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二、重点、难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三、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四、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
2、(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
3、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五、论语概述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1、体式归纳起来有:(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4、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
5、语译注等。六、创作背景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七、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
6、顿等。自渎: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讨论: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2.课文讲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
8、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9、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博
10、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3.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八、归纳总结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yu。一词多义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
11、“却、但是”)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可以为师矣(当,做)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二)、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三)、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四)、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九、课堂小结本文的内容围绕着孔子的
12、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准确的背诵和翻译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十、课下作业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2一、背景资料,明确学习重点(屏幕显示)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屏幕显示)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屏幕显示学生批注“语录体”)论语首创语录体的写法,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屏幕显示)论语,名句的集锦、格言的荟萃、成语的宝
13、库。许多成语,如尽善尽美、三思而行、舍己为人、学而不厌、循循善诱、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言传身教、不耻下问、见义勇为、当仁不让、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分为略读和细读两个步骤。略读,了解一下;细读,深入地品析。二、略读文本(屏幕显示)略读师:学习本课可以有四种收获,请做笔记。(屏幕显示)激励志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屏幕显示)陶冶情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屏幕显示)启迪智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屏幕显示)积累
14、语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师逐一讲解每一句的意思。学生不齐读,不齐背,各自开始读背起来。)三、细读文本(屏幕显示)细读(屏幕显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高尚的。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忧:忧愁,这里指“我看而
15、忧愁”。(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朗读。)(屏幕显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只有)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穷巷陋室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颜回却依然快乐。真是贤德啊,颜回!”(屏幕显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此章是这样充满情感地赞美颜回的,(学生思考,做旁批提问评点)(屏幕显示)倒装、感叹、反复、描述、对比(屏幕显示)极美的结构深挚的情感师:如此短小的篇章,如此精妙的手法和深挚的感情,因此,这一章有着极美的结构,深挚的情感。同学们如果要用这一章来训
16、练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在分析结构上、在分析用词造句上都是可以反复进行的。(屏幕显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屏幕显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那不合道义而得来的富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大声读)(屏幕显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章是这样生动地表达孔子的志趣的,(屏幕显示)描述抒情议论抒
17、情(学生做笔记)(屏幕显示)对比赏析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话题:这两章都.师:这两章都写了什么,都有什么,你尽情地去对比、提炼、发现吧。开始思考,做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我观察你们的笔,要动起来。(学生静思默想、做旁批、同桌之间交流、提问评点)(屏幕显示)这两章都写了贫困。颜回极贫,处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爱。这两章都写了志趣。颜回贫贱,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这两章都写了心境。颜回贫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贫,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这两章都
18、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性。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四、结课在大声读背中下课。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3精彩开篇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孔
19、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事的能力。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论语(ln)说(yu)愠(yn)三省(xng)曾(zng)子传(chun)不习乎逾(y)罔(wng)殆(di)一箪食(dn)曲肱(gng)笃
20、志(d)2.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3.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21、【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学习朋朋友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
22、道择选择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子曰(先生,指孔子)(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诚信)(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6)不逾矩(越过,超过)(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9)人不堪其忧(忍受)(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11)饭疏食饮水(吃)(12)曲肱而枕之(胳膊)(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15)博学而笃志(
23、忠实,坚守)2.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4.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5.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为人谋而不
24、忠乎(表转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切问而近思(表顺承)为人谋而不忠(替)可以为师矣(做)6.语气词(1)传不习乎(相当于“吗”)(2)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4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一、预习检测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1、孔子:2、论语:3、注音说、论、省、逾、罔、殆愠、箪、堪、肱、笃4、重点词语理解时习:愠:信:传:立:天命:
25、耳顺:罔:殆:逾: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二、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26、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二、交流展示(略)三、检测反馈1、填空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字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政治上主张_,鼓励人们_,即“出来做事”。开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人,身通六艺
27、者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5【教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十二章。2.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
28、标: 诵读,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二、了解作家作品1. 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论语多采用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
29、法比较灵活。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注意,读准字音。三、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 论语(ln) 说(yu) 愠(yn) 三省(xng) 曾(zng)子 传(ch
30、un)不习乎 逾(y) 罔(wng) 殆(di) 一箪食(dn) 曲肱(gng) 笃志(d)2.读出味道温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3.指名读,正音。4.配古典音乐读。四、探究学习,疏通文意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一字一词,逐词展开。(2)根据语境,组词猜词。(3)结合注释,记词说意。(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5)直译为主,意译为辅。(6)调整句序,添词成句。2.用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3.同桌合作
31、翻译。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五、结合自身经历说感受1.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2.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3.放到语言环境当中,灵活运用:张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 。”“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
32、们想说:“ , ?”】六、小结,背诵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为学之道修身之法第二课时一、温故而知新1.背诵上一课时学习的论语前六章。2.指名翻译论语前六章。二、学习论语后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2.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3.同桌合作翻译。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
33、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34、”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三、分类,归纳总结1.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
35、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五、课堂小结本文的内容围绕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
36、能够准确的背诵和翻译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六、课下作业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论语十二章教案_人教版6一、文本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那么如
37、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
38、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
39、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学习本文,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而对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过老师穿插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讲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了解文章的内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无需讲得过深,从字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能够释读全文就可以了。二、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2、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3、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三、教学准备:参考
40、书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化深为浅)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
41、的孔子。(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言)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
42、世纪。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断,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2、简介论语(整体把握语言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3、初读课文,疏通文义。学习方法:(1) 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2) 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3) 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提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