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财政收入总论财政收入概念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法定形式,集中的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法定形式,集中的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2、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二、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1、农业收入:农业税、间接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剪刀差)2、工业收入3、建筑业收入4、交通运输业收入5、商业收入6、服务业收入7、其他行业收入三、
2、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1、C,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流动资金和折旧流动资金和折旧2、V+M=NI(国民收入),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新价值:V是劳动者个人支配部分,是劳动者个人支配部分,M是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V部分:个人所得税部分:个人所得税M部分:为财政收入主要构成部分部分:为财政收入主要构成部分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表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特定的规模。指标:GI/NI、GI/GNP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1、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概念: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概念:指政府履行各
3、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政收入需要量(必要性)。政收入需要量(必要性)。政府基本职能(事权)政府基本职能(事权)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财权)(财权)实现政府职能必不可少的支出。为经常性支实现政府职能必不可少的支出。为经常性支出或刚性支出。如国防、行政支出、教育支出、出或刚性支出。如国防、行政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保障支出等生产性支出,具有弹性。如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支出,具有弹性。如基础设施建设等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财政收入来自于国民收入,但不能将国民财政收入来自于国民收入,但不能将国民收入全部转化为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收入全部转化为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收入规模
4、的上限指标是一个财政收入与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是一个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的比率(可能性)国民收入的比率(可能性)受三个因素制约:NI、M、M中留存企业的自行支配的总量。指标F/N=M/N*F/M其中:M/N为剩余产品价值率,F/M为财政集中率。影响M/N的因素:劳动生产率,与M的变化呈正相关劳动力再生产费用(V部分),NI=V+M,当NI一定时,V与M呈彼长此消的关系。V随历史而变化。当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时,M/N才会提高 影响F/M的因素: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比重高则F/M高。(税+利)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和分配政策(集权型、分权型)。我国放权让利的改革过程使得F/M
5、向下趋势。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在社会资源一定量时,F/N反映政府和市场(企业和个人)占有社会资源的比例。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该比例非常重要。1、经验数据数:是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经验数据数:是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对比,来确定一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对比,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以此确定财政个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以此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2、要素分析法:指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要素分析法:指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财政基本需求率和财政集中率价值率、财政基本需求率和财政集中率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
6、收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当比例当比例。第七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的性质和特征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地向经济部门、单位及居民、个人征收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行为。二、税收的性质税收的性质是指税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作为一种分配方式所反映的不同的经济关系。它是由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国家的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取之有道、用之于民、用之有效”。三、税收的特征三、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强制性指税收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指税收是以国家权力为依
7、据强制征收。强制征收。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税收税收财产权力财产权力利润利润信用关系信用关系国债等国债等强制性特征表现在税法税规,强制纳税人强制性特征表现在税法税规,强制纳税人依法纳税,政府依法征税。依法纳税,政府依法征税。2、无偿性、无偿性国家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取得税收国家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偿还、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收入不需偿还、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不需要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某些特许权不需要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某些特许权利。利。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税收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税收基本特征的中心特征。基本特征的中心特征。税收的无偿性与财
8、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从整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从整个财政收支过程看,税收具有有偿性的一面。个财政收支过程看,税收具有有偿性的一面。3、固定性、固定性国家对纳税人的固定征税。国家对纳税人的固定征税。国家事先以法律程序批准和颁布税法税国家事先以法律程序批准和颁布税法税规,征纳双方共同遵守。规,征纳双方共同遵守。不经过国家法令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经过国家法令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改税法税规。不得更改税法税规。固定性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数额固定性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数额上的有限性。上的有限性。第二节 税收术语税收制度的概念(广义和狭义)税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税制
9、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一、纳税人(谁来纳税,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一、纳税人(谁来纳税,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主体。)税主体。)定义: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定义: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和个人。负税人负税人税款的实际负担者(不一定是纳税税款的实际负担者(不一定是纳税人)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税法中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税法中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不是纳税人(不是纳税人)二、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二、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定义:税法中规定的课税目的物,又称定义:税法中规定的课税
10、目的物,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税种的基本标志。课税对象是税种的基本标志。有关术语:有关术语:1、税目、税目 2、计税依据、计税依据 3、税源、税源三、税率(交多少税三、税率(交多少税)定义: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定义: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即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量。即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量。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度。税率是税收制度或某一税种的中心环节。税率是税收制度或某一税种的中心环节。税率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税率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系,是调节经济的重
11、要工具。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应纳税额名义税率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应纳税额/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实际税率是实际税额与实际课征对象数实际税率是实际税额与实际课征对象数量的比例(实际税额量的比例(实际税额/实际课征对象)实际课征对象)三种税率:三种税率: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四、附加、加成和减免附加(地方附加、副税)加成(加成征税)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减免(减税和免税的简称)减税是指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是指免去全部税款 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概念五、课税基础课税基础是指课税的客观基础。税基是明确课
12、征对象、确定税率,划分税收类型的主要依据。广义与狭义之分六、违章处理定义: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性措施。违章表现为:偷税、漏税、抗税、欠税等行为。主要惩罚措施:滞纳金、罚金、刑事责任(犯罪行为)税务复议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七、纳税环节定义:选定应缴纳税款的环节确定纳税环节的主要依据(P186)一次课征制、二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八、纳税期限定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权责发生制发出商品 收付实现制收到货款不同的纳税期限纳税时间第三节 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分类一、按课税对象分类1、流转税: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税: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商品流转额(销售收入)、商
13、品流转额(销售收入)、非商品流转额(营业收入)非商品流转额(营业收入)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 特点(特点(P188):):2、所得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所得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所得额一般表现为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所得额一般表现为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 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 特点:特点:3、财产税:以财产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财产税:以财产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税种: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遗税种: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遗产税、赠与税等产税、赠与税等 特点:特点:4、行为税:以特定
14、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行为税:以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屠宰税等。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屠宰税等。特点:特点:5、资源税:对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资源税:对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征收范围: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征收范围: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盐。矿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盐。级差资源税(解决级差收入)和一般资源级差资源税(解决级差收入)和一般资源税(体现有偿使用)税(体现有偿使用)二、按税收计算依据分类二、按税收计算依据分类1、从量税、从量
15、税2、从价税、从价税三、按税收与从格的关系分类三、按税收与从格的关系分类1、价内税、价内税2、价外税(增值税)、价外税(增值税)四、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四、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1、直接税、直接税2、间接税、间接税 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1、中央税、中央税2、地方税、地方税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六、其他分类方法(略)第四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指纳税人缴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指纳税人缴纳税款以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纳税款以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即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税转移给他人。即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最终负
16、担者。(过程)款的最终负担者。(过程)纳税人是税法上的归宿 负税人(实际的纳税人)税收经济上的归宿 税负归宿:指税收的最后落脚点,即税税负归宿:指税收的最后落脚点,即税收的实际负担者。(结果)收的实际负担者。(结果)税收转嫁和归宿说明纳税人可能是负税人、部分负税人或非负税人。税收转嫁是税收分配和再分配,寻找最税收转嫁是税收分配和再分配,寻找最终落脚点的过程;而税收归宿则是税收终落脚点的过程;而税收归宿则是税收转嫁过程的终点。转嫁过程的终点。分析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有助于分析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二、税收转嫁的方式前转(顺转):指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前转(顺转):指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
17、务的经济交易时,按商品和劳务的运劳务的经济交易时,按商品和劳务的运动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把税收动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负担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前转过程: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后转(逆转):指纳税人由于某种原因后转(逆转):指纳税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实现前转,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无法实现前转,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销售购进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法。者或生产者的方法。后转过程: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混转(散转):对一个纳税人而言,前转和后转可兼有,即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转移给商品购
18、买者,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的供应者。消转(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商消转(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商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抵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抵消税负。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税收资本化(税收还原):指某些资本税收资本化(税收还原):指某些资本财产(土地、房屋等具有长期效益的资财产(土地、房屋等具有长期效益的资本品)的交易时,买者将商品可预见的本品)的交易时,买者将商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按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现未来应纳税款按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现值,从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把税值,
19、从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的卖者。收负担转嫁给商品的卖者。税收资本化是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计算公式:PV=Ti/(1+r)i三、税收的公平与效率1、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1)纵向公平: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2)横向公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款。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1)受益说(受益原则):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中所享受的利益多少来确定自己应纳税款,即受益
20、多者多纳税,受益少者少纳税,不受益不纳税。(主观、无法量化)2)能力说(支付能力原则):以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为征税依据确定应纳税额,即纳税能力强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弱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客观、可行)2、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益。管理效益。1、税收的经济效率1)税收规模应符合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效率2)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最小。税收中性:税收应尽可能不对经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2、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征收成本最
21、小化。遵从成本和征管成本。3、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即依法征税、依法纳税,指税收的征即依法征税、依法纳税,指税收的征管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它是建立管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它是建立市场经济税制的核心。市场经济税制的核心。4、文明原则、文明原则指税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纳税人指税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纳税人三方面应互相协作、优质服务、规范办三方面应互相协作、优质服务、规范办税、依法纳税税、依法纳税。第八章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概念(税制的两种含义):1、税制是指税收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法规及实施细则,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2、税制是国家按照一定
22、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制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种的组成。各种税种的组成。本章主要采取第2种含义。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税收制度的组成两种类型单一税制复合税制1)单一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2)两种并列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3)多种税种并重的复合税制第二节 流转课税一、流转税对象和特点对象: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特点:(P214)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二、增值税1、定义:增值税是指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增值额与法定增值额的理解 1954年,法国率先实
23、行增值税2、我国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3、增值税的特点:1、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2、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3、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4、增值税的优点(P216)5、主要内容:纳税人: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范围: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和加工修理修配。税率: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出口货物零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6%或4%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税法规定税率向购
24、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的确定:1)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分别填写(价外税),则销售额即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销售收入。2)如货物的销售方开具的是普通发票,即在发票上的销售额是含税销售额,则须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价外税),其换算公式: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3)组成计税价格(略)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的确定:1)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或者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2)其他确定方式(略)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
25、=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例:某企业(一般纳税人)某月外购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金为30000元(货款已支付),本月企业销售情况如下:1)批发销售给一般纳税人100万元(不含税);批发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234000元(价税合计)。2)零售货物收入117000元(价税合计)。假设该企业所售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算本月该企业应纳增值税。三、消费税1、定义:消费税指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或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2、纳税人:我国境内从事生
26、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3、征税范围:具体税目为11大类(烟、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4、税率:实行差别比例税率,分为比例税率(从价定率)和定额税率(从量定额)。5、计税依据:1)从量定额征收的计税依据数量,如升、吨等。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2)从价定率征收的计税依据是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额的确定:由于消费税和增值税是交叉税种,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决定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消费税,其税基和增值税是一致的,即以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计税基数。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计算公
27、式: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含增值税的销售额须换算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6、纳税环节:生产环节、进口环节、零售环节(金银首饰)。7、特点:1)体现国家的消费政策;2)组织财政收入;3)寓禁于征;4)税目具有选择性;5)征税环节的单一性;6)转嫁性。四、营业税1、定义2、纳税人3、征税范围4、税率5、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6、特点与优点五、关税1、定义2、纳税人3、征税对象4、税率5、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完税价格*税率完税价格:进口货物为到岸价格;出口货物为离岸价格扣除出口关税(离岸价格/(1+出口关税税率)6、特点与优点第三节 所得
28、课税一、定义 特点(特点(P221)二、企业所得税1、定义2、纳税人3、课税对象4、税率:33%(18%、27%)5、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6、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7、其他规定三、个人所得税1、定义2、纳税人3、课税对象4、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总额-费用分项征收制(如工资薪金可扣除费用800元,外籍人士、境外任职的个人等扣除费用为4000元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可扣除成本、费用、损失和税金等)5、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2)个体工商户等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3)其他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
29、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适用比例税率20%6、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7、其他规定8、境外缴纳税额抵免的计税方法1)抵免限额=(境外所得-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允许抵免额:抵免限额与境外实缴税款孰低 3)超限额结转:超限额指境外实缴税额大于抵免限额。超限额可抵扣以后年度的税款,但每年发生的超限额结转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4)申请抵免:须提供境外完税凭证原件5)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境外所得-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允许抵免额。例第四节 其他课税一、资源课税1、定义2、税种: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
30、用税和土地增值税3、级差资源税与一般资源税4、功能:、功能:1)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2)企业平等)企业平等竞争;竞争;3)杜绝和限制自然资源严重浪费)杜绝和限制自然资源严重浪费 5、资源课税的税种: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二、财产课税定义一般财产税与特定财产税动态财产税与静态财产税税种:1)房产税2)契税3)车船使用税4)遗产税三、行为课税定义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证券交易税第九章 国际税收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一、定义及理解(P236)二、研究对象:(P238)研究范围:1、协调税收管辖权和避免国际重复征税;2、协调管理纳税人交叉和课
31、税对象交叉现象;3、防止国际避税和逃税;4)制定双方互惠的国际税收协定。研究方法: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一、税收管辖权1、定义: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的对于税收的征收与管理权力。基本含义:1、2、3、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P243)2、税收管辖权的性质1)地域管辖权:是按属地原则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又称地管辖权或税收收入来源管辖权。地域管辖权是以应税收益、所得来源地或一般应税财产存在地为标准来区分谁来行使征税权力的。即不论纳税人是否是本国公民和居民,只要其各项所得、收收益和财产来源于本国境内,则必须依法纳税。经营所得来源地的确定:纳税人常设机构的所在地。投资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以其实际发生地确定。标准:
32、权责发生地标准和所得支付地标准(我国采取第二种标准)。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劳务提供地标准(我国采取标准)、劳务所得支付地标准、停留时间标准。财产所得存在地的确定:财产指跨国资本(财富)和跨国遗产所得。跨国资本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所得存在地与投资所得来源地确定标准相同;不动产所得以其物质形态的存在地或坐落地确定。以不动产和动产为代表的跨国遗产所得以其存在地确定;以股票或债权为代表的跨国遗产所得以股票发行地或债务都的居住国为存在地。2)居民(公民)管辖权:指按属人原则所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分为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居民与公民的概念(P246)行使公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公民身份的确定标准是其所在
33、的国籍。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居民身份的确定标准是:确定跨国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有:法律标准(意愿标准)户籍标准(住所标准)时间标准(我国)确定跨国法人居民身份的标准有:登记注册标准总机构标准(我国)管理中心标准主要经营地活动标准确定特殊情况下跨国居民身份的标准(P247)二、国际重复征税定义类型:1、法律性重复征税;2、经济性重复征税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1、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2、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3、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国际重复征税的不利影响:1、额外税收负担;2、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3、不符合税收负担公平原则。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
34、除方法定义: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时,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减除方法:1、扣除法;2、免税法:全部免税和累进免税;3 3、抵免法(、抵免法(P251P251):1 1)直接抵免法:指居住国政府直接对纳税人)直接抵免法:指居住国政府直接对纳税人在国外的已纳所得税款的抵免。(总公司与国在国外的已纳所得税款的抵免。(总公司与国外分公司同属一个经济实体)外分公司同属一个经济实体)分为全额抵免、普通抵免。普通抵免:指居住国政府行使税收管辖权向纳税人征税时,允许纳税人扣除国外已缴纳的所得税,但扣除税额不得超过
35、所得来源国所得额按本国税率计征的税额。两国税率相等时,全额抵免本国税率高于来源国税率时,在全部抵免后须补征按本国税率计征税款的差额。本国税率低于来源国税率时,已纳为源国税额大于抵免税额。抵免限额:在来源国缴纳的税款在本国可以抵免的最高限额。2)间接抵免法:指居住国政府允许设在本国的母公司在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其来自对非居住国子公司投资所得的相应的已纳来源国税额。(母子公司不同属一个经济实体)计算公式:(1)母公司从外国子公司的所得(税前)=股息/(1-来源国所得税率)(2)应承担的所得税=1)*来源国所得税率(3)抵免限额=1)*母公司所在国所得税率四、税收饶让定义(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
36、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税收饶让抵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签订税收协定特别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节 国际税收协定一、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经由政府间谈判,所签订的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书面协议。二、分类:1、以涉及主体分类标准,国际税收协定可分为双边税收协定和多边税收协定。2、以协定内容为分类标准,可分为一般税收协定和特定税收协定。三、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条款(P257)四、国际税收协定的目的与作用五、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
37、1)人的范围(纳税人)大多数国家采取居民标准2)税种的范围(课税对象)对所得和财产征收的各种直接税。2、协定基本用语的定义3、各类所得和一般财产的规定4、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5、有关特别的规定 1)税收无差别待遇(国民待遇原则)2)相互协商程序3)情报交换6、国际税收协定文本第十章 国有资产收益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的概念与分类1、资产: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以货币计算价值的一切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无形资产。2、国有资产:指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取得,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资产。3、理解:1)依法取得的资产;2)国家投资和拨款形成的资产;3
38、)国有资产收益取得的国有资产;4)接受馈赠取得的资产。(国有资产的广义与狭义之分)4、国有资产的构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5、国有资产的分类:按资产形态标准分类: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按资产的经济性质分类: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按资产运动方式分类:动产和不动产按资产所在的区域分类:境内资产和境外资产按预算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资产和预算外资产按资产用途分类:公务性资产和后勤保障性资产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2、国有资产管理权力:资产处置权、资产收益分配权、人事任免权、再投资权、资产最终处置权。
39、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定义: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方法、管理机构设置等,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本原则: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组织架构(三个层次):国资委(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原则利润=收入-成本费用-流转税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润-所得税国有企业其生产资料所有权(财产权力)属于国家所有,故国家可以此来行使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的分配权力。而所得税征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原则:1、物质利益兼顾;2)利润分配制度规范化;3)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第三节
40、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1、国有企业利润的概念及其分配顺序定义: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会计年度)进行生产经营后,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最终效益,即企业盈利。在实际财务核算工作中,企业利润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或业务收入中扣除产品或劳务成本、费用和流转税后余额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流转税利润分配各方及顺序:1)所得税政治权力2)向国家上交利润、租赁费和股息分红等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参与分配(财产权力)3)利息银行以债权人的身份向贷款企业收取4)企业税后留利其实际中的顺序是:3、1、4、2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演进第一阶段 和第二阶段自学第三阶段:税利分流是指国家依据其所具有的双重权力,对国有企业的利
41、润分配采用税收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参与,从而建立起国家与企业之间规范化的分配关系。3、健全国有资本金制度国有资本金预算(P294)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第十一章 国债第一节 国债的概念1、定义:2、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3、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第三节 国债制度一、国债的种类二、国债的发行1、国债的发行机构和推销机构2、国债的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3、国债的发行方式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 4、国债的利率利息/本金确定因素:金融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票据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社会资金供给量。三、国债的偿还1、偿还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和以新替旧偿还法。2、国债的付息方式3、偿债资金来源偿债基金:政府预算设置专项基金用于偿还国债财政盈余:财政收支节余预算列支:将每年的国债偿还额作为财政支出一个项目列入当年的支出预算,由正常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债偿还举借新债:借新还旧 四、国债市场1、定义:2、国债市场结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3、国债市场功能:实施国债的发行和偿还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T H E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