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另一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第三,春秋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均为12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其他时间、其他地点(赤道除外)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一样。    图乙中,求D、0两点昼长和夜长:D点所在纬圈上的夜弧对应经度数值为:3042=240,之所以乘以2是由于此图只体现半个夜弧长。240所对应的时区数为16,即D点夜长为16小时,昼长为2416=8小时。()点处于赤道,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48、   (4)某地日出日落时刻的判定    方法是找出某地所处纬线与晨昏圈的交点,判断交点的时间即可,方法同时间的判定一样,要注意某地所处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一个是与晨线交点即为日出时间,另一个是与昏线交点即为日落时间。实际上如果能知某地昼长或夜长,就可求出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一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上例图甲,求G所在纬线的日出日落时间?G所在纬线与晨线KD的交点为H,H时间为3点,即G点日出为3点,同理可以计算出G点日落时刻为21时。 &nb

49、sp;  再如,某地一天的昼长为10小时,则当地该天日出时间12一(102)=7点,日落时间为12+(102)=17时。四、日期图的判读    1日期图的判读一般规律    (1)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只有日界线(180)和0点或24点所在经线。    (2)当0经线为12点时,全球属同一天;当O经线为0点时,全球分属两个日期,且范围相等;当O经线不为O点或12点时,全球分属两个日期,且范围不相等。    (3)确定日界线的关键是,找准自转方向,日界线东侧比西侧日期晚一天。    (

50、4)注意东西半球的范围与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20W和160E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经度顺着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逆着自转方向增大。    2日期图判读分析    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2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深线。一、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见图31)。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顺时针分别为“东南西北”。(见图32)。  

51、  3有经纬网的地图:(1)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根据经纬度定方向。北纬纬度数由赤道向北递增,南纬纬度数由赤道向南递增。东经度度数由本初子午线向东递增,西经度度数由本初子午线向西递增(见图33)。(3)经线之间呈汇合趋势的或纬线圈愈来愈小的为极地。一般情况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见图34)。4极地图中: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的为北极,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极;顺着自转方向为东方向,逆着自转方向为西方向。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也称缩尺。    比例尺一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

52、统一)    2表达形式:以两地之间实地距离为100千米,图上的距离为1厘米为例。    (1)数字式:1:10000000或110000000    (2)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3)线段式:    3大小:比例的值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比例的值愈大,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如军用地图、建筑平面图等。    4比例尺的缩放与面积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例如:“

53、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l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l5。    在地图上,如果实地面积不变,比例尺越大,则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则小。图幅面积的大小与比例尺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即(L为比例尺,S为图幅面积)。    在地图上,如果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越大,则所表示的实地面积越小,反之则大,即比例尺的平方与实地面积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三、图例与注记    地图上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称图例,见图35“常用图例”。地图上说明

54、某个地理事物的文字或者数字,称注记。如珠穆朗玛峰在地图上的注记为"884443"。四、地形图及应用  地图的种类繁多。有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城市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和农业生产分布图等。其中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  1地形图中的高程度量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高度。如图36,甲地海拔1500米,乙地海拔500米。中国的海平面有黄海和吴淞口海面基准面为海拔0米。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36中的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55、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与等深线  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地面各个地点的海拔,再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如图37。  经过地形测量,测出海底各个地点的深度,再把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一定区域地势的高低起伏。    第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等高线有数量上的特征和形态上的特征两方面。首先,从数量上看等高线的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知高差,以两点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其次是形态上的特征,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具体基本特征如下:    A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相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