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一一 概念概念消化消化 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例如:例如: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氨基酸和多肽;糖类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葡萄糖或果糖;脂肪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2.消化的方式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切割、磨碎,将食物切割、磨碎,与消化液混合,与消化液混合,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的作用,通过消化
2、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吸收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过程。唾液腺唾液腺食管食管口腔口腔胃胃肝肝胰腺胰腺 胆囊胆囊 1.消化道消化道:长约长约810m,口腔口腔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2 消化腺:消化腺:外消化腺外消化腺,位于消化道,位于消化道外,外,有导管。有导管。例:肝、胰腺、唾液腺例:肝、胰腺、唾液腺等;等;内消化腺,内消化腺,位于消化道位于消化道内,无导管。内,无导管。例:胃、腺、肠腺等。例:胃、腺、肠腺等。小肠
3、小肠大肠大肠1.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5060mV,形成原因主要是形成原因主要是K外流外流,其其次有次有Na-K泵的生电作用泵的生电作用 (2)慢波电位慢波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的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或慢波故称为慢波电位或慢波(Slow Wave),又称为基本电节律又称为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胃为胃为3次次/分钟分钟,十二指肠为十二指肠为12次次/分钟分钟.波幅波幅为为1015mV,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二二.消化道平滑
4、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慢波的起步点慢波的起步点是在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是在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细胞。Cajal细胞是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细胞是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它与两层平滑肌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它与两层平滑肌细胞形成紧密的缝隙连接,可将慢波传给细胞形成紧密的缝隙连接,可将慢波传给平滑肌。平滑肌。其产生不依赖于神经的存在,其产生不依赖于神经的存在,但神经和激素可影响慢波的产生。但神经和激素可影响慢波的产生。(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当慢波去极化达阈值时,在慢波基础上当慢波去极化达阈值时,在慢波基础上,产生一产生一个至数个,时程较长个至数
5、个,时程较长(1020ms),幅值较低幅值较低.去极相由去极相由慢钙慢钙通道通道介导的介导的内向离子流内向离子流(主要是主要是Ca,也有也有Na).2.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伸展性大伸展性大 (3)紧张性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5)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6)消化管平滑肌的功能合胞体)消化管平滑肌的功能合胞体三者联系三者联系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慢波电位慢波电位阈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平滑肌平滑肌收缩。收缩。而慢波电位是起步电位并决定
6、平滑肌收缩的节律、而慢波电位是起步电位并决定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方向、速度幅度的大小。方向、速度幅度的大小。二二.消化管的运动消化管的运动三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68L/天天消化液作用消化液作用:1.分解营养成分分解营养成分 2.提供适宜提供适宜pH环境环境 3.稀释食物稀释食物,使其等渗使其等渗,利于吸收利于吸收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淀粉酶淀粉酶 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 胃液胃液 1.52.5 0.91.5 1.52.5 0.91.5
7、粘液、盐酸粘液、盐酸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蛋白质蛋白质 眎、胨、多肽眎、胨、多肽 内因子内因子 胰液胰液 1.01.02.0 7.82.0 7.88.4 HCO8.4 HCO3 3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蛋白质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氨基酸、寡肽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蛋白质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氨基酸、寡肽 羧基肽酶(原)羧基肽酶(原)肽肽 氨基酸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 RNA RNA 单核苷酸单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 DNA 脱氧单核苷酸脱氧单核苷酸 -淀粉酶淀粉酶 淀粉淀粉 麦芽糖、寡糖麦芽糖、寡糖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脂肪酸、甘
8、油、甘油脂脂肪酸、甘油、甘油脂 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 脂肪酸、胆固醇脂肪酸、胆固醇 胆汁胆汁 0.80.81.6 6.81.6 6.87.4 7.4 胆盐胆盐 胆固醇胆固醇 胆色素胆色素 小肠液小肠液 1.01.03.0 7.6 3.0 7.6 粘液粘液 肠致活酶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大肠液大肠液 0.5 8.3 0.5 8.3 粘液粘液 HCOHCO3 3-消化液消化液 分泌量分泌量(L/d)PH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酶底物酶底物 水解产物水解产物 唾液唾液 11.5 6.67.1 粘液粘液 四四.胃肠的神经支配胃肠的神经支配支配胃肠的神经有支配胃
9、肠的神经有外来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和和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两大部分。两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胃肠功能。两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胃肠功能。1 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是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组成的复杂的神是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它构成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经网络。它构成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但在完整的机体内,它受外来神经的调节。统,但在完整的机体内,它受外来神经的调节。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 在粘膜下,其中运动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和血在粘膜下,其中运动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和血管活性肠肽(管活性肠
10、肽(VIP),调节细胞和上皮细胞功能及粘膜下血管。),调节细胞和上皮细胞功能及粘膜下血管。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 在环行肌和纵行肌之间,有兴奋性在环行肌和纵行肌之间,有兴奋性N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和P物质;有抑制性物质;有抑制性NVIP和和NO。肌间运动。肌间运动N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感感觉神经觉神经N信号并接受外来神经纤维支配。信号并接受外来神经纤维支配。2 外来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胃肠的外来神经有交感神经,脊髓胸腰段侧交胃肠的外来神经有交感神经,脊髓胸腰段侧交腹腔、肠系腹腔、肠系膜或腹下神经节膜或腹下神经节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内在神经内在神经N抑制其兴奋性抑制其兴奋性支配胃肠平滑肌、血
11、管平滑肌及其腺细胞(支配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及其腺细胞(+)运动减弱、运动减弱、分泌减少;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迷走迷走N和盆和盆N节前纤维节前纤维内在神经内在神经N形成突触形成突触腺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腺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运动增加、分泌增加。运动增加、分泌增加。五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道黏膜上皮间分布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其分泌胃肠道黏膜上皮间分布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其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的激素释放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旁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通过简单扩
12、散进入细胞间液,或通过很短的毛细血管作用于附近细胞。间液,或通过很短的毛细血管作用于附近细胞。神经分泌:神经分泌:化学物质由位于胃肠道黏膜或平滑肌的神经化学物质由位于胃肠道黏膜或平滑肌的神经细胞合成而移至神经末梢,由于动作电位使之释放。细胞合成而移至神经末梢,由于动作电位使之释放。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种类多:种类多:40多种,多种,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总和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总和 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大部分呈锥形:大部分呈锥形:2.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消化道内
13、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如胃泌素、胆囊收缩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等。素、胰泌素等。(2)调节其它激素释放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食物食物胃肠分泌抑胃肽胃肠分泌抑胃肽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3)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生长和代谢作用。胃泌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生长和代谢作用。胃泌素素胃、十二指肠粘膜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五肽胃和蛋白质的合成;五肽胃泌素泌素壁细胞增生。壁细胞增生。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胰岛胰岛 A细胞细胞 胰高血糖素胰
14、高血糖素 B细胞细胞 胰岛素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胰岛、胃、小肠、结肠 D细胞细胞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胃窦、十二指肠胃窦、十二指肠 G细胞细胞 胃泌素胃泌素 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I细胞细胞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K细胞细胞 抑胃肽抑胃肽 S细胞细胞 胰泌素胰泌素 小肠小肠 Mo细胞细胞 胃动素胃动素 回肠回肠 N细胞细胞 神经降压素神经降压素 胰腺、胃、小肠、大肠胰腺、胃、小肠、大肠 PP细胞细胞 胰多肽胰多肽 分布部位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分泌激素 3.脑脑-肠肽肠肽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称为脑肽,称为脑-肠
15、肽。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肠肽。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六六.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集合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组织 散在分布的淋巴样细胞散在分布的淋巴样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 肠腔内淋巴细胞肠腔内淋巴细胞 肝脏肝脏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二、咀嚼二、咀嚼三、吞咽三、吞咽一一、唾液及其作用、唾液及其作用三对唾液腺: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近中性,约近中性,约99%为水;有粘蛋
16、白、还有球蛋白、唾为水;有粘蛋白、还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I-和一些气体分子。为低渗溶液。和一些气体分子。为低渗溶液。2.唾液的作用唾液的作用(1)清洁、湿润口腔;清洁、湿润口腔;(2)润滑食物便于吞咽;润滑食物便于吞咽;(3)溶解有味物质以便产生味觉;溶解有味物质以便产生味觉;(4)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5)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3.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咀 嚼嚼 味味 觉觉 嗅嗅 觉觉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睡眠睡眠 疲劳疲劳 失水失水 恐惧恐惧延髓唾液延髓唾液分
17、泌中枢分泌中枢副交感副交感N IP3释放释放 cAMP分泌增加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代谢增加NE +-AchM受体受体受受体体交感交感NCa2+释放释放二、咀二、咀 嚼嚼 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顺序收缩而实现的,是随意运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顺序收缩而实现的,是随意运动,是反射活动。动,是反射活动。其作用:其作用:1.切碎食物;切碎食物;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将食物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3.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消化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消化作用;作用;4.刺激口腔内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胰、肝、刺激口腔内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
18、胰、肝、胆囊等活动加强。胆囊等活动加强。三、吞三、吞 咽咽吞咽是反射活动,是随意运动。吞咽是反射活动,是随意运动。分为三期:分为三期:口腔口腔咽,咽,咽咽食管上端食管上端胃。胃。蠕蠕 动动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形式,是由神经介导形式,是由神经介导的,可使消化道内容的,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动。动。组成:组成:食物团块后面食物团块后面收缩收缩 食物团块前面食物团块前面舒张舒张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 在食管和胃之间,虽然不存解剖上的括约肌,但在食管和胃之间,虽然不存解剖上的括约肌,但有宽约有宽约12cm的一个高压区,其内压力比胃内压的一个高压区,其内压力
19、比胃内压高约高约510mmHg,可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可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理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起到了类似生理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约肌。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成人成人12L 一、胃的构造与机能分区一、胃的构造与机能分区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 作用: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 (一)(一)主要形式主要形式 :是胃特有的: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指在咀嚼和吞咽时
20、,食物刺激胃底、胃体运动形式,指在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胃底、胃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使胃底、胃体肌肉舒张。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使胃底、胃体肌肉舒张。特点:特点:胃容积明显增大而压力变化较小。有利于容胃容积明显增大而压力变化较小。有利于容纳与贮存食物。纳与贮存食物。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指胃壁平滑肌弱的收缩,其意义是指胃壁平滑肌弱的收缩,其意义是维持胃的形状与位置。维持胃的形状与位置。3.蠕动蠕动 指胃壁平滑肌强的收缩,具有将食物磨碎、指胃壁平滑肌强的收缩,具有将食物磨碎、搅拌并将食物推向前方的作用。搅拌并将食物推向前方的作用。意义:意义:食物与胃液的充分混合;食物与胃液的充分混合;搅拌和粉碎
21、食物搅拌和粉碎食物 推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移行推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移行(二)胃运动的调节(二)胃运动的调节神经性调节神经性调节 食物中枢的反射:对胃壁黏膜、胃壁机械感受器的刺激;食物中枢的反射:对胃壁黏膜、胃壁机械感受器的刺激;兴奋性兴奋性迷走神经;抑制性迷走神经;抑制性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交感神经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交感神经壁间神经丛壁间神经丛体液性调节体液性调节 胃泌素胃泌素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的刺激)肠胃反射(十二指肠的刺激)1.概念概念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进食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进食5分钟后开始分钟后开始 2.排空速度:排空速度:胃内压
22、胃内压 稀的、流质稀的、流质稠的、固体的食物稠的、固体的食物 小颗粒小颗粒大颗粒大颗粒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 糖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 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小时(1)胃排空促进因素)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胃内物扩张胃扩张胃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运动加胃运动加强强 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胃泌素释放胃泌素释放胃运动加强胃运动加强 (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肠抑胃素)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肠抑胃素)肠胃反射: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内食物十二指肠内食物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酸、脂肪、渗透压、机械
23、感受器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排空减慢排空减慢 三、胃的分泌三、胃的分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G细胞、细胞、D细胞细胞 贲门腺贲门腺 泌酸腺泌酸腺 幽门腺幽门腺 胃的胃的分泌腺分泌腺1.胃液成分和作用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纯净的胃液pH 0.91.5,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正常成人分泌正常成人分泌量约量约1.52.5L天,天,包括无机物(包括无机物(HCl、Na、K、Cl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1)盐酸盐酸 由胃腺的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也称由胃腺的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也称胃酸。胃酸。基础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
24、时盐酸的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的排出量,一般为一般为0 5mmol小时。小时。最大酸排出量: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下,在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下,盐酸排出量,盐酸排出量,正正 常人为常人为2025mmol/小时。小时。胃酸的作用:胃酸的作用:为胃蛋白酶的活动提供适宜的酸环境;为胃蛋白酶的活动提供适宜的酸环境;杀灭或抑制胃内的细菌;杀灭或抑制胃内的细菌;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钙、铁吸收;有助于小肠对钙、铁吸收;盐酸的分泌机制:盐酸的分泌机制:H来源代谢水,来源代谢水,H-K,ATP酶转运酶转运 酸性环境(酸性环境(pH1.5-2.0)活性强,中
25、性失活)活性强,中性失活(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主要来源主细胞主要来源主细胞,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H+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质蛋白质眎、胨,眎、胨,少量少量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pH2.03.5 胃蛋白胃蛋白 酶原酶原(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分泌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糖蛋白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碳
26、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成的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一道生理性屏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特点:粘度大,粘度大,表面表面pH为为2.0,上皮细胞面为上皮细胞面为7.0。(4)内因子()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分泌:分泌:壁细胞壁细胞 分子量:分子量:6万万 成分:成分:糖蛋白糖蛋白 作用:作用:促进促进VitB12的吸收的吸收 2 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壁细胞作用壁细
27、胞M3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托品阻断。胃泌素(胃泌素(gastrin):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有有G-34和和G-17,G-17刺激胃酸分泌作用比刺激胃酸分泌作用比G-34强强56倍。倍。C端端4个个AA(色甲硫门冬苯丙(色甲硫门冬苯丙NH2)是胃泌)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段。素的最小活性片段。组胺(组胺(Histamine):):由胃泌酸腺中肠嗜铬样细胞由胃泌酸腺中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分泌的,)分泌的,具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作用壁细胞
28、上作用壁细胞上H2 受体,受体,阻断剂为甲氢咪呱(阻断剂为甲氢咪呱(cimetidine)。)。ECL细细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胃泌素和胃泌素和Ach可通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上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过作用于壁细胞上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生长抑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14肽,由胃体和胃窦粘肽,由胃体和胃窦粘膜内膜内D细胞合成和释放。细胞合成和释放。对胃酸分泌有很强的抑制对胃酸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原因:作用。原因:抑制胃窦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细胞释放胃泌素;抑抑制制ECL细胞释放组胺;细胞释放组胺;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直接
29、抑制壁细胞的功能。(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和非条件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和非条件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中中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大脑皮层等。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大脑皮层等。胃期: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扩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
30、,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和间接通过胃泌素引直接和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腺分泌;起胃腺分泌;扩张刺激胃幽门部,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通过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丛的短反射,引起引起G细胞分泌胃泌素;细胞分泌胃泌素;食物的化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肠期:肠期:食物进入小肠后,食物进入小肠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膜释放膜释放“肠泌酸素(肠泌酸素(entero-oxyntin)”、(3)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盐酸:胃窦胃窦pH降到降到1.21.5时,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抑制。
31、原因原因:HCl直接抑制直接抑制G细胞分泌,细胞分泌,HCl引起胃粘膜内引起胃粘膜内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内十二指肠内pH降到降到2.5以下时,胃酸刺激小肠粘以下时,胃酸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膜释放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HCl刺激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bulbogastrone).脂肪:脂肪:脂肪对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产生于脂肪通过幽脂肪对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产生于脂肪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后门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可能不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可能不是独立激素,而是数种具有此种作用激素的总称。是独立激素,而是数种具
32、有此种作用激素的总称。高渗溶液:高渗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通过肠胃反射(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小肠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最主要的部位小肠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最主要的部位小肠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小肠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1.消化期小肠运动形式消化期小肠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缩活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3)蠕动:)蠕动:可发生在小肠任
33、何部位,可发生在小肠任何部位,速度为速度为0.52.0cm/s(1)肠道神经的作用)肠道神经的作用:机械化学刺激机械化学刺激肠壁感受器肠壁感受器局部反射引起小肠蠕动局部反射引起小肠蠕动 肌间神经丛两类神经原肌间神经丛两类神经原(2)外来神经的作用:)外来神经的作用:副交感神经能加强肠运动;副交感神经能加强肠运动;交感神经抑制肠运动交感神经抑制肠运动 (3)体液因素的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小肠壁内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小肠壁内神经丛和平滑肌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敏感性,各种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敏感性,胃肠激素和胺胃肠激素和胺(如胃泌素、(如胃泌素、CCK、脑腓肽和、脑腓肽和5HT等等)都可直接都可直
34、接作用于平滑肌上受体或通过神经介导而调节平滑肌作用于平滑肌上受体或通过神经介导而调节平滑肌的运动的运动 含含VIP、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含含ACh、速激、速激肽、肽、P物质物质二、胰液的分泌二、胰液的分泌1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无色、无臭液体,胰液是无色、无臭液体,12L日,日,pH为为7.88.4,与血浆等渗。与血浆等渗。比重:比重:1.010-1.018 阳离子:阳离子:Na、K 阴离子:阴离子:HCO3-、Cl 胰淀粉酶(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是一种是一种 淀粉淀粉酶,酶,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消化产物为
35、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最适最适PH为为6.77.0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lipase),),可分解为甘油三酯、甘油一酯可分解为甘油三酯、甘油一酯和甘油,和甘油,最适最适PH为为7.58.5。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分泌的辅脂酶(colipase)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作用。胰蛋白酶(胰蛋白酶(trypsin)糜蛋白酶(糜蛋白酶(chymotrypsin)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糜蛋白酶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小分子多肽、氨基酸 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但但601
36、20分钟有短暂的周期性分泌分钟有短暂的周期性分泌。: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道、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胰液分泌。胰液分泌。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胰泌素(胰泌素(secrtin)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皮细胞,使其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使其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量大为增因而使胰液量大为增加,加,而酶的含量不高。胆囊收缩素(而酶的含量不高。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及促进
37、胆囊平滑肌收)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及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缩 :小肠粘膜上段分泌小肠粘膜上段分泌CCK释释放肽,放肽,可刺激小肠粘膜可刺激小肠粘膜I细胞分泌细胞分泌CCK。小肠内腺体:小肠内腺体: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腺(又称为波氏腺,(又称为波氏腺,Brunner gland)小肠腺小肠腺 消化酶:消化酶:肠致活酶,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激活胰蛋白酶原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缘上:多种寡肽酶和肽酶,酶,对进入细胞的营对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继续消化。养物质继续消化。碱性、碱性、pH7.6,等渗,等渗,13L/日日 经常性分泌,经常性分泌,分泌量变化很大。分泌
38、量变化很大。食糜机械和化学刺激食糜机械和化学刺激小肠液分泌,小肠液分泌,对扩张刺激最对扩张刺激最敏感。敏感。主要通过肠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引起,主要通过肠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引起,外来神经作用不明显。外来神经作用不明显。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刺激小肠液分泌刺激小肠液分泌胆汁(胆汁(bile)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由肝细胞不断生成,肝管流出,肝管流出,经胆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储存或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储存在胆囊内,在胆囊内,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正常成人正常成人8001000ml日。日。肝细胞胆汁(肝胆汁)
39、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金黄色或桔棕色,pH约约7.4 胆囊胆汁:胆囊胆汁:颜色变深,颜色变深,pH约约6.8,胆汁颜色由胆色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成分:成分:无机物有水、无机物有水、Na、K+、Ca2、HCO3-;有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和粘蛋白。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 salt)。)。(1)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
40、化等可作为乳化剂,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2)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合物(混合微胶粒)。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
41、物的吸收,)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促进脂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性维生素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等)引起胆汁流出最多,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等)引起胆汁流出最多,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糖类食物作用最小。糖类食物作用最小。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神经反射性肝胆汁分泌少量增加,神经反射性肝胆汁分泌少量增加,胆囊收缩轻度胆囊收缩轻度加强。加强。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还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引起胃泌素
42、的释放间接引起肝胆汁分泌和胆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引起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囊收缩。胃泌素胃泌素肝细胞和胆囊肝细胞和胆囊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胃泌素胃泌素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胰泌素释放胰泌素释放胆胆汁分泌增加汁分泌增加 胰泌素胰泌素胆管系统胆管系统HCO3-分泌增多分泌增多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HCl、脂肪、脂肪小肠上部粘膜小肠上部粘膜I细胞细胞CCK胆囊强烈收缩、胆囊强烈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括约肌松弛大量大量胆汁排放胆汁排放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小肠小肠90回肠末端吸收回肠末端吸收门静脉门静脉肝脏肝脏胆汁分泌,胆
43、汁分泌,每餐每餐23次,次,每次损每次损失失5。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吸收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吸收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平衡的调节;吸收有大肠杆菌产生的维生素吸收有大肠杆菌产生的维生素B、K;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并暂时贮存粪便。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并暂时贮存粪便。一、大肠液的分泌一、大肠液的分泌是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泌的。是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液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其中的粘液大肠液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其中的粘液蛋白起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蛋白起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
44、激反应也较迟缓,适合大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反应也较迟缓,适合大肠暂时贮存粪便。肠暂时贮存粪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1.大肠的运动形式大肠的运动形式(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是空腹时最常见一种运动形式,是空腹时最常见一种运动形式,由环行肌不规则收缩引起的,使结肠袋内容物向两个由环行肌不规则收缩引起的,使结肠袋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移动,但不向前推动。方向作短距离移动,但不向前推动。(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使其内容物推到下一段的运动。收缩,使其内容物推到下一段的运动。(3)蠕动)蠕动 大肠的蠕
45、动是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大肠的蠕动是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大肠还有特有的蠕动为集团蠕动是一种进行很快成。大肠还有特有的蠕动为集团蠕动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且前进很远的蠕动。2.排便排便 粪便在大肠停留十余小时,水分被粘膜吸收,粪便在大肠停留十余小时,水分被粘膜吸收,同时,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粪便。正常同时,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粪便。正常人的直肠内通常是没有粪便的。人的直肠内通常是没有粪便的。排便过程排便过程三三 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内细菌的活动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在大肠内大量繁殖。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在大肠内大量繁殖。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产生乳
46、酸、醋酸、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产生乳酸、醋酸、CO2、沼气等;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产生、沼气等;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有的成分吸收到肝进行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有的成分吸收到肝进行解毒。解毒。能合成维生素能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复合物和维生素K。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四四 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主要有:大部分多糖纤维素能与水结合而形成凝主要有:大部分多糖纤维素能与水结合而形成凝胶,从而限制水的吸收,并使肠内容物容积膨胀;胶,从而限制
47、水的吸收,并使肠内容物容积膨胀;能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能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可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含能食物的摄取,可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含能食物的摄取,有助于纠正不正常的肥胖。有助于纠正不正常的肥胖。第六节第六节 吸吸 收收口腔和食道内,实际上不吸收;口腔和食道内,实际上不吸收;胃内可吸收酒精和水;胃内可吸收酒精和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脂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48、结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进入体内可吸收进入体内80%的水,的水,90%Na+、CI-。2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 被动转运:水的吸收;主动转运如糖、蛋白质、被动转运:水的吸收;主动转运如糖、蛋白质、脂肪的分解产物;胞饮作用如大分子物或团快。脂肪的分解产物;胞饮作用如大分子物或团快。3 吸收途径:吸收途径:血液和淋巴液。血液和淋巴液。4 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1)糖类的吸收,)糖类的吸收,分解为单糖被吸收,其中半乳糖和葡分解为单糖被吸收,其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吸收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耗能的主动过程,萄糖吸收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耗能的主动过程,在膜上形成在膜上形
49、成Na-载体载体-葡萄糖复合物而吸收。葡萄糖复合物而吸收。(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分解为氨基酸,几乎全部被主动吸,分解为氨基酸,几乎全部被主动吸收也需要收也需要Na、载体的参与下吸收。、载体的参与下吸收。(3)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吸收后,在肠粘膜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吸收后,在肠粘膜C内内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胆固醇吸收后再酯化胆固醇吸收后再酯化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载体蛋白载体蛋白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淋巴液淋巴液 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物能溶于水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物能溶于水直接进入门静脉。直接进入门静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