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课 3百百 合合 花花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理清小说的情节,分析通讯员、新媳妇、“我”的形象特点及“我”的作用。2.把握小说通过典型细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3.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把握小说的构思技巧,体会小说表现的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素养目标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 1998),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她幼年丧母失父,家庭贫困,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943 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55 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 3 月,在延河月刊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标志着她
2、的艺术风格开始形成,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沁人的清香。茹志鹃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主要作品: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 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三走严家庄等。本文是一篇战争题材小说,没有正面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而是选择了一个中秋节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出身农村的通讯员与两位女性(“我”和新媳妇)在严酷战斗环境下的情感关系。“百合花”代指新媳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她把这条新被子拿出来支援解放军,最后献给了牺牲的通讯员,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冷峻的现实生活经常让她想起战时
3、的生活与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感情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茅盾对这篇小说给予高度赞扬,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肯定了百合花在艺术探索上具有突破性意义。阅读链接茅盾评价百合花茅盾读到当时的一批文艺作品后,写了一篇评论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文章中,
4、茅盾从他当时阅读的大量作品里,选出数篇进行评述。在这数篇中,他又用了最多的笔墨评价百合花:“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茅盾在简单复述了这篇故事后,郑重指出:“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的行列,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这风格就是:清新、俊逸。”1.梳理小说的结构及主要情节。【分析】小说的开端(1 23),主要写通讯员带路护送。对带路护送过程的描写,将一个年轻战士的天真
5、、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和质朴纯洁的心灵表现出来。小说的发展(24 43),主要写借被子的过程,在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小说的高潮(44 59),写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一反常态的举动,把战争的伤痛和人性之善表达得淋漓尽致。课文探究2.下面这一段景物描写与前线紧张的战斗环境不甚协调,作者为何这样写?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分析】一是符合“我”的身份,因为“我”是文工团的女同志,所以才细心地注意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二
6、是为了烘托人物心情,用残酷的战斗开始之前的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烘托出“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对通讯员衣着的描写和步枪筒里插了几根树枝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分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表现了通讯员的朴实;“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表现了他的一丝不苟;步枪筒里的“几根树枝”,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热爱。4.插叙“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拖毛竹的情景,有什么作用?【分析】这段插叙充满诗情画意,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包含着“我”对故乡生活的热爱,也增强了“我”对通讯员的亲切感。5.写新媳妇登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她给你怎样的印象?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她的心理变化?【分析】肖像、神态描写。对新媳
7、妇的肖像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新媳妇的美丽、纯朴。她由“尽咬着嘴唇笑”到“不笑了”,反映了她听“我”讲了革命道理后变得严肃的心理变化;“半晌”写出了新媳妇从不愿意借出被子到愿意借出被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之长,暗示了这条被子的不平常。6.第一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分析】交代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来历;年轻媳妇想给他缝上,可他坚决不肯,既表现了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也表现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及对通讯员的关切;也为后来写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破洞埋下了伏笔。7.小通讯员临走时给“我”开饭、“脚不点地地走了”、枪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等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分析】给“我”开饭表现了通讯员
8、对同志的关心;“脚不点地地走了”,写出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团部的急切心情;枪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说明他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临近战斗还从容不迫的性格。8.文中插入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有何作用?【分析】中秋节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作者由回忆中家乡的孩子们在这一天急切地想分摊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在茶几旁边跳边唱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小同乡通讯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友的牵挂。此处的回忆也给文章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体现出本文的抒情性。9.文中插入写通讯员为救人而受伤牺牲,是如何与前文照应的?有何作用?【分析】“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照应了前文新媳妇把
9、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通讯员军装的肩头上的大洞,照应了前文借被子时慌乱中撕破了衣服。这些照应使情节自然合理,行文严密,也暗示情节发展,让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10.下面这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分析】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的心情。朴实的动作饱含深情。结构图解小说描写的是1946 年的中秋,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同志“我”到前沿包扎所,和
10、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主题归纳一、易错字音 内容小结忸怩()尴尬()踌躇()憎恶()虔()诚 氛()围chuch fn nin gng zng w qin ()没齿难忘()没精打采没mmi()包扎()扎实()挣扎扎()藏头露尾()露马脚露zllu zhzh二、易混字形(ci)张灯结()(ci)兴高()烈(ci)不理不()彩采睬(zh)()气未脱(zh)()鸡(zhu)()骨稚雉椎三、课内词语 张皇:讪讪:局促不安: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也作莫明其妙。形容举止拘束
11、,心中不安。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惊慌不安的样子。四、近义词语1.装饰/妆饰相同点:二者都有“通过某种方法、途径,使美观”的意思。不同点:“装饰”强调用具有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去装扮。“妆饰”强调用化妆品和工具去化妆或化妆出来的结果。2.局促不安/如坐针毡相同点:二者都可用于“不安”。不同点:”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造成不安的原因是“拘束”。“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造成“不安”的原因是“心神不宁”。3.踌躇满志/自鸣得意相同点:二者都可以表示“很得意”。不同点:“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己表示很得意。深入探
12、究1.小说中的“百合花”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百合花”在小说中出现过两次,在“借被”“献被”的情节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在“献被”中则暗示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是洁白无瑕的百合花。百合花的纯洁清新美好的特点不仅仅象征新媳妇或通讯员的美好品格,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军民之间的感情、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都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总之,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2.小说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 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
13、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觉悟高,忠于革命。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难。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没有之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把自己的那条崭新的花被子盖在他的身上。这一系列的动作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泪水,透露着一份真诚的情感,一个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一颗对革命队
14、伍的诚挚爱心。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我”的形象:“我”从开始生气、产生兴趣到逐渐熟悉,接着从心底爱上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然后是中秋夜的思念、牵挂,到最后通讯员牺牲,“我”的内心无限悲痛。这样,“我”的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一个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我”的作用:(1)“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展开情节。从内容来看,小说始终围绕着“我”和通讯员之间的交往展开叙事:“我”与通讯员去包扎所,“我”与通讯员一起借被子,“我”与通讯员在包扎所最后一次相见。(2)“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小说是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通讯员和新媳
15、妇之间的崇高情感,但是“我”是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者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小说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腻观察,使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3)“我”是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形象,是读者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作者巧妙地把“我”对通讯员的感情变化融入故事情节中,小说中正是有了“我”的介入,通讯员的腼腆与羞涩、纯朴与善良才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种文学的描写与渲染,让读者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可爱的解放军战士,看到了他们的勇敢和忠诚。4.作品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小说中主要的几处细节: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
16、要回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碰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睹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洞。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第三次是“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是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
17、关心、痛惜。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它在文中出现过三次,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总之,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波澜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5.分析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装饰点缀,在他离开时,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让我
18、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态度的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的角度来做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要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的。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也许她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6.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找出来,结合文本简析这些描写的作用。(1)正反对比,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处环境描写:“
19、我”和通讯员去包扎所的路上,下过小雨后的庄稼地,被“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就连“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这样的美景,“我”的心情是愉悦的,所以连空气都是香的。但接下来将炮火置于美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用环境的前后反差,表现了“我”对战争的厌恶心理。(2)交代故事地点,突出环境恶劣。第二处环境描写:写的是包扎所的情况。包扎所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寥寥几句,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也突出了我军条件的艰苦,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才让发生在这里的
20、故事更加真实感人。(3)前后照应,为后文做铺垫。第三处环境描写:在新媳妇的院子里见到的,“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这里的环境描写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据后文可知这里面住的是一个过门才三天的新媳妇。并且,“我”是在新媳妇拿出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时才明白她的“新媳妇”身份,而通讯员直到有人告诉他才知道。这也写出了通讯员涉世不深、单纯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4)渲染紧张氛围,使情节跌宕起伏。第四处环境描写:中秋节这天敌我两方开始发起总攻的情景。“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
21、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月亮如此圆的一个中秋夜,正应该是最美好的时候,而“我”也正好想起了家乡的中秋节,可偏偏要在这“白夜”里攻击,我军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当断断续续有伤员下来的时候,“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环境描写将人们的紧张心理与战争的残酷氛围渲染出来,使情节出现起伏。(5)反映人物心理,深化小说主题。第五处环境描写:这一处描写在通讯员牺牲前,仅有三句话。第一句“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点出了当时的战争状况;第二句“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是“我”的错觉,因为“我”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我”所担心的通讯员就不会有危险了;第三句“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
22、悬得高”,就是这样一个比往常还要明亮的月亮,见证了通讯员舍己为人的壮烈牺牲,见证了“我”对通讯员的关心与牵挂,也见证了新媳妇一改羞涩、矜持,为通讯员擦拭身体、缝衣服、献出新婚被子的果决之举,从而深化了“战争中纯洁的感情”这一主题。7.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
23、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8.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试着加以分析。百合花充分运用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精巧严密的结构。这篇文章以小见大,构思精巧,组织严密,小说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采取了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情节的结构方法,由此细致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普通人的英雄形象。同时细节的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又使文气一贯到底。语言清淡质朴而富有诗意。百合花的语言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24、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茹志鹃并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而 ,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即使是写英雄人物,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课堂训练【答案】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也常通过侧面去描写他们【解析】该语段主要介绍茹志鹃的写作特点。处后的“百合花中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是对处内容的举例说明,再联系前面的句子“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
25、格”可知,处应填“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之类的句子;根据上下文可知,处所填的内容应该和“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构成相对关系,所以应该填“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之类的句子;由“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可知,处应填“也常通过侧面去描写他们”之类的句子。2.用“百合花表面上但更深层面上”的句式,在段首加上一句话,作为语段的总领句。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文中写到小通讯员插在枪筒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
26、的爱美之心。而小通讯员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妇借来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妆时的内疚不安和对新媳妇的同情;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答案】示例:百合花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解析】本题要求在段首加上总领句,这需要我们结合横线后的文字了解百合花的内容,了解表层义和深层义。横线后写了百合花的内容、情感,写小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拿出被子,这是写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横线后还强调“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强烈的人性至爱”,“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这是歌颂人性美、人情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