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81 ,大小:1.81MB ,
文档编号:3523685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52368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学配套课件:人类学理论史.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学配套课件:人类学理论史.ppt

1、人类学理论史第1章 人类学理论史的写法 第1节 人类学(理论)史的写法 第2节 人类学理论史的立体撰写 第3节 说明和定位第1节 人类学(理论)史的写法将人类学理论进程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或角度加以介绍。分别为:1.进化论(1890年以前),2.传播与社会、文化(18901950);3.功能论(19201950);4.自然、结构与符号(19501960);5.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19701980);6.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1980年以来)。关于人类学的学科史,巴纳德很简练地概括了五种进路或视角:(1)事件或新理念的顺序;(2)时间框架延续;(3)思想体系,随时间而变化;(4)一组平行

2、的国家传统;(5)议程跳转(agenda hopping)的过程。巴纳德提到,他所概括的五种进路都各具特色,而且每一种进路一般来说也兼具了两种甚至更多的进路特征。他也坦承自己的立场大概属于第四和第五两种进路,他说:“本书主要是围绕从历时到共识再到互动研究的历时转变,以及从对社会的强调到对文化的强调的历时转变来组织的。”第2节 人类学理论史的立体撰写 从思想史的高度纵向把握人类学理论史的变迁过程,从社会史的宽度横向把握人类学及人类学理论与其所处社会及社会运动的互动关系。在这个纵横坐标和骨架的基础上,再从个人生活史的深度来展开对个人生活经验及思考的探讨,从而使一般来说比较枯燥的理论史变得有血有肉。

3、关于人类学理论史,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包含了思想史、社会史和个人生活史三个维度的立体撰写。这并不是说试图对于同一个历史三次或用三种方法来叙述,如同柯文在历史三调中对于义和团的历史叙述那样,而是试图在叙述中同时考虑到这三个维度。我相信“英雄造时势”,同时也承认“时势造英雄”。或者说,这些在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得以留下印迹的学者,一方面,其个体本身无法完全脱离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整体思潮或问题关注;另一方面,又需要看到,正是由于他们对于当时的思想框架的某一点超越,构成了对于原有理论的挑战和推进。透过思想史、社会史和个人生活史的立体式梳理,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于处于今天的中国人类学或作为个体的我们

4、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的思考和研究有何可借鉴之处?或者说,历史上这些人物和理论的生成过程才是我们所真正关注的问题。因此,最后关于中国思想资源的探讨,既是我们这里全部的阅读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有可能对普遍意义上的人类学有所贡献的出发点。第3节 说明和定位 在论述框架上,我综合采纳了巴纳德、莱顿以及其他学科理论史家的方案,用历时、共时和互动三个主要的范式来进行高度概括,同时在其下也尽量顾及一般所论及的学派、人物理论及时代发展的说法,总之,希望对现代人类学的百年理论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把握。先做几点简要的说明,并交代一下本书的基本定位。首先要说明的是分类或范式的问题。大体上我采用巴纳德的说法,历时

5、范式部分讨论进化论、传播论;共时范式部分讨论社会决定论、历史特殊论、功能论、结构主义、象征研究、阐释论;互动范式部分讨论冲突论和过程论、实践论、后现代主义。其次,我选取了十余位人类学家作为重点介绍,其中一些人物的选择显然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个人性,例如阿萨德。另外,在他们的理论归类上也有很多可商榷之处,因为他们的理论观点本身是综合性的,难以归类。例如埃文斯普理查德。最后,关于本书的定位。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人类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很多人类学研究中,其田野研究与理论思考几乎是脱节的。我在这里的目标绝不是重写人类学史或人类学理论史,也更没有企图重新界定人类学,尽管在最后讨论关于中国人类

6、学的思想资源和走向时会提及一些新的线索和发展。我试图表达的也绝不是“历史就是如此”(the history),而不过是“历史叙述的一种”(a history)。第1章介绍人类学理论史的写法。第2章分别处理这一论题的三个关键词:“人类学”、“理论”、“史”。第3、4、5、6章,按照历时、共时与互动三个框架来分别介绍人类学历史上的主要理论发展和论述。第7章是关于中国思想资源对于人类学的可能意义和贡献的一个简要讨论。n本书的具体章节安排:第2章 人类学、理论与历史 第1节 作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人类学 第2节 理论的意义及其生成过程 第3节 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类学第1节 作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

7、人类学 一、人类学的史前史 二、人类学的“创世记”三、人类学的争论与基本共识一、人类学的史前史 亚当斯在人类学的哲学之根中表示,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就是追溯并纠正人类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记载。他提出,人类学不是始于启蒙运动的道德哲学(后演变为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社会科学)或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而是与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人类学(或民族学)直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稍晚一些,人类学才在大学、博物馆等研究机构中被正式承认,例如1880年泰勒负责组建牛津大学民族学博物馆,1896年在牛津大学组建人类学系,并成为该系第一位人类学教授。康德

8、晚年的实用人类学(1798)是其一生哲学思考的总结性之作,试图从本质上讨论“人是什么”这个总体性问题。事实上,康德曾将自己的哲学研究定位为要解决四个问题:(1)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2)我应做什么?(道德学)(3)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学)(4)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学)按照萨林斯在甜蜜的悲哀中的梳理,基督教神学传统中的人神绝对差别这一点成为整个西方思想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甚至根本动力。在萨林斯看来,悲哀是常态,是根本性的,而甜蜜则是一种试图缓解悲哀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或追求越是恒久,其悲哀性越是持久地被显示出来。因为人之有限性(finitude)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二、人

9、类学的“创世记”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以及持续的殖民过程,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多地面对无论在体质还是文化上都与他们迥然相异的人群,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到17、18世纪,欧洲人对于他者的想象逐渐形成了几个现代人类学意义上的问题: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抽象意义上的人(human species)?人的天性或本质是什么?到了19世纪中期,法、英、德等国先后纷纷建立“民族学会”和“人类学会”,普遍表达了这种关注。他们一致赞成应当研究异民族,尤其是这些非欧洲民族,但对于是否所有这些人都应被视为“真正的人”(truly human),而不是某种非人的灵长类,则有着不同的看法。经过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人类学

10、的那些研究的关注点则留意到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其结果就是:与强调历时过程的体质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以及相对关注普遍性的语言人类学相比,社会文化人类学总体来说更为强调“差异”和多样性,尽管这不意味着没有人类学家试图寻求或建立普适性的解释。早期人类学家最多讨论的就是婚姻家庭、政治组织、经济交换、宗教等领域的差异,因为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些都是不可思议和需要解释的问题:非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形式何以可能?没有国家的社会如何组织和运作?物品(包括礼物)如何流动以及经济关系如何形成?三、人类学的争论与基本共识 人类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论争不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维尔纳对马林诺斯基的批

11、评、弗里德曼对米德的批判、萨林斯和奥贝耶斯科里之争等。更根本的论争是自学科产生以来一直进行的关于文化本质和学科性质的讨论,其中有三组根本性问题:文化与人性、个体与群体、科学与人文。这些论争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定论,但人类学却并没有因为这些不断的争执而瓦解,这说明学科深层存在一些共识: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认文化是个人认同的组成部分,承认文化的整体性。简短概括这些论争和共识,大概可以用两对概念来说明:文化相对伦理互通、历史特殊人性普同。第2节 理论的意义及其生成过程 一、知识的经验性与先验性 二、人类学理论与哲学议题 三、现代人类学的主要思想资源一、知识的经验性与先验性识 人类学通常被认为与社会学

12、等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首先是一门经验研究的科学;换言之,人类学的知识生产主要从田野工作的经验调查而来,是对田野工作得来的材料的概括、归纳和抽象,并整理形成为民族志。“田野工作”作为一个学术词汇首先被博物学家所使用,生物学、地质学等领域当时已经广泛进行“野外作业”(field work),之后逐渐专业化,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后来,哈登 将“田野”概念引入人类学领域。“知识考古”要指出的是,田野工作以及相应的民族志当然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重要方法,但它在产生之初就是借用或参照了自然科学的知识生产模式,即以归纳法或经验性作为其最主要的来源。回到田野工作与理论生产的关系,或许我们可以说,人类学家是在田野工

13、作中思考理论的问题,在理论思考中咀嚼田野的味道,正如巴纳德所说:“每一位人类学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个理论家,正如每一位人类学家都是一个田野工作者一样。”二、人类学理论与哲学议题 在对美国人类学史的考察中,亚当斯提出有五个最为重要的思想根源,分别是进步论、原始论、自然法则、德国唯心主义(或理想主义)和“印第安学”。进步论是最根本的思想基础,是“根中之根”。所谓进步论,就是一种认为人类文化史是逐渐进步的学说或意识形态,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认为人类历史是沿着一个持续、必然和有序的轨迹前进的。第二,认为人类历史轨迹是因果律法则(causal law)持续作用的结果。第三,认为人类历史的进步已

14、经并将继续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亚当斯进一步把所有的人类学理论归为三大类型,分别称之为1.普世论、2.比较论、3.特殊论。几乎自学科开创之时起,三者就一直并存。三、现代人类学的主要思想资源现代人类学的三个主要思想资源来自 马克思(18181883)韦伯(18641920)涂尔干(18581917),也译“杜尔克姆”几乎所有的现代人类学传统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受益于涂尔干及其学生们的一系列创见。他的“社会事实自成一类”的说法以及对“集体表象”展开的研究实践,在两个方面启发了人类学后来的研究关注和理论思考:一是对于结构的关注,表现为拉德克里夫布朗意义上的社会结构,也表现为列维斯特劳斯意义上的心智结

15、构;二是对于象征的关注。在马克思广博的思想库中,对人类学研究的启发之一正是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尤其是对权力的批判,在人类学中特别体现为后殖民批判。而其关于行动及行动者的强调则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实践论的发展。对于人类学来说,韦伯更为关键的影响在于他在社会科学中所实践的反实证主义的路线,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的差异;因为他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过于复杂,不可能用传统自然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第3节 人类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类学 一、历史中的人类学 二、社会中的人类学家 三、国家传统与人类学的历史一、历史中的人类学 在对人类学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亚当斯发现,19世纪60年代之后社会进化理论在人类学中

16、的崇高地位准确地反映了进步论在公众中的流行程度。进步论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情绪中继续占据着学科的绝对中心地位,一战前后由于世界失去了对进步的信心而使得进步论被抛弃,二战之后科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进步论再次以新进化论的面目粉墨登场,到现在这个自我怀疑和动荡的时代又再次走向衰弱。二、社会中的人类学家 人类学家的某个理论或研究与他是谁、他的家庭背景、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处境等紧密相关。人类学领域与其他很多学科领域一样,有相当多的重要学者有着犹太人的背景,如早期的博厄斯、马林诺斯基、涂尔干、莫斯,再到晚一些的列维斯特劳斯、萨林斯 作为在基督教主导的文明中生活的犹太人,无论对这个犹太传统有强烈的认同感

17、还是力图逃离,都很容易产生一种社会的边缘感以及对自己传统的独特性认定。人类学家其他一些背景对于其研究和理论的形塑。例如,性别的差异就会带来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文化的不同观察,最好的例子就是维尔纳对马林诺斯基的批评。作为女性,维尔纳注意到男性学者没有留意的一些文化细节,甚至可以说男性无法进入的“圈子”。人类学家自身的立场,无论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其他的,都会对其研究关注和理论思考带来影响。例如,玛丽道格拉斯对圣经利未记及洁净问题的探讨,除了她自己提到的分别是婆罗门和犹太人的两位朋友之外,她自己的天主教传统在其中也隐约可辨。三、国家传统与人类学的历史 不同国家的社会处境及问题意识,产生了不同的人类

18、学关怀并由此带来复数的人类学史。在此仅简单提及四个比较主要的国家传统:英国社会人类学传统、法国社会学年刊传统、德国民族学传统以及美国文化人类学传统。第3章 历时范式 第1节 古典进化论 第2节 新进化论 第3节 传播论第1节 古典进化论 一、进化论与进化论人类学 二、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 三、泰勒的原始文化一、进化论与进化论人类学 1859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其生物进化理论,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第一,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第二,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

19、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生存下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英国人类学家马瑞特(Robert Marett)甚至认为:“人类学是达尔文的孩子,达尔文学说使人类学成为可能。取消了达尔文式的观点,就是同时取消人类学。”早期进化论人类学家梅因的研究及著作出版就要早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如1871年达尔文出版其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的同期,泰勒出版其原始文化,摩尔根出版其古代社会。早在1852年,斯宾塞就已在进化的假说中将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并提出了社会单线进化的思想。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为代表的社会进步观念,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道构成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两大思想来源。泰

20、勒、摩尔根、弗雷泽无疑是早期进化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进化论人类学家们彼此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理论甚至有冲突,关注的领域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大体上形成了如下共识:第一,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第二,社会文化进步的路线和阶段一致。第三,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二、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 摩尔根(Lewis H.Morgan,18181881)本来是一个专业律师。但从1842年开始,他参加了纽约的一个名为“大易洛魁社”的青年社团,其宗旨在于促进与印第安人的感情,并协助印第安人解决问题。在研究易洛魁人的过程中,摩尔根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多次进入易洛魁人的社区,直接参与他们的生活。摩尔根

21、的经典的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1851年)详细描述了易洛魁人的组织结构、氏族制度以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在此基础上,摩尔根出版了名著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0)。古代社会一书无疑是摩尔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他在该书中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利用许多民族志材料来论证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其社会进化大纲具体如下:(1)蒙昧时代(2)野蛮时代(3)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三、泰勒的原始文化 泰勒(Edward B.Tylor,18321917)出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贵格会教徒家庭,但他自己却持非宗教的立场。事实上,在泰勒的著作中,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对所有传

22、统基督教信仰和仪式(特别是罗马天主教)的强烈反感。在他看来,宗教这种思维模式适合于人们对自然相对无知的时代;而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文明已经进化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科学的思考方式已经被人广为接受,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对事物的这种“幼稚”的解释了。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泰勒首次为“文化”下定义,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残存(survival)这一概念在泰勒的理论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这与泰勒的进化观紧密相关。泰勒认为,文化的演进主要表现为“理性的进步”,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就在

23、于,文明人已经进化到了摒除迷信习俗,转而依据科学或理性原则的阶段。他提出人类有三种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四、弗雷泽的巫术与宗教研究 弗雷泽(Sir James Frazer,18541941)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的一个长老会家庭,但是他自己却一直持无神论,或至少是不可知论的立场。因此,与泰勒一样,弗雷泽认为自己是科学的宗教理论家,认定凡是诉诸某种神秘经验或超自然启示的宗教解释都是不能接受的。换言之,他的宗教研究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进路,而这种科学式的研究要求尽可能广泛地收集事实和材料,然后进行分类和比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可以解释所有宗教现象的普遍理论。在金枝

24、中,他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经历了三个有普遍意义的阶段,即巫术阶段、宗教阶段和科学阶段。金枝后来不断扩编,达到12卷之多,对于此后所有关于宗教的思想和研究影响深远。后代学者批评进化论最多的主要在于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它倾向于任意拆分文化特质,用来组装宏观理论模式,或者说是过分追求通则,而不顾文化的整体性。二是它在论述文化问题时,往往由于材料不足而借助逻辑推理,或者干脆降低或简化到生物和心理等经验层次去寻求支持。第2节 新进化论 一、普遍进化论 二、多线进化论和文化生态学 三、文化唯物主义 四、社会生物学和突变论一、普遍进化论 所谓“新进化论”(neoevolutionism)是指一些人类学家继续坚持进

25、化论的基本立场,但对众多针对古典进化论的批判做出回应和相应调整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是经过修正、改进的文化进化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柴尔德(Gordon Childe),美国的怀特(Leslie White)、斯图尔德(Julian Steward)、塞维斯(Elman Service)、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哈里斯等人。柴尔德和怀特强烈反对当时的功能论人类学对历史或时间的忽视,也反对文化相对论对于普遍性议题的抵制,但相对于之前的单线进化论者而言,他们的观点已经有所修订。他们放弃了那种对跨文化一致而且遍布世界的单线进化阶段的简单化确信,转而强调更广泛、普遍的进化阶段的存

26、在,例如摩尔根所主张的蒙昧、野蛮、文明这样的经典划分。二、多线进化论和文化生态学 反法西斯盟国的胜利使得人们重新思考“社会是否越变越好”的问题,同时,民族与意识形态的分化使得人们不得不接受文化多样性这个现实。正是这两个看起来旨趣差异巨大的思考在人类学中推动了一股“重新发现”进化论的思潮。一方面强调“进步”,另一方面又关注进步的多线性。斯图尔德赞同怀特的进化论观点,但他的进化理论与怀特的理论有着很大的差异。他指出,对文化史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三种观点:第一,单线进化论(unilinear evolution)。这种观点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第二,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

27、化论完全相反,这种观点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第三,多线进化论(multilinear evolution)。这种观点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三、文化唯物主义 其主要倡导者是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拉帕波特(Roy Rappaport)则是文化唯物论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事实上,他的理论表述比哈里斯显得更为细致,其研究关注也更为具体。这一派学者的分析焦点不再是进化本身,而转向了用特定文化中特殊因素的适应或系统维护功能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存在。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兴趣从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社

28、会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这个问题,转到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既存关系的方式。四、社会生物学和突变论 1975年,美国人类学家威尔逊(Edward Wilson)出版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一书,主张人类社会和文化不过是人类动物天性的简单附属品。他认为,运用达尔文的原则,可以用和解释蚂蚁、青蛙或狼等动物的社会生活几乎一样的方式来解释人类文化。在他看来,性选择影响了政治组织,群体选择导致了战争,伦理则主要与基因传递的愿望有关。突变论(revolutionist),它与社会生物学一道被视为人类学中的“新达尔文主义”,其主要代表是英国人类学家奈特(Chris Knight)。突变论更

29、接近生物进化论后期发展中出现的突变论,强调因为某种灾变或突然事件带来的剧变,只不过它被用于文化和社会领域,例如奈特对象征和语言的起源及进化过程的研究,集中见于他1991年出版的血亲关系月经与文化的起源一书。第3节 传播论 一、传播与传播论 二、文化圈 三、传播论要点一、传播与传播论 传播(diffusion),或作“散播”、“扩散”,与communication的内涵非常不同。后者是指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含有平等的意思;而前者则是指一个主体向外部的扩散,带有从中心向边缘的地位差异的色彩。传播论(diffusionism)是人类学正规学科史上继进化论之后出现的第二个重要理论范式,它将人类社

30、会文化的变化归因于物质文化和习得行为从一个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换句话说,传播论认为文化变迁的过程主要是文化采借(cultural borrowing)的结果。二、文化圈“文化圈”这个概念最早由弗罗贝纽(Leo Frobenius)提出。他认为整个文化圈都可以迁移和传播。格雷布纳(Fritz Graebner)对文化圈理论的阐述更为系统和完整。他认为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存在8个独立的文化圈,并分别指出了这些文化圈的文化要素或文化特质。奥地利天主教神甫施密特(Wilhelm Schimidt)在格雷布纳的形式标准和数量标准之上,又补充了“性质标准”、“连续标准”和“关系程度标准”。有意思的是,

31、施密特的文化传播论带有相当明显的进化论色彩,被人称为“文化圈进化论”,但他的理论重心却转到了确定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历史年代上。三、传播论要点 第一,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认定文化采借多于发明。第三,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说明发生过历史关联的机会就越多。第四,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人类文化史。第4章共时范式(一)第1节 社会决定论 第2节 历史特殊论 第3节 功能论第1节 社会决定论 一、涂尔干和“社会学派”二、列维布留尔和“原始思维”三、社会决定论要点 一、涂尔干和“社会学派”涂尔干(David Emile

32、Durkheim,18581917)是法国犹太人。起初一些年,他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出版了名著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和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1897)。1902年,涂尔干转赴巴黎大学任教。此时,他的研究兴趣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1903年,他与其外甥莫斯合著了原始分类一书。1912年,他出版了人类学名著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涂尔干认为,社会虽然来自个体的组合,但已经超越了个体,拥有独特的性质而构成一个实体。他明确提出:“社会是一个由各个群体或者说各个分子组成的整体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相加的综合因此,要考察社会现象的原因,或者社会现象的产生,不能

33、在那些组成集体的各个分子中去寻找,而必须对这个已经组成的集合体进行研究。”涂尔干对人类学研究的贡献集中体现于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这一名著中。在该书中,他运用社会整体观、社会决定论以及跨文化比较方法,对早期澳大利亚原始宗教的宗教礼仪和信仰仪式进行了严密而细致的分析。二、列维布留尔和“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Lucien LvyBruhl,18571939)生于巴黎,曾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长期在巴黎大学任教(18991927),可以说是一位道地的巴黎人。其主要作品有孔德的哲学(1900),他对于思维的讨论也足以让他位列重要哲学家的行列。列维布留尔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所提出的“原始思维”概念。他前后

34、一共出版了6部著作来探讨原始思维问题,分别是土著人如何思维(1910)、原始思维(1922)、原始心灵(1927)、原始人与超自然(1931)、原始神话(1935)、神秘经验与原始象征(1938)。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人与西方文明人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有着不同。在土著人如何思维中,他把人类思维分为两类:原始思维和西方思维。尽管列维布留尔一直强调原始思维是原始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神秘性和前逻辑性,但是,在晚年他对此有了一个重大改变,转而认为“虽然神秘性思维在原始民族比在我们的社会表现得更突出,但它在人类社会是普遍存在的”。三、社会决定论要点 涂尔干等人的社会决定论范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

35、一,社会事实自成其类(sui generis),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化简到心理和生物层次。第二,社会先在、外在、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强制。第三,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第四,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的分类则依据二元对立原理。第五,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第2节 历史特殊论 一、博厄斯和“历史学派”二、文化区理论 三、文化与人格研究一、博厄斯和“历史学派”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是德裔犹太人。他最初修习的是自然科学

36、,后来受拉策尔的影响开始转向人文地理学,并到加拿大爱斯基摩人中生活和考察一年多。1931年,博厄斯因其杰出的成就被推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从本质上来讲,博厄斯学派的研究是一种文化区分析法,其基础分别是文化独立论和文化相对论。文化独立论是博厄斯等人用以反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工具,其矛头直指地理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二、文化区理论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位。换言之,历史学派主张人类学研究的单位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如果说文化圈强调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区则强调文化特征上的相似,而基本上不涉及传播的过程或轨迹。这个理论更强调细腻的经验研究,把考察空间缩得更小,把文化要素区分得更

37、细,同时也更为强调文化的整体关联性。三、文化与人格研究 人格(personality)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一般是指个人的内部气质、冲动、倾向、喜好和本性。人类学家在进行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时,主张人的人格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并主要关注文化的传承。他们所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濡化”(enculturation),即个人接受社会文化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文化传统的过程。第3节 功能论 一、文化功能论 二、结构功能论 三、功能论评点和反思一、文化功能论 功能学派在使用“功能”一词时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指涉:第一,指社区中的每个习俗彼此关联,彼此影响。这其实与数学意义上的函数关系很接近。第二,马林诺

38、斯基主张习俗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文化的媒介满足个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第三,拉德克利夫布朗则借用涂尔干的理论,认为每个习俗的功能就是它在维系社会系统的整体性中的角色。对“功能”一词理解和用法的不同其实代表了功能论内部的两个主要阵营,即以马林诺斯基为首的(心理)文化功能论和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首的(社会)结构功能论。马林诺斯基认为有两类需要:基本需要(即生物需要)和衍生需要(即文化需要)。他认为,为了满足一些基本需要,人就要用生产食物、缝制衣服、建造房屋等非自然(或人文)的方式,而在这个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人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衍生的环境,即所谓文化。马林诺斯基的理论仍然有以下缺陷:第一,对共时问题的关

39、注无法解释冲突和变迁。第二,无法解释文化差异。换言之,如果人类具备相同的基本需求,那为什么不同的文化不是以相同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呢?第三,其功能论的个人性无法解释整个社会。二、结构功能论 1949年,拉德克利夫布朗公开说:“我始终反对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反功能主义者。”他对马林诺斯基的批评主要在于其理论中的个人性这一点。他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只能从社会出发,而不能从个人的心理或生理出发。拉德克利夫布朗曾两度留学法国,深受涂尔干理论的影响,可以说是涂尔干在英国人类学中的直接继承人。他所倡导的文化研究理论,既强调功能,又强调结构,通常被称为“结构功能论”(structure f

40、unctionalism)。在拉德克利夫布朗看来,功能是整体内的部分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作的贡献。他指出:“原始社会的每个风俗与信仰都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某些决定性的角色,恰如生物的每个器官都在该有机体的一般生命中扮演着某些角色一样。”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强调功能的同时,重视社会结构的研究。他认为,第一,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第二,所谓制度是指某些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动的,但是社会结构的形式却是相对稳定的。三、功能论评点和反思 综合而言,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所倡导的功能论

41、进一步发展和确立了文化整体的观念。同时,他们致力于研究正在实际运作的当代社会,而不是只探讨过去的社会。然而,他们的理论和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和缺陷。尽管马林诺斯基高度评价费孝通对像中国这样的复杂社会的尝试性研究,但总体来说,功能学派所观察的社会文化系统基本上局限于某个小群体或部落,并把它们视为没有历史的孤立单位。一种试图改良单方面强调社会稳定的理论是“新平衡论”(neoequilibriumism)。林耀华的金翼(194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该书最后一章中,林耀华系统阐述了他的理论立场。他指出:“像竹竿和橡皮带的架构一样,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守恒的平衡状态,我们即可称之为均衡人际关系领域中也

42、有类似的均衡状态存在。”第5章 共时范式(二)第1节 结构 第2节 认知与象征 第3节 现象与阐释第1节 结构 一、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 二、神话的结构分析 三、结构主义的影响及回应一、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出生于法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35年到巴西,在由法国援建的圣保罗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其妻则担任民族学教授。正是在这期间,夫妻二人多次进入巴西的热带雨林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这段经历不但为其广为人知的忧郁的热带(1955)提供了素材,也是列维斯特劳斯一生中唯一的田野研究经历。1948年,列维斯特劳斯返回法国,以南比克瓦拉印第

43、安人的家庭与社会生活与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两篇论文获授索邦大学博士学位。列维斯特劳斯还大力推动建立人类学研究机构以及学术刊物,以至于有人把他和弗雷泽一道称为“现代人类学之父”。在列维斯特劳斯的理论体系中,结构(structure)显然是个至关重要的术语,但其用法却与一般社会科学,特别是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论的用法有很大的差别。在结构人类学中,结构指的并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甚至也不是一种经验实体或社会现实,而是在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种深层模式。列维斯特劳斯分两部分进一步讨论其结构分析的方法。一是结构模式的划分和结构层次的转换。二是借用结构语言学的“转换定律”加以概括。列维斯特劳斯的永久

44、性贡献就在于他简洁地指出,尽管社会文化现象非常复杂多样,甚至极度的无序,但在其中却蕴涵着某种深层的统一和系统性,只有极少的一些关键原则在起作用。这些原则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在深层内涵上的对立统一,是一种共生共存但又互相冲突的关联,例如阴与阳、生与熟、内与外等。二、神话的结构分析 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两卷本的结构人类学中,但最能具体体现列维斯特劳斯结构分析的是其四卷本神话学(19641971)。他在书中旁征博引,对大量的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尽管神话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故事情节和主题却大同小异。他指出,神话是二元对立这个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表达的是原始人解决

45、矛盾和了解其周围世界的无意识愿望。1962年,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其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进路,即在对于神话的研究中不是纠结于其故事的内容本身,而是致力于发掘其深层的结构。其后,列维斯特劳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具体的神话研究,耗费约十年之功完成了四卷本神话学,包括生食和熟食(1964)、从蜂蜜到烟灰(1966)、餐桌礼仪的起源(1968)、裸人(1971)。神话尽管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但却并非神秘不可理解,反倒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有着类似或共同的逻辑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普世性的深层心理结构,是一种“文化的语法”。三、结构主义的影响及回应 主要由列维斯特劳斯所构建的结构主义

46、的影响很快就大大超出了人类学及神话研究的领域,一时之间广为流行,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包括社会学、考古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甚至波及数学等自然科学。尽管结构人类学学者不支持进化论的思想,但他们赞同古典进化论者关于全人类心性的一致性。对于古典进化论者来说,人类心性的一致意味着文化朝同一个方向前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对于结构主义者来说,这意味着尽管民族文化存在多样性和相对性,但是在根本层次上仍然是共通的。第2节 认知与象征 一、认知与“民族科学”二、象征研究的不同进路 三、玛丽道格拉斯的“洁净与危险”一、认知与“民族科学”民族科学(ethnoscience)也被称

47、为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有时还被称为民间分类学(folk taxonomy)。其代表人物之一古迪纳夫(Ward Goodenough)认为,文化就是某个社会的分类体系。显然,这个理论也深受结构语言学的影响,而结构语言学所关注的正是讲话方式背后蕴藏的结构原则。这一学派的研究者们试图通过详细分析民族志资料的方式来发掘特定文化的结构原则。他们的主要兴趣是了解人类如何看这个世界,其中包括社会成员如何借由语言的范畴来认知并建构外在环境的含义,以及探讨他们在决策时的规律和法则。二、象征研究的不同进路 在象征人类学阵营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倾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大

48、流派,其代表人物分别是格尔兹(Clifford Geertz,19292006)和斯奈德(David Schneider),以及特纳(Victor Turner)和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尽管他们都致力于象征研究,但在理论渊源和研究关注上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三、玛丽道格拉斯的“洁净与危险”洁净与危险一书则是玛丽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品,最初出版于1966年,之后数度重版,是20世纪60年代最为重要的人类学作品之一。在洁净与危险的“前言”中,玛丽道格拉斯承认,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其与斯里尼瓦斯教授关于婆罗门教的交流促使她开始思考洁与不洁的问题,进而去探讨文化及思维中的结构问题。玛丽道格

49、拉斯的洁净与危险主要讨论了洁净与肮脏的象征意义、洁净的内部及外部边界,以及与此相关的权力与政治。她不仅探讨了世俗关于肮脏的认知,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来讨论圣经利未记关于以色列人成为洁净的及保持洁净的种种规定,成为同类论文中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延续这个思路,玛丽道格拉斯后期转入对风险(risk)的研究,与韦达夫斯基(Aaron Wildavski)合著了一部重要作品风险与文化(1982)。其后,她先后出版风险的接受:社会科学的视角(1985)、制度如何思考(1987)、风险与怪责:文化理论研究(1992)。这些研究对于后来学界研究风险、焦虑、社会失范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3节 现象与阐释 一、埃

50、文斯普理查德:现象学意义上的宗教研究 二、格尔兹的“深描”和文化阐释一、埃文斯普理查德:现象学意义上的宗教研究 埃文斯普理查德(EvansPritchard,19021973)生长于英格兰一个圣公会牧师的家庭,1923年到伦敦经济学院,在塞利格曼和马林诺斯基的指导下学习人类学。二战中他在英国军队中服役,曾在东非带领阿赞德人武装与意大利军队交战,可谓能文能武。战后他先在剑桥大学短暂过渡,之后回到牛津大学,接替拉德克里夫布朗担任社会人类学教授,直到1970年退休,属于英国社会人类学的领军人物。在埃文斯普理查德的众多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关于阿赞德人和努尔人的一系列精彩绝伦、细致入微的民族志作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