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解说题目解说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以以你所学的知识,说说课文题目不可能是原标题的原因。你所学的知识,说说课文题目不可能是原标题的原因。太宗:唐朝第二个皇帝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太宗:唐朝第二个皇帝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魏明帝曹叡生前给自己封了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魏明帝曹叡生前给自己封了“烈烈祖祖”,是绝无仅有的一,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例。谏:多用于指出君主或尊长错误使其改正,如秦李斯谏:多用于指出君主或尊长错误使其改正,如秦李斯谏逐客疏谏逐客疏,要求秦,要求秦王收回驱逐客卿之令;
2、西汉枚乘王收回驱逐客卿之令;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上书谏吴王,规劝吴王刘濞停止谋划反,规劝吴王刘濞停止谋划反叛以免自取灭亡;东汉窦武叛以免自取灭亡;东汉窦武谏党锢疏谏党锢疏反对朝廷以朋党罪名迫害有功之臣、反对朝廷以朋党罪名迫害有功之臣、正直之士,要求解除禁锢之令;唐韩愈正直之士,要求解除禁锢之令;唐韩愈谏迎佛骨表谏迎佛骨表严斥信佛虚妄,阻止严斥信佛虚妄,阻止朝廷迎接佛骨供奉礼拜,惑乱视听。采用谏字的奏议,目的在于朝廷迎接佛骨供奉礼拜,惑乱视听。采用谏字的奏议,目的在于“匡正君主,匡正君主,谏净得失谏净得失”,以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和改正自身的过失。,以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和改正自身的过失。旧唐书旧唐书
3、魏征传魏征传只记述只记述“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没有标举题目,没有标举题目,宋太宗时学宋太宗时学者李者李窻题为窻题为论时政疏论时政疏(第(第二二),又称),又称论论时政第二时政第二疏疏,明代,明代杨士奇编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历代名臣奏议,题为,题为陈得失疏陈得失疏。清人所编。清人所编古文观止古文观止用用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为标题流传开来,后都沿用这一标题。为标题流传开来,后都沿用这一标题。题目解说题目解说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谏,在这里是谏,在这里是劝谏之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一般认为是善于纳谏的明君。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4、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奏章的主要内容,十条值得深思的建议。“疏疏”即即“奏疏奏疏”,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奏。奏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文章有体序说:“七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一
5、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讽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唐以前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唐以前“讽讽”无恶意讽刺意)无恶意讽刺意)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讥微言讽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刺,指责别人的过失。“诽诽”是背地里议论。是背地里议论。说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魏征魏征魏征(魏征(580580年年643643年年2 2月月1111日),字日),字玄成玄成,巨,巨鹿鹿郡下郡下曲阳县曲阳县人(今河人(今河北晋州),北晋州),
6、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一代名相相”。曾提出。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主张“薄赋敛薄赋敛”,“轻租税轻租税”,“息末敦本息末敦本”(重农抑(重农抑商),商),“宽宽仁治天下仁治天下”等,贞观十七年(等,贞观十七年(643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封郑国公,谥号“文贞文贞”,同年入凌烟阁。,同年入凌烟阁。
7、其言论多见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贞观政要要。唐太宗为他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唐太宗为他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冠;以古为镜,可知兴古为镜,可知兴替;以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镜矣。”明人王船山曾评论说:“太宗之世,忠直老臣,无有过魏征者。”(读通鉴论卷十一)清代的赵翼在 廿二史札记中也说过:“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征。”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魏徵品格和风貌成为美好官德与崇高人品的代表和典范,魏徵的形象逐渐被神化。在众多传说中,魏微身为三曹官,在人间为名相,在地府和天堂亦为良佐。小说西游记中,完整叙述魏徵“梦斩泾河龙
8、”一事。征是徵的简体字征是徵的简体字 贞贞观十一年(观十一年(637637),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频频上四疏,以陈得失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
9、。因此也称也称“论时政第二疏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答魏征手诏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注释【注释】长长(zhngzhng):):生长。生长。木之长者木之长者:“之之”,取独;取独;“者者”为为“者者”字结构,译为字结构,译为“的的方法方法”。固其根本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10、。本,树根。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浚浚(jnjn):):疏通,挖深。疏通,挖深。德义德义:道德仁义。道德仁义。思国之思国之理理:一作一作“思国之治思国之治”;下愚下愚:地地位低见识浅的人。位低见识浅的人。明哲明哲:聪明睿智(的人)。:聪明睿智(的人)。当神器当神器之重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所以称帝位为“神器神器”。域中域中:指天地之指天地之间。间。休休:喜庆,福禄。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喜庆,福禄。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不胜不胜:不不堪,不能克服。堪,不能克服。课文翻译课文翻译我听说想要
11、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树木生长,一定要,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想要国家安定家安定,我虽然,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聪明睿智(的人)呢!国(的人)呢!国君君掌握帝王的重权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处在天地间最高的间最高的地位上,就地
12、位上,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持无止境的和平美好和平美好。如果不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水流得远啊。论论证方法:证方法:比比喻、类比论喻、类比论证证:以:以“木之长木之长”“”“流之远流之远”为喻,论证一国之君为喻,论证一国之君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以“木长木长”“”“流远流远”的道理类比治
13、国。的道理类比治国。正反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正面设喻,以:正面设喻,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喻,引出正题为喻,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义”。反面设喻。反面设喻“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加重这样加重了强调意味。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强调意味。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如果“不念居安思
14、危,戒奢以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荒诞。通过正反设喻,论证了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荒诞。通过正反设喻,论证了要巩固政权,就必须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阅读思考阅读思考1.本段亦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课文翻译课文翻译(古代)(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而且
15、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确实很多,能够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的性情来傲视别人傲视别人。竭尽竭尽诚心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胡越
16、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傲视别人,至亲骨,至亲骨肉也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人。【注释【注释】凡百元首: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殷忧殷忧:深忧。:深忧。实:实:的确。的确。克终者盖寡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气。傲物: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胡胡越为一体:越为一体:胡越,古代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分别居于我国北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竭尽诚心,胡
17、越之人也将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同心同德。骨肉为行路: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课文翻译课文翻译即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吓唬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是),最终只是苟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怨恨不恨不在大小,在大小,可畏惧的可畏惧的只只是人民是
18、人民(心怀怨恨);(心怀怨恨);(他们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以疏忽大意疏忽大意呢?呢?【注释【注释】董董:督责。督责。振振:通通“震震”,震慑。,震慑。苟免而不怀仁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怨不在大: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惟人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人,本应写作
19、“民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人”。载载舟覆舟: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荀子 王制: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则覆舟。”课文翻译课文翻译(古代)(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
20、得好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中,一定能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竭尽诚心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人。即使用严
21、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的刑罚来督责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最),最终只是终只是苟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怨恨不在大小,恨不在大小,可畏惧的可畏惧的只只是人是人民(心怀怨恨);(民(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疏忽大意呢?呢?运用举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2、和假设论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证。先总结历史:先总结历史: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然后然后以以“岂其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取天下时,设问,引出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取天下时,“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守天下时,;守天下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接着引出警告:接着引出警告: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一段从现这一段从现象到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象到本质,
23、逐层剖析,清楚有力。阅读思考阅读思考2.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课文翻译课文翻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将要兴建什么就要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喜爱狩猎狩猎就想到就想到网三面留网三面留一面一面,担心意志松懈
24、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慎终,担心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佞奸邪就想到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注释【注释】见可欲见可欲:见课文注释见课文注释。将有所作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物。作,兴作,
25、建筑。安人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念高危则则思谦思谦冲而自牧冲而自牧:见课文注见课文注释释。江海下百川江海下百川:见课文注见课文注释释。盘游盘游:打猎取乐。打猎取乐。三驱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敬终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虑壅壅蔽蔽:担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谗邪谗邪:谗谗,说人坏话,造谣,说人坏话,
26、造谣中伤。邪,不正派。中伤。邪,不正派。正身以黜恶正身以黜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黜,排斥,罢免。课文翻译课文翻译全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能献出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
27、和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注释【注释】宏兹九德:宏兹
28、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刚、柔、和、固、贞、顺。简:简:选拔。选拔。效效:献出。:献出。松乔松乔:赤松: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垂垂拱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无为: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戒奢侈:戒奢侈: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戒骄躁:戒骄躁: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而下百川。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而下百川。戒放纵戒放纵: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三驱
29、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戒小人:戒小人: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戒赏罚不公:戒赏罚不公: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阅读思考阅读思考3.请阐述本段的“五戒”“十思”的内容及好处。好处好处:智: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十十思思”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作者认为做到“十思十思”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处?阅读思考阅读思考“十思十思”“”“五欲五欲”分析和概述分析和概述诚能见可欲则
30、思知足以自戒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此此“两思两思”强调了强调了“戒奢以俭戒奢以俭”。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从物质享受方面规劝唐太宗要克制物土木、劳民伤财等,从物质享受方面规劝唐太宗要
31、克制物欲,适可而止欲,适可而止。此此“两思两思”为戒骄躁。实际上是要为戒骄躁。实际上是要“竭诚以待下竭诚以待下”,劝唐,劝唐太宗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以免太宗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以免君臣离心。这是从思想修养方面进行劝谏。君臣离心。这是从思想修养方面进行劝谏。此此“两思两思”为戒纵欲。从生活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为戒纵欲。从生活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放任纵欲,不要盘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放任纵欲,不要盘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此此“两思两思”是说是说“兼听则明兼听则明”和和“偏信则暗偏信则暗”。从用人政。从用人政策方面规劝唐太宗要虚心纳谏、亲贤远佞策方面
32、规劝唐太宗要虚心纳谏、亲贤远佞。此此“两思两思”从执法方面劝诫唐太宗要依法办事,赏罚分明从执法方面劝诫唐太宗要依法办事,赏罚分明。即赏罚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即赏罚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内容:在生活上内容: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在修养上游乐有度;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在用人上慎始敬终;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在执法上正身黜恶;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不徇私情。观观点:点:“十思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1段里所说的段里所说的“积其德积其德义义”“”“居安思危
3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戒奢以俭”。好处:作者认为国君倘若能做到好处:作者认为国君倘若能做到“十思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发扬好的品德,就能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政治局面就能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政治局面,到那时到那时,就不必就不必“劳神苦思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代下司职”。换句话说。换句话说,国君善于国君善于“用思用思”,就可以就可以“无思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天下就可以治理好。“十十思思”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做到“十思十思”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处?阅读思考阅
34、读思考思考:谏太宗十思疏思考:谏太宗十思疏是否有局限性是否有局限性呢?说说你的理由。呢?说说你的理由。资料链接资料链接十思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如下:十思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如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针对事件,针对事件王珪谏太宗出美人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
35、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针对事件,针对事件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狩猎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狩猎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评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魏征评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太宗
36、自悔误杀张蕴古诚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针对事件,针对事件王珪谏太宗出美人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
37、,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说: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呢?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却还要继续做),这就是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感叹且十分欣赏他的话。
38、将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张玄素谏修乾阳殿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节选自贞观政要)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征发士兵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巡察四方的时候下榻居住。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一座阿房宫建成了,秦国人心就散乱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民心就离散了;乾元宫修完了,隋朝就灭亡了。国家从萧
39、条中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再役使苦难的百姓,耗费巨大财力,就会重蹈历代王朝灭亡的覆辙,从这点来说,我们恐怕比隋炀帝还要昏庸啊。我恳切地希望陛下能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让我们的行为被后人所耻笑,那便是国家的大幸了。”太宗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所以)才到了这个地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
40、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节选自旧唐书)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
41、,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节选自容斋随笔卷七)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
42、。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针对事件,针对事件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狩猎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狩猎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隼从禽,备乎前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余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班碎掌,亲御皮轩,穷猛兽之窟穴,尽逸材于林薮。夷凶剪暴,以卫黎元,收革擢羽,用充军器,举旗效获,式遵前古。然黄屋之尊,金舆之贵,八方之所仰德,万国之所系心,清道而行,犹戒衔橛。斯盖重慎防微,为社稷也。是以马卿
43、直谏于前,张昭变色于后,臣诚细微,敢忘斯义?且天弧星罼,所殪已多,颁禽赐获,皇恩亦溥。伏愿时息猎车,且韬长戟,不拒刍荛之请,降纳涓浍之流,袒裼徒搏,任之群下,则贻范百王,永光万代。”太宗深嘉其言。秘书监虞世南因为唐太宗喜欢打猎,就上疏说:“我听说秋冬两季打猎,是历来的传统,射杀猛兽,追遂飞禽,前人已有训诫。陛下在批阅奏章,临朝听政之余,亲自驾着打猎的车子,到凶禽猛兽出没的森林洞穴之中,猎杀凶残的动物,保卫黎民百姓,用动物的皮毛,制作兵器。打猎成功后,让旗帜高高飘扬,以显示赫赫国威,这是在遵循古代先王们传下来的规矩。然而陛下乃天下最为尊贵的人,陛下出行打猎,百姓仰慕你的圣德,牵挂你的行踪,这怎不
44、叫万民揪心,所以陛下应当谨慎行事,保重自己,为江山社稷着想啊!汉武帝好猎熊,司马相如上疏力谏,武帝于是打消了此念。吴主孙权好射虎,张昭晓以利害,吴主也接受了意见。我虽人微言轻,但也要尽到臣子之职。自然无情,死亡的禽兽已经很多了,陛下对狩猎进行嘉奖,浩大的皇恩也已为老百姓所知。臣只希望陛下存放好猎车和器具,采纳臣下的意见,把脱衣露体的事让臣子去做,那么就可以为王者之楷模,永载史册了。”唐太宗听罢,对他的意见深表赞许。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评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魏征评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
45、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赏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徒,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岁,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于是,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魏征见天下太平已久,皇帝不像以前那么谨慎了,于是回答说:“陛下刚即位时,判决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进谏,认为依
46、照法律不应处死,陛下将兰陵公主园囿赏赐给他,价值一百万钱。有人说:赏赐太厚。陛下回答说:我即位后,还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要厚赏。这就是诱导臣下进谏。后来柳雄谎报在隋朝任官的资历,有关部门得知实情,弹劾他弄虚作假,判决他死罪。戴胄上奏说,柳雄之罪只应流放,接连上奏四五次,陛下才赦免其死罪。并对戴胄说:如是这样严格守法,就不会滥用刑法了。”这就是高兴地听从劝谏。近来皇甫德参上书说:修建洛阳宫,是让百姓受苦;征收地租,是横征暴敛;世俗喜好梳高髻,是受宫中影响。陛下发怒说:这人要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任何租税,宫女去掉头发,才能合他的心意。臣上奏说:人臣上书言事,不激切就不能打动君主之心,一旦激切就接近毁
47、谤。当时陛下虽说听从臣言,赏赐丝帛,免治其罪,但心内终究愤恨不平。这就是难于接受进谏了。”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针对事件,针对事件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数蒙引见。遂任心弹射,肆其欺罔。给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上罔下,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诬房玄龄,斥退张亮,无所肃厉,徒损圣名。道路之人,皆兴谤议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崇德,岂可进奸而自损乎?”太宗欣然纳之,赐征绢五百匹。其万纪又奸状渐
48、露,仁发亦解黜,万纪贬连州司马,朝廷咸相庆贺焉。(节选自贞观政要)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和侍御史李仁发,都因告密、诬陷毁谤,多次被太宗召见。他们任意告发攻击别人,极尽欺蒙之能事。给事中魏徵严肃地上奏说:“权万纪、李仁发都是小人,不识大体,认为诬陷诽谤是对的,揭发阴私才是正直,凡是被他们所告发攻击的人,都并非真正有罪。陛下掩盖他们的短处,对他们完全听信。他们就施展奸谋,对下拉拢、对上欺瞒,干了许多无礼的事情,来博取耿直的美名。他们诬陷房玄龄,斥退张亮,并不能整肃朝廷,却白白地损害了圣上的英明。路上的人,都纷纷指责议论。陛下纵使未能推举好人来播扬圣德,怎能引进奸邪而自损声威呢?”太宗很高兴地接
49、受了魏徵的意见,赏赐给他绢五百匹。权万纪这个人的劣迹逐渐暴露,李仁发也被解职黜逐。权万纪被贬为连州司马,朝廷群臣都互相庆贺。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针对事件,针对事件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节选自隋唐嘉话)唐太宗曾经停在一棵树下,说:“这是一棵好树。”宇文士及因此不断地赞这棵树没有停过嘴。唐太宗一脸严肃地对他说:“魏
50、征曾经规劝我远离一些人,因为他们是佞臣,我意识上经常怀疑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知道果然是这样。”宇文士及以头叩地谢罪道:“在朝廷上的众多臣民,当面顶撞及当廷进谏,陛下经常脸色不好看,现在臣我有幸在陛下的左右,如果不经常顺从,陛下即使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唐太宗的精神恢复自然。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中将出降,敕有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节选自贞观政要)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