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雕镂(lu) 露宿(l) 神采奕奕(y) B.洗涤(d) 哺育(b) 销声匿迹(n) C.盎然(ng) 祈祷(q) 戛然而止(ji) D.纤维(xin) 追溯(s) 纷至沓来(t) 答案 C 祈q。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濡养 景况 以身做则 B.闲暇 校对 血气方刚 C.恬静 礼数 人情事故 D.端祥 劲旅 锋芒毕露 答案 B A.做作。 C.事世 。D.祥详。,53综合测试卷(一)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 ) A.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B.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思敏捷、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C.写好作文的基础是积累好词佳句,对于九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寻章摘句是积累的好办法。 D.今后,你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会尽全力鼎力相助的。 答案 A A.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B.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 际。C.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D.鼎力 相助:给予全力的帮助。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是接受帮助
3、的人说的话。且句中“尽全力”和“鼎力”重 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部电视剧一播出,便引起了热烈讨论,剧中贴近生活的如重男轻女、养老问题、理财诈骗等情节,对观 众既熟悉又倍感真实。 B.五四运动中震彻寰宇的呐喊声已经看不见了,而五四精神却永远沉淀在一代代青年人的血液里,成为中 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基因烙印。 C.“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图书馆举办了系列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领略广西特色民族节庆风采,感 受壮乡佳节的文化底蕴。 D.北京世园会展览展示内容十分丰富,突出生活生产生态相映成趣,科技人文相互融合,将成为多种文化艺 术形式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平台。 答案 C A.主客
4、体颠倒。介词“对”用得不当,应当为“观众对剧中情节,既熟悉又倍感真实”。B. 搭配不当。“呐喊声”不能“看不见了”。D.成分残缺。应当为“突出生活生产生态相映成趣,科技人文 相互融合的特色”。,5.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 中考将近,班里的李明不慎把脚崴了,在医院治疗,班里的老师、同学代表去病房探望他。 A.一位同学对李明说:“这个时候身体是最重要的,你也太马大哈了,万一不能参加中考怎么办?” B.李明的语文老师说:“李明,好好休养。如果没什么事,可以看看课本,有问题可以问我。” C.来查房的护士走进病房说:“怎么这么多人?这病房成了菜市场了,不知道病人需要休息吗?” D.大家要离
5、开了,李明对大家说:“感谢大家到医院来看我,还带了我爱吃的水果,我就笑纳了。” 答案 B A.探望病人应表现出关心、同情。这位同学用的“马大哈”一词不当,此外后面的假设也不得 体。 C.护士虽在关心病人,但说话不够委婉。D.“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用在这里使用对 象错误。,6.对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 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其中的主要层面就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A. B. C. D. 答案 B 本题中,通读四个句子可以初步判断出文
6、段是总分关系,找到总写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是总 起句,中的“主要层面”紧承中的“两个层面”,而中的“悦纳自己”承接的内容,进而判断出正 确答案为B。,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科举中的童试的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 B.“而立”指的是三十岁,“不惑”指的是四十岁,“花甲”指的是五十岁,“知命”指的是六十岁。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答案 B “花甲”指的是六十岁,“知命”指的是五十岁。,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7、是 ( ) A.小说简爱中,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罗沃德孤儿院。在 孤儿院里,教师谭泊尔小姐很关心她,简也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 B.水浒传里,在被刺配到沧州的路上,林冲道:“师兄回去,泰山处可说知。防护之恩,不死当以厚报。” 这里的“师兄”是林冲好友武松,“泰山”是林冲的岳父张教头。 C.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 愿望。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 精神面貌。小说中的范进是个热恋功名、追求利禄、奴性十足的形象。 答案 B 这里的“师兄”
8、是鲁智深。,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 AI是如何做决策的? 吕之品 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 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眼根本难以 觉察,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来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 认作了狗。 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谓的细节影响 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
9、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 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个难题。因为 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 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楚。 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统能够分析, 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
10、。为开发这个工具,研究小组用数码噪声 依次替换图片的一部分,看看这样替换之后,是否会对AI的判断产生影响。如果AI改变判断,那说明图片的 这块区域可能正是影响AI判断的关键所在。 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机、鸟、鹿 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 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 一类。 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图片时,它也 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
11、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 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一张鹿的图, 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 把它认作驴了。 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对于 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05B,有删改) 9.下列关于“AI”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当前AI的
12、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容易被黑客利用,这样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B.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 C.AI通过自我学习,最后创立什么规则, AI的设计者有时候也不知道。 D.AI能觉察出高清图片中人类无法觉察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 10.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更浓厚的阅读兴趣。,B.文章的第段运用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AI更容易被“细节”欺骗。 C.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能”,表示作者在估计猜测,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AI的主要缺陷及其原因,以及科
13、学家们目前的主要解决办法。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B.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可以完美解决AI所存在的问题。 C.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 D.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观察鹿的图片时就把它认作驴了。 9.答案 A 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太拘泥于细节。 10.答案 B 文章第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未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11.答案
14、 B 格林和他的同事有望解决这个问题。,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 (一)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的是诗人近望泰山,突出了泰山巍峨连绵、山色青翠的特点。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美,下句实写泰山的高大。 C.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表现了诗人激荡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诗歌的最后两句表明诗人
15、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则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精神。 答案 A 诗歌前两句写的是远望泰山。,(二)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6、,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又何间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 C.遂逐齐师 当余之从师也 D.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 B.遂逐齐师 遂与外人间隔 C.必以情 必以分人 D.小大之狱 当余之从师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段通过写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7、 B.第段详细叙述了鲁齐两军长勺之战的经过,突出了曹刿充分了解敌情,善于把握战机。 C.本文通过对鲁庄公和曹刿战前、战后的对话描写,表现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静。 D.本文通过记录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13.答案 B A.参与;中间。B.跟随。C.军队;老师。D.原因;学过的知识。 14.答案 B A.于是;竟然。B.于是,就。C.按照;把。D.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15.答案 B 第段略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第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16.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吾
18、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 (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解析 (1)此句中的“孚”是一个关键词,句中的“福”涉及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此 外,翻译这句话也要注意字字落实。 (2)此句翻译最重要的是译出“辙” “靡”的意思,其他内容难度不大,保证所翻译出的句子流畅准确即 可。,(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 李将军:李广。悛(qun)悛:诚谨忠厚的样子。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2分) (1)虽令不从 虽: (2)及死之日 及: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李将军之谓也? 19.你认为李将军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谈谈。(2分),17.答案 (1)即使 (2)到了 解析 (1)可联系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2)可联系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翻 译。 18.答案 这话不就是说的李将军吗? 解析 此句翻译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谓”,这是课本中常见的一个文言词语,译为“说”。
20、19.答案 从他死的时候,天下间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可以看出李将军是个为人们 所敬重的人。从对李将军的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品析能力。做此题时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作答时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写,也可适当引用原文句子。,参考译文 传说:“本身品行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听从。”这话不就 是说的李将军吗?我见到李将军,诚谨忠厚的样子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言辞。到他死的时候,天下间无论认识 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的忠实诚恳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
21、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 能被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用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舂谷持作饭, 。 (十五从军征) (4)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描写早春里动物的表现的两句诗是: , 。 (6)完整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 , ! 答案 (1)惟吾德馨 (2)箫鼓追随春社近 (3)采葵持作羹 (4)酒酣胸胆尚开张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 家新燕啄春泥 (6)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
22、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解析 此题注意书写的准确,如(1)句中“惟”不要写成“唯”,“馨”要注意下面是个“香”字;(2)句中的 “箫”字上面是竹字头;(3)句中的“葵”,(4)句中的“酒酣”二字,(5)句中的“燕”“啄”,(6)句中的 “怆”“涕”都是易错的字,书写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21.学校正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信息提取】 学校正在准备建国70周年成就展,下面是其中三个板块的文字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分 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为这三个板块的标题。(3分) 材料一 被称为“中国高铁标杆和典范”的京沪高铁是中
23、国高铁旅客运输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最繁 忙的线路。今天的“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让我们通过京沪高铁,来看看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 “领跑者”的历程。 材料二 经过了70年的砥砺征程,我国雷达事业实现了从只能维修进口,到自主研发世界先进型号的跨越 式发展。如今,年轻一代的雷达人传承着老一辈的责任和使命,铸就了一批守卫祖国海空的国防基石。 材料三 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是基础教育规模空前扩大,在学人数逐年 增加;二是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基础教育经费和资源得到了坚实保障;四是基 础教育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制度体系,基
24、础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 。,(2)【观点论述】 活动中,一位同学说:“爱国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初中生没什么关系。”请围绕活动,驳斥 这位同学,写清楚自己的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4分) (3)【对联续写】 下面有一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1分) 上联:砥砺前行为百姓 下联: 答案 (1)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国防科技突飞猛进。 中国教育成就辉煌。 (2)爱国与年龄无关,是每个国人的责任。爱国精神可以激励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取得更大的进步;爱国精 神可以让大家凝聚在一起,奋发向上。所以,初中生也要以实际行动爱国。 (3)无私奉献报国家 解析 (1)此题考查
25、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答题时需要按照要求,围绕活动主题,通读材料后结合材料关 键词进行概括。紧扣题干中的“建国70周年成就展”,联系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材料一中的“高铁”“领 跑”,材料二中的“国防”,材料三中的“基础教育”,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2)本题需要写出观点、理由(两个)和结论。观点应该是一个陈述句,对所要议论的对象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的是驳论文的相关知识,所驳斥的论题是“爱国和初中生没有关系”,既要驳斥错误观点,也要表达自己 正确的观点。理由要支撑自己的观点,写理由时不要两个都是同一角度的。结论不能简单地重复观点,最 好能谈谈应该如何去做。 (3)此题首先应注意上联的结构和上联中各个
26、词语的词性,在对下联时要注意上、下两联相同位置的词语 词性相同,而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字,做到仄起平收;其次要注意联系活动主题“我和我的祖国”,可以从 材料中找一些关键词来对出下联。,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 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 淡黄色的衣衫。 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 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
27、,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 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 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地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 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的芳香醉人。 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
28、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 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 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 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 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激,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
29、 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 知道麦子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 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 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
30、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使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22.作者围绕“麦子”叙写文章内容,请理清文脉,在空白处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扬花的麦子 春夜小麦 赞美麦子 2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从修辞角度 赏析)(2分) (2)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结合加点词赏 析)(2分),解析 (1)赏析句子也需要结合全文
31、,如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品析。本题的提示是从修 辞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由“羞涩”可知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注意题干要求,本题的要求是结合“摇曳”来赏析句子,部分同学未认真审题,直接赏析句子就会导致丢 分。 24.答案 第段不可以删掉。因为写“楝子花开”衬托了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辛,写“石榴花开”衬 托了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写楝子花和石榴花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 解析 本题先要回答能否删掉,再答原因。 25.答案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渲染宁静美好的气氛,为下文麦子成熟割麦子作铺垫。(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 满分) 解析 内容上的作用其实就是文段字
32、面上所写的内容,包括点明中心、表达情感等;结构上的作用就需要 联系上下文了,就是此段和上下文的关系,如承上启下、照应等。,七、作文(50分) 26.远方,有什么呢?可能有你正在追寻的梦想,可能有你心中惦念的一位亲人,也可能有你期待已久的风景 请以“远方的 ”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此题中的“远方”从空间上对本文的素材进行了限定,在选材时要注意这一限定,选择在空间 上离自己比较遥远的人、事、物来写。半标题作文题,补充部分是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学生最好选择自 己熟悉的生活作为写作素材。一般所补充的词语不宜太长,最好具体一点,角度小一点。如实在没有思路 也可参考提示材料,补出“远方的风景”这样的题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